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9)
- 2023(8136)
- 2022(6937)
- 2021(6167)
- 2020(4936)
- 2019(11107)
- 2018(10844)
- 2017(19750)
- 2016(11140)
- 2015(12354)
- 2014(12277)
- 2013(12220)
- 2012(11655)
- 2011(10901)
- 2010(11068)
- 2009(10028)
- 2008(9893)
- 2007(8900)
- 2006(8146)
- 2005(7594)
- 学科
- 济(50192)
- 经济(50154)
- 业(26199)
- 管理(24521)
- 地方(18392)
- 企(18005)
- 企业(18005)
- 中国(17325)
- 农(16315)
- 方法(14997)
- 业经(12789)
- 数学(12604)
- 数学方法(12483)
- 学(11521)
- 农业(11513)
- 地方经济(10373)
- 发(10147)
- 贸(9100)
- 贸易(9087)
- 环境(9036)
- 易(8710)
- 融(8662)
- 金融(8659)
- 银(8626)
- 银行(8583)
- 行(8481)
- 技术(7960)
- 制(7814)
- 发展(7467)
- 展(7356)
- 机构
- 学院(162917)
- 大学(159420)
- 研究(65820)
- 济(63216)
- 经济(61839)
- 管理(54658)
- 中国(47430)
- 理学(46179)
- 理学院(45418)
- 科学(44682)
- 管理学(44467)
- 管理学院(44174)
- 农(40782)
- 所(36488)
- 京(35643)
- 研究所(33420)
- 农业(32293)
- 业大(30070)
- 中心(28416)
- 江(27218)
- 财(26549)
- 范(24123)
- 省(23887)
- 师范(23712)
- 院(23460)
- 北京(22666)
- 州(21544)
- 科学院(21405)
- 技术(21229)
- 财经(20336)
- 基金
- 项目(108727)
- 科学(83461)
- 研究(75546)
- 基金(74925)
- 家(68054)
- 国家(67408)
- 科学基金(55337)
- 省(46444)
- 社会(46123)
- 社会科(43677)
- 社会科学(43668)
- 基金项目(39620)
- 划(38600)
- 自然(36134)
- 自然科(35259)
- 自然科学(35240)
- 自然科学基金(34608)
- 教育(34113)
- 发(30631)
- 资助(30156)
- 编号(29969)
- 重点(25652)
- 成果(24469)
- 发展(23782)
- 展(23354)
- 课题(22984)
- 创(22837)
- 计划(22405)
- 部(22135)
- 创新(21359)
共检索到260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章义 尚梦婷 木魁 温海燕 姜双林
探索苜蓿苔螨(Bryobia praetions)抗阿维菌素品系(R)与敏感品系(S)生物适合度变化,为延缓苜蓿苔螨抗性发展及其抗性治理提供依据。在室内26℃条件下,系统观察了苜蓿苔螨抗阿维菌素品系试验种群的发育和生殖力参数。结果表明,抗阿维菌素品系的发育历期和寿命缩短,产卵量下降。抗性品系(R)平均寿命为21.9 d,平均每雌产卵量为28.2粒;敏感品系分别为27.9 d和40.9粒。抗阿维菌素品系的净生殖率(R0=28.17)显著低于敏感品系(R0=45.70)(P<0.05)。对苜蓿苔螨的抗性品系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茜 钱路 曹广春 韩召军
以敏感品系为对照,利用室内筛选获得的虫酰肼和阿维菌素高抗品系Teb-R和Aba-R,测定了小菜蛾对几种新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发现:小菜蛾对虫酰肼产生高水平抗性后(抗性倍数185.5倍),对阿维菌素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41.0倍),对茚虫威(11.4倍)和溴虫腈(5.3倍)仅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1.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1.4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用阿维菌素筛选Teb-R品系39代后获得阿维菌素高抗品系Aba-R(593.8倍),该品系对茚虫威(12.3倍)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7.9倍)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溴虫腈(2.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玉书 李忠洲 田如海 朴静子 高萍
在24℃条件下,饲养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品系(R)和敏感品系(S),系统观察2品系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情况,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比较其一系列生命、生殖及种群动态参数。结果表明:二斑叶螨抗性品系(R)的孵化率、幼螨成活率、有效产卵量、内禀增长率等均具有不利性,抗性品系(R)相对适合度仅为敏感品系(S)的0.582倍,存在适合度缺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以一 李保平 高小文 孟玲
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制剂是新近研发的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细菌性杀虫剂。为评价其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影响,研究了短稳杆菌浓度与寄主感病时间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子代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分别用低(1.5×108mL-1)和高(3.0×108mL-1)浓度短稳杆菌液处理的大豆叶片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2龄幼虫24h,然后饲喂健康叶片,并分别于处理后第1、2、3、4和5天(感病时间)供斑痣悬茧蜂寄生。结果表明:寄主存活率随感病时间的延长而提高。短稳杆菌处理使子代蜂成虫体型减小,但高、低浓度处理之间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立红 张文吉
Avermectins是一类新型的高效广谱的抗生素类农药,对多种害虫及害螨具有极好的防效。本文简要综述了家蝇、马铃薯甲虫、二斑叶螨等对avermectins的抗药性发展状况及其抗性机制。研究表明,家蝇对avermectins的抗性主要与表皮穿透性降低有关,马铃薯甲虫对avermectins的抗性主要与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增强有关,二斑叶螨对avermectins的抗性与其对药剂的排泄能力、代谢能力以及轭合作用增强有关。文章还讨论了avermectins抗药性的治理策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青云 郑王义 谢咸升 李峰 李锐 郑晓玲 范绍强
在12,15,18,21,24,27℃6个不同温度下,测定了麦长管蚜的个体发育和生殖力情况。结果表明,各龄期若虫发育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用5种或5种以上温度组合测定发育始点(C)和有效积温(K),求得全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1±0.7℃,有效积温常数为1098.3日度。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蚜虫的生殖力逐渐增大,此时曲线的峰值最大。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发育始点 有效积温 生殖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雁婕 吴文伟 浦恩堂 尹可锁 何成兴 郭志祥
运用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和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与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致死作用。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2种花卉叶螨不同发育阶段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不同,2种药剂对雌成螨的毒力高于卵,而不同种群对同一药剂的活性差异不明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2种叶螨雌成螨和卵的活性比阿维菌素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萍 周玉书 孟祥梅 李忠洲 朴静子
在沈阳农业大学昆虫抗性实验室已有的二斑叶螨抗性种群的基础上,以杀死种群60%的剂量用2.0%的阿维菌素乳油继续汰选。选育至35代,抗性增长到13.76倍。离体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3.6233和3.0475倍,暗示这两种酶活力的增强是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二斑叶螨敏感品系和抗性筛选品系均有至少4条明显的谱带,所有的抗性品系酶带染色均比敏感品系的强,表明二斑叶螨经过长期的阿维菌素汰选,酯酶活性增强。
关键词:
二斑叶螨 阿维菌素 解毒酶 酯酶同功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进添 宾淑英 曾玲 梁广文
用功夫对美洲斑潜蝇 3龄幼虫进行抗性品系 (Cy -R)筛选 ,经 5 0代选育 ,抗性指数提高到 4 9.14倍。筛选前的LC50 值为 0 .0 15 2 g/L ,筛选后的LC50 值为 0 .2 5 0 6 g/L。敏感品系选育试验表明 ,经 10代筛选 ,抗性指数由筛选前的 5 .0 0倍降低至 1.0 0倍。对功夫产生抗性的品系对灭扫利和速灭杀丁有交互抗性 ,而对杀虫单、毒死蜱、害极灭无交互抗性 ,其抗性倍数分别为 6 .30倍、4 .0 7倍、1.4 1倍、1.35倍和 1.0 5倍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功夫 抗性选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兴鹏 宋丽文 陈越渠 李亚男 左彤彤 武三安
【目的】研究不同脂肪源人工饲料对蠋蝽生长发育及生殖力的影响,为天敌昆虫人工饲料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含有棕榈酸油(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1和亚麻酸油(不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2连续饲养蠋蝽12代,并测定F1、F4、F8及F12蠋蝽各龄级若虫的发育历期和死亡率、性比(♀∶♂)、成虫体质量和产卵期、产卵量、卵孵化率及种群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和生殖力指标。【结果】2种人工饲料对蠋蝽生长发育及生殖力的影响效应与繁育世代数、生长发育阶段等相关。用2种饲料饲喂的蠋蝽2、3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各代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4、5龄蠋蝽若虫发育历期在饲养多代后(4龄至F8、5龄至F4)才开始表现出显著差异。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至F8时2种饲料对蠋蝽各龄期发育历期的影响效应才趋于稳定。一般地,饲料1对蠋蝽若虫早期发育更为有利即饲喂饲料1的蠋蝽2、3龄若虫发育历期显著低于饲喂饲料2的蠋蝽。而饲料2更适合蠋蝽若虫后期发育即饲喂饲料2的蠋蝽4、5龄若虫发育历期显著低于饲喂饲料1的蠋蝽。其他指标即卵、1龄若虫、总发育历期(仅F1存在显著差异)及成虫寿命,2种饲料间均无显著差异。与发育历期相似,F1蠋蝽2龄至5龄若虫死亡率及成虫获得率在2种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2种不同脂肪源饲料对蠋蝽各龄级死亡率及成虫获得率的影响开始增强即从F4开始均表现为饲料1处理的2龄和3龄若虫死亡率、成虫获得率都比饲料2处理的低,而4龄和5龄若虫死亡率都比饲料2处理的高。卵孵化率、1龄若虫死亡率,2种饲料间各代均无显著差异。饲养初期2种人工饲料处理的蠋蝽雌雄成虫体质量及雌成虫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随着饲养代数增加,至F8饲喂饲料1的蠋蝽雌雄成虫体质量、雌虫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都显著低于饲料2。可育率在蠋蝽饲养开始时2种饲料间并未表现出差异显著性,但从F4开始饲料1饲养的蠋蝽可育率一直显著高于饲料2,而饲料1饲养的F1至F8蠋蝽种群内禀增长率以及种群倍增时间均优于饲料2。但这种差异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至F12时的结果正好相反即饲料2饲养的蠋蝽种群内禀增长率以及种群倍增时间均优于饲料1。其他生殖力指标(成虫性比仅在F1存在显著差异)在2种人工饲料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含有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饲料1)可显著缩短蠋蝽低龄若虫发育历期、降低死亡率以及提高蠋蝽雌虫可育率,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饲料2)更适合蠋蝽高龄若虫生长发育,提高成虫获得率和种群增长率。因此在以后的研究生产中可以通过在昆虫不同发育阶段添加或降低人工饲料中的某些关键营养物质,配制适合饲养对象特定生长阶段的人工饲料,从而使蠋蝽继代饲养达到最优效果。
关键词:
蠋蝽 脂肪酸 人工饲料 生长发育 生殖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丽文 陶万强 关玲 李兴鹏 陈越渠
为促进蠋蝽规模化养殖,在室内测定不同宿主植物和饲养密度对蠋蝽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和成虫生殖力的影响,并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S(t)=exp(-btc)拟合蠋蝽若虫在不同饲养密度下的存活率曲线。结果表明:蠋蝽若虫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和成虫生殖力因不同的饲养条件而异。宿主植物为榆树幼苗时,蠋蝽若虫存活率最高,平均为82.09%;无宿主植物时若虫存活率最低,平均仅达16.38%。不同宿主植物对若虫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而无宿主植物时若虫发育历期延长。不同宿主植物对蠋蝽成虫生殖力影响显著,宿主为榆树时成虫产卵量最大,平均每雌产卵量可达330.89粒,无宿主植物时产卵量仅为96.64粒。以榆树作为宿主...
关键词:
蠋蝽 宿主植物 饲养密度 存活率 生殖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必恒 袁荣兰
用点滴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对台湾乳白蚁的接触毒性 ,利用最小二乘法和机率值分析法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对台湾乳白蚁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其半致死剂量为 0 0 31 2μg·头-1,明显低于氯丹的半致死剂量 ,且对环境无污染 ,是一种较理想的白蚁防治药剂。表 1参 5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台湾乳白蚁 毒力 机率分析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兆海 李学锋 吴学民 张文吉
采用浸债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对棉铃虫卵孵化抑制作用,0.1,1,10,I10μg·mL-1阿维菌素对卵孵化抑制率分别为州,51%,63%,71%。采用饲料混药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对不同龄期棉铃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处理后96h对初孵、1龄、3龄、4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0分别为0.005,0.021,0.64,1.13μg·mL-1,对照药剂甲基对硫磷、水胺硫磷、灭多威对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22,39,72μg·mL-1;同时还观察到1龄幼虫经处理96h后幼虫体长抑制率与药剂浓度成正相关,当药剂含量为0.00625,0.0125,0.025,0.05μg·mL-1时,体长抑制率分别为9.5%,...
关键词:
棉铃虫 阿维菌素 增效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秀虹 黄剑
为筛选阿维菌素降解菌以提供农药污染物修复的依据,利用富集培养法从长期施用阿维菌素农药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阿维菌素降解菌,标记为AW1-1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菌株的阿维菌素降解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2.5%时,该菌株在含100 mg/L的阿维菌素无机盐基础培养液中,30℃,150 r/min,pH=7的条件下摇床培养9 d后,对阿维菌素的降解率达80%,而第6天为菌株的最佳培养时间。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AW1-12为Ochrobactrumhaematophilum AW1-1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