- 年份
- 2024(2083)
- 2023(3029)
- 2022(2570)
- 2021(2383)
- 2020(2050)
- 2019(4338)
- 2018(4245)
- 2017(8130)
- 2016(4675)
- 2015(4911)
- 2014(4866)
- 2013(4769)
- 2012(4461)
- 2011(4072)
- 2010(4050)
- 2009(3541)
- 2008(3656)
- 2007(3202)
- 2006(2541)
- 2005(2391)
- 学科
- 济(14617)
- 经济(14598)
- 业(11472)
- 管理(10555)
- 企(9241)
- 企业(9241)
- 方法(7549)
- 数学(6654)
- 数学方法(6563)
- 学(5744)
- 财(4691)
- 中国(3691)
- 农(3498)
- 制(3409)
- 务(3306)
- 财务(3301)
- 财务管理(3294)
- 企业财务(3227)
- 银(3095)
- 银行(3060)
- 融(3001)
- 金融(2998)
- 行(2925)
- 技术(2903)
- 业经(2784)
- 贸(2596)
- 贸易(2596)
- 易(2546)
- 理论(2435)
- 农业(2337)
- 机构
- 大学(65579)
- 学院(65013)
- 研究(26490)
- 济(22300)
- 经济(21708)
- 管理(20385)
- 农(20107)
- 科学(19774)
- 理学(18010)
- 理学院(17712)
- 中国(17412)
- 管理学(17200)
- 管理学院(17075)
- 农业(16438)
- 所(15594)
- 研究所(14631)
- 业大(14511)
- 京(13854)
- 中心(11491)
- 财(10978)
- 农业大学(10287)
- 省(10224)
- 江(9798)
- 室(9609)
- 业(9553)
- 院(9188)
- 科学院(9075)
- 财经(9023)
- 实验(8991)
- 实验室(8658)
- 基金
- 项目(49122)
- 科学(37041)
- 基金(35852)
- 家(34577)
- 国家(34335)
- 研究(29126)
- 科学基金(27468)
- 自然(20150)
- 省(19900)
- 自然科(19721)
- 自然科学(19707)
- 自然科学基金(19362)
- 基金项目(18851)
- 社会(17960)
- 划(17181)
- 社会科(17068)
- 社会科学(17060)
- 资助(15040)
- 教育(13280)
- 计划(11867)
- 重点(11654)
- 科技(11120)
- 部(10422)
- 创(10318)
- 发(10175)
- 科研(10138)
- 业(9948)
- 创新(9770)
- 编号(9578)
- 性(9342)
共检索到91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瑞洋 赵随堂 冯未娥 李占录 徐劲松
抗4、抗7高粱杂交种是由Tx622A不育系和晋粱5号、忻粱7号恢复系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高产、高抗至免疫丝黑穗病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增产15%~18%,在人工接菌条件下发病率为0,对照种为82.4%,是目前山西、河北、陕西、甘肃和天津等省市生产上推广的骨干品种。与此同时,结合高粱育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及遗传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现有高粱品种间抗病性存在着显著差异。Tx622A等不育系抗性最强,具有质量性状的遗传特点;Tx3197A等不育系抗性较差,则有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
关键词:
高粱,选育,丝黑穗病,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剑秋 李玥莹 朱凯 王艳秋
【目的】筛选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的分子标记,从而实现实验室内对抗丝黑穗病的选择,免去在育种中对抗丝黑穗病的田间鉴定。【方法】本研究采用SSR技术,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分别利用恢复系分离群体(2381R/矮四)和保持系分离群体(Tx622B/7050B),筛选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的分子标记。【结果】试验得出结果如下,高粱对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属于质量性状遗传,抗性表现为显性,只要亲本之一抗病,F1代即表现抗病;发现了2个在抗病品系中稳定出现、可作为高粱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标记应用的SSR标记:Xtxp13和Xtxp145。Xtxp13位于B染色体上,Xtxp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子坚 古世禄 马建萍 独俊娥
谷子不同品种对粒黑穗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其中有79.5%的品种属感病或高度感病类型。谷子抗粒黑穗病的遗传背景十分复杂,遗传方式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遗传力为37.66%,超亲遗传比较明显。双亲发病株率平均值和差值与F2高抗株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8446**和r=-0.8638**。正确选配杂交组合对抗病育种的成败至关重要
关键词:
谷子,粒黑穗病,抗性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慧勇 赵文博 王花云 张福耀
【目的】对高粱的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筛选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抗丝黑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对高粱丝黑穗病菌1、2、3、4号生理小种均表现免疫的材料961541为母本,以对1、2、3号生理小种免疫、对4号生理小种感病的材料V4B及高感材料PI550607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F2群体。采用菌土法在播种时进行田间接种,抽穗后对抗/感亲本、F1及F2群体材料进行发病率调查。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SSR)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961541/V4B的F2群体进行抗病基因的定位分析。【结果】961541/V4B组合中,抗病亲本961541发病率为0,感病亲本...
关键词:
高粱 丝黑穗病 抗性基因 基因定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永红 张旭 崔福柱 司浩浩 孙毅 张福耀
为筛选与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相连锁的SRAP分子标记,实现实验室内对高粱抗病性的选择鉴定,达到真正意义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用高粱感病品种三尺三和抗病品种Tx622B为研究材料,观察了其形态学和农艺性状,筛选了具有多态性的SRAP标记。结果表明:高粱品种三尺三与Tx622B的田间性状有明显的差异,三尺三的株高、茎粗、秆高、地面茎节数、穗长、穗节数、穗粒重和千粒质量均高于Tx622B,穗一级分支数高于Tx622B,而小区穗数低于Tx622B。2个品种产量性状的差异达到极显著的水平。筛选出16对在抗感品种间有多
关键词:
高粱 丝黑穗病 SRAP标记 抗性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平 田双梅 周苗苗 叶雪玲 陈华保 龚国淑 张敏
本文采用人工接种方式鉴定了西南地区常用90个玉米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水平,并通过测定3个不同抗性等级的6个玉米品种在接菌环境和正常环境下的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变化情况,对其抗性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0%以上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有较好的抗性,且不同抗性水平的玉米品种与其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程度密切相关,表现为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升高程度越高及POD活性下降程度越大,玉米品种抗性水平越低。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抗性鉴定 抗性机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建萍 古世禄 独俊娥 古兆明 刘子坚
采用箱栽方法种植 12个抗病性不同的谷子品种 ,分析了芽苗过氧化物酶 (POX)活性及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证明 ,对黑穗病免疫的品种接菌后POX活性平均提高 2 2 8%。越是易感病的品种接菌后POX活性提高得越多。感病品种平均提高 71 6 % ,高感品种平均提高 95 0 %。同工酶酶谱 ,免疫品种接菌后不变 ,越是易感病的品种接菌后酶谱变化越大。二维排序 ,免疫品种接菌与不接菌的两个点落在同一点上或附近 ,d值平均为 3 1。易感病品种的两点相去甚远 ,其中 ,感病品种平均d值 12 2 ;高感品种平均d值 13 2。采用芽苗POX同工酶测定谷子品种抗黑穗病性 ,简便快速
关键词:
谷子 芽苗 黑穗病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万宽 杨湛端 刘福业
为探明甘蔗品种(品系)对黑穗病的抗性水平,以采自广东省甘蔗主产区的甘蔗黑穗病菌混合冬孢子作为接种源,采用浸渍接种与自然感染相结合的方法,对34个甘蔗品种(品系)进行新植黑穗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抗性水平为高抗(HR)的品种(品系)有00-319、01-121、00-256、01-125、01-79,占供试品种的14.7%;抗性水平为抗(R)的品种(品系)有01-120、粤糖03-233、CP93-1634,占8.8%;抗性水平为中抗(MR)的品种(品系)有粤糖96-86、99-57,占5.9%;抗性水平为中感(MS)的品种(品系)有01-246、粤糖95-168、01-160、粤糖91-1...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品种 抗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友才 周清明 朱列书
为探明烟草品种青枯病抗性遗传规律,采用温室苗期叶片人工注射接种法对生产上的烟草主栽品种共57份材料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Ti448A,D101,G80等3个品种对青枯病表现高抗;表现中抗的有NC82,中烟90等17个,大部分品种表现感病或高感,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并选用高感青枯病品种红花大金元作母本与高抗青枯病品种Ti448A作父本进行杂交,对两亲本及其杂交后代F1,F2,BC1P1代进行抗病性鉴定,表明抗病亲本材料Ti448A的抗病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关键词:
烟草 青枯病 品种抗性 抗性遗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万宽 姜子德 杨湛端 刘睿 陈健文 邓海华
为建立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新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进行单孢分离和交配型鉴定,以相异交配型1∶1的混合菌体注射接种甘蔗小苗生长点或其下嫩梢,并对接种菌体的浓度、接种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注射接种较适合的交配型孢子浓度为5×105个/mL,接种菌液注射量以每株90μL较为适宜;与浸渍接种相比,注射接种发病潜伏期短、发病率高,能较充分地评价寄主的抗性水平及生理小种类型。应用新建立的注射接种和常用浸渍接种对22份甘蔗品种(材料)进行接种,结果表明:注射接种有感病品种1个,高感品种21个;浸渍接种有抗病品种1个,中抗品种2个,感病品种8个,高感品种11个。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玥莹 王天舒 邹剑秋 李南珠
为了筛选高粱丝黑穗病抗病基因的SSR标记,以高粱抗病亲本(7050B、2381R)和感病亲本(Tx622B、矮四),及其杂交组合后代为材料,用CTAB法从叶片中提取高粱基因组DNA,通过SSR技术对高粱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供试109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且稳定的引物94对。其中1个SSR位点Xtxp80与高粱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抗病基因相关。采用Mapmarker软件,对2381R×矮四组合的98个F2单株的SSR扩增结果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高粱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与SSR位点Xtxp80连锁,距离为8.3cM。
关键词:
高粱 丝黑穗病 抗病基因 SSR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朝晖 张旭 李浩兵 姚景侠
以病级为指标, 对 4 个杂交组合正反交 F1 进行了抗病性调查, 发现正反交 F1 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纹枯病抗性遗传属于核遗传。同时调查 5 对杂交组合 F2 群体的纹枯病抗性, F2 植株比例都不符合质量性状的遗传特征。运用王建康和盖钧镒设计的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世代分析方法, 以及亲本、 F1 和 F2 方差分析方法, 分析 5 个杂交组合的纹枯病抗性遗传, 结果其至少受 10~13 对主基因和一些微效多基因的共同控制, 且遗传率在 3169% ~5709% 。
关键词:
纹枯病抗性遗传 核遗传 数量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建中 孙毅 郝曜山 刘俊玲
采用花粉介导方法将质粒pGL II_RC_1导入玉米自交系海92_1中,获得了T0种子128粒,种子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抗潮霉素植株16株。对抗性植株分离的统计分析表明,多数情况下几丁质酶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导入转基因植株,后代分离比约为3∶1。抗性苗移栽到大田后,5~6叶期取样进行PCR扩增、PCR Southern blot杂交分析,对T1的分析结果表明,几丁质酶基因已导入转基因植物细胞中。对T2,T3植株的检测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植株基因组中并可随植株世代稳定遗传。田间抗病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及后代的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明显比对照降低。根据分子检测及田间抗病鉴定结果,得到GH0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代华 王剑 伏荣桃 王平 姚琳 陈晓娟 张鸿 黄超 陈雪娟 龚学书 陈宇 毛建辉
本文利用35对SSR引物对23份水稻品种(组合)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5对引物在23个水稻品种上共获得342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88条,多态性条带所占比例为84.21%。23个参试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出明显差异,病穗率范围为8.20%~75.93%,最高和最低病穗率之间相差67.73个百分点,病情指数范围为2.19~52.67,最高和最低病情指数相差50.48。成对品种的GS变化为0.614~0.954,平均值为0.740单个品种的平均GS值变化为0.686~0.778之间。共有11份供试品种的平均GS值低于GS总平均值(0.740),其它12份(占供试品种总数的52....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抗性 遗传多样性 SSR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和平 林兴华 余功新 张端品 谢岳峰
分析了云南水稻品种堆金子、扎昌龙、毫糯扬和干炸谷对白叶枯病菌系Px061抗性的遗传模式和等位关系,鉴定了这4个品种所带抗病基因与部分国际上命名的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异同。结果表明:4个品种对Px061的抗性均受1对相互独立的显性基因支配。干炸谷带有的显性抗病基因与Xa-3等位或相同。堆金子和毫糯扬带有的显性抗病基因分别与Xa-1、Xa-2、Xa-3、Xa-4、xa-5和Xa-14呈独立遗传。扎昌龙带有的显性抗病基因与Xa-4呈连锁遗传,其重组率为(13.3±4.6)%。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遗传 等位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