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5)
2023(587)
2022(561)
2021(500)
2020(513)
2019(889)
2018(826)
2017(1392)
2016(911)
2015(939)
2014(828)
2013(874)
2012(870)
2011(835)
2010(808)
2009(770)
2008(873)
2007(705)
2006(672)
2005(703)
作者
(3536)
(3045)
(2909)
(2851)
(1952)
(1436)
(1324)
(1134)
(1132)
(1069)
(1013)
(1012)
(991)
(987)
(958)
(931)
(910)
(888)
(880)
(865)
(859)
(826)
(793)
(780)
(713)
(705)
(691)
(689)
(671)
(638)
学科
(2822)
经济(2821)
方法(1349)
管理(1327)
(1293)
数学(1220)
数学方法(1212)
(1124)
企业(1124)
(1079)
中国(826)
(675)
(652)
(649)
金融(649)
(645)
(643)
市场(612)
(597)
银行(586)
虫害(573)
(567)
业经(558)
病虫(528)
病虫害(528)
(510)
贸易(510)
(506)
及其(493)
(459)
机构
大学(13521)
学院(13148)
研究(6363)
(5098)
科学(4827)
中国(4241)
农业(4175)
(3997)
(3966)
经济(3863)
研究所(3672)
业大(3258)
(3247)
管理(3086)
(2644)
农业大学(2623)
理学(2604)
理学院(2547)
科学院(2500)
中心(2499)
(2476)
管理学(2441)
管理学院(2423)
(2392)
(2247)
实验(2175)
实验室(2112)
(2074)
(2040)
北京(2015)
基金
项目(8412)
(6064)
基金(6063)
科学(6028)
国家(6012)
科学基金(4536)
研究(4370)
自然(3589)
自然科(3516)
自然科学(3512)
自然科学基金(3457)
(3406)
(3069)
基金项目(2901)
资助(2573)
计划(2370)
科技(2356)
社会(2277)
社会科(2149)
社会科学(2149)
教育(2104)
重点(1972)
专项(1949)
(1931)
(1857)
科研(1807)
(1699)
(1697)
(1683)
创新(1636)
期刊
学报(5184)
(4822)
(4774)
经济(4774)
研究(3893)
科学(3413)
大学(3368)
中国(3359)
学学(3226)
农业(3113)
(1787)
金融(1787)
(1778)
业大(1698)
(1678)
农业大学(1489)
管理(1470)
(1309)
教育(1261)
中国农业(1042)
财经(950)
自然(945)
自然科(928)
自然科学(928)
国际(909)
(820)
科技(807)
(797)
农学(754)
华北(754)
共检索到21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利民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期间,对我国东北、华北等广大占领区实行有计划的开发和掠夺,这种掠夺是支撑其战争机器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剖析了抗战期间日本对华北经济统治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演变过程,将其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1937年以前的初步确定阶段,华北沦为占领区后所谓的恢复和“开发”阶段,以及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的强制掠夺阶段。文章重点分析了日本在制定对华北经济统治政策前的情报搜集工作和引起其政策演变的历史原因,并简要论述了其政策实施情况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贾兴权  
通货膨胀政策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因此而导发的通货膨胀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涵盖战时经济的突出问题。战时中国实施通货膨胀政策,是与对日战争所造成的异常情况分不开的。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以其优势兵力很快占领了中国广大地区,尤其是工农业生产发达,税源充足的滨江沿海地区,使中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关税、盐税、统税和其他税收锐减,对外贸易基本断绝,又迫使生产力资源内移,增大开发后方的开支,而由于战争的爆发,国民政府要承担巨额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赵岩  李彭元  
抗战爆发后,日军攻占上海、南京、杭州、苏州、镇江等地,以“接收”为名掠夺江南地区文献,重要文献被运到日本,而被日军视为所谓“违禁”书籍被销毁,部分文献“归还”汪伪政权。汪伪政权接收文献被“分让”给日伪机构。被掠去日本的江南文献,只有少部分战后归还中国。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少詠  
抗战期间粮食公沽政策是福建省府主席陈仪主闽时所倡行的“新政”之一,它试图通过行政力量,统制全省粮食运销和分配,以取缔粮食囤积居奇,达到省内粮食供需平衡的目的。这所谓“粮食公沽”的制度,推行不到一年,如昙花一现,迅速破灭了,陈仪为什么要力倡“粮食公沽”政策,其失败的原因何在?这是客观地评价陈仪粮食公沽政策的关键问题,本文就此拟作粗浅的探讨,求正于各位专家学者。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本文对南京政府时期为中心的外国在华银行业进行了整体分析。认为 1 92 6年时中国金融力量的发展已基本可以与外国在华银行业相抗 ,南京政府时由于多种因素的配合 ,外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受到遏制。但是 ,由于外国在华银行业是以其在中国政治经济力量为基础得到发展的金融势力 ,因此 ,在不平等条约、租界等特权未曾废除 ,外国势力在中国高人一等并处心积虑扩大侵略的局面不曾发生根本改变前 ,外国在华银行业的优势地位同样是不可能发生根本变化的。本时期日本银行业在本国政府对华侵略政策支持的背景下 ,在关内外迅猛扩张 ,并在关外迅速占据统治地位的史实 ,正好典型的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阳红  
在我国的抗战时期,文艺是抗战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许多学者针对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进行了研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学生关于抗日战争的文艺创作与探索。由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重庆分会编著,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重庆抗战文化史》一书介绍了重庆抗战运动中文化领域的各种内容,包含了当时的学术思想文化氛围,以及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全面介绍了重庆抗战文化历史的一部资料。本文笔者在开展2021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抗战时期重庆高校学生文学社团研究”(21SKJD053)的研究并结合该书内容认为,在重庆抗战时期,大学文学社团通过文艺创新来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抗战,而在当时重庆校园文艺社团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代表社团:重庆大学“乡村宣传团”、兼善中学“突兀社”、复旦大学“复新社”“中国学生导报社”,这些社团的文艺工作者与学生为了救亡图存的努力,在这个时期诞生了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为我国文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晓强  
贵州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档案二2《代管四库全书书库建筑及经费开支》专卷原有编码257页,加上附页共有273页之多,各类文件多达百数十种。考其主要内容为民国廿七年至卅一年(即1938年至1942年)贵州省立图书馆代管文澜阁四库全书过程中所积存的各种公文函电(稿)、书库建筑和经费开支方面各种报表、凭据等,对今天了解当年库书管理、保藏和保卫等方面历史事实有重要参考价值。故此特选辑16种档案全文,按产生时间先后排列,为学界提供最原始的资料。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闻黎明  
作者评述《流亡——抗战期间东北流亡学生口述历史》一书,从一个过去人们关注不是很多的东北学生流亡史侧面,补充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事实。与目前同类著作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对东北流亡学生口述历史的活生生地抢救。二是在口述历史的采撷和整理上,所表现的全民抗战这一强音,也让人对时代主流加深了认识。它的价值还表现在对迄今一些仍然不能正视日本对华战争侵华性质论调的回应。和所有口述历史一样,《流亡》的史料势必将成为史学家获取资料的来源之一。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燕  黄梅  钟瑾  
地方司法改革是抗战时期建国的实际举措,建设独立的司法组织,有法定经费来源是司法独立的必要条件。战时,最高司法当局在组织建设和经费划拨方面有着突破性的制度设计,在国家财政最紧张的战争环境中,最高国防委员会却意外地通过了此前千呼万唤而不得的地方司法经费国库支付的决议。但是,对这个在司法独立道路上的实质进步,地方实际操作中则是窒碍丛生。在此背景下,分析了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频遭阻碍的各方原因,总结了司法改革的多重效果,对此后司法改革和司法实践诸多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抗战时期,中国金融企业家的战略思想、经营理念、管理政策、措施手段等金融实践活动,影响了战时金融业的路向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时中国金融与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抗战胜利产生了重要作用。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战时中国金融界面对强敌,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积极开拓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支持战时经济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海嘉  
抗战时期,日军意图切断、封锁后方物资供应,迫使国民政府妥协屈服;肆意对有"抗战生命线"之称的滇缅公路展开毁灭性的无差别大轰炸。主要方式为轮番轰炸公路沿线重要桥梁,造成交通梗阻;密集投掷霍乱菌弹,残害无辜民众生命;蓄意轰炸重要补据点,损毁沿线市镇设施。大轰炸行动凸显滇缅公路的重要战略地位。从历史过程看,日方战略决策与缅北滇西战局的演进主导了轰炸行为表征,以点带面式的从旨在对战时国际交通大动脉的损毁与瘫痪发展到造成滇西、滇中地区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并对滇缅沿线市镇乃至西南后方的经济民生与社会秩序产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中国股票推进会是在抗战爆发上海租界成为“孤岛”时期出现的民间金融团体。作者通过对中国股票推进会的分析,认为国家权力出现某种真空时,民间社团可以打破或填补这种真空,进而起到引导和推动社会资源重组和改变的作用。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罗光晔  
延安时期中共中央的思政教育,紧密贴合国内外时局发展态势,采取会议宣讲、文件传达等多种形式,科学地分析了国内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与趋向,正确处理了抗战时期是否抗战,速战还是久战,要不要与国民党协力抗战,片面抗战还是全面抗战,以及在国共双方因抗战而发生摩擦的背景下,怎样团结斗争等问题。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思政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今日的思政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冷伟  
针对日本右翼势力对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责难,文章运用大量事实,从中国历史教科书的"体例特征""内容结构"、"抗日内容的表述""抗日内容的教学"诸方面予以驳斥,从而说明,中国历史教科书客观公正地阐述了抗战历史,让学生正确认识这段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