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25)
- 2023(4135)
- 2022(3558)
- 2021(3243)
- 2020(2875)
- 2019(6243)
- 2018(6250)
- 2017(10219)
- 2016(6753)
- 2015(7922)
- 2014(7777)
- 2013(7381)
- 2012(7079)
- 2011(6517)
- 2010(6541)
- 2009(5781)
- 2008(5679)
- 2007(5306)
- 2006(4635)
- 2005(4116)
- 学科
- 济(15599)
- 经济(15571)
- 管理(13202)
- 业(11444)
- 学(8999)
- 企(8785)
- 企业(8785)
- 中国(6436)
- 理论(6323)
- 方法(6255)
- 农(6083)
- 教育(5978)
- 教学(5539)
- 数学(5068)
- 数学方法(4947)
- 财(4085)
- 学法(3877)
- 教学法(3877)
- 制(3859)
- 农业(3651)
- 业经(3559)
- 银(3477)
- 学理(3475)
- 学理论(3475)
- 银行(3420)
- 水产(3414)
- 体(3400)
- 行(3308)
- 融(3290)
- 金融(3287)
- 机构
- 学院(91730)
- 大学(90554)
- 研究(41217)
- 农(33350)
- 科学(32164)
- 中国(27460)
- 农业(27405)
- 所(25217)
- 济(25152)
- 经济(24280)
- 研究所(23503)
- 业大(23424)
- 管理(23134)
- 京(21870)
- 理学(19082)
- 理学院(18714)
- 技术(18128)
- 管理学(17882)
- 管理学院(17780)
- 中心(17390)
- 农业大学(17344)
- 省(17056)
- 室(16954)
- 江(16447)
- 业(15671)
- 实验(15257)
- 院(15113)
- 实验室(14698)
- 重点(13928)
- 科学院(13839)
- 基金
- 项目(65052)
- 科学(46721)
- 基金(42007)
- 家(41886)
- 国家(41518)
- 研究(40329)
- 科学基金(31367)
- 省(29592)
- 划(25673)
- 自然(24362)
- 自然科(23767)
- 自然科学(23747)
- 自然科学基金(23305)
- 基金项目(21398)
- 教育(21102)
- 社会(19058)
- 资助(18492)
- 社会科(17697)
- 社会科学(17691)
- 计划(17227)
- 科技(17092)
- 重点(16618)
- 编号(16005)
- 课题(14773)
- 发(14277)
- 农(13961)
- 创(13892)
- 成果(13769)
- 专项(13650)
- 业(13479)
共检索到145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罗根 李凤良 王荫长 陈之浩
将小菜蛾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杂交,F1代用能杀死全部敏感个体和部分杂合个体的剂量进行选择;存活个体与敏感品系回交,其后代再用上述适量药剂进行选择;存活个体与敏感品系回交。通过12代回交,建立了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并对其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小菜蛾近等基因系的艾氏剂环氧化活性均高于敏感品系,分别为1.56倍和1.97倍;(2)在回交后代中,抗性水平逐代降低。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的抗性并未付出明显的生物学代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罗根 陈之浩 张晓飞 李忠英
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 ,以小菜蛾的敏感品系作为驱赶扩增子 ,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作为检测扩增子 ,通过 3轮消减杂交得到大小为 15 0~ 30 0bp的差异片段 ,经亚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等数据库同源比较 ,发现其中一个亚克隆序列与P4 5 0基因有部分同源性 ,其余亚克隆与已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低 ,判断这些序列可能是新基因的片段。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螟丹 代表性差异分析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罗根 李凤良 王荫长 陈之浩
采用室内选育的小菜蛾对杀螟丹的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各杂交世代小菜蛾多功能氧化酶(MFO)、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结果表明:(1)抗性品系(抗性提高35.5倍)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比敏感品系高(1.83倍),并随着杂交后代中对杀螟丹抗性水平的下降而降低;(2)抗药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AchE和CarE活性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的提高是小菜蛾对杀螟丹抗性的一个重要机制,而AchE和CarE活性与该抗性无关。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螟丹 抗药性 生化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英 李文红 金剑雪 李凤良
为了明确小菜蛾对阿维菌素品系、高效氯氰菊酯品系、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剂品系不同杀虫剂的抗性情况,采用点滴法和浸液法,测定了小菜蛾不同抗性品系对多杀霉素、虫螨腈和苏云金杆菌等1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3个小菜蛾抗性品系对多杀霉素、虫螨腈、苏云金杆菌、氟虫腈、杀虫丹、杀虫单和甲维盐的抗性指数都小于5,没有产生交互抗性;对所测药剂中,阿维菌素品系的抗性指数最低,其次是复配剂品系,高效氯氰菊酯品系最高,同时3个抗性品系间对选育的药剂存在交互抗性。
关键词:
小菜蛾 抗性品系 杀虫剂 抗性测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罗晨 王素琴 张帆 刘凡 张芝利
对导入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的大白菜和菜心植株当代和自交后代进行了菜青虫(PierisrapaeL.)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抗性筛选。室内生物测定表明:取食转基因植株的1,2龄幼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取食转基因T1大白菜的菜青虫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转化株老叶对菜青虫幼虫的毒杀作用明显高于嫩叶;取食转基因T2大白菜和菜心不同转化株的小菜蛾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转基因大白菜比菜心对小菜蛾有更好的抗虫效果,取食转基因菜心2~24植株小菜蛾的幼虫死亡率最高达64%,取食转基因大白菜2~6小菜蛾幼虫死亡率最高达90%;取食转基因植株小菜蛾的化蛹率、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军 韩召军 王荫长
研究了南京郊区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 )和有机磷杀虫剂 (敌敌畏 )的抗性水平及对有机磷 (甲基毒死蜱 )、沙蚕毒素类 (杀虫单、巴丹 )、氯化烟碱类 (吡虫清 )、苯并吡唑类 (氟虫清 )和阿维菌素(avermectin)等 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抗性测定结果表明 ,与敏感品系相比 ,南京郊区小菜蛾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产生了极高的抗性 ,抗性指数分别为 81 41倍和大于 134 15倍 ,对敌敌畏则产生了中等的抗性 ,抗性指数为 10 0 6倍。活体增效试验显示 ,酯酶抑制剂TPP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增效作用分别为 1 46和 1,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对氯...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触杀毒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殷劭鑫 张春妮 张雅林 李显春
【目的】明确陕西关中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9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抗性治理和田间有效防治小菜蛾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生物测定法和区分剂量法,测定2012-2013年间陕西杨凌、宝鸡和渭南3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丁醚脲、啶虫隆、溴虫腈、茚虫威、多杀菌素、Bt毒素Cry1Ac和氯虫苯甲酰胺9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陕西3个地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大部分供试药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宝鸡、渭南和杨凌种群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高极高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产生了中等高水平抗性,对溴虫腈和啶虫隆产生了低中等水平抗性,对茚虫威、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虫剂 抗药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成花 孙诗晴 徐巨龙 赵小龙 薛超彬
【目的】随着氟苯虫酰胺等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广泛应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对该类药剂的抗性愈发突出。研究旨在从转录组水平研究小菜蛾对氟苯虫酰胺的抗性机制,明确小菜蛾对氟苯虫酰胺产生抗性的关键基因及通路,为揭示小菜蛾对氟苯虫酰胺的抗性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室内筛选的小菜蛾抗氟苯虫酰胺品系(Rh28)、田间抗性种群(Rz36)和敏感品系(S)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获得抗性小菜蛾品系/种群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表达基因及抗性显著上调表达基因,采用基因本体(GO)显著性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确定差异表达基因具有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参与的主要生化代谢和信号转导途径。【结果】通过将不同抗性品系/种群与敏感品系的RNA-Seq数据对比,获得数量不等的差异表达基因。将差异基因富集的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和信号通路(pathway)进行GO分析,发现其主要集中于对刺激物的反应(response to stimulus)、催化活性(catalytic activity)和代谢过程(metabolic process)等条目中;而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集中于代谢通路(metabolic pathway)中,基因数量占比最高,为17.84%。通过统计分析进一步获得了抗性显著上调表达基因,并对其中218个基因开展了GO分析,其仍然主要集中在代谢过程、对刺激物的反应和生物调节(biological regulation)等条目中;通过对抗性显著上调基因进行KEGG分析,发现其仍主要集中在代谢通路中,其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解毒酶及参与昆虫多种生理反应的热激蛋白(Hsp)超基因家族等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通过聚类热图分析发现,显著表达上调的基因较多集中在内质网上蛋白质的加工(protein processing in endoplasmic reticulum)、酪氨酸代谢(tyrosine metabolism)、咖啡因代谢(caffeine metabolism)和Wnt信号通路(Wnt signaling pathway)中。【结论】获得了小菜蛾抗氟苯虫酰胺差异表达基因及抗性显著上调表达基因,其主要富集于代谢过程、应激反应及对刺激物的反应等条目中,这些基因的相互协同调控是小菜蛾对氟苯虫酰胺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罗根 陈之浩 李凤良 韩招久 李忠英
利用室内选育的小菜蛾抗杀虫双品系、抗杀螟丹品系和敏感品系 ,研究了各杂交世代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蛹期的乙酰胆碱酯酶 (AchE)和羧酸酯酶 (CarE)活性。结果表明 :杀虫双和杀螟丹的选择作用没有改变小菜蛾的性比、蛹重和羽化率等生物学特性 ;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AchE和CarE活性没有明显差异。由此进一步证明AchE和CarE的活性变化不是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性的主要机理。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虫双 杀螟丹 生化遗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丽萍 蔡健和 唐文伟 覃建林
从1997年下半年起,广西开始使用定虫隆防治小菜蛾。不同年份田间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小菜蛾对定虫隆仍敏感;2001~2002年小菜蛾对定虫隆的抗性指数为8.76~9.75,属低水平抗性;2003~2004年小菜蛾对定虫隆的抗性指数为20.41~21.25,已达到中抗水平;2002~2003年广西田间不同小菜蛾种群对定虫隆的抗性指数在11.43~28.14之间,达到中等水平抗性。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为:2000年以前,5%抑太保乳油1 000~2 000倍液,药后7 d对小菜蛾的防效均在90%以上,2001年只有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2002...
关键词:
小菜蛾 定虫隆 抗药性监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荣 王轶 刘晓颖 王振英 彭永康 解超杰 杨作民
【目的】通过对2对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NILs)Brock/015//京4117、Brock×京4117的遗传背景进行分子检测,使其应用于小麦抗白粉病遗传机理的研究和辅助选择育种。【方法】通过AFLP分子标记方法,检测NILs、Brock、京411遗传背景。同时,对Brock×京4117F2分离群体的抗、感单株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与抗白粉病连锁性分析。【结果】在NILs中发现有"亲二型"、"偏抗病供体亲本Brock型"、"偏轮回亲本京411型"和"交换型"4种AFLP带型。在Brock、NILs和Brock×京411F2分离抗、感单株中,筛选到P15/M14-160AFLP分子标记,这个标记在轮...
关键词:
小麦 近等基因系 白粉病 AFL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茜 钱路 曹广春 韩召军
以敏感品系为对照,利用室内筛选获得的虫酰肼和阿维菌素高抗品系Teb-R和Aba-R,测定了小菜蛾对几种新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发现:小菜蛾对虫酰肼产生高水平抗性后(抗性倍数185.5倍),对阿维菌素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41.0倍),对茚虫威(11.4倍)和溴虫腈(5.3倍)仅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1.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1.4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用阿维菌素筛选Teb-R品系39代后获得阿维菌素高抗品系Aba-R(593.8倍),该品系对茚虫威(12.3倍)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7.9倍)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溴虫腈(2.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飞 李振宇 SAMINA Shabbir 林庆胜
【目的】以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为研究对象,筛选参与小菜蛾代谢氯虫苯甲酰胺的主要细胞色素P450解毒基因,为阐明不同抗性水平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不同小菜蛾种群3龄幼虫对氯虫苯甲酰的抗性水平,通过转录组测序、insectbase数据库和小菜蛾基因组数据库筛选得到5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应用MEGA5.10软件对5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进行进化分析,获得与抗药性密切相关的CYP3和CYP4家族P450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目的基因在小菜蛾室内筛选种群(HZY)和田间抗性种群惠州种群(HZ)、连州种群(LZ)、东升种群(DS)、钟落潭种群(ZLT)中的表达量,选用RNA干扰技术,采用注射法,验证在抗性种群中显著上调表达的CYP6BF1V4在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中的功能。【结果】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LZ和HZ小菜蛾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ZLT、DS和HZY小菜蛾种群为高水平抗性。对5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小菜蛾拥有10个CYP4家族基因,28个CYP3家族基因,其中2个CYP4家族基因在HZ和HZY种群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种群,4个CYP3家族基因表达量与小菜蛾抗性呈正相关,8个基因在中等水平抗性小菜蛾体内的表达量高于在高水平抗性小菜蛾体内的表达量。对田间种群进一步筛选得到6个与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密切相关,在不同抗性种群中均上调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其中4个为CYP6家族基因(CYP6BF1V4、CYP6BF1V3、CYP6f1和CYP6B6),2个为CYP9家族基因(CYP9G2.1和CYP9G2.2),以CYP6BF1V4的表达量最高,其在抗性种群中的表达量是在敏感种群中表达量的3.5—6.3倍。RNA干扰结果显示,沉默CYP6BF1V4能够显著提高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结论】CYP6BF1V4、CYP6BF1V3、CYP6f1、CYP6B6、CYP9G2.1和CYP9G2.2可能在小菜蛾体内协同调控多功能氧化酶的表达,从而加快小菜蛾代谢氯虫苯甲酰胺的速度,提高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旭 高希武 郑炳宗
小菜蛾抗药性的研究上海动植物检疫局王旭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高希武郑炳宗一、抗性发生状况小菜蛾是目前世界上抗性发生最为严重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据估计每年防治小菜蛾的费用达10亿美元。Ankersmit(1953)最早报道了小菜蛾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对DDT...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