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66)
- 2023(12013)
- 2022(10456)
- 2021(9930)
- 2020(8079)
- 2019(18494)
- 2018(18430)
- 2017(34850)
- 2016(19214)
- 2015(21505)
- 2014(21230)
- 2013(20817)
- 2012(18743)
- 2011(16836)
- 2010(16591)
- 2009(14803)
- 2008(14189)
- 2007(12105)
- 2006(10383)
- 2005(8913)
- 学科
- 济(70399)
- 经济(70323)
- 管理(51189)
- 业(47780)
- 企(39955)
- 企业(39955)
- 方法(32794)
- 数学(28152)
- 数学方法(27771)
- 农(19513)
- 学(18737)
- 中国(18382)
- 业经(16865)
- 财(16413)
- 地方(15283)
- 农业(13256)
- 理论(12854)
- 环境(12820)
- 和(12195)
- 贸(11962)
- 贸易(11955)
- 制(11819)
- 易(11575)
- 技术(11215)
- 务(10642)
- 财务(10578)
- 财务管理(10563)
- 教育(10518)
- 划(10486)
- 企业财务(10032)
- 机构
- 大学(263290)
- 学院(262919)
- 管理(103588)
- 济(95251)
- 经济(92956)
- 理学(90714)
- 理学院(89621)
- 研究(89464)
- 管理学(87921)
- 管理学院(87467)
- 中国(63426)
- 科学(60410)
- 京(56223)
- 农(46383)
- 所(45759)
- 业大(43162)
- 财(42432)
- 研究所(42426)
- 中心(40222)
- 江(37037)
- 农业(36669)
- 范(35983)
- 师范(35570)
- 北京(35199)
- 财经(34727)
- 院(33175)
- 经(31644)
- 州(30460)
- 技术(30035)
- 师范大学(28878)
- 基金
- 项目(191126)
- 科学(149035)
- 研究(137444)
- 基金(136858)
- 家(120842)
- 国家(119829)
- 科学基金(101996)
- 社会(83216)
- 社会科(78679)
- 社会科学(78656)
- 省(76481)
- 基金项目(73726)
- 自然(68549)
- 自然科(66894)
- 自然科学(66876)
- 自然科学基金(65613)
- 划(64682)
- 教育(62730)
- 编号(56582)
- 资助(55439)
- 成果(45235)
- 重点(43283)
- 发(41247)
- 部(40656)
- 创(39958)
- 课题(39340)
- 科研(37234)
- 创新(37204)
- 计划(36262)
- 项目编号(35056)
共检索到367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罗展 黄倢 周丽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引起养殖对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在过去的10年中,各国学者不断地寻找预防和控制WSSV感染的方法及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和抗体与噬菌体展示单链抗体、免疫增强剂、重组蛋白疫苗和灭活疫苗、遗传育种、RNAi等几种方法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发抗WSSV药物和饵料,更有效地防治WSSV及相关科研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抗病毒 途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洪徐鹏 陆宏达 张庆华 夏思瑶 唐嘉荩 丁正峰 薛晖 唐建清
研究了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效果。用添加0%、0.2%、0.4%、0.8%黄芪多糖的基础饲料作为药饵,投喂20 d后,对各组经PCR检测WSSV呈阴性的健康克氏原螯虾进行WSSV病毒悬液腹节背部注射攻毒试验,当添加0%黄芪多糖的阳性对照组中死亡率达到100%时,添加0.2%、0.4%、0.8%黄芪多糖实验组的死亡率分别为(86.67±13.33)%、(91.11±7.70)%、(73.3...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洪徐鹏1 2 陆宏达1 3 张庆华1 2 夏思瑶1 唐嘉草4 丁正峰5 薛晖5 唐建清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沈锦玉 袁军法 潘晓艺 曹铮 顾志敏 尹文林 石正丽
The cultivation of redclaw crayfish(Cherax quadricarinatus) is developing in recent years.The disease of Cherax quadricarinatus wa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in its culture and even caused redclaw crayfish to die.The viral disease was found in polyculture of redclaw crayfish with Penaeus vannamei.Hae...
关键词:
红螯螯虾 杆状病毒 病毒检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洪玉 张天时 孔杰 罗坤 常亚青
以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实验材料,分别投喂配合饲料、蚯蚓、蛤蜊、蝇蛆等四种饵料,利用生长和抗病性指标综合评价蚯蚓和蝇蛆作为中国对虾饵料的可行性。生长实验前测定每个实验组的初始体长和体重,养殖40 d后再次测定生长指标,之后,分别投喂不同毒饵量进行人工感染实验。方差分析表明:投喂4种饵料后,蛤蜊组生长最快,其次是蚯蚓,再次是蝇蛆,最后是配合饲料,各组之间对虾体长增长差异显著(P<0.05),体重增长差异极显著(P<0.01)。利用线性固定模型分析不同饵料及不同病毒量感染下对中国对虾存活率的影响,其中蚯蚓组存活率最高,配合饲料组存活率最低,并且蚯蚓组存活率显...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裘杰珂 赖勇勇 许英蕾 朱斐
【目的】研究经双乙烯亚胺(BEI)灭活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灭活制剂保护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WSSV感染的效果,以期为白斑综合征的防治提供有效的免疫方法。【方法】应用BEI对WSSV和WSSV超声破碎液进行灭活,通过口服和注射分别对克氏原螯虾进行免疫,再对其进行抗WSSV感染的效果研究。【结果】WSSV在BEI处理24 h可以被完全灭活,通过口服途径用灭活制剂免疫克氏原螯虾7 d后攻毒,克氏原螯虾死亡率显著下降,且口服免疫的效果要好于注射免疫。【结论】经BEI灭活24 h的WSSV灭活制剂对克氏原螯虾是安全的,口服免疫后可以显著降低克氏原螯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死亡率。图2表3参19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何培民 郭媛媛 贾晓会 施定基 庄旻敏 何玲 贾睿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引起养殖对虾爆发性死亡的病毒,由于它宿主范围广、蔓延速度快以及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对虾养殖中的第一杀手,因此有效防治wssv爆发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极具挑战性。本文主要介绍wssv基因组以及结构蛋白、对虾wssv免疫机制、对虾wssv疫苗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对虾养殖中wssv防治措施,认为对虾wssv疫苗将是今后对虾大规模养殖中病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许华 黄倢 杨官品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引起对虾大规模死亡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且该病毒感染的宿主广泛。自WSSV基因组全序列公布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WSSV的研究热点转移到该病毒基因产物功能的相关研究上面来。弄清WSSV感染机理是有效防治病毒的基础,而对其感染机理的阐释则主要是搞清病毒各蛋白在感染中的作用,这些是WSSV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分析WSSV蛋白同时可以在分子水平上为研究海洋和陆地生物病毒的进化趋势提供有力的基础。
关键词:
WSSV 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 囊膜蛋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雷质文 黄倢 杨冰 俞开康
12 9尾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分别捕自未暴发白斑综合症 (WSSV病毒所致 )虾池、WSSV暴发虾池以及曾暴发WSSV虾池。用斑点杂交和组织病理学方法确定各尾对虾的染毒 (WSSV)程度。用 96孔酶标板法测量相应个体血淋巴上清液的抗菌活力 (Ua)、溶菌活力 (UL)、酚氧化酶 (PO)活性以及过氧化酶 (POD)相对活性 ;用硝酸纤维膜斑点法测定其碱性磷酸酶 (ALP)相对活性 ;用血凝法测定其凝集效价(HAT)。通过对以上免疫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WSSV感染与对虾血淋巴PO活性以及ALP相对活性变化有紧密联系 ;不同虾池各免疫因子差异显著 ,发病虾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素红 张天时 孟宪红 孔杰
一个包括42个全同胞家系的中国对虾选育群体,荧光标记后每个家系各取40尾健康个体混养,自然发病并确认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syndrome virus,W SSV)。发病1周后将所有个体取出,统计各家系的存活率,并对活体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进行W SSV检测。对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个家系的存活率在60%以上,7个家系的存活率在20%以下;存活率与第一次扩增阳性率、第二次扩增阳性率呈不显著负相关。第一次扩增阳性率与第二次扩增阳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两次扩增的阳性率分析得出:青岛野生群体内自交产生的一个家系...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巢式PCR 白斑综合征病毒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纪荣兴 邹文政 鄢庆枇 龚三妹 叶兆弘
为了更好地进行日本对虾抗病良种的选育,本文用浓度为每毫升1×105个病毒粒子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粗提液注射感染抗白斑病日本对虾子三代和普通日本对虾,观察其死亡率,同时测定WSSV感染后0,4,24,48和96h血淋巴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蛋白含量。结果显示:注射WSSV14d内抗病子三代和普通对虾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5%和85%,前者的抗病保护率达82.4%;感染前前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均高于后者,且PO,AKP和蛋白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感染后两者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斐 吕梦园 许梓荣
采用投喂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对虾肌肉的方式,对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进行人工感染,以确定WSSV对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易感性。结果发现,投喂病虾感染组螯虾的死亡率达到90%,而对照组未出现死亡。采用PCR对试验组螯虾的肌肉进行WSSV检测,发现投喂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为100%,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0。PCR检测结果发现,濒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脏六种组织的PCR结果均为WSSV阳性,而对照组的各组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组织切片的光镜观察也证实,濒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正峰 薛晖 夏爱军 唐建清 刘丽平 刘伟杰
2007年,在从南京采集的患病养殖克氏原螯虾样品超薄切片中发现大量类似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颗粒,结合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工回感实验及PCR检测结果确定导致此次养殖克氏原螯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为WSSV。利用建立的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在江苏省内扬州邵伯湖、淮安白马湖、盱眙、南京禄口等多处养殖克氏原螯虾体内均检测到该病毒,且在鳃、心肌、神经、肝脏、肠道、肌肉等多处组织中被检出;未检测到另外两种常见对虾病毒:桃拉病毒(T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国子娟 王印庚 荣小军 廖梅杰 郭华荣 韩倩
为深入了解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致病机理和体外培养的对虾细胞对WSSV的敏感性,实验以1.5×L-15培养基培养刀额新对虾原代淋巴细胞,待细胞形成单层后接种WSSV,通过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接种病毒后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使用1.5×L-15培养基培养对虾淋巴组织,3 h后可观察到有细胞迁出,并能迅速形成单层,36 h后细胞的迁出汇合率可达80%,且能存活20 d以上。接种WSSV 24 h后,出现病变的细胞变圆、漂浮,细胞之间的网状结构消失,最后细胞破碎、溶解;接种WSSV 48 h后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的细胞核深染,且变形、膨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胡琳琳 房文红 高露姣 刘向阳 吴国忠
论述如下一项研究,采用壳聚糖硫酸酯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凡纳滨对虾,4周后检测对虾血清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活性;同时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肌肉注射感染实验,以检测壳聚糖硫酸酯对病毒的抗感染能力。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壳聚糖硫酸酯添加量为0.15‰和0.50‰,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添加量为0.15‰时,能显著提高对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添加量继续增大时反而下降;在低添加量时,对虾血清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相近,添加量为0.15‰和0.50‰时,对虾血清溶菌酶活性随添加量增大而升高。凡纳滨对虾摄食添加壳聚糖硫酸酯饲料4周后,经注射WSSV攻毒感染,壳聚糖硫酸酯添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