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6)
2023(5962)
2022(4978)
2021(4441)
2020(3446)
2019(7828)
2018(7843)
2017(14370)
2016(7876)
2015(8856)
2014(8980)
2013(9049)
2012(9052)
2011(8765)
2010(8854)
2009(7990)
2008(7862)
2007(7184)
2006(6897)
2005(6703)
作者
(25126)
(20879)
(20769)
(19691)
(13417)
(9977)
(9695)
(8077)
(8055)
(7762)
(7169)
(7030)
(6850)
(6758)
(6471)
(6426)
(6288)
(6255)
(6198)
(6037)
(5647)
(5379)
(5100)
(5099)
(4832)
(4711)
(4704)
(4671)
(4426)
(4178)
学科
(36463)
经济(36432)
管理(17205)
(16605)
地方(16496)
中国(15416)
(11457)
(10851)
企业(10851)
图书(10230)
书馆(9742)
图书馆(9742)
业经(9625)
地方经济(9308)
(8907)
(8728)
农业(8203)
(7659)
金融(7656)
(7333)
银行(7318)
(7303)
方法(6924)
工作(6647)
发展(6447)
(6427)
环境(6332)
(6275)
(6185)
贸易(6175)
机构
大学(115247)
学院(113531)
研究(46801)
(44227)
经济(43065)
管理(38312)
中国(34882)
理学(30471)
理学院(29966)
管理学(29447)
科学(29313)
管理学院(29183)
(26600)
(25375)
(23289)
研究所(22806)
图书(21024)
书馆(20505)
图书馆(20499)
中心(20476)
(20092)
(19830)
(19520)
师范(19324)
农业(18022)
(17676)
北京(17571)
业大(16975)
(16426)
(16317)
基金
项目(68449)
研究(52692)
科学(51820)
基金(45373)
(39545)
国家(39127)
科学基金(31863)
社会(31801)
社会科(30104)
社会科学(30100)
(28727)
编号(23808)
基金项目(23592)
(23502)
教育(22295)
(21820)
成果(21601)
自然(18137)
资助(17710)
发展(17674)
自然科(17668)
自然科学(17662)
(17328)
自然科学基金(17313)
课题(16367)
重点(15357)
项目编号(14872)
(14003)
(13770)
(13544)
期刊
(61263)
经济(61263)
研究(36917)
中国(30906)
图书(28111)
(23490)
书馆(22860)
图书馆(22860)
学报(21496)
农业(16327)
科学(16180)
教育(15657)
大学(15210)
管理(14743)
(13865)
金融(13865)
(13148)
学学(12129)
业经(11597)
(10064)
论坛(10064)
技术(9567)
经济研究(9441)
(8539)
情报(7668)
问题(7588)
财经(6735)
世界(6588)
现代(6030)
(5867)
共检索到208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彭元  
七·七事变以前日本在我国台湾、东北甚至关内北平、上海、天津、广州等地都举办有图书馆。日本在华举办图书馆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一部分,这些图书馆在日本对我国的侵略和扩张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树华  
对辛亥革命以前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云南金融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并对此前的云南货币及金融机构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云南是一个落后的边疆省份,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云南货币及金融业发展的特殊性。从对云南金融史的研究中可以看到金融业对云南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及军事的巨大影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于春明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图书馆遭到严重破坏,图书损毁严重,致使教育、科研资料严重缺乏。基于当时情况,我国图书馆界开展了文献请援活动,通过中华图书馆学会、战时图书征集委员会及国际学术文化资料供应委员会的努力,得到了英美等国的大力支持,收到了大量的图书、设备及钱款,有效地缓解了我国文献紧张的局面,对我国图书馆界战时的工作及战后的恢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一心  
通过对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中国图书馆学术活动的考察,包括专著出版与论文发表相关数据、图书馆协会组织活动状况的统计分析,证明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图书馆学术研究与进程曾产生深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廖洛纲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倪德茂  
抗战期间,由于财政困难和图书在战争中的巨大损失致使国民政府为部队提供战地图书服务倍感困难。在国外战地图书服务成功事例的影响下,在国内有识之士的呼吁下,部分组织毅然地承担起了向军队提供战地图书服务的义务。文章通过对国统区战地图书服务的描述以及将它们与国外战地图书服务的比较,阐明国统区战地图书服务丰富了战士的业余生活,强化了对战士的政治与思想教育,从而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为最终战胜日军奠定了基础。但是,与战地图书服务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战地图书服务还发展不成熟,它对于提高军队战斗力成效有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胡德坤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抵制了英美的绥靖政策。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有力地支援了美英苏盟国在世界各个战场上的作战,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并在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构建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创建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战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捍卫二战胜利的成果,要维护在二战胜利基础上由美英苏中等战胜国重建的国际秩序,才能确保世界和平与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严冰  方光华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高校形成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罕见的大迁移。面对战争的残酷环境,中国高等教育不但没有停滞,反而在发展趋向上呈现出新的气象,形成了"战时需作平时看"的教育战略,注重理工类教育、边疆教育、社会教育等,呈现出蓬勃生机,凝练了中国大学强烈的爱国思想、自觉服务国家战略与民族根本利益的大学精神。抗日战争促进和改善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布局,并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植入西北地区,为国家与民族培养、积蓄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辉煌的学术成就,发展与创新了大学组织体系与民主管理体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居之芬  
本文依据国内新发掘出的日伪有关华工的绝密调查和华工幸存者证言,对1941年底前,日本骗招入满华工的地位与待遇,作了详实考证,并对其性质作了判断。使该项研究,在史料发掘与研究上均有新进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寿彭  李敏  
我国在1937~1945年间经历的抗日战争时期是战时经济和经济现代化进程遭受战争挫折的时期,同时这个阶段也是我国经济形态从旧经济形态向新经济形态急剧转变的时期。本文拟对在战时条件下,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对我国西北开发、西北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等所作的工作及其意义作一简要论述,以期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有所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加上日军频繁轰炸、边区自然灾害频发、难民和脱产人口不断增加,财政困难日益加剧。为充实抗战财力,发展生产事业,争取抗战胜利,边区政府发行了建设救国公债,缓解了财政困难,为后来开展“大生产运动”、建设自给自足的边区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陕甘宁边区顺利发行建设救国公债,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红色政权的信心和支持,也筑牢了党与边区群众的命运共同体。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汪敬虞  
本文以华北沦陷区为对象,在探明华北沦陷区工业资本、就业与生产实绩的前提下,试图进一步探讨日本侵略者在华北的所谓"开发"和"建设"的计划,例如工业区位的规划、生产专业化的提高以及生产设备的充分利用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开发计划",总的看来,是侵略的继续。受限于资料,本文讨论的时点,主要是1939—1942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洪斌  
抗日战争洗雪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并继续在新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重大影响。抗日战争不仅为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创造了必要前提,锻造和考验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而且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与民族精神塑造等提供宝贵经验和精神动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С.Г.卢佳宁  Н.Л.玛玛耶娃  Е.И.萨福罗诺娃  А.А.科什金  朱显平  许金秋  
2014年5月20日,俄罗斯国家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共同郑重声明:"俄中将共同举办二战欧洲和亚洲战场战胜德国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70周年庆祝活动,继续坚决反对歪曲历史和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图谋。"共同声明表达了中俄两国维护历史公正的坚定决心。2015年5月5~6日,由俄中友好协会、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俄友好协会和吉林大学主办,吉林大学—俄远东所中俄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具体承办的"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珍爱和平"苏中在二战战胜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中的作用——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术论坛,在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大厅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普京总统分别为论坛发来贺信。来自中俄的50余个科研机构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会议期间,中俄学者作了48场学术报告,交流了新近发掘的史料和最新成果,进行了充分讨论,形成了相互借鉴的互动,推动了对二战的深入研究。论坛取得的学术成果包括:1.以新的史实肯定了中苏两国对夺取二战胜利做出的历史功绩,中国战场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证实。2.进一步澄清了一些没有得到解决的历史问题,坚决反击了国际上一些颠覆战后秩序的翻案"逆流"。3.充分论证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签署的一系列国际协定具有的法律基础。任何国家对此质疑,实质上都是要改变二战胜利做出的国际秩序安排。4.对于目前关注的历史争议问题取得认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