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0)
- 2023(10137)
- 2022(8284)
- 2021(7337)
- 2020(5804)
- 2019(12848)
- 2018(12541)
- 2017(23185)
- 2016(12292)
- 2015(13826)
- 2014(13848)
- 2013(13721)
- 2012(13432)
- 2011(12498)
- 2010(12943)
- 2009(11989)
- 2008(11640)
- 2007(10417)
- 2006(9731)
- 2005(9269)
- 学科
- 济(76853)
- 经济(76785)
- 业(30373)
- 管理(30296)
- 地方(24449)
- 企(22671)
- 企业(22671)
- 中国(22383)
- 方法(18775)
- 农(17086)
- 业经(16778)
- 数学(15879)
- 数学方法(15762)
- 地方经济(15550)
- 学(13865)
- 农业(12177)
- 发(11727)
- 融(11654)
- 金融(11651)
- 银(11109)
- 银行(11084)
- 行(10878)
- 制(10788)
- 环境(10278)
- 财(10019)
- 贸(9982)
- 贸易(9971)
- 产业(9675)
- 易(9508)
- 技术(9332)
- 机构
- 学院(187422)
- 大学(184367)
- 济(87368)
- 经济(85685)
- 研究(76884)
- 管理(63857)
- 中国(56891)
- 理学(52936)
- 理学院(52213)
- 管理学(51440)
- 管理学院(51082)
- 科学(45427)
- 京(40655)
- 所(40601)
- 财(37766)
- 研究所(36553)
- 农(33976)
- 中心(32816)
- 江(30289)
- 财经(28834)
- 经济学(27819)
- 院(27103)
- 北京(26688)
- 范(26686)
- 师范(26417)
- 农业(26167)
- 经(26023)
- 业大(25839)
- 经济学院(24616)
- 科学院(24214)
- 基金
- 项目(116684)
- 科学(91125)
- 研究(86971)
- 基金(81958)
- 家(72866)
- 国家(71791)
- 科学基金(59426)
- 社会(56524)
- 社会科(53607)
- 社会科学(53593)
- 省(47468)
- 基金项目(42024)
- 划(39145)
- 教育(38585)
- 自然(35147)
- 自然科(34236)
- 自然科学(34222)
- 编号(33959)
- 自然科学基金(33584)
- 资助(32965)
- 发(32852)
- 成果(28513)
- 重点(27090)
- 发展(26922)
- 展(26475)
- 课题(25973)
- 部(24994)
- 创(24691)
- 国家社会(23877)
- 创新(23124)
共检索到313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飞跃 张冬 刘明兴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锻造出强大的执政能力,那么抗日战争是否通过提高新中国的国家能力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和发展呢?我们发现抗日战争能够对新中国的国家能力、经济转型和发展产生系统性影响: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中共县委多的地区,在1967—1986年间政府中本地干部的比例高,政府的规模小,政府支出偏向于公共品,非国有经济的比重高。本文构建理论模型阐释作用机制,认为抗战经历赋予了基层政府与组织较强的治理能力,新中国的国家治理因而兼具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种国家治理格局有助于地方基层政府与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得经济政策更加符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与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加一致,为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家能力 经济转型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建平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由四种成分构成:公营、合作、个体和私营经济(当时称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往对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研究,多集中在公营、合作方面,忽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面。这形成了缺陷,不能反映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全貌。因此,弄清当时私营经济的发展状况,是根据地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仅在政治上居中央发言人的地位,它还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典范。回顾这段历史中私营经济的发展,探讨其成功经验,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借鉴和现实的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迪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国民政府经济建设和发展被迫偏离既定轨道,公债政策和实践也发生变化。本文尝试对内债进行分类研究,从内债用途的角度界定经济建设内债。重点考量战时经济建设内债规模,探讨战时经济建设内债呈现出不同于战前的新特点。经济建设内债用途由发展经济转向服务抗战,侧重于战略物资的生产和运输。经济建设内债建设布局由沿海实业建设转向以工厂内迁运动为主的战时大后方建设和疏通以运输战略物资为主的西南国际交通通道。在战时经济统制政策下,经济建设内债的使用方式从战前定向变为战时统筹。为提高认购率,内债推销也更具强制性。随着通货膨胀的不断加深,国民政府转向使用外币作为内债发行本位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樊果
中国手工业是学术界高度重视的一个基本课题,但抗日战争时期的研究相对薄弱,在研究视角方面或许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本文尝试在工业化、现代化理念之外考察近代手工业的地位问题。通过分析抗日战争期间国统区主要手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特点的延续性,结合战前手工业状况,本文认为近代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基于现实约束的一种可行、有效的要素配置方式,是吸纳农闲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手工业 国统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程 李菁 杨波
南京抗战景观遗产类型丰富、分布广泛,蕴含了大量重要历史信息。但是,长期以来相关研究匮乏,许多抗战景观遗产没有得到恰当保护,无法向公众提供系统的历史信息。文章基于集体记忆视角研究了战争景观遗产认知的流变及价值实现途径;系统梳理了南京抗战景观遗产现状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对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从南京抗战景观遗产保护名录与保护体系构建、空间单元划定与记忆要素修复、遗产空间结构构建、公众体验及青少年教育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南京抗战景观遗产保护即集体记忆构建策略。
关键词:
战争景观遗产 集体记忆 遗产保护 南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程 李菁 杨波
南京抗战景观遗产类型丰富、分布广泛,蕴含了大量重要历史信息。但是,长期以来相关研究匮乏,许多抗战景观遗产没有得到恰当保护,无法向公众提供系统的历史信息。文章基于集体记忆视角研究了战争景观遗产认知的流变及价值实现途径;系统梳理了南京抗战景观遗产现状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对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从南京抗战景观遗产保护名录与保护体系构建、空间单元划定与记忆要素修复、遗产空间结构构建、公众体验及青少年教育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南京抗战景观遗产保护即集体记忆构建策略。
关键词:
战争景观遗产 集体记忆 遗产保护 南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元同
本文分析了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自身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剖析了乐山旅游经济发展中对遗产资源过度开发产生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协调乐山旅游经济发展与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措施:(1)地方政府应该以遗产保护作为主导,协调保护与旅游开发;(2)建立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行为约束机制;(3)建立以政府财政为主的投入保障机制;(4)充分挖掘自然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乐山 旅游经济 双遗产 保护 利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季小立 李猛 王文华
前苏联、东欧以及中国、越南等东亚社会主义国家在过去二十年里选择了两种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路径。本文依据世界银行数据,比较世界各转型经济体宏观经济表现与微观配置效率,考察不同转型模式的发展绩效。从中长期看,一国经济宏观稳定性内生于经济的微观效率基础。转型国家的成功再转型需要各国在较高经济总量的基础上更多地尊重和发挥经济规律的作用,以重构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来推动效率型增长,走向持续发展的转型"新常态"。
关键词:
转型国家 发展绩效 转型路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H·黑尔 S·托伯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前计划经济国家可以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影响其发展差异的因素可归结为降低通货膨胀和解决企业高负债的方法。捷克和中国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使经济保持了正增长
关键词:
转型经济,比较研究,通货膨胀,企业负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凤霞 王常旭
抗日战争时期是陕甘宁边区成人教育大发展的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成人教育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办学计划和目标,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干部教育为成人教育之首;各级各类学校的建立使成人教育达到高潮;学用结合、三位一体的社会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陕甘宁边区成人教育的大发展对今天成人教育的发展有着启迪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成人教育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弘扬爱国精神振兴国民经济──中国财政学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座谈会综述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财政学会特请财政经济界的老干部、老专家于1995年8月8日举行座谈会。会上,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财政部科研所原所长许毅...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胡德坤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抵制了英美的绥靖政策。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有力地支援了美英苏盟国在世界各个战场上的作战,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并在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构建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创建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战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捍卫二战胜利的成果,要维护在二战胜利基础上由美英苏中等战胜国重建的国际秩序,才能确保世界和平与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严冰 方光华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高校形成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罕见的大迁移。面对战争的残酷环境,中国高等教育不但没有停滞,反而在发展趋向上呈现出新的气象,形成了"战时需作平时看"的教育战略,注重理工类教育、边疆教育、社会教育等,呈现出蓬勃生机,凝练了中国大学强烈的爱国思想、自觉服务国家战略与民族根本利益的大学精神。抗日战争促进和改善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布局,并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植入西北地区,为国家与民族培养、积蓄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辉煌的学术成就,发展与创新了大学组织体系与民主管理体制。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高等教育 大迁移 大学精神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彭元
七·七事变以前日本在我国台湾、东北甚至关内北平、上海、天津、广州等地都举办有图书馆。日本在华举办图书馆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一部分,这些图书馆在日本对我国的侵略和扩张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洪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便走上一条不断追寻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之路。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任何一个时代和时期的经济模式总是对应于一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旦生产力的发展超出该经济模式所蕴含的发展潜能,便不得不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此而言,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生产力飞速提升,我国经济模式和发展方式便不可避免要不断得到改革和更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如此,由于经济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之综合能力的核心基础,因此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能力的提升,我国综合能力也在发生突飞猛进的发展。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