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93)
2023(7401)
2022(6525)
2021(6007)
2020(5438)
2019(12533)
2018(12376)
2017(24208)
2016(13775)
2015(15455)
2014(15780)
2013(15826)
2012(15161)
2011(13839)
2010(14107)
2009(13042)
2008(13540)
2007(12385)
2006(10453)
2005(9473)
作者
(43725)
(36965)
(36842)
(35159)
(23612)
(17916)
(16870)
(14315)
(13797)
(13307)
(12687)
(12387)
(11912)
(11821)
(11768)
(11767)
(11473)
(10909)
(10842)
(10665)
(9398)
(9218)
(9155)
(8407)
(8373)
(8359)
(8325)
(8235)
(7654)
(7603)
学科
(57142)
经济(57077)
(36454)
管理(35902)
方法(29791)
(28832)
企业(28832)
数学(26415)
数学方法(26125)
(15533)
(15273)
(15207)
中国(13362)
(10885)
贸易(10885)
业经(10675)
(10654)
(10556)
地方(10345)
农业(10219)
(9737)
财务(9718)
财务管理(9691)
企业财务(9226)
(9207)
银行(9164)
(8981)
金融(8975)
(8822)
理论(8722)
机构
大学(210768)
学院(207724)
(81879)
经济(80084)
管理(74778)
研究(73942)
理学(64937)
理学院(64064)
管理学(62679)
管理学院(62284)
中国(53476)
科学(49718)
(44844)
(44816)
(40432)
(37939)
研究所(37303)
业大(36170)
农业(36056)
中心(33390)
(31797)
财经(30758)
(28085)
(27887)
师范(27712)
北京(27680)
经济学(25919)
(25639)
(24861)
经济学院(23676)
基金
项目(139608)
科学(108011)
基金(101424)
研究(95399)
(91114)
国家(90415)
科学基金(74850)
社会(59036)
社会科(55856)
社会科学(55835)
(54521)
基金项目(53890)
自然(50701)
自然科(49534)
自然科学(49508)
自然科学基金(48657)
(47101)
教育(44634)
资助(42386)
编号(37488)
重点(32493)
成果(31649)
(31345)
(29667)
(28379)
计划(28024)
科研(27790)
创新(26686)
课题(26487)
教育部(25967)
期刊
(85830)
经济(85830)
研究(56363)
学报(42169)
(40010)
中国(37061)
科学(35654)
(30112)
大学(30095)
学学(28663)
农业(26775)
管理(24399)
教育(19666)
(17453)
金融(17453)
技术(16054)
财经(15513)
(14469)
经济研究(13879)
业经(13351)
(13254)
(12455)
问题(12061)
业大(11092)
技术经济(10327)
统计(10102)
理论(9765)
(9716)
科技(9548)
农业大学(9362)
共检索到296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泽文  韩召军  
用马拉硫磷筛选的褐飞虱抗性品系 (R)对马拉硫磷的抗性达到 1 84 4倍 ,对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的二嗪磷、异丙威和仲丁威有一定的交互抗性 ,而对氰戊菊酯不表现显著的交互抗性。进一步研究显示 :在抗性品系中 ,磷酸三苯酯对马拉硫磷和仲丁威的增效作用分别达到 9 1 5和 2 38倍 ,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对这两个药剂也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2 32和 1 4 2倍 )。抗性品系的酯酶、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以 2 ,4二硝基氯苯为底物 )和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分别为敏感品系(S)的 1 4 6 7、 1 5 2和 1 1 1倍。在抗性品系中 ,磷酸三苯酯对酯酶活力抑制作用很强 ,顺丁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泽文  韩召军  张玲春  王荫长  
室内抗性筛选结果表明 ,褐飞虱对马拉硫磷抗性的上升呈“S”形。酯酶的变化在抗性上升中起到重要作用 ,与抗性上升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而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只在抗性发展的最初阶段发挥一定的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泽文  韩召军  王荫长  
测定了褐飞虱敏感品系和两个实验室选育的抗有机磷品系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 :有机磷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 ;两个抗性品系对拟除虫菊酯类和吡虫啉均无明显的交互抗性。通过建立两个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命表 ,发现抗性品系适合度显著下降 ,低龄若虫存活率和羽化率低 ,成虫寿命缩短 ,卵历期延长 ;在繁殖上均表现为交配率、产卵量和孵化率下降 ;马拉硫磷抗性品系还表现为若虫历期延长。用种群数量趋势指数 (I)来确定两个抗性品系的相对生物适合度 ,发现与敏感品系相比 ,甲胺磷抗性品系和马拉硫磷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仅分别为 0 4 9和0 19。认为 :抗性品系生物适合度的下降可能造成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玉丛  范凯华  师慈  穆兰芳  韩召军  
连续对南京、吴江和安庆3个地理种群的褐飞虱进行了吡虫啉的抗性动态监测,并对相关的室内筛选品系进行了适合度分析。结果显示:虽然2005年以来国内已经较少使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但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并没有显著下降(由26.6~147.8倍到37.4~87.3倍)。然而通过构建褐飞虱不同品系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发现,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后,其适合度显著下降,仅为敏感品系的0.191,表明褐飞虱杂合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具有不稳定性,在不接触药剂的情况下,田间抗性会逐步下降。对这一矛盾现象的讨论分析认为,目前田间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没有显著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局部地区还在使用吡虫啉,主要用于早期防治白背飞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曙  刘芳  薛艳霞  祝亚  覃宝祥  韦政  邱永福  李容柏  
为了研究水稻品种在不同时期对褐飞虱的抗性变化及其抗性机制,对15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虫鉴定。并通过测定水稻抗生性及趋避性,对这15份水稻材料进行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5份水稻材料有13份在苗期和成株期的抗性没有或呈现微弱变化,其余2份材料T12、OB667在苗期抗性鉴定为感虫,在成株期表现为中抗。在抗生性试验下,其抗生性大小与抗虫能力基本保持一致;而在趋避性试验中,水稻的趋避性强弱并未与其抗虫性强弱表现一致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英之  陈乔  孙荣科  杨朗  黄凤宽  黄大辉  韦素美  张月雄  刘丕庆  李容柏  
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大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5个抗稻褐飞虱(BPH)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和聚合BPH抗性基因到杂交水稻亲本中,获得了与抗BPH基因bph25(t),bph26(t),bph22(t),bph23(t),Bph24(t)紧密或较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这些标记的选择正确率达到60%~90%。成功地转育和聚合3~5个BPH抗性基因到5个杂交水稻亲本获得抗性基因聚合系。对其中9个抗性基因聚合系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晓风  程遐年  罗利军  梅捍卫  黎志康  
为了探讨水稻品种莱蒙特 ( Lem ont)、特青 ( Teqing) 及其杂交后代对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 Stal) 抗性的遗传规律,通过苗期抗性的集团测定、独立测定、网室鉴定及褐飞虱的栖息量测定等方法,系统考察了160 个 Lem ont/ Teqing重组自交系 ( R I L) 群体 (第 11 代) 对褐飞虱的抗性表现。结果如下: (1) 该群体对褐飞虱的平均抗性指数和平均受害等级均呈连续分布, 显示了数量性状的特征, 表明该群体及其亲本对褐飞虱的抗性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抗性; (2) 该群体中少数品系经受住了网室内较高虫口密度的攻击, 平均受害等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所生  黄凤宽  吴碧球  梁曼玲  阎勇  粟学俊  陈彩虹  
关键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永林  沈晋良  
建立了适合于测定褐飞虱对噻嗪酮敏感性的稻茎浸渍法及相对敏感毒力基线。用该方法检测的结果表明 :1996年安庆、江浦 ,1997年南宁种群对噻嗪酮为早期抗性 (抗性倍数为 3 0~ 3 5 ) ;1996年由南向北敏感性有下降趋势 ,而1997年该趋势不明显。还对抗性监测方法及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雯  刘娇  张学尧  申国华  秦雪梅  张建琴  
【目的】将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igma2(glutathione-S-transferases sigma2,LmGSTS2)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后进行纯化,研究LmGSTS2的酶学特性,并分析其对马拉硫磷和p,p’-DDT的代谢作用。结合飞蝗体内LmGSTs2的RNA干扰及杀虫剂生物学测定,评估LmGSTS2对杀虫剂的代谢解毒能力,为飞蝗抗性治理及合理施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LmGSTS2在BL21(DE3)中表达,通过Ni-NTA亲和层析对LmGSTS2进行纯化,以CDNB为底物检测LmGSTS2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酶活性变化。在最适条件下(pH=7,27℃),用纯化的LmGSTS2蛋白与马拉硫磷和p,p’-DDT进行孵育,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评估LmGSTS2对马拉硫磷和p,p’-DDT的代谢解毒能力。进一步将3μg ds LmGSTs2注入2龄飞蝗若虫体内,24 h后检测目的基因LmGSTs2的沉默效率,并结合杀虫剂生测试验分析飞蝗对杀虫剂敏感度的变化。【结果】将LmGSTS2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后,发现与两个对照组pET28a/BL21(DE3)和未诱导的pET28a/BL21(DE3)-LmGSTS2相比,诱导后的pET28a/BL21(DE3)-LmGSTS2总蛋白在25 kD左右出现与目标蛋白大小相符的单一条带,表明LmGSTS2成功表达。对纯化后LmGSTS2蛋白的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反应pH范围为6—8,在pH=7时酶活性达到顶峰;最适反应温度范围为25—30℃,27℃时活性最高。在最适条件下,LmGSTS2分别与马拉硫磷和p,p’-DDT进行孵育。UPLC结果显示,与3个对照组相比(GSH+insecticide、active LmGSTS2+insecticide及inactive LmGSTS2+GSH+insecticide),LmGSTS2组马拉硫磷色谱峰面积分别降低83.6%、84.0%和84.6%,差异显著(P0.05),说明LmGSTS2可对马拉硫磷进行代谢,对p,p’-DDT无代谢作用。进一步通过RNA干扰结合杀虫剂生测在飞蝗体内检测LmGSTS2蛋白对马拉硫磷的代谢解毒作用。将靶标基因的双链RNA注入2龄飞蝗若虫体内,24 h后可使飞蝗体内LmGSTs2表达量抑制96%。飞蝗对马拉硫磷的敏感度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LmGSTs2基因沉默后飞蝗对马拉硫磷的敏感度增加,死亡率由29.9%上升至45.2%,表明LmGSTS2参与了马拉硫磷在体内的代谢解毒过程。【结论】将LmGSTS2在体外进行表达纯化,并以CDNB为底物检测到该酶最适反应条件为pH=7,27℃左右;对马拉硫磷的体内和体外检测结果显示,LmGSTS2参与马拉硫磷在飞蝗体内的代谢解毒过程;对p,p’-DDT的体外研究结果显示该酶不参与p,p’-DDT的代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明敏  吕波  郑修文  
灭多威-马拉硫磷的气相色谱分析杨明敏,吕波,郑修文(南京农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南京210095)ANALYSISOFMALATHON-METHOMYBYGASCHROMATOGRAPHY¥YangMinming;LuBoandZhengXiuwen(?..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学毅  李容柏  韦素美  黄凤宽  罗善昱  李青  
利用5 个不同编号的抗稻褐飞虱纯合普通野生稻与一个感虫品种杂交配制成5 个组合。对其亲本与后代的鉴定结果表明, 普通野生稻抗性由2 对具有重叠作用的隐性抗性基因控制;其抗性基因与普通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没有连锁遗传关系。在后代选育中, 重点宜放在对F2、BC1F2 代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中进行鉴定和回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清  王荫长  韩召军  高家骅  顾正远  
测定了南京14号叶鞘内的抗性因子及其对褐飞虱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感虫品种南京11号、汕优63和 TN1相比,南京14号和 IR 28叶鞘内含有较少的吸食刺激氨基酸(包括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丝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这是抗虫品种引起褐飞虱拒食的原因之一;(2)在南京14号和南京11号叶鞘乙醇提取物中拒食剂草酸浓度相同,但在下渗液中前者是后者的93倍,这表明下渗液可能来源于筛管,且筛管内高浓度的草酸是南京14号引起褐飞虱拒食的又一原因;(3)生物测定表明,南京14号叶鞘的丙酮提取物中还具有水溶性生长抑制物质,能引起褐飞虱的死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朗  孙荣科  姜建军  黄立飞  李容柏  
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水稻植株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并进行GC/MS分析,比较水稻抗、感褐飞虱植株中挥发性次生物质总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感性植株的挥发性次生物质总量明显高于抗性植株,前者比后者高45.4%;挥发性次生物质总量随植株抗性增强而降低,1级最低,7级最高;挥发性次生物质总量随植株所含抗性基因数的增加而减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伟  段利超  黄常源  林拥军  陈浩  
通过BR96与白56构建F2群体,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全基因组的122对多态性引物标记分析F2群体的基因型,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考查F2衍生的F3各家系的褐飞虱苗期抗性等级,检测水稻褐飞虱抗性数量性状位点(QTL)。结果显示:分别在第3、4和6号染色体上各扫描到一个抗褐飞虱QTL位点,QBph3位于第3染色体RM489-RM282之间,LOD值为5.1,解释表型变异率是3.8%;QBph4位于第4号染色体RM16605-RM16717之间,LOD值为28.7,解释表型变异率是29.4%;QBph6位于第6号染色体RM276-RM527之间,LOD值为2.7,解释表型变异率是7.1%;3个QTL的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