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2)
- 2023(1982)
- 2022(1822)
- 2021(1765)
- 2020(1507)
- 2019(3404)
- 2018(3383)
- 2017(5802)
- 2016(4009)
- 2015(4660)
- 2014(4806)
- 2013(4488)
- 2012(4436)
- 2011(4450)
- 2010(4604)
- 2009(3861)
- 2008(4025)
- 2007(3684)
- 2006(3249)
- 2005(3217)
- 学科
- 济(11248)
- 经济(11233)
- 管理(8756)
- 中国(7973)
- 业(7674)
- 企(6975)
- 企业(6975)
- 理论(5827)
- 学(5127)
- 教育(5112)
- 方法(3244)
- 财(3144)
- 农(3142)
- 业经(2941)
- 制(2836)
- 教学(2664)
- 和(2614)
- 技术(2551)
- 融(2537)
- 金融(2532)
- 策(2321)
- 银(2270)
- 银行(2262)
- 行(2191)
- 体(2099)
- 学校(2048)
- 农业(2033)
- 地方(1945)
- 职业(1883)
- 经济学(1840)
- 机构
- 学院(57913)
- 大学(57714)
- 研究(21977)
- 济(17657)
- 经济(17098)
- 管理(15482)
- 科学(13899)
- 中国(13692)
- 京(12699)
- 所(12603)
- 理学(12593)
- 范(12425)
- 师范(12359)
- 理学院(12333)
- 教育(12031)
- 管理学(12011)
- 管理学院(11888)
- 研究所(11290)
- 职业(10774)
- 技术(10548)
- 江(10246)
- 财(10222)
- 师范大学(9870)
- 农(9309)
- 中心(8570)
- 北京(8409)
- 财经(7780)
- 州(7749)
- 职业技术(7297)
- 业大(7281)
共检索到97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磊 谢长法 曾艳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战略重心西移,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随着重庆战略地位的提高,职业指导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以重庆职业指导所的建立和发展最为典型。重庆职业指导所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开展职业介绍、难民就业指导、职业训练和升学就业指导等工作,有效地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对完善指导工作体系,协调人事矛盾,促进就业及维护后方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重庆 职业指导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国琴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安置民众、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进行抗战,在各地相继建立职业介绍机构、颁布职业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发展职业介绍事业。昆明由于地处后方,其战略地位提高,城市和工业获得一定发展,当地职业介绍所也获得发展,其中尤以隶属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昆明职业指导所发展最快。昆明职业指导所成立后积极开展职业调查、职业训练、代办招考、职业介绍等工作,为昆明职业介绍服务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冰洁 张霞 刁哲军
1927年成立的上海职业指导所,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免费向社会提供职业指导的机构。在职业教育历史的长河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中国职业指导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使得职业指导从理论转为现实,具有较大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在简要介绍了上海职业指导所的历史沿革、组织机构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它所开展的职业介绍、指导谈话、职业指导等工作,并从历史的视角阐述其对职业指导事业的作用和贡献。
关键词:
上海职业指导所 职业指导 职业谈话 贡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卫东
北海币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发行的货币,曾以辅币的形式依附于法币,在币值、信用等方面得到了法币的有力支撑,而北海币亦为法币提供了有力保护,两者相辅相依,共同对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山东抗日民主政府为使北海币信用免受法币贬值的影响,在维持两币同时流通的前提下,以强制法币折价来扭转北海币对法币的依附关系,但却遭到市场的强力抵制。有鉴于此,山东抗日民主政府毅然取消了法币的合法通货地位,最终使北海币摆脱了法币的影响而成为根据地的本位币,而法币则在退出流通领域后转化为北海币的外汇,成为进行对日货币战的工具。
关键词:
北海币 法币 山东抗日根据地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波
概述抗战时期图书馆机构和图书馆界名人在陪都地区的广泛活动,揭示战时陪都地区图书馆事业一度成为战时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中心,领导和推动着全国图书馆界在困境中艰难发展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陪都重庆 图书馆事业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俊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开发大后方农业,增加农产,支持抗战,要求中央及地方农业改进机关开展作物病虫害防治试验研究,以期发现适当的防治方法与措施。大后方各级农业机关积极响应,进行了虫害、病害及药剂实验研究,基本查明了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状况及害虫生活史,研究出了卓有成效的防治方法,并大力推广。同时创办了防治药剂制造厂,针对各种主要病虫害,开展了较大规模的防治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后方军需民用供应紧张情形,对抗战做出了一定贡献,也使大后方农作物病害虫防治由传统方法向近代科技转化,为战后科学防治病虫害奠定了初步基础。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海嘉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大后方强化税政管理,调适直接税制体系,拓展直接税源,加大稽征力度,以此为契机加强了对云南省财税领域的介入。但从央地关系与征纳关系的视角分析,稽征在实施过程中面临阻力与困境。就战时云南直接税收结构来看,各税目收入变化很大,呈现此消彼长之势。在稽征成效上,既取得税收收益逐年递增的成绩,但也存在征收数与纳库数之间留有缺口、税源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与脆弱性、税收汲取能力下降以及征管体制缺失、绩效低下等负面问题。战时作为"央税"属性的直接税制介入云南地方社会后,解构了战前"相对独立"的云南地方税收格局,展现直接税收与政治社会场域互动的丰富图景;也隐藏着特殊战时背景下国民政府与云南地方势力的又一轮博弈;还反映出征、纳主体之间基于各自利益考量并在税收社会土壤的制约下,对征税的不同认知与执行策略。这为观察战时国民政府边疆地区的财税治理样态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云南 直接税 纳税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俊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开发大后方农业,增加农产,支持抗战,要求中央及地方农业改进机关开展作物病虫害防治试验研究,以期发现适当的防治方法与措施。大后方各级农业机关积极响应,进行了虫害、病害及药剂实验研究,基本查明了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状况及害虫生活史,研究出了卓有成效的防治方法,并大力推广。同时创办了防治药剂制造厂,针对各种主要病虫害,开展了较大规模的防治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后方军需民用供应紧张情形,对抗战做出了一定贡献,也使大后方农作物病害虫防治由传统方法向近代科技转化,为战后科学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海嘉
抗战时期,日军意图切断、封锁后方物资供应,迫使国民政府妥协屈服;肆意对有"抗战生命线"之称的滇缅公路展开毁灭性的无差别大轰炸。主要方式为轮番轰炸公路沿线重要桥梁,造成交通梗阻;密集投掷霍乱菌弹,残害无辜民众生命;蓄意轰炸重要补据点,损毁沿线市镇设施。大轰炸行动凸显滇缅公路的重要战略地位。从历史过程看,日方战略决策与缅北滇西战局的演进主导了轰炸行为表征,以点带面式的从旨在对战时国际交通大动脉的损毁与瘫痪发展到造成滇西、滇中地区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并对滇缅沿线市镇乃至西南后方的经济民生与社会秩序产生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滇缅公路 日机轰炸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留宝 廖声丰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抗战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概况、学校管理及建设等方面予以较为具体而细致的考察与分析,这不仅丰富了抗战史的研究,而且对于进一步深入认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但从整体上而言,学术界的研究仍注重于整体性概括,而缺乏对内在机理运作的分析,为此应在个案研究、区域特色呈现、研究方法的借鉴与创新以及史料的挖掘上精耕细作,以期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史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等职业教育 研究综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阳红
在我国的抗战时期,文艺是抗战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许多学者针对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进行了研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学生关于抗日战争的文艺创作与探索。由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重庆分会编著,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重庆抗战文化史》一书介绍了重庆抗战运动中文化领域的各种内容,包含了当时的学术思想文化氛围,以及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全面介绍了重庆抗战文化历史的一部资料。本文笔者在开展2021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抗战时期重庆高校学生文学社团研究”(21SKJD053)的研究并结合该书内容认为,在重庆抗战时期,大学文学社团通过文艺创新来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抗战,而在当时重庆校园文艺社团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代表社团:重庆大学“乡村宣传团”、兼善中学“突兀社”、复旦大学“复新社”“中国学生导报社”,这些社团的文艺工作者与学生为了救亡图存的努力,在这个时期诞生了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为我国文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彭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抗战爆发后,一方面,军工生产与后方建设物资开发十分紧迫,民族工业略有抬头机会,急需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战争带来大批青年学生颠沛流离陷入失学失业困境,需要收容、训练和安置。基于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开始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的支持,包括在资金投入、政策制定以及学校建设等方面加强了建设力度,使得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延强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社会部为统筹人才供给和职业需求的合理配置,推进大后方各项建设,进行了一系列职业介绍活动。该时期各级职业介绍机构的设立、各种应用材料的编制、各项职业调查的开展,促进了职业介绍的规范化与程序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人才供给与职业需求的沟通,推动了战时各项社会建设的开展。同时,也为当前的职业介绍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社会部 职业介绍 国民政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正龙
抗战之际,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西康省承担了发展职业教育、为抗战所需服务之重任。西康省职业学校的发展,不仅为抗战和西康省各项建设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促进了西康省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而且改变了西康地区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利于开放的、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西康 职业学校 成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