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65)
2023(13696)
2022(11986)
2021(11077)
2020(9166)
2019(21032)
2018(20964)
2017(39698)
2016(22024)
2015(24697)
2014(24736)
2013(24651)
2012(22945)
2011(20929)
2010(20964)
2009(18927)
2008(18295)
2007(15984)
2006(14135)
2005(12581)
作者
(66940)
(55411)
(55129)
(52032)
(35378)
(26740)
(24954)
(21944)
(21155)
(19824)
(19009)
(18733)
(17747)
(17543)
(17046)
(17012)
(16908)
(16367)
(15901)
(15754)
(14000)
(13806)
(13464)
(12556)
(12546)
(12484)
(12375)
(12271)
(11337)
(11002)
学科
(90693)
经济(90609)
管理(57820)
(56634)
(44896)
企业(44896)
方法(37460)
数学(32143)
数学方法(31802)
中国(26560)
(25607)
地方(24353)
业经(21048)
(20854)
(18620)
农业(17506)
(15873)
(15617)
贸易(15604)
环境(15081)
(15039)
理论(14618)
技术(14572)
(14392)
(14063)
银行(14005)
(13710)
金融(13706)
(13566)
(13483)
机构
大学(312875)
学院(312069)
管理(120581)
(119697)
经济(116817)
研究(111342)
理学(104062)
理学院(102750)
管理学(100916)
管理学院(100367)
中国(80138)
科学(72621)
(68542)
(59671)
(57978)
研究所(53068)
(52402)
业大(51643)
中心(49434)
农业(46881)
(46848)
北京(43575)
(43534)
师范(43029)
财经(41723)
(40117)
(38159)
(37902)
技术(35612)
(35219)
基金
项目(215496)
科学(167761)
研究(155222)
基金(153308)
(135037)
国家(133847)
科学基金(113474)
社会(94891)
社会科(89823)
社会科学(89800)
(86813)
基金项目(82134)
自然(75109)
自然科(73298)
自然科学(73273)
(72940)
自然科学基金(71941)
教育(71302)
编号(63686)
资助(62843)
成果(51856)
(50087)
重点(48650)
(46229)
课题(45116)
(44903)
创新(41847)
科研(41214)
计划(40398)
发展(39262)
期刊
(137461)
经济(137461)
研究(92530)
中国(66254)
学报(55577)
(55016)
科学(49596)
管理(44161)
大学(40896)
教育(39863)
农业(38627)
学学(38392)
(36870)
技术(27182)
(26284)
金融(26284)
业经(23653)
经济研究(20926)
(19598)
财经(19402)
图书(18095)
问题(17501)
科技(16553)
(16478)
(15120)
业大(15078)
理论(15066)
技术经济(14882)
资源(13990)
现代(13968)
共检索到464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凌成金  张云开  陈桂光  覃拥灵  梁智群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GX-29菌摇瓶发酵产抗生素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种子培养时间48 h,接种量9%,发酵培养基初始pH 7.5,摇瓶装液量70 mL/250 mL,温度28℃,摇床转速160 r/m in,发酵时间5 d。在此条件下,GX-29菌发酵液的杀虫半致死时间仅为13.8 m i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建友  姬志勤  师宝君  吴文君  
从12个省采集的200份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No.24菌株,其产生菌经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以17种病原真菌、8种病原细菌和酵母菌为供试菌,分别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测定了No.24菌株发酵液对病菌的抗菌活性。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生测结果表明,No.24菌株发酵液对17种供试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0%以上的占76.5%;管碟法生测结果表明,No. 24菌株发酵液对8种供试细菌和酵母菌的4种抑菌圈直径在15 mm以上。对No.24菌株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对热和酸的稳定性强,发酵液加热到80C未丧失活性,在pH 2~3的1 mol/L HCI溶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建龙  于基成  刘秋  王皓  闫建芳  赵柏霞  刘志恒  
利用响应面法对分离于大连海域的番茄溃疡病生防菌株小链霉菌(Streptomycete parvus)PH33菌株产抗生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二水平设计的Plackett-Burman试验分析7种因素中对小链霉菌产抗生素能力影响最主要的3种;然后运用爬坡路径法对这3种因子进行试验,获得这3种重要因子的最适范围。最后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3种重要影响因子的相互作用及最优条件。最终条件为发酵温度30.97℃、初始pH值6.91、每250mL三角瓶装液量101.08mL。优化后抑菌圈直径由29mm提高到38mm,提高31.03%。结果表明,数理统计试验设计和分析的方法可成功地用于小链霉菌产抗生素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增波  薛泉宏  梁军锋  
采用杯碟法研究了4株拮抗性放线菌固态和液态发酵产物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aus)、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及青霉(Penicillium)4株供试靶标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利用放线菌固态发酵生产农用抗生素的思路是可行的。供试的04,07和08号3株放线菌大米固态发酵产物与黄豆粉液态发酵产物对靶标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aus)的相对抑菌环宽度分别为4.0mm/g与0.7mm/mL,对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的相对抑菌环宽度分别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才艺  吴元华  祁岑  王春梅  丁彦丽  
从辽宁省丹东地区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新的杀真菌链霉菌YH9407,其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菌株在各种合成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气生菌丝和孢子堆为灰白色 ,基内菌丝一般为浅黄色 ,有的可产生黄色可溶性色素 ;孢子丝柔曲或直立 ,直径为0.17~0.22μm,孢子呈球形或卵圆形 ,直径为(0.6~0.8)μm×(0.8~1.2)μm ;通过与杀真菌链霉菌已知种在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方面的比较 ,YH9407为杀真菌链霉菌的一个新菌株 ,暂命名为StreptomycesfungicidicusNo.940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菲   韩宇杰   房义   向海   谷月   常潇   钟荣珍  
【目的】探究在“农作物秸秆饲养-基质发酵-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抗生素(莫能菌素)对氮转化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种养结合综合利用体系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吉林省辽源县一处肉牛养殖场的30头肉牛,随机均分为2组,饲喂60 d,其中一组饲料中加入抗生素莫能菌素(RA),一组不添加(RN),收集2组肉牛粪便,分别与水稻秸秆混合后发酵35 d,发酵产物作为基质栽培双孢菇。发酵过程中测定NH3和N2O的排放情况;在发酵和栽培过程中,测定基质总氮量,同时测定基质含水量、温度、C/N、p H以及脲酶、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利用16S r RNA和ITS测序来表征发酵基质中的细菌和真菌种群组成;测定双孢菇子实体产量和总氮含量,探究基质发酵和双孢菇栽培过程中抗生素对氮素转移及氮回收的影响。【结果】在发酵阶段,基质中残留的抗生素未改变基质温度、含水量、C/N的变化趋势,但高温期平均温度下降了1.1℃,NH3和N2O排放量降低,更多的氮留在了基质中(RN处理的氮保留率为39.58%,RA处理为43.23%),抗生素抑制了氮素的转移。相比RN处理,RA处理发酵后基质理化性质不利于双孢菇菌丝生长。残留的抗生素使RA处理初始脲酶、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高于RN处理(P<0.05),发酵开始后RA处理基质中的脲酶和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低于RN处理,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仍高于RN处理;栽培结束后,RA处理的脲酶活性高于RN处理,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仍低于RN处理。在双孢菇栽培阶段,基质中残留的抗生素影响了双孢菇菌丝的生长,提高了基质的含水量和p H,在开始出菇前基质的C/N降低,最终双孢菇产量降低,氮回收率从0.17%(RN处理)下降至0.11%(RA处理)。发酵结束后,残留的抗生素使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及海杆菌属细菌、Mycothermus属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及假小蜜环菌属真菌的相对丰度升高。【结论】基质中残留的抗生素抑制了氮素的转化,更多的氮保留在基质中,影响了双孢菇生长,降低了氮转化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俊卿  刘邮洲  张荣胜  刘永锋  
[目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T-500是1株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均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通过优化其摇瓶发酵工艺,从而提高发酵液中脂肽类抗生素的含量,为T-500菌株生防制剂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为指示菌,利用酸沉淀法提取T-500菌株发酵液中的脂肽类抗生素,并进行脂肽抗生素粗提液的抑菌效果分析,筛选影响抑菌效果的发酵培养基主成分;随后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优化T-500菌株高产脂肽类抗生素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结果]T-500菌株高产脂肽类抗生素的最佳培养基为:黄豆饼粉7.00 g·L~(-1),蛋白胨4.92 g·L~(-1),酵母粉1.90 g·L~(-1),小麦粉5.00 g·L~(-1),玉米糊5.00 g·L~(-1),NaCl 1.00 g·L~(-1),MgSO_40.20 g·L~(-1),MnSO_45.0 mg·L~(-1),FeSO_40.5 mg·L~(-1)。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装液量500 mL三角瓶装105 mL,接种量0.87%,发酵时间41.35 h,温度28℃,转速180 r·min~(-1)。利用最佳摇瓶发酵工艺,T-500菌株所产生的脂肽类抗生素对纹枯病菌的抑菌带最宽,达(11.23±0.15)mm,菌含量达(7.41±1.18)×109CFU·mL~(-1)。经摇瓶发酵试验和抑菌活性验证,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无显著差异。质谱和色谱检测表明:优化发酵工艺后产生的Surfactin含量较基础培养基提高了48.2%,Iturin含量较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80.9%;优化发酵工艺后检测到了Fengycin的产生,但优化前未发现Fengycin的产生。[结论]利用响应曲面法成功优化了枯草芽胞杆菌T-500产脂肽类抗生素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后,T-500产脂肽类抗生素产量增加,抑菌活性增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俊卿  刘邮洲  张荣胜  刘永锋  
[目的] 枯草芽胞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T-500是1株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均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本研究通过优化其摇瓶发酵工艺,从而提高发酵液中脂肽类抗生素的含量,为T-500菌株生防制剂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本研究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为指示菌,利用酸沉淀法提取T-500菌株发酵液中的脂肽类抗生素,并进行脂肽抗生素粗提液的抑菌效果分析,筛选影响抑菌效果的发酵培养基主成分;随后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中心组合试验设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华威  龚萍  郜道玉  周源  华娟  邵志勇  陈洁  万平民  金尔光  李自力  
为了探讨翻堆次数对异位发酵床连续堆肥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和可移动基因元件(MGEs)的影响,设置1 d翻堆1次(F1组)和2 d翻堆1次(F2组)2种条件,采用PCR技术检测堆肥过程中15种基因,包括2种四环素类(tetG、tetW)、3种磺胺类(sul1、sul2、dfrA1)、2种β-内酰胺类(bla TEM-1、fexA)、2种MLSB类(ermX、ermQ)、2种FCA类(optrA、IsaE)、1种氨基糖苷类(aac(6')-Ib-cr)、1种整合子(intI1)及2种转座子(Tn916/1545、ISCRI)基因。PCR结果显示,2组样品中均检出11种ARGs(tetG、tetW、sul1、sul2、bla TEM-1、fexA、ermX、ermQ、optrA、IsaE、aac(6')-Ib-cr)和3种MGEs(intI1、Tn916/1545、ISCR1),其中7种基因(tetG、tetW、sul1、sul2、blaTEM-1、ermQ、intI1)的检出率较高;F1和F2组0~5 d均检出12种,33 d和40 d分别检出1种,40 d后明显增加,表明ARGs和MGEs种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采用qPCR技术对检出率较高的7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F1和F2组7种目标基因的总相对丰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试验结束时较0 d分别降低82.33%和78.89%,其中tetG、tetW、sul1、bla TEM-1、ermQ、intI1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16.51%、87.89%、54.58%、99.99%、97.80%、59.29%和64.32%、99.46%、50.91%、99.29%、82.22%、99.92%。结果表明,异位发酵床降解粪污高温期可减少ARGs种类和丰度,且2 d翻堆1次对大部分ARGs的去除效果更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学文  姚仕义  Huong Pham  Joachim Vater  王金生  
利用MALDI TOF MS技术 ,鉴定了将lpaB3基因转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168菌株所构建的工程菌GEB3产生的脂肽类抗生素种类。结果表明 ,GEB3仅产生表面活性素 (surfactin) 1种脂肽类抗生素。经LC MS分析 ,GEB3产生由 13、14和 15个碳原子的脂肪酸链构成的标准表面活性素变异体 (standardsurfactinisoforms)。生物活性检测表明 ,该工程菌产生的脂肽类抗生素表面活性素具有抑制小麦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菌丝生长的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鸣琦  张福良  路宏朝  
对烯二炔类、糖肽类、蒽环类、苯并二吡咯类、核苷类、β-内酰胺类、苯醌类等7类抗肿瘤抗生素的研 究开发、作用机制、药效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今后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应在新的分子靶点寻找、前药 研究、多药耐药性克服等方面有所加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喆  刘茜倩  庞博  张晓辉  鲍恩东  
[目的]本研究旨在提供蛋白酶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参考数据,了解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体外微生物敏感性。[方法]通过测定细菌的A600绘制不同细菌的生长曲线,探讨了0.5C浓度胰糜蛋白复合酶(胰、糜蛋白酶各0.08 mg·m L-1)、1C浓度胰糜蛋白复合酶(胰、糜蛋白酶各0.16 mg·m L-1)、2C浓度胰糜蛋白复合酶(胰、糜蛋白酶各0.32 mg·m L-1)及其与头孢噻呋钠、磷酸替米考星和硫氰酸红霉素联用对5种常见奶牛乳房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生长的影响。同时,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技术,观察胰糜蛋白复合酶与头孢噻呋钠协同对大肠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慧  刘伟  陈小军  刘自逵  肖红波  孙志良  
【目的】评价头孢噻呋混悬剂对兽医临床常见的3种标准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方法】以试管二倍稀释法对3种标准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采用菌落计数法绘制3种标准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KCs);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头孢噻呋混悬剂对3种标准菌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结果】头孢噻呋混悬剂对大肠杆菌、放线杆菌及猪兽疫链球菌的MIC值分别为:0.076、0.304、0.00475μg·mL-1;MBC值分别为:0.61、0.304、0.00475μg·mL-1;头孢噻呋混悬剂对放线杆菌的杀菌速率最快,对链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杜军利  武德功  王银  吕丽  
为了明确不同抗生素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了10种抗生素(盐酸土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硫酸卡那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庆大霉素、头孢霉素、盐酸林可霉素)采用浸根法处理高粱苗,然后将高粱蚜接至不同抗生素处理后的高粱叶片上进行生命表实验,记录高粱蚜的发育历期、产蚜量、生殖期、生殖力,并计算高粱蚜的各项生命参数。结果表明,经过盐酸土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罗红霉素处理过的叶片上的高粱蚜的若蚜期与对照相比显著延长(P<0.05);经过硫酸卡那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庆大霉素、头孢霉素处理过的叶片上的高粱蚜的若蚜期显著短于对照(P<0.05);经盐酸土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庆大霉素处理的叶片上的高粱蚜的生殖力显著低于对照(P<0.05)。盐酸土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处理高粱植株后,高粱蚜的内禀增长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以上结果说明盐酸土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的作用延长了高粱蚜的若蚜期,缩短了生殖期,降低了高粱蚜的生殖力,且高粱蚜内禀增长率和净增殖率也显著降低,因此盐酸土霉素、利福平、四环素能够抑制高粱蚜的生长发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红  梁巍  薛爱芳  蔡鹏  荣兴民  黄巧云  
兽药抗生素主要用于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多用于生长促进剂和饲料添加剂,在现代畜牧业中应用广泛。其残留物进入土壤后,会发生吸附、迁移、降解等一系列转化过程。这些行为决定了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潜在效应,如诱使微生物产生抗性基因,改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或污染地下水乃至地表水等。本文综述了近年兽药抗生素在土壤中行为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