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7)
- 2023(5889)
- 2022(4988)
- 2021(4710)
- 2020(4108)
- 2019(8889)
- 2018(9044)
- 2017(15393)
- 2016(9520)
- 2015(10769)
- 2014(10990)
- 2013(10550)
- 2012(10423)
- 2011(9422)
- 2010(9790)
- 2009(8798)
- 2008(8912)
- 2007(8196)
- 2006(7257)
- 2005(6396)
- 学科
- 济(28484)
- 经济(28440)
- 管理(19320)
- 业(16490)
- 学(14132)
- 企(12571)
- 企业(12571)
- 方法(11079)
- 农(9549)
- 数学(9198)
- 数学方法(9014)
- 制(8793)
- 中国(8464)
- 教育(8212)
- 理论(7096)
- 财(6773)
- 体(6387)
- 融(6096)
- 金融(6088)
- 地方(6057)
- 农业(5884)
- 业经(5718)
- 银(5496)
- 银行(5432)
- 研究(5284)
- 行(5243)
- 和(5200)
- 度(4940)
- 制度(4929)
- 环境(4885)
- 机构
- 大学(141972)
- 学院(138343)
- 研究(62568)
- 科学(45370)
- 济(43795)
- 农(42679)
- 经济(42337)
- 中国(41940)
- 管理(40839)
- 所(36589)
- 农业(34472)
- 理学(34211)
- 研究所(34048)
- 京(33543)
- 理学院(33535)
- 管理学(32372)
- 管理学院(32157)
- 业大(31083)
- 中心(25487)
- 江(23639)
- 院(23028)
- 省(23008)
- 农业大学(22094)
- 室(21680)
- 北京(21082)
- 范(20615)
- 财(20399)
- 科学院(20294)
- 师范(20186)
- 技术(19930)
- 基金
- 项目(98198)
- 科学(72572)
- 基金(67569)
- 家(65181)
- 国家(64706)
- 研究(62179)
- 科学基金(50202)
- 省(40024)
- 自然(36899)
- 自然科(35957)
- 自然科学(35929)
- 划(35313)
- 基金项目(35310)
- 自然科学基金(35220)
- 社会(33734)
- 社会科(31592)
- 社会科学(31581)
- 教育(29963)
- 资助(28441)
- 重点(24341)
- 编号(24195)
- 计划(23368)
- 科技(22682)
- 发(20968)
- 成果(20897)
- 部(20294)
- 课题(19900)
- 创(19644)
- 科研(19641)
- 创新(18640)
共检索到217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灿星 张青文 徐静 熊延坤 周明■
利用 3株转 Bt cry1A(c)基因的抗虫工程菌 ,对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进行离体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在相同浓度下 ,工程菌对玉米螟的杀虫活性均高于 Bt野生菌株 ;幼虫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 ,体重、体长与浓度呈负相关 ;工程菌 RPT4 0、RPT5 0、RPT5 5和野生型 Bt菌株 HD- 73对玉米螟的 L C50 值分别为71.2 6 ,36 .33,84 .71和 172 .36μg.g-1。在以 RPT5 0注射接种的活体生测中 ,处理株对玉米螟具有明显的抗性 ,虫体重减轻 2 4 .5 %~ 5 2 .3% ,体长降低 2 2 .6 %~ 6...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从经 戴华国 符文俊
利用昆虫酚氧化酶原 (PPO)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 ,采用RT PCR方法从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扩增了一段 5 2 2个核苷酸的cDNA片段 ,编码 174个氨基酸。经Blastp分析表明 ,该段氨基酸序列同鳞翅目和双翅目中PPO的相同区域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 39%~ 6 3% )。其中与烟草天蛾PPO的相似性最高 ( 6 3% ) ;与家蚕、大蜡螟、惜古比天蚕蛾PPO也有较高的相似性。在该片段中含有 1个该类酶原中保守的 2个铜离子结合位点之一 (含 4个组氨酸残基 )。据此推断克隆的片段为PPO基因片段。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酚氧化酶原 基因克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从经 戴华国 符文俊
测定被腰带长体茧蜂寄生的亚洲玉米螟 5龄幼虫体内不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 ,以研究寄主昆虫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 (ROS)与抗氧化酶的关系。结果表明 :被寄生后 ,寄主幼虫体内应激产生大量ROS ,从而诱导SOD、CAT、POD活性明显上升 (P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慧萍 宋新元 张明 于壮 丛斌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NF6373YGRR(通过杂交育种聚合cry1A.105、cry2Ab2、cp4epsps基因)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取食行为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h非选择性试验中,玉米螟初孵幼虫在转基因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48h的幼虫累计死亡率为53.75%,非转基因玉米为20.00%,差异显著;3龄幼虫在转基因玉米雌穗尖组织上的取食率、死亡率与非转基因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转基因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亚莉 丛斌 王欢 韩冰
本研究自5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离体培养得到35株共生细菌菌株 ,生物测定结果表明:SteinernemaSsy3线虫品系的共生菌对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幼虫有较高的胃毒毒力 ,对存活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高毒力菌株相关因子的研究表明 :高毒力菌株Ssy-1B经50℃处理10min及18W紫外灯下60cm高度垂直照射60min杀虫活性仍很稳定 ;Ⅰ、Ⅱ型共生菌对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的血腔毒力均很高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共生菌 生物测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陈斌 薛春丽 田学军 肖春 李正跃
利用浓度为4.0×104~4.0×108个/mL的球孢白僵菌MZ050724分生孢子液对3龄和4龄亚洲玉米螟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对3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8.65%,致死中浓度WEI(2.195±0.135)×104个/mL,致死中时间(4.30±0.16)d;对4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5.75%,致死中浓度为(4.362±0.088)×105个/mL,致死中时间(4.77±0.11)d。相比较对3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好于对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亚洲玉米螟 幼虫 毒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华国 姜金林 李元喜 符文俊
采用放射化学法 (RC)与放射免疫法 (RIA)分别测定了被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ostriniae)寄生的亚洲玉米螟 (Ostriniafurnacalis)卵内保幼激素酯酶活力与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结果发现 ,被寄生的卵内 ,保幼激素酯酶活力和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玉米螟赤眼蜂从卵到蛹的个体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的动态变化 ,与玉米螟卵内激素变化显著不同。说明早期被寄生的玉米螟卵内进行的是玉米螟赤眼蜂的个体发育 ,而亚洲玉米螟的胚胎发育受到了抑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虎威 宁格 李正跃 张立敏 陈斌
为探明素乔球螋(Timomenus lugens Bormans)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的控制效能,室内测定了其成虫对亚洲玉米螟2、3龄幼虫和蛹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素乔球螋对亚洲玉米螟2龄幼虫、3龄幼虫和蛹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捕食功能反应II型,拟合获得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分别为Na=0.9970N1+0.010469N、Na=0.82669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纪年 邓雪华
根据G enB ank中昆虫P 450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简并引物,以亚洲玉米螟田间自然种群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一条长度为603 bp的特异性DNA片段,编码201个氨基酸。将此氨基酸序列与G en-B ank中已知序列采用B last及C lusta lW EB I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CYP 4家族的同源性较高,达37%~53%,初步推测此序列为CYP 4家族的一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兴伟 蒋兴川 陈斌 董文霞 张秀歌 肖春 严乃胜 李正跃
为了研究玉米果穗不同部位挥发物成分的差异及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的电生理活性,采用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提取并分析了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玉米须、玉米苞叶、玉米雌穗)挥发物,并通过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了亚洲玉米螟对其中16种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玉米果穗不同部位挥发物成分存在差异,玉米须、玉米苞叶、玉米雌穗分别有37、39和41种化合物,其中有22种化合物共同存在于3个部位,分别有8、9和5种化合物为玉米须、玉米苞叶和玉米雌穗中特有。玉米不同部位挥发物种类主要包括绿叶气味、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和脂肪族化合物(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和烃类),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在玉米果穗不同部位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华保 亢瑜 方敏 杨春平 龚国淑 张敏
通过多菌灵抗药性标记和盆栽药效试验方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MT14和MT17在玉米植株内的定殖作用和其对玉米小斑病及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定殖测定结果表明,以多菌灵浓度为100和200μg/mL时分别标记的MT14和MT17菌株,均可在玉米根、茎和叶内定殖。玉米形态指标测定结果表明,2株内生放线菌对玉米地上部及根的生长均没有显著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MT17菌株对玉米小斑病和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分别为67.54%和65.67%。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璐 刘妍 淮亚红
为筛选水黄皮内生菌中对水稻害虫有毒杀作用的菌株,从健康水黄皮植物的根、茎、叶和种子中进行菌株分离,并对分离出的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及其他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16S r DNA及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对其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用玻片浸渍法和喷雾法筛选出杀虫活性物质菌株,共获得细菌88株、放线菌12株、真菌3株。经初筛及复筛,内生菌麦角菌[Clavicepspurpurea(St F1)]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Se B3)]的发酵液粗提物分别对稻飞虱(Rice planthopper)、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佟倩 纪薇薇 沈洋 王紫 张秀双 魏晓敏
【目的】探讨硅对外源镉、锌复合污染条件下玉米植株体内镉、锌含量及土壤中不同形态锌、镉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玉米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试验在土壤中施用不同水平硅、锌、镉,其中硅的施用水平分别为0,4mg/kg,锌施用水平分别为0,300,700mg/kg,镉施用水平分别为0,3,10mg/kg,进行完全组合试验设计,共计18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于玉米种植后60d时取样,测定镉锌复合污染条件下玉米根、茎叶中镉、锌含量以及土壤中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锌、镉含量。【结果】在单一镉处理条件下,随着镉含量的增加,玉米根和茎叶中镉含量显著增加,加入硅能显著降低玉米幼苗...
关键词:
硅 镉 锌 复合污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 严善春 谭安江
为了深入了解piggyBac转座子家族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子进化特点,采用简并PCR、反向PCR、RT-PCR和RACE等方法在农业害虫亚洲玉米螟中克隆到2个piggyBac类似因子,分别命名为OfPLE1和OfPLE2。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Of-PLE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构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OfPLE1全长1 866 bp,编码607个氨基酸;OfPLE2全长1 724 bp,编码434个氨基酸。两者同源性高达70%,与粉纹夜蛾piggyBac同源性分别为32%和26%,亲缘关系较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