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2)
2023(1712)
2022(1561)
2021(1597)
2020(1433)
2019(2929)
2018(2975)
2017(5042)
2016(3322)
2015(3871)
2014(3925)
2013(3811)
2012(3946)
2011(3574)
2010(3787)
2009(3585)
2008(3938)
2007(3743)
2006(3335)
2005(3056)
作者
(13345)
(11372)
(11225)
(10572)
(7246)
(5666)
(4962)
(4486)
(4268)
(4234)
(3853)
(3783)
(3776)
(3664)
(3647)
(3618)
(3421)
(3354)
(3327)
(3269)
(3042)
(3018)
(2974)
(2808)
(2638)
(2551)
(2535)
(2462)
(2458)
(2427)
学科
(9638)
经济(9620)
管理(7871)
(6553)
(5877)
企业(5877)
(5325)
方法(4153)
数学(3152)
数学方法(2997)
中国(2900)
理论(2679)
(2678)
(2566)
(2529)
(2473)
贸易(2470)
(2416)
(2341)
及其(2248)
教育(2050)
业经(1972)
(1880)
教学(1844)
(1784)
(1781)
银行(1751)
(1741)
(1740)
虫害(1665)
机构
大学(51260)
学院(50391)
研究(22174)
科学(18230)
(18069)
中国(15547)
农业(14622)
(14310)
研究所(13179)
业大(13068)
管理(12897)
(12787)
(12729)
经济(12283)
理学(10471)
理学院(10262)
(10136)
管理学(9700)
管理学院(9634)
中心(9466)
农业大学(9315)
(9027)
(8923)
技术(8412)
(8324)
实验(8132)
北京(7971)
实验室(7829)
(7804)
科学院(7765)
基金
项目(32578)
科学(22729)
(22071)
国家(21883)
基金(21783)
研究(17809)
科学基金(16220)
(13959)
自然(12973)
自然科(12694)
自然科学(12686)
自然科学基金(12438)
(11836)
基金项目(11054)
资助(9854)
科技(9197)
计划(8812)
社会(8457)
教育(8430)
重点(7856)
社会科(7775)
社会科学(7770)
专项(7011)
(6898)
科研(6824)
编号(6543)
(6493)
成果(6368)
(6175)
(6156)
期刊
学报(19395)
(17723)
经济(17723)
(17623)
科学(13950)
中国(13635)
大学(13366)
研究(13268)
学学(12853)
农业(11804)
教育(6743)
业大(6727)
(6314)
(6043)
管理(5719)
农业大学(5402)
林业(5369)
(4977)
技术(3999)
(3746)
金融(3746)
中国农业(3595)
科技(3427)
自然(3358)
图书(3146)
自然科(3146)
自然科学(3146)
(2895)
财经(2791)
(2773)
共检索到84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建军  李玲  李淑梅  赵自成  韩一凡  
中怀1号杨,雄株,属美洲黑杨种内杂种。以50号杨为母本,帝国杨为父本,通过人工控制授粉获得,经田间试验和区域试验选育而成。具有抗光肩星天牛、速生、抗寒等特性,是优良的杨树工业用材新品种,适合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南部等地种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玲  胡建军  李淑梅  赵自成  韩一凡  
中怀2号杨,雌株,属美洲黑杨种内杂种。以50号杨为母本,帝国杨为父本,通过人工控制授粉获得,经田间试验和区域试验选育而成。具有抗光肩星天牛、速生性和抗寒性等特性,是优良的杨树工业用材新品种,适合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南部等地种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建军  赵自成  苏雪辉  李喜林  卢孟柱  
杨树新品种‘中成1号’,雌株,通过人工控制授粉选育而成,美洲黑杨F2代种内杂种,其母本为丹红杨,父本为南杨。5年生平均胸径19.7 cm,平均树高15.8 m,单株材积0.174 6 m3,比对照I-69杨和中林46杨材积生长量分别提高33%和46%。窄冠,速生,树干通直,抗天牛,耐涝。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建军  赵自成  苏雪辉  李喜林  卢孟柱  
中豫1号,雌株,通过人工控制授粉选育而成,美洲黑杨种内杂种,其母本为丹红杨,父本为创新杨。5年生平均胸径18.2 cm,平均树高14.8 m,单株材积0.142 8 m3,分别超出对照108杨16.7%,22.5%和26.6%。速生,抗天牛,树主干通直,冠幅较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淑梅  张春玲  胡建军  林意  陈丛梅  苏衍修  韩一凡  
‘健杨94’是转基因工程树木,它除保持了其外植体——健杨干形通直、耐寒和速生特征外,还提高了抗食叶害虫的能力,如鳞翅目的舞毒蛾等及异翅目的膜肩网蝽等。它适于在食叶害虫多发区域内种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永福  付贵生  姜鹏  张金旺  包双喜  阿茹娜  
经过17年选育的‘汇林88号杨’采用常规育苗法,其平均成苗率达87%,地径、苗高分别对照提高28.2%和22.4%,具有明显的苗期生长优势;在风沙地常规造林,7年生林分平均材积比对照提高60.9%。该品种具有速生、耐寒冷、抗干旱、耐瘠薄土壤、抗病虫等适生性强的特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秦军  苏晓华  王胜东  蔄胜军  杨志岩  沈应柏  
以60个黑杨杂种候选新品系为试验材料,108杨为对照,在北京进行苗期测定,辽宁凌海,山东诸城、鄄城、宁阳、莒县等地多点田间测试,结合抗病性、木材品质、纸浆造纸性能和养分利用效率等性状的综合评价,最终获得‘渤丰1号’杨和‘渤丰2号’杨2个优良纸浆材良种。在辽宁凌海,6年生‘渤丰1号’杨平均单株材积达0.348 7 m3,"渤丰2号"杨平均单株材积达0.323 9 m3,分别超过108杨(0.282 3 m3)23.52%和14.73%。同时该品种还具有抗病能力强、材质优良、氮素养分利用高效、适应性广等特点,是适合于我国环渤海湾区域内推广应用的高效高产优质欧美杨优良纸浆材新品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万贤崇  张存义  冯锦霞  白坤栋  程国华  张兆欣  
‘普瑞’是从欧美107杨速生丰产林中自然选择得到的,除具有普通107杨的生长习性外,还具有抗二氧化硫有毒气体的特性,适宜种植在华北、长江以南酸雨地区,以及高二氧化硫污染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齐涛  何茜  苏艳  
‘普桉1号’是以尾叶桉为母本、细叶桉为父本杂交和无性繁殖测定获得。该品种平均叶长19.2 cm,平均叶宽4.3 cm,在树皮、果实等形态特征方面与尾叶桉和细叶桉有较明显区别;年生长量略高于父母本,适合在华南大部分地区推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延林  程相军  
‘中红杨’来源于杨树品种2025的芽变,经多年研究培育而成。雄株,较速生。从春季芽萌动到初夏整株叶片及新发嫩枝紫红色,初夏以后到10月中旬新发嫩叶及嫩枝为鲜艳的紫红色,而中下部成熟叶片则变为红绿色,10月中旬以后整株叶片逐渐变为桔黄色,直至落叶。适宜种植范围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荀守华  姜岳忠  乔玉玲  董玉峰  秦光华  王卫东  王月海  
‘鲁林16号杨’是以L323杨为母本,以I-102杨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育种获得。苗干直,中上部无侧枝;树干直,顶端主干明显,无竞争枝;树冠长椭圆形;一级侧枝层轮明显,分枝角度较小。育苗和造林成活率高,速生性好,材质优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荀守华  姜岳忠  乔玉玲  董玉峰  秦光华  王卫东  王月海  
‘鲁林9号杨’是以L324杨为母本,T26杨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育种获得的雄性美洲黑杨。树干通直,顶端主干明显,无竞争枝;树冠长卵形;一级侧枝层轮明显,分枝角度较大。育苗和造林成活率高,速生性好,抗旱、抗风性能优于其他黑杨派品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岳忠  秦光华  陈东洲  乔玉玲  王卫东  荀守华  王月海  
‘鲁林1号杨’为雌株,是由美洲黑杨优树上采集天然杂交种所得,经过苗期和区域化试验选育而成。具有育苗及造林成活率高、速生、抗性强等特性,是优良的杨树工业用材树种,特别适宜培育胶合板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建园  秦锡祥  韩一凡  
云斑天牛[Batocer horsfieldi(Hope.)]是杨树主要蛀干害虫之一。长期以来,对云斑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做了许多探索和研究,但到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控制方法。培育杨树抗云斑天牛新品种,是防治云斑天牛危害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途径。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渝嘉  钟渭基  彭萍  秦为杰  李廷元  魏芳华  胡启坤  
南江1号以南江大叶茶群体品种为原始材料,采用系统选种法育成,历经10年的品比试验和6年的全国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南江1号为早生种,适制绿茶,品质、产量都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抗性强。2010年8月通过鉴定,成为新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