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26)
2023(13794)
2022(11493)
2021(10372)
2020(8460)
2019(18834)
2018(18417)
2017(33328)
2016(18890)
2015(20965)
2014(20607)
2013(20239)
2012(19373)
2011(17672)
2010(17931)
2009(16125)
2008(15989)
2007(14352)
2006(12829)
2005(11873)
作者
(61689)
(51301)
(51182)
(48273)
(32679)
(24891)
(22958)
(20182)
(19804)
(18429)
(17668)
(17257)
(17019)
(16493)
(16409)
(15729)
(15684)
(15196)
(14914)
(14772)
(13419)
(12867)
(12679)
(11818)
(11745)
(11710)
(11561)
(11186)
(10646)
(10578)
学科
(75989)
经济(75899)
管理(47933)
(45940)
(34224)
企业(34224)
方法(26136)
中国(25112)
(23767)
数学(22368)
数学方法(22137)
地方(21784)
(20274)
业经(18287)
(17023)
(16610)
农业(16261)
(14547)
贸易(14536)
(14086)
(14030)
(14013)
金融(14006)
银行(14003)
(13552)
环境(13018)
(12526)
技术(12385)
教育(12287)
地方经济(11987)
机构
学院(270477)
大学(270475)
研究(108375)
(104852)
经济(102325)
管理(92709)
理学(78741)
中国(78081)
理学院(77638)
管理学(75927)
管理学院(75472)
科学(71743)
(66290)
(60822)
(58958)
研究所(53971)
农业(52694)
业大(50515)
中心(47137)
(46752)
(43952)
(39431)
北京(38724)
(37987)
(37241)
师范(36603)
财经(36083)
(34569)
技术(33716)
科学院(33692)
基金
项目(184612)
科学(141714)
基金(129857)
研究(126167)
(119308)
国家(118271)
科学基金(97058)
社会(77382)
(75696)
社会科(73142)
社会科学(73125)
基金项目(68228)
自然(65262)
(64357)
自然科(63709)
自然科学(63680)
自然科学基金(62528)
教育(57942)
资助(52512)
编号(49309)
(45449)
重点(43211)
成果(39847)
(38727)
(38419)
计划(38358)
课题(37564)
创新(36331)
科研(35906)
科技(35278)
期刊
(123713)
经济(123713)
研究(81593)
中国(66941)
(61585)
学报(59614)
科学(49140)
大学(42824)
农业(41920)
学学(40691)
教育(36406)
管理(34741)
(34463)
(26000)
金融(26000)
(22558)
技术(22072)
业经(21721)
经济研究(20099)
财经(17619)
业大(17453)
问题(15794)
(15771)
(15248)
科技(14824)
农业大学(14647)
林业(12439)
商业(12283)
(12230)
世界(12219)
共检索到424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国强  张胜  翟晓巧  刘飞  董占强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5-fluorouracil, rifampicin and tetracycline on the phytoplasmas in the Paulownia tomentosa?Paulownia fortunei seedling and the pathogenic protein related to the witches' broom symptom were studied with PCR based on 16S rRNA gene of the phytoplasmas and 2-di...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国强  李有  郑建伟  翟晓巧  
对毛泡桐和白花泡桐同龄、同方位的病株健叶、病株病叶和健株健叶蛋白质进行了单向和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研究。单向电泳结果表明 ,毛泡桐和白花泡桐病株健叶、病株病叶和健株健叶的蛋白质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明显的蛋白质凝胶扫描谱带分别有 2 2、2 0和 1 7以及 2 7、2 1和 2 2条 ;双向电泳结果表明 ,毛泡桐与白花泡桐在健株健叶、病株健叶和病株病叶蛋白质变化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 ,即在两种泡桐健株健叶和病株健叶中存在的一种pI6.8、MW2 4KD蛋白多肽在病株病叶中观察不到。我们认为这种情形可能与发生泡桐丛枝病有一定的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国强  曾辉  翟晓巧  
借助胶体金免疫电镜和质谱分析技术,利用制备的专化性抗体,进行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m24ku,pI6.8)叶片和茎尖的亚细胞定位和质谱鉴定研究。结果显示: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分布于健康苗叶片和茎尖细胞的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部位,患病幼苗叶片和茎尖细胞相同亚细胞器部位未发现该蛋白质的存在,进一步表明植原体侵染阻断了此蛋白的合成。此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分析该特异蛋白后,通过查询MSDB数据库初步断定该特异相关蛋白为水稻叶绿体分子伴侣Q6K822-ORYSA的同源蛋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国强  蒋建平  
本文分别对楸叶泡桐、兰考泡桐、鄂川泡桐和台湾泡桐的同品种、同方位和同高度的同一病株病叶、病健叶和健株叶片的蛋白质进行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其水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感病泡桐植株的叶片内都出现了一条健康植株叶片内没有的、分子量为12KD的蛋白质谱带,并且同一病株病叶内该蛋白质的量较病健叶的量多。此外,楸叶泡桐和台湾泡桐病株病叶、病健叶和健株叶片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也存在着明显差异。随叶片感病程度的加深,胱氨酸含量逐渐增多,而苯丙氨酸则逐渐减少。泡桐叶片内的这些变化可能与丛枝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岳红妮  吴云锋  史英姿  
Paulownia witches'-broom disease which was caused by the paulownia witches'-broom phytoplasma(PaWB) is one of the severest diseases in paulownia production.Antigenic membrane protein(Amp) gene was cloned from Paulownia plants infected with Paulownia witches'-broom phytoplasma in Shaanxi Province.The...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国忠  李永  梁文星  朴春根  黄钦才  郭民伟  
用保存的不同泡桐无性系染病和健康组培苗为试材,对染病苗、机械损伤、嫁接接种和健康组培苗组织中H2O2及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进行研究。用DAB组织染色方法对H2O2组织定位结果显示,在未损伤情况下多数染病泡桐苗和健康苗H2O2积累皆较少。机械损伤后,病与健苗皆出现H2O2过量积累,其中健苗强于病苗。在维管束部位,重症苗POD活性最强,轻症苗次之,无症和健康苗活性较低;而且所有苗在脉间叶肉组织POD活性都明显低于叶脉组织。用病接穗嫁接健康泡桐砧木的早期(3天以内)似乎与损伤反应类似(包括POD和H2O2产生);6天后损伤反应减弱。嫁接接种成功的组合至20天,在嫁接接口处仍维持高的H2O2释放和强POD...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耿显胜  田国忠  任争光  宋传生  林彩丽  
以感病泡桐组培苗提取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pPaWBNy-2-ORF4的部分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重组质粒pGEX-p2ORF4转化大肠杆菌Rosseta(DE3)菌株。IPTG诱导表达,分子量约为38 kDa的含GST标签的融合蛋白得到表达。切胶回收目的蛋白,免疫大白兔制备抗血清。间接ELISA测定抗血清的效价约为1∶4 096,免疫印迹实验显示:抗血清能够与原核表达的GST融合蛋白发生特异的免疫反应,与pPaWBNy-1-ORF5的原核表达蛋白无明显的交叉反应。利用制备的抗血清,在感病泡桐饲毒的茶翅蝽中检测到分子量约为18 kDa的蛋白条带,而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巨关升  王蕤  周银莲  阮大津  
泡桐丛枝病的抗性与维生素C关系的研究*巨关升王蕤周银莲阮大津关键词VC、VC氧化酶、抗性、泡桐、丛枝病VC(又名抗坏血酸)对人体的防病抗病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迄今对其功能的了解还在不断的深入。大量实验表明,VC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在增强机体免疫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洁  田国忠  徐启聪  刘永光  高瑞  李向东  竺晓平  
【目的】初步明确自然条件下可能感染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的寄主植物。【方法】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从泡桐丛枝病病树周围采集的表现黄化、小叶、皱叶、丛枝等症状或无症状的16种植物样品的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对所扩增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并利用泡桐从枝病植原体延伸因子的抗血清对部分样品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观察。【结果】巢式PCR结果显示从牛筋草(Eleusine indica)、辣椒(Capsicum annuum)、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山药(Dioscorea opposita)、灯笼泡(Physalis angulata)、花生(Arachis hypo...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木兰  石小岩  梁世平  张春立  
以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为媒介,将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 broom)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s,MLO)接种至长春花上(Vinca rosea),对感病长春花施用激动素(Kinetin)后,结果表明,叶片韧皮部MLO显著减少,叶绿体形态结构正常,没有出现病株所出现的空腔;叶绿素和类葫罗卜素合成量是未施激动素病株的6.8倍和7.3倍;核酸合成量也显著增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亚兵  翟晓巧  邓敏捷  赵振利  范国强  
【目的】通过对泡桐健康苗和丛枝病苗进行代谢组分析,探讨代谢物变化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非靶标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长度为1.5 cm的健康和植原体感染的毛泡桐组培苗顶芽进行代谢组分析,将上机检测得到的质谱数据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到最终差异的荷质比,并将其比对到KEGG代谢物数据库中,通过分析找到植原体感染的毛泡桐组培苗与健康组培苗之间代谢物含量和种类的差异。【结果】毛泡桐病苗和健康苗中有1 612种代谢物发生变化。与健康苗相比,在病苗中有7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锡津  田国忠  黄钦才  
将患有丛枝病的泡桐组培苗进行温度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用来脱除病原MLO。结果表明,在45℃下,病茎段24—48小时内脱水枯死;在40℃下3周内病苗黄化枯萎;但在30℃和25℃处理的茎段萌发新枝条仍表现典型丛枝症状。而在35℃下处理的茎段,1周后,新生长茎叶外观恢复正常,继续处理至80天,植株仍能正常生长。组织经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检查显示出在35-40℃下处理的病苗体内MLO4周之内的变化和降解情况。分别剪取35℃下处理29、33、55和80天的组培苗0.5cm的茎尖,转入MS培养基或改良的MS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长成的组培苗一直生长正常。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检察结果均显示病原MLO已被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田国忠  温秀军  李永  孙朝晖  赵玉芬  郭晓军  黄钦才  李志清  赵俊芳  
分别从河北唐县赞皇大枣、辽宁凌源梨枣和河南濮阳扁核酸3个品种的枣疯病和来自山东、江西和北京的不同无性系的泡桐丛枝病树上采集丛枝枝条作为组织培养材料,获得的枣疯病和泡桐丛枝病组培苗皆表现典型的丛枝症状。其中感染植原体的赞皇大枣组培苗(Ft)和扁核酸组培苗(HPD)在未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和其它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1a以上仍能维持丛枝苗生长;而发病梨枣(LD)除产生丛枝外,还出现叶片黄化和植株矮化、枯梢等衰退症状。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可在不同无性系组培苗上通过各种培养基交替和单纯的MS培养基继代培养,并已在实验室内连续保藏达10a,其引致丛枝症状的能力无明显的改变。用枣树Ft染病材料作接穗,以健康冬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磊  韩翔  李正男  吴云锋  韩崇选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泡桐丛枝植原体转运蛋白secY基因及转录延伸因子nusA基因,从亚组水平上确定陕西泡桐丛枝植原体的分类地位。【方法】采集陕西杨凌、彬县、旬邑、永寿、周至和宝鸡等6个泡桐栽培区的泡桐丛枝样品,提取病样总核酸;设计引物对secY-F/R和nusA-F/R,对泡桐丛枝植原体secY、nusA基因进行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获得了泡桐丛枝病植原体secY基因序列的全长,大小为1 358bp,编码414个氨基酸;获得了部分nusA基因序列,大小为946bp,编码315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各县区泡桐丛枝植原体的secY、nusA基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国忠  张锡津  罗飞  朱水芳  
用感染了植原体并表现典型丛枝症状的组培苗作接穗或砧木,在无杂菌条件下嫁接7个表现不同田间抗性的无性系健康组培苗,并用DAPI荧光显微镜和16SrRNA基因扩增(PCR)技术检验嫁接传病效果。C125和XuH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接种诱发坏死反应,ZH和T35028坏死反应中等,QLM、C020和C161的坏死反应较弱。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6BA或NAA)可降低坏死程度,提高嫁接成功率,水杨酸处理或去掉健株砧木叶片和根系皆加重坏死反应程度。用病接穗嫁接抗病的QLM无性系时,用PCR检测到侵染砧木的植原体,但未表现丛枝症状,而将此无性系健康接穗嫁接到丛枝病砧木上时可诱致典型丛枝症状,从而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