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0)
2023(8800)
2022(7451)
2021(6860)
2020(5650)
2019(12517)
2018(12402)
2017(22309)
2016(12778)
2015(14460)
2014(14455)
2013(14201)
2012(14151)
2011(13051)
2010(13428)
2009(12451)
2008(12515)
2007(11547)
2006(10503)
2005(9873)
作者
(43809)
(36720)
(36413)
(34527)
(23598)
(18116)
(16424)
(14298)
(14101)
(13690)
(12569)
(12261)
(12186)
(12008)
(11941)
(11258)
(11157)
(10926)
(10704)
(10686)
(9580)
(9477)
(9355)
(8601)
(8505)
(8461)
(8427)
(8070)
(7896)
(7699)
学科
(54809)
经济(54749)
管理(29942)
(29420)
(21597)
企业(21597)
地方(19056)
中国(19012)
(16933)
方法(15878)
(15228)
业经(13426)
数学(12886)
数学方法(12577)
农业(11660)
地方经济(10612)
(10358)
(10341)
金融(10336)
(10270)
银行(10221)
(10170)
(10118)
(9966)
(9616)
贸易(9604)
(9197)
环境(8559)
理论(8515)
技术(8322)
机构
学院(187754)
大学(185288)
研究(79106)
(67977)
经济(66197)
管理(58433)
中国(58123)
科学(54945)
(49136)
理学(47941)
理学院(47145)
管理学(45806)
管理学院(45494)
(45437)
(43367)
研究所(41345)
农业(39620)
业大(35159)
中心(34775)
(32275)
(31606)
(30802)
北京(28010)
(28003)
(27082)
师范(26589)
(26368)
科学院(26050)
技术(26016)
农业大学(24089)
基金
项目(119693)
科学(89931)
基金(81630)
研究(80493)
(75931)
国家(75251)
科学基金(60111)
(51331)
社会(46279)
社会科(43578)
社会科学(43564)
(42979)
基金项目(41974)
自然(41325)
自然科(40361)
自然科学(40342)
自然科学基金(39570)
教育(36512)
资助(34645)
(32337)
编号(31765)
重点(28642)
成果(27416)
计划(26539)
课题(25302)
科技(25096)
(24534)
发展(24435)
(24021)
(23947)
期刊
(90024)
经济(90024)
研究(57797)
中国(50605)
(48315)
学报(44319)
科学(35681)
农业(33472)
大学(30914)
学学(29271)
教育(25870)
管理(25112)
(23753)
(19851)
金融(19851)
(18111)
技术(16969)
业经(15451)
经济研究(13835)
业大(13307)
(11885)
财经(11590)
农业大学(11423)
问题(11192)
图书(10373)
科技(10167)
(10075)
世界(9244)
(8980)
技术经济(8787)
共检索到314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树芳  董丽英  赵国珍  李迅东  杨勤忠  
云粳优5号、云资粳41号和楚粳28号是农艺性状优良但对稻瘟病抗性弱的粳稻品种,采用回交的方法将2个广谱抗稻瘟病的基因Piz-t和Pi9导入这些品种以改良这3个品种的抗稻瘟病特性。为提高后代抗病材料选择的准确性和效率,本研究开发获得5个与Piz-t和Pi9基因紧密连锁并且在供体亲本和受体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利用分子标记跟踪检测来源于供体亲本与受体亲本回交获得的BC1F1单株中Piz-t和Pi9基因,并进一步利用对受体亲本云粳优5号、云资粳41号和楚粳28号致病,但对持有Piz-t和Pi9基因的供体亲本不致病的稻瘟病菌09BSH-10-5A进行接种分析。结果显示,携带有供体亲本和受体亲本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继琼  孙一丁  杨奕  李进斌  陈惠查  焦爱霞  谭金玉  阮仁超  许明辉  
【目的】了解"贵州禾"携带的稻瘟病抗性基因以明确其利用价值。【方法】对来自贵州省黎平、从江、雷山、榕江、荔波5个县的82份"贵州禾"品种在云南宜良(海拔1600 m)条件下鉴定了其田间叶稻瘟抗性,并用与抗稻瘟病基因Pikh、Pi2、Pi9、Pi5紧密连锁的4个分子标记进行了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检测。【结果】46个品种对叶瘟表现高抗(0~1级),占56. 1%,表明多数贵州禾对云南宜良的稻瘟病菌具有一定的抗性;贵州禾通过长期的人工和自然选择,Pi5(32. 35%)、Pikh(30. 86%)基因频率相对较高,而Pi9(2. 56%)和Pi2(2. 47%)频率较低;这4个基因可以组合成0、Pikh、Pi5、Pi9、Pi5+Pikh、Pi2+Pi5、Pi9+Pi5等7种基因型,其比例分别是50%、21. 95%、14. 63%、1. 22%、8. 54%、2. 44%、1. 22%,即50%不携带这4个抗性基因。每个县分布有其中2~6种基因型,从江县61. 54%的品种不携带这4个抗性基因,0型是优势类型,黎平县的优势类型是0型(46. 43%)和Pikh型(42. 86%),荔波县基因型达到6种,比从江县(4种)和黎平县(3种)多,没有明显的优势类型,品种类型相对丰富; 0、Pikh、Pi5+Pikh和Pi5这4种基因型平均抗性分别为2. 39、1. 28、1. 57和1. 17级,Pikh、Pi5+Pikh和Pi5这3种基因型平均抗性明显高于0型,说明田间叶瘟抗性与所检测的Pi5、Pikh基因有一定的关联,携带0个基因的部分品种在田间也表现出对叶稻瘟抗性,表明这些材料携带所检测的4个基因之外的抗性基因。【结论】研究结果为挖掘和利用贵州禾种稻瘟病抗性基因资源提供了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车凡昊   黄俊   邹玉莹   邓吉奇   周庚   姚威   黄浩   黄希来   易晓璇   谌强   李家鑫   刘金灵   刘雄伦  
以携带广谱持久的抗稻瘟病基因Pi9的籼稻品系75–1–127为供体亲本,以保持系金23B及其不育系金23A为受体亲本,采用Pi9基因共显性标记CoInDF1R2进行MAS回交育种,以改良三系不育系金23A及其保持系金23B的稻瘟病抗性;用25份稻瘟菌代表性菌株进行室内苗瘟接种,观察苗瘟抗性表现。结果显示:金23A和金23B的抗性频率仅为28%,而75–1–127的抗性频率为92%;田间病圃抗性鉴定结果显示,75–1–127高抗苗瘟,而金23A和金23B受体亲本均高感苗瘟;共显性标记CoInDF1R2在75–1–127基因组上扩增出大小为354 bp的PCR产物,对金23A或金23B基因组的扩增产物大小约470 bp,说明该标记在2个亲本间的多态性明显且稳定;利用CoInDF1R2开展连续多年MAS回交育种实践,培育出了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较好的抗病不育系金23A–Pi9–1及抗病保持系金23B–Pi9–1,为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的抗稻瘟病亲本材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车凡昊   黄俊   邹玉莹   邓吉奇   周庚   姚威   黄浩   黄希来   易晓璇   谌强   李家鑫   刘金灵   刘雄伦  
以携带广谱持久的抗稻瘟病基因Pi9的籼稻品系75–1–127为供体亲本,以保持系金23B及其不育系金23A为受体亲本,采用Pi9基因共显性标记CoInDF1R2进行MAS回交育种,以改良三系不育系金23A及其保持系金23B的稻瘟病抗性;用25份稻瘟菌代表性菌株进行室内苗瘟接种,观察苗瘟抗性表现。结果显示:金23A和金23B的抗性频率仅为28%,而75–1–127的抗性频率为92%;田间病圃抗性鉴定结果显示,75–1–127高抗苗瘟,而金23A和金23B受体亲本均高感苗瘟;共显性标记CoInDF1R2在75–1–127基因组上扩增出大小为354 bp的PCR产物,对金23A或金23B基因组的扩增产物大小约470 bp,说明该标记在2个亲本间的多态性明显且稳定;利用CoInDF1R2开展连续多年MAS回交育种实践,培育出了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较好的抗病不育系金23A–Pi9–1及抗病保持系金23B–Pi9–1,为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的抗稻瘟病亲本材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婷  梁毅  江南  李智强  刘金灵  杨婷婷  戴良英  王国梁  刘雄伦  
利用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基因序列设计的特异分子标记Pi9–a,通过回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8份受体水稻材料(丰源B、Ⅱ32B、天龙香103、香丰187、明恢63、轮回422、R747、25H003)的稻瘟病抗性。结果表明:分子标记Pi9–a对8份受体亲本与Pi9供体亲本75–1–127间进行的多态性检测中,除香丰187外,其余7个组合间均存在稳定明显的多态;对4个BC1F1群体进行随机取样的基因型和表型鉴定中,Pi9–a对抗稻瘟病表型选择的效率均为1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婷婷  陈海龙  黄俊  梁毅  张婷  李博文  赖怡帆  邹玉莹  车凡昊  吴俊  刘金灵  刘雄伦  
为改良水稻不育系丰源A的稻瘟病抗性,以籼稻品系75-1-127作为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9的供体亲本,先后以三系保持系丰源B和不育系丰源A为受体亲本,利用Pi9基因内共显性标记ClonDF_1R_1开展MAS连续回交育种。利用来自国内外不同稻区的33份稻瘟菌菌株进行温室内人工接种,分析丰源A、丰源B、75-1-127的抗菌谱,75-1-127的抗性频率为87.9%;而丰源A和丰源B的抗性频率均仅为33.3%。田间病圃抗性鉴定表明,75-1-127高抗苗瘟,而丰源B和丰源A高感苗瘟。结果表明,含有Pi9基因的75-1-127抗谱广、抗性水平高,在稻瘟病抗性育种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而丰源A和丰源B抗谱窄、抗性水平低,需要改良。根据Pi9基因序列信息开发了一个共显性分子标记ClonDF_1R_1,它从75-1-127基因组中扩增出一条320 bp的条带,而丰源B和丰源A基因组的扩增产物约450 bp。利用ClonDF_1R_1先后开展丰源B、丰源A稻瘟病抗性改良的MAS育种实践,获得了13个含Pi9纯合等位基因的改良抗病保持系丰源B-Pi9,以及11个含Pi9纯合等位基因的改良抗病不育系丰源A-Pi9。经过连续11 a的MAS回交育种实践,育成1个高抗稻瘟病、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优良的新三系不育系丰源A-Pi9-5,实现了丰源A和丰源B稻瘟病抗性的定向改良,为三系杂交水稻育种应用创制了新的亲本材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鼎  许明辉  姚春馨  隆四清  
用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d(t)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引物RM262对云南地方核心稻种中的167个水稻品种(系)的抗稻瘟病基因Pi-d(t)进行检测。PCR扩增产物通过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存在明显的多态,可分辨出4种带型;扩增产物在4%琼脂糖凝胶上只表现2种带型。选取17个品种(系)于温室接种致病菌系ZB13进行鉴定,确定PCR扩增片段大小(主带)约140和145 bp的水稻品种(系)不含Pi-d(t)基因,而扩增产物大小(主带)约150和155 bp的水稻品种(系)含有Pi-d(t)基因。实验明确了Pi-d(t)基因在云南地方核心稻种及其籼粳亚种中的分布情况,可为抗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鼎  许明辉  姚春馨  隆四清  
用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d(t)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引物RM262对云南地方核心稻种中的167个水稻品种(系)的抗稻瘟病基因Pi-d(t)进行检测.PCR扩增产物通过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存在明显的多态,可分辨出4型;扩增产物在4%琼脂糖凝胶上只表现两种带型.选取17个品种(系)于温室接种致病菌系ZB13进行鉴定,确定PCR扩增片段大小(主带)约140p和145p的水稻品种(系)不含Pi-d(t)基因,而扩增产物大小(主带)约150p和155p的水稻品种(系)含有Pi-d(t)基因.实验明确了Pi-d(t)基因在云南地方核心稻种及其籼粳亚种中的分布情况,可为抗病育种和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开强  伍豪  颜群  王威豪  陈小林  周维永  李瑞芳  高利军  韦善富  邓国富  
研究利用Pi1基因与其等位基因Pikm同感病基因序列的差异,开发出Pi1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m-Pi1。并以72个水稻品种及含抗稻瘟病基因Pi1的品种iRBL1-CL与感病品种LTH杂交的F2代分离群体为材料,结合抗病表型和标记检测结果,分析了m-Pi1的特异性和选择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标记m-Pi1在抗病品种iRBL1-CL中扩增出460 BP的特异性条带,在其他71个水稻材料中无产物;384株F2分离群体中,293株表现抗病,91株表现感病,与标记m-Pi1检测的F2群体的基因型完全一致,说明标记m-Pi1特异性强,能准确用于抗病基因Pi1的辅助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丽英  李国生  赵秀兰  刘树芳  李迅东  钏兴宽  康洪灿  杨勤忠  
【目的】对云南20世纪60年代到2013年以来引进或育成的188个粳稻品种(系)开展稻瘟病抗性测定分析。【方法】采用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合室内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接种的方法进行抗性评价分析。【结果】田间自然病圃鉴定表明,其中146个品种(系)感或高感穗瘟,占鉴定品种(系)的77. 66%;利用9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在室内进一步接种在田间叶瘟和穗瘟均表现抗病的32个材料,发现楚粳13号、凤稻16号、岫03-8和合系20号等13个品种表现良好的抗性。楚粳23号、楚粳25号和凤稻21号等12个品种表现出抗叶瘟但感染穗瘟;而昌粳8号、昌粳9号、昌粳11号和丽粳4号等4个品种则感叶瘟但抗穗瘟。【结论】田间表现抗病且室内接种表现良好抗性的品种,可用作开展抗病育种的抗源材料;叶瘟表现感病,但穗瘟表现抗病的4个品种是否持有抗穗瘟的基因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芳权  陈智慧  许扬  王军  李文奇  范方军  陈丽琴  陶亚军  仲维功  杨杰  
【目的】稻瘟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通过功能标记的开发,为加快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gmR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napgene 2.3.2软件分析PigmR的碱基变异特征,用Oligo7设计特异功能标记。为了避免因PCR扩增失败引起的假阴性,设计扩增内参基因Actin1的引物作为参照,对功能标记进行优化。用功能标记对水稻亲本材料、丽江新团黑谷的单基因系材料、育种中间材料和南粳53045/谷梅4号BC1F3群体株系进行鉴定。稻瘟病鉴定的供试菌株为江苏省稻瘟病代表菌株(2018-4、2018-65、2018~(-1)02、2018-222和2018-241)的混合菌。将供试菌株移植RCA培养基上,25℃培养7 d,用黑光灯照射72 h,待稻瘟病菌产生孢子后,再用无菌水洗下,配成10×1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30—40个孢子的悬浮液。于水稻抽穗前3—4 d注射混合菌株,每穗注射1 mL菌液,做好标记。在水稻灌浆饱满后进行抗性调查。【结果】根据PigmR与PigmS、Pigm-R4序列比对及差异分析,设计了8对分子标记引物。通过分子检测,筛选获得的PigmR功能标记GMR-3,能特异扩增来源于谷梅4号的PigmR,获得98 bp产物,而不携带PigmR扩增不出产物。以不同浓度配比优化GMR-3与内参基因Actin1检测引物Actin1~(-1),发现以0.4μmol·L~(-1) GMR-3与0.1μmol·L~(-1) Actin1~(-1)组合浓度扩增出PigmR和Actin1特征条带的效率相当,效果最优,将该标记命名为GMRA。用该标记扩增水稻样品,携带PigmR的样品能扩增出146和98 bp条带,不携带PigmR的样品仅能扩增出146 bp条带。利用GMRA标记检测229份水稻材料,只有谷梅4号能扩增出146和98 bp条带,其他籼稻和粳稻均只能扩增出146 bp条带。进一步对29份丽江新团黑谷的单基因系材料进行检测发现,GMRA标记能有效区分PigmR与Pi9、Piz、Piz-t等同源性较高的基因,有很好的特异性。利用GMRA标记,从240份育种中间材料中筛选到3份携带PigmR的材料,可作为该基因的供体材料。利用该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gmR通过回交转育到优质食味粳稻南粳53045。对南粳53045/谷梅4号BC1F3群体单株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及稻瘟病人工接种鉴定,发现携带PigmR的单株均表现为抗或中抗,不携带PigmR的单株均表现为高感,表明导入PigmR能显著改良南粳53045的穗颈瘟抗性。【结论】PigmR的功能标记能有效用于抗稻瘟病遗传改良和资源筛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素君  李魏  高佳  戴良英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稻瘟病Pi9基因导入籼稻品种R996,获得转基因植株,并对这些转基因植株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Pi9基因已经整合到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得到了有效表达;对转基因植株后代进行潮霉素抗性、GUS染色和PCR检测分析,鉴定出Pi9基因阳性转化子;经稻瘟病抗性鉴定,从T1代符合孟德尔分离比(1∶2∶1)的分离群体中,成功筛选出转Pi9基因的籼稻R996纯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弯弯  王健康  丁成伟  郭荣良  吴玉玲  王友霜  赵轶鹏  胡婷婷  
【目的】探明抗稻瘟病基因Pib、Pi9、Pi2、Pi54和Pish 在粳稻品种(系)中的分布情况及不同基因型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方法】利用该5个基因的分子标记及人工接种稻瘟病的方法对93份材料进行研究。【结果】包含3个、2个和1个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为19份(占20.4%)、25份(占26.9%)和28份(占30.1%),但这5个抗性基因在93份材料中均有分布。携带抗性基因Pib、Pi9、Pi2、Pi54和Pish的材料分别为49份(52.7%)、16份(17.2%)、8份(8.6%)、31份(33.3%)、31份(33.3%),抗性基因Pib的检出率最高;抗性较好的6个基因型或基因组合分别是Pi9、Pi54、Pib+Pi9、Pib+Pi2、Pib+Pish和Pi9+Pi54,但检出率均很低。【结论】本研究进行的抗稻瘟病基因检测和抗病性评价结果为稻瘟病抗性育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华丽霞  张妹  苏菁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茜  董丽英  袁平荣  刘慰华  苏振喜  金雁  寇姝燕  
对持有主效广谱抗瘟基因Pi40的单基因系4163与其它11份单基因鉴别品系进行自然条件下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163在云南省粳稻区的稻瘟病重病区均表现抗病,即在保山、宜良、玉溪叶瘟田间抗性分别为0级、0级、4级,穗瘟田间抗性为3级;同时,利用49份有代表性的云南稻瘟病单胞菌株,通过室内接种抗性鉴定方法建立了Pi40对云南稻瘟病的抗谱,并与另外25份抗稻瘟病单基因系进行室内接种同步鉴定比较,结果表明Pi40对49份云南地方稻瘟病菌株的抗病频率为87.8%,表现出较广的抗谱,可以作为云南高原粳稻抗病育种的新抗源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