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09)
2023(4906)
2022(4085)
2021(3754)
2020(3200)
2019(7079)
2018(7107)
2017(12358)
2016(7252)
2015(8354)
2014(8412)
2013(8022)
2012(7715)
2011(6992)
2010(7063)
2009(6492)
2008(6391)
2007(5885)
2006(5224)
2005(4787)
作者
(26662)
(22323)
(22234)
(20900)
(14062)
(10954)
(9924)
(8867)
(8731)
(8053)
(7745)
(7549)
(7504)
(7415)
(7266)
(6876)
(6812)
(6689)
(6588)
(6365)
(6001)
(5772)
(5618)
(5232)
(5195)
(5173)
(5125)
(4937)
(4881)
(4710)
学科
(21815)
经济(21773)
管理(16915)
(13560)
(10803)
企业(10803)
(10347)
方法(7824)
中国(7538)
(7306)
(7039)
数学(6365)
(6258)
数学方法(6230)
(5983)
理论(5331)
(4965)
银行(4915)
(4786)
业经(4785)
地方(4731)
(4704)
金融(4697)
教育(4449)
农业(4350)
(3868)
体制(3842)
(3742)
贸易(3741)
及其(3696)
机构
大学(104543)
学院(104007)
研究(46445)
(34618)
科学(34483)
(33291)
中国(32515)
经济(32287)
管理(29847)
农业(28090)
(27543)
研究所(25460)
理学(24872)
(24765)
理学院(24431)
业大(23947)
管理学(23547)
管理学院(23395)
中心(19844)
(18580)
(17881)
农业大学(17468)
(16981)
(16702)
技术(16364)
(16349)
(16239)
北京(15586)
科学院(15521)
实验(15098)
基金
项目(72886)
科学(53610)
基金(49950)
(49036)
国家(48634)
研究(45245)
科学基金(37533)
(30330)
自然(27673)
自然科(27001)
自然科学(26978)
(26943)
自然科学基金(26493)
基金项目(25422)
社会(24672)
社会科(23059)
社会科学(23050)
资助(21268)
教育(20957)
计划(18328)
重点(17785)
科技(17629)
编号(17216)
(16012)
成果(15171)
(14832)
科研(14782)
(14660)
(14635)
课题(14453)
期刊
(40177)
经济(40177)
学报(32712)
(32217)
研究(29239)
中国(28203)
科学(24235)
大学(21935)
农业(21450)
学学(20997)
教育(14553)
(12726)
管理(12432)
(12314)
业大(10373)
农业大学(8863)
(8783)
金融(8783)
技术(8363)
(8148)
经济研究(6642)
中国农业(6379)
业经(6355)
林业(6247)
科技(6145)
财经(6144)
自然(5647)
(5376)
图书(5195)
问题(5065)
共检索到167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丁溧  傅体华  任正隆  
利用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杂交,然后回交自交,从其BC2F5中选育出一份小麦新种质AF-2。从形态上AF-2表现出硬颖、蜡质、秆细等稳定的与中间偃麦草类似的农艺特征;田间调查与接种都发现AF-2表现出对现今流行的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细胞学检测该品系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4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均为二价体,染色体配型为2n=22Ⅱ,细胞学上已十分稳定;GISH结果显示该抗条锈病品系AF-2附加了两条来自中间偃麦草E染色体组的染色体,结合其表现出的农艺性状特征表明AF-2附加的可能是中间偃麦草2E染色体;遗传研究表明抗病基因可能位于附加的E染色体上,随后在供试的160对SSR中,其中引物Xgw...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晓琴  孙文献  陈佩度  刘大钧  
根据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况及染色体C-分带,在中国春-大赖草杂种回交后代中选育出1个稳定的二体异附加系92G460。通过分析亲本及92G460的苗期叶片GOT同工酶酶谱表型,推测92G460中临时编为第11号的大赖草染色体来自N染色体组,该染色体携有属于第6部分同源群的同工酶结构基因Got-N2,故可以将大赖草中临时编为第11号的染色体命名为6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继新  陈新宏  王小利  武军  傅杰  何蓓如  宋亚珍  孙志刚  
 利用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和附加系进行了细胞学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的3个异代换系H921-6-12为5A/Nh5代换、H922-9-12为3B/Nh4代换、H924-3-4为3D/Nh4代换,2个异附加系H8911-1-2-6为Nh4附加、H9014-154-2为Nh7附加。初步推断华山新麦草的Nh5和Nh4染色体分别能补偿普通小麦的5A和3B,3D的缺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文献  陈佩度  刘大钧  
利用形态特征的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计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MⅠ)染色体构型分析以及C-分带,从普通小麦与大赖草(LeymusracemosusLam)杂种回交后代中选育出3个二体异附加系:95G04,95G16和95G23,其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16Ⅰ+20.25○Ⅱ+1.67Ⅱ,0.35Ⅰ+18.95○Ⅱ+2.87Ⅱ和0.19Ⅰ+20.07○Ⅱ+1.83Ⅱ。染色体C-分带结果表明:95G04,95G16,95G23分别为大赖草第1号,第4号,第5号染色体的二体异附加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瑞菊  陈佩度  刘大钧  
通过普通小麦“中国春”与抗赤霉病的亲缘物种大赖草杂种回交后代BC2F3和自交F4代的花药培养,获得了72株花培植株,其中28株结实。这些株系的株高、穗形和成熟期等性状在H2系间差异明显,但株系内整齐一致。对28个H2代株系进行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25个2n=42,1个2n=44,2个2n=46。通过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分析和染色体C-分带,在H2代中选育出一个异代换-附加系(2n=44)L07,两个双重二体异附加系(2n=46)L03-05和L0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葛荣朝  张敬原  赵宝存  黄占景  沈银柱  赵茂林  
目的对附加系Line15进行耐盐性验证,并了解其外源多枝赖草染色体的遗传背景。方法利用含0.4%(w/w)NaCl的人工模拟盐池进行耐盐性鉴定,并对Line15根尖细胞、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进而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其遗传物质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小麦-多枝赖草杂交后代Line15为一个具有较高耐盐特性的材料,其染色体组成为2n=44=22II,属于一个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根据SSR检测结果表明,Line15附加的一对多枝赖草染色体与小麦的第2部分同源群长臂、第3部分同源群着丝粒和第7部分同源群短臂密切相关。结论对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Line15进行了生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小村  孔凡美  郭军  孔令让  
为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寻找氮高效基因,在高、低氮2个水平下,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和二体异代换系为试材,对其氮素利用特性进行了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E附加系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在低氮处理下极显著高于对照中国春,5E代换系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在高氮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中国春,4E代换系氮素总累积量和籽粒氮累积量在高、低氮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中国春,表明5E和4E染色体可能分别携有促进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和促进氮素吸收转运的高效基因,长穗偃麦草5E和4E染色体可以作为提高小麦氮营养特性的有益基因资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淑梅  徐川梅  周波  陈佩度  
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具有抗多种病害、耐旱、耐寒等优良性状,是可供小麦改良利用的优良遗传资源。本研究综合利用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Giemsa C-分带、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in situhybridization,GISH)及分子标记等技术,从普通小麦-簇毛麦2V(2D)异代换系与含有Ph抑制基因的中国春高配对材料(pairing homoeologous inhibitor,PhI)C04-13的杂交后代中选出分别含有簇毛麦2V长臂和短臂的普通小麦-簇毛麦2V端体异附加系。含有簇毛麦2V短臂的附加系在护颖颖脊上有刚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国芳  孟林  毛培春  
选用来自9个国家的17份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在日光温室模拟旱境胁迫条件下,通过土壤干旱法,开展了苗期抗旱性鉴定研究,分析测定了植株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理化指标,综合评定了17份种质材料的抗旱性强弱,并针对上述4个理化指标变化率,通过赋分分级的办法将其划分为较强、中等、较弱3个抗旱性级别,抗旱性强的种质材料包括Ag-2,Greenar,AJC-320,Reliant,1;抗旱性中等的种质材料包括2,Clarke,D-2111,Slate,DT-3175,D-1483,X93035;抗旱性较弱的种质材料包括D-1987,699,D-939,D-3244,V...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薇薇  汤才国  李葆春  郝晨阳  张学勇  
【目的】从普通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回交后代中,获得对小麦条锈病流行混合小种具有广谱抗性的新种质。【方法】对普通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回交后代材料进行条锈病鉴定、农艺性状调查、分子细胞学和品质相关性状分析。【结果】这批材料在苗期普遍表现为轻度感病,但成株后则完全高抗或免疫,对8份材料进行了连续三年的人工接种鉴定,抗性表现十分稳定。对多种致病小种具有很好的抗性,根尖细胞染色体条数均稳定在42条,农艺性状良好。原位杂交分析显示这些材料中含有同一个易位片段,即在4DS末端有一来自长穗偃麦草St基因组的小片段易位,其中一个品系(GDR3)还携带一个未能准确定位的小片段易位,该材料对混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继新  陈新宏  王小利  武军  傅杰  何蓓如  孙志刚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的异附加系进行了研究。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异附加系H9015-17-1-9,H9017-14-16-5都附加有2条华山新麦草的染色体。对这2个材料和华山新麦草进行染色体C-分带带型比较,初步推断,H9015-17-1-9附加的是Nh5染色体,H9017-14-16-5附加的是Nh6染色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光艳  李瑞芬  张敬原  葛荣朝  赵茂林  沈银柱  黄占景  
用227对小麦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76对可在多枝赖草和耐黄矮病的普通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Line24的小麦亲本中国春、丰抗13间检测到多态性。在这76对引物中,发现有4对引物能从Line24中扩增出和多枝赖草相同而与Line24其他小麦亲本不同的扩增带。进一步用Line24和普通小麦杂交得到的7个不同的单体异附加系进行验证,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这4对微卫星引物扩增出的特异带可以作为Line24中多枝赖草染色体的分子标记。根据这4对引物各自对应的微卫星标记位点在小麦染色体上的位置,说明Line24中附加的一对多枝赖草染色体是第3,5,6和7部分同源群多枝赖草染色体相互易位形成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金龙  畅志坚  孙美荣  张晓军  詹海仙  李欣  
为利用中间偃麦草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通过八倍体小偃麦TAI7045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育成一批兼抗我国黄淮麦区和西南麦区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的新品系和新材料。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无论苗期还是成株期,对小麦白粉病菌优势小种E09及强毒力小种E20、E21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的有57份,占测试材料的67.9%;中抗的有10份,占11.9%,且对白粉病的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对随机选取的4份抗病品系及其与普通小麦的杂交F1进行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计数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 MI)染色体构型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4个材料及其与中国春杂交F1的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敏娜  井金学  刘佩  侯璐  胡茂林  宋晓贺  王美南  李振岐  
【目的】M853-2是一个通过杂交和回交选育的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苗期对中国小麦生产上流行的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sf.sp.tritici)主要生理小种表现良好抗性。研究易位系M853-2抗条锈菌的遗传规律,对揭示其遗传机制和抗源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感病品种铭贤169和易位系M853-2作亲本,通过杂交制备F2代种子,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M853-2及其杂交后代对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的苗期抗性,并进行了遗传分析,最后对其中一个接种群体进行了SSR标记。【结果】M853-2对条中29的抗锈性遗传受2对显性和1对隐性基因的独立控制,对条中30的抗锈性遗传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东方  刘署艳  方正武  巢凯翔  王保通  井金学  张长青  
【目的】通过对华山新麦草与7182远缘杂交获得的抗条锈病新种质系9020-17-25-6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和遗传分析,明确9020-17-25-6含有的抗病基因以及细胞学特性。【方法】在温室内以9020-17-25-6、感病对照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F1、F2、F3和BC1群体为材料,采用我国目前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9、CYR30、CYR31、CYR32和CYR33对供试群体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鉴定,分析抗病基因的遗传规律,并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9020-17-25-6含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进行鉴定。【结果】9020-17-25-6在苗期对5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免疫或近免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