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12)
- 2023(4135)
- 2022(3562)
- 2021(3348)
- 2020(2876)
- 2019(6240)
- 2018(6065)
- 2017(11397)
- 2016(6619)
- 2015(7047)
- 2014(7058)
- 2013(7020)
- 2012(6715)
- 2011(6223)
- 2010(6313)
- 2009(5643)
- 2008(5933)
- 2007(5257)
- 2006(4543)
- 2005(4149)
- 学科
- 济(22213)
- 经济(22179)
- 业(16385)
- 管理(15702)
- 企(13162)
- 企业(13162)
- 方法(10984)
- 学(9470)
- 数学(9382)
- 数学方法(9219)
- 财(6565)
- 农(5925)
- 中国(5550)
- 制(5136)
- 业经(4525)
- 融(4520)
- 金融(4516)
- 银(4496)
- 务(4467)
- 银行(4467)
- 财务(4460)
- 财务管理(4451)
- 企业财务(4343)
- 行(4282)
- 理论(4184)
- 农业(3979)
- 技术(3975)
- 贸(3787)
- 贸易(3787)
- 易(3672)
- 机构
- 大学(101413)
- 学院(99017)
- 研究(40097)
- 济(34172)
- 经济(33279)
- 管理(31360)
- 科学(29709)
- 农(28175)
- 理学(27574)
- 中国(27210)
- 理学院(27047)
- 管理学(26222)
- 管理学院(26039)
- 所(23232)
- 农业(22879)
- 京(21785)
- 研究所(21753)
- 业大(20701)
- 中心(16999)
- 财(16745)
- 江(15521)
- 农业大学(14720)
- 省(14113)
- 室(13911)
- 院(13903)
- 财经(13690)
- 范(13414)
- 科学院(13138)
- 师范(13116)
- 北京(12963)
- 基金
- 项目(71732)
- 科学(54900)
- 基金(52953)
- 家(50019)
- 国家(49671)
- 研究(43801)
- 科学基金(40253)
- 自然(29311)
- 自然科(28697)
- 自然科学(28674)
- 省(28201)
- 自然科学基金(28189)
- 基金项目(27767)
- 社会(26800)
- 社会科(25366)
- 社会科学(25356)
- 划(24847)
- 资助(22075)
- 教育(20432)
- 重点(17240)
- 计划(16685)
- 部(15508)
- 科技(15278)
- 编号(14956)
- 创(14847)
- 发(14846)
- 科研(14633)
- 创新(14072)
- 业(13424)
- 成果(13008)
共检索到140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斯琴 敖日格乐 王纯洁 满达 斯木吉德 刘文才
为确立治疗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蒙药组方,采用牛津杯法,选取15味蒙药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筛选O1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敏感蒙药。结果表明,O1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2味蒙药敏感。并通过棋盘法测定部分抑菌浓度,筛选出5组6味蒙药,结合体外抑菌试验,通过L8(27)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佳体外抑菌蒙药组合,再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剂量优化。结果显示,结合正交设计和体外抑菌试验确立了5组蒙药组方,且其抑菌效果显著优于各单味蒙药的抑菌效果,即5组蒙药复方中最小抑菌圈为30.49mm,而单味蒙药最大抑菌圈为24.42mm。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斯琴 敖日格乐 王纯洁 斯木吉德 包永光
为研究蒙药对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牛津杯法测定15种蒙药的抑菌圈直径,结果表明,其中朝您·哈日莫各和扫龙·吉木斯两味蒙药对5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达到极敏和高敏;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朱如拉、朝您·哈日莫各、扫龙·吉木斯、浑钦、高勒图·宝日、给喜古讷和阿如拉等7种蒙药对5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综合抑菌效果较好,其MIC为0.063~0.500g/mL,MBC为0.125~0.500g/mL。
关键词:
蒙药 血清型 致病性大肠杆菌 抑菌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阿琪玛 敖日格乐 王纯洁 斯木吉德 畅旺东 阿日查 郭雪梅 陈玉洁
为研究中草药对5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_1、E.coli O_2、E.coli O_8、E.coli O_(78)和E.coli O_(86))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中草药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1)金银花和黄连对E.coli O1体外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35和37.71mm,五味子对E.coli O8体外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8.97mm。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晓妍 吴剑梅 傅丹丹 涂健 宋祥军 邵颖 祁克宗
[目的]探究毒素-抗毒素(TA)系统中毒素基因hipA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为深入研究TA系统和APEC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方法,构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野生株AE81的hipA基因缺失株AE81△hipA及回复株C-AE81△hipA,测定其生长曲线、运动性、环境耐受能力、细胞黏附能力,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环境耐受相关基因(hdeA、hdeB)、黏附相关基因(finF、fimH)、毒力相关基因(hcp、ompR、ompC)的转录水平,探究毒素蛋白hipA对APEC的生物学功能及致病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hipA基因的缺失株和回复株。野生株AE81、缺失株AE81△hipA和回复株C-AE81△hipA的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与野生株AE81相比,hipA基因缺失株AE81△hipA的运动能力降低,对酸性、碱性、高渗和氧化应激环境的耐受能力减弱,鞭毛和菌毛的数量和长度明显减小,对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黏附能力极显著减弱(P<0.01),回复株C-AE81△hipA各指标基本恢复到野生株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野生株AE81相比,AE81△hipA菌株的hdeA、hdeB、fimF、ompR、ompC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hcp基因转录水平差异不显著,但fimH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TA系统毒素蛋白hipA影响APEC的运动性、环境耐受能力和对细胞的黏附能力,参与APEC的致病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灏 韩先干 刘蕾 单雪芹 宋军 刘瑞 董洪亮 刘海文 丁铲 于圣青
【目的】研究信号分子AI-2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结晶紫半定量法和荧光染色法检测AI-2对APEC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AI-2对APEC毒力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活菌计数法观察AI-2对APEC黏附和入侵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影响。【结果】AI-2在浓度为0.185 mmol.L-1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增强,而浓度为0.037mmol.L-1和0.285mmol.L-1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无显著变化。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加入AI-2后,APEC毒力基因pfs,vat,luxS,tsh,fuyA,iucD转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明勇 张冰 陈德威 曾群辉
对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包括分离菌株血清学特性、溶血性、血凝性、菌毛的表达、对小鼠、兔的致病性及抗生素敏感性等。结果表明 ,该菌株血清型属 O14 8,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不产生溶血素 ;对绵羊、豚鼠、马、鸡的红细胞表现强凝集 ,而对猪、兔的红细胞不凝集 ,血凝能被 D-甘露糖抑制 ,表现为 MSHA;在营养肉汤中经 37℃ ,4 8h培养表达菌毛 ;肌肉接种兔、腹腔接种小白鼠均具有高致病性。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羧苄青霉素等高度敏感 ,而对青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等表现耐药性。
关键词:
牦牛 致病性大肠杆菌 生物学物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小玲 孙影 尤向峰 吴育发 王梦云 胡积东 王有为 阮祥春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能形成生物被膜的临床分离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菌株的生物学特征。[方法]用刚果红平板法对70株APEC进行筛选,并用结晶紫染色法鉴定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生物被膜生长情况,推断菌株的膜成熟时间;依据玻璃试管法判断菌株是否有卷曲菌毛以及形成生物被膜基质中是否含有胞外纤维素,同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膜基质中胞外多糖的浓度。对与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群体感应系统、菌毛、鞭毛、蛋白、多糖的基因进行PCR检测,最后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法检测形成生物被膜的菌株对10种抗菌药的耐药性并分析它们的耐药特性。[结果]在鉴定出能形成生物被膜的31株菌中,强、中等和弱成膜能力的分别有10、7和14株。强成膜菌株膜成熟时间比弱成膜菌株的短且差异显著(P0.05)。强成膜能力的菌株中含有菌毛和产生胞外纤维素的菌株所占的比例最高,且胞外多糖含量极显著高于中等和弱成膜菌株(P<0.01)。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群体感应系统相关基因检出率最高,达到100.00%,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菌毛、蛋白、鞭毛、多糖相关基因。耐药性测定结果表明,生物被膜阳性菌株对10种抗菌药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成膜能力越强,对10种抗菌药的耐药程度越严重。[结论]强成膜能力菌株的膜成熟时间短,产生膜基质的量多、组成更复杂,且对10种抗菌药的耐药程度更严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秀梅 蒋红霞 廖晓萍 张万江 朱恒乾 张悦 刘雅红
【目的】探讨猪大肠杆菌病分离的E.coli的优势血清型与毒力基因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了猪大肠杆菌病有关的血清型分布,PCR方法调查7种毒力相关基因,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所有菌株对18种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超过一半的菌株含有astA,Stx2e和eaeA基因,且毒力基因组合Stx2e+astA和Stx2e+eaeA较为流行。定型菌株53株,分别属于15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O8和O64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O8型菌株中,所有均携带astA基因,多数耐四环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和磺胺甲噁唑,但对安普霉素,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E敏感;而O64型菌株中,多数携带astA和S...
关键词: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大肠杆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珊 汤芳 刘云 李德志 任建鸾 张中华 巩倩雯 戴建君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前噬菌体phiv205-3片段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DE205B氧化应激耐受力的影响。[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前噬菌体phiv205-3片段,构建前噬菌体片段缺失株DE205BΔphiv205-3,检测野生株和前噬菌体片段缺失株对氧化应激的耐受力;进一步敲除前噬菌体片段中氧化应激耐受相关基因nrdE、nrdF、nrdH、nrdI,构建前噬菌体基因缺失株DE205BΔnrdE、DE205BΔnrdF、DE205BΔnrdH和DE205BΔnrdI,并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和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这些缺失菌株和野生菌株的氧化应激耐受力。[结果]与野生株相比,前噬菌体片段缺失株DE205BΔphiv205-3氧化应激耐受力下降33%(P<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前噬菌体基因nrdF在氧化应激情况下转录水平显著提高(P<0.05);对构建前噬菌体单基因缺失株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DE205BΔnrdF在氧化应激环境下的存活率下降21%(P<0.05),而缺失株DE205BΔnrdE、DE205BΔnrdH和DE205BΔnrdI的存活率无显著变化。[结论]前噬菌体片段编码的nrdF基因有助于增强宿主细菌DE205B氧化应激耐受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元振杰 王燕 夏晨阳 陈晓英 刘建枝 马勋
为了解HPI和LEE毒力岛在新疆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自2010年4月至8月,对新疆塔城市某集约化奶牛场10日龄内5头腹泻病死犊牛及7头严重腹泻犊牛进行病原分离鉴定,12头犊牛病料样品均分离到大肠杆菌。分离菌株进行小鼠腹腔注射均能造成小鼠发病,LD50从1.191×108~1.888×107。采用多重PCR检测LEE毒力岛的ler和eaeA基因和HPI毒力岛的irp2和fyuA基因。结果在分离的12株牛源大肠杆菌中,11株扩增出irp2+fyuA基因片段,1株扩增出fyuA+eaeA基因片段,而ler基因片段扩增均为阴性。结论:引起犊牛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中携带HPI毒力岛的情况非常...
关键词:
犊牛腹泻 大肠杆菌 毒力 毒力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燕 敖日格乐 王纯洁 姜晶 赵称赫 曹晓波
为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和四乙酸乙二胺(EDTA)的联合作用对5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_1、O_2、O_8、O_(78)和O_(86))的体外抑菌效果,利用牛津杯法测定抑菌圈直径;结合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1)nisin或EDTA单独使用无抑菌圈;2)将nisin分成12个质量浓度分别与0.1Mg/ML的EDTA相混合进行协同作用,均产生明显的抑菌圈,并且随着nisin质量浓度的增加,抑菌圈越大;3)O_8、O_(78)和O_(86)型大肠杆菌的MiC均为0.063Mg/ML,而O_1型的MiC为0.016Mg/ML,O...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灏 韩先干 刘蕾 祁克宗 刘海文 丁铲 于圣青
【目的】探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在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培养条件下,信号分子AI-2(Autoinducer-2,AI-2)的合成与luxS和pfs的转录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哈维弧菌BB170(vibrio harveyi BB170)检测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培养条件下APEC的AI-2活性。同时利用Real-time PCR检测APEC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培养条件下luxS和pfs的转录水平。【结果】APEC在不同生长时期的AI-2活性与luxS的转录水平保持一致。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麦芽糖和NaCl后,AI-2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贡嘎 王刚 罗润波 陈明勇 索朗斯珠
为研究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及其遗传进化情况,了解其与其他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亲缘关系,采集西藏牦牛腹泻粪便240份,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血清型鉴定和致病性研究,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16SrRNA鉴定、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16株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中:3株与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5株与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2株与犊牛源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4株与牛源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1株牦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单独形成一个较远的分支;1株与痢疾杆菌和人源出血性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成为对人类造成潜在危险的病原菌。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与牛源、禽源、猪源、人源大肠杆菌的之间亲缘性很近,存在跨种间传播风险。该种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动物致病试验表明,致死率高达95%,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西藏牦牛 大肠杆菌 致病性 系统发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祥军 宋自超 沈啸 陈哲 蒋胡艳 侯曼曼 邵颖 涂健 祁克宗
为研究效应蛋白Hcp2b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感染雏鸡过程中对脾脏的转录组学影响,利用兽医病理生物学与疫病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构建保存的hcp2b基因缺失株Δhcp2b及回复株Chcp2b肌肉注射7日龄雏鸡(以AE17菌株为阳性对照),感染24 h后采集精神沉郁的雏鸡脾脏检测组织载菌量并制作病理切片。选取缺失株Δhcp2b及野生株AE17感染脾脏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采用Real-time PCR进行测序结果鉴定;而后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野生株AE17、缺失株Δhcp2b及回复株Chcp2b在脾脏组织载菌量差异不明显。组织切片观察发现,野生株AE17和缺失株Δhcp2b脾脏均出现组织间隙扩大,有充血现象出现。转录组学分析发现,缺失株Δhcp2b感染雏鸡脾脏后,诱导了脾脏基因mRNA的差异表达,筛选到515个差异表达基因(330个基因下调表达,185个基因上调表达)。Real-time PCR结果发现,Δhcp2b感染雏鸡后,脾脏中IL22、TNFRSF6B、TNFRSF8基因mRNA表达量下调,与测序结果变化趋势一致。GO分析发现,感染24 h雏鸡脾脏差异基因富集在膜、膜的组成、细胞外间隙部分等条目。KEGG分析发现,脾脏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内质网蛋白质加工过程的信号通路中。hcp2b基因对APEC在定植脾脏无影响,hcp2b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器官中脾脏的内质网蛋白质加工过程的信号通路来参与致病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