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3)
2023(2076)
2022(2004)
2021(1947)
2020(1572)
2019(3412)
2018(3485)
2017(6978)
2016(3890)
2015(4282)
2014(4239)
2013(4337)
2012(4106)
2011(3940)
2010(3817)
2009(3469)
2008(3518)
2007(3137)
2006(2908)
2005(2437)
作者
(11068)
(9217)
(9076)
(8921)
(5808)
(4471)
(4332)
(3683)
(3522)
(3358)
(3247)
(3054)
(3000)
(2942)
(2920)
(2827)
(2816)
(2797)
(2662)
(2650)
(2408)
(2360)
(2242)
(2185)
(2123)
(2119)
(2115)
(2086)
(1917)
(1835)
学科
(15246)
经济(15111)
方法(9000)
管理(7637)
(7139)
企业(7139)
(6979)
数学(6181)
数学方法(6125)
理论(5286)
业经(4564)
中国(4395)
(4232)
(4115)
社会(3608)
(3380)
(3194)
(3073)
贸易(3070)
(3028)
企业经济(2894)
经济理论(2889)
(2689)
(2244)
金融(2240)
农业(2186)
教育(2165)
(2128)
银行(2121)
(2060)
机构
大学(55006)
学院(53487)
(22187)
经济(21712)
研究(20063)
管理(17852)
中国(16232)
理学(15115)
理学院(14913)
管理学(14573)
管理学院(14477)
科学(11956)
(11610)
(11217)
(10775)
(10053)
研究所(9598)
中心(9230)
财经(9221)
(8399)
(7915)
业大(7873)
农业(7815)
经济学(7505)
(7149)
师范(7064)
北京(7013)
财经大学(6986)
(6887)
金融(6808)
基金
项目(34117)
科学(26493)
基金(25510)
研究(23794)
(22309)
国家(22124)
科学基金(18537)
社会(17330)
社会科(15101)
社会科学(15093)
基金项目(12951)
(12658)
自然(11667)
自然科(11449)
自然科学(11444)
教育(11404)
自然科学基金(11274)
资助(11013)
(10958)
编号(9247)
成果(8613)
(7996)
重点(7641)
教育部(7012)
大学(6750)
国家社会(6703)
科研(6669)
(6641)
课题(6560)
(6533)
期刊
(24894)
经济(24894)
研究(18166)
中国(11859)
学报(11294)
(9940)
(9750)
金融(9750)
(9129)
科学(8965)
大学(8476)
学学(8045)
管理(7032)
农业(6293)
教育(5983)
财经(5321)
(4575)
经济研究(4359)
(3546)
技术(3410)
问题(3077)
业大(3057)
(3001)
(2953)
业经(2896)
国际(2751)
理论(2750)
农业大学(2670)
社会(2647)
世界(2581)
共检索到85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德莉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政策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的渗透与反渗透、中国政府与外国势力之间的利益博弈,由于法币的汇兑本位制的异化和货币发行控制权的异位,导致流通于中国市面的货币种类繁多,使得货币行使其流通手段时相互抵制,导致法币在流通领域里出现堵塞之异象,从另一视角诠释货币伪造现象产生的多重社会究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德莉  
国民政府为保障抗战胜利与发展经济,制定了许多巩固货币金融安全的政策。国民政府通过统一货币发行权、调控货币流通、加强外汇与黄金的管理以便稳定币值,巩固法币安全;实行战时经济金融统制政策,成立四联总处,扩大中央银行的金融垄断地位,建立地方金融网络,健全金融机构;为应对日本扰乱中国金融的意图,确保战争胜利制订系列对策。这些战时货币金融政策为巩固货币安全、保障抗战胜利具有重要使命和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德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卫东  
北海币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发行的货币,曾以辅币的形式依附于法币,在币值、信用等方面得到了法币的有力支撑,而北海币亦为法币提供了有力保护,两者相辅相依,共同对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山东抗日民主政府为使北海币信用免受法币贬值的影响,在维持两币同时流通的前提下,以强制法币折价来扭转北海币对法币的依附关系,但却遭到市场的强力抵制。有鉴于此,山东抗日民主政府毅然取消了法币的合法通货地位,最终使北海币摆脱了法币的影响而成为根据地的本位币,而法币则在退出流通领域后转化为北海币的外汇,成为进行对日货币战的工具。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守兰  
1937年"七七事变"后,聂荣臻率领部队来到河北省阜平县,创建了晋察冀根据地。当时,晋察冀地区市面上流通的是国民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的"法币",还流通其他省的地方流通券和各县自制的土票,财政经济十分混乱。建立边区银行,发行边区钞票,不用国民党的票子,抵制敌占区发行的伪钞,是发展边区经济,打击敌人掠夺的重大经济政策。筹建印钞厂是建银行的首要任务。当时没有筹建基金,吕正操把从安国商会搞到的3万块钱作为基金,并向聂荣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易棉阳  
以抗战时期历年货币发行量为解释变量,以抗战时期物价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对货币的发行量和物价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作为解释变量的货币发行与被解释变量物价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4127,即货币发行量每增长1%,物价指数上涨1.4127%,这表明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因素是货币因素。但国民政府却主要通过物质供需平衡来治理通货膨胀,没有采取严格控制通货发行来管制物价,治理措施严重失当是造成物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延强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社会部为统筹人才供给和职业需求的合理配置,推进大后方各项建设,进行了一系列职业介绍活动。该时期各级职业介绍机构的设立、各种应用材料的编制、各项职业调查的开展,促进了职业介绍的规范化与程序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人才供给与职业需求的沟通,推动了战时各项社会建设的开展。同时,也为当前的职业介绍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的各类企业、机关、学校、组织亦随国民政府西迁而纷纷内移。其中,金融机构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命脉,是国家高等机密和重点保护对象,也在国民政府财政部的安排下,汇入大迁移的洪流之中!在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国金融企业与此前相比,其社会责任核心内容发生了极大变化,重点是配合国家战略,实行金融机构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的各类企业、机关、学校、组织亦随国民政府西迁而纷纷内移。其中,金融机构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命脉,是国家高等机密和重点保护对象,也在国民政府财政部的安排下,汇入大迁移的洪流之中!在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国金融企业与此前相比,其社会责任核心内容发生了极大变化,重点是配合国家战略,实行金融机构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宓汝成  
抗战时期的中国外债宓汝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全面武装侵略,全国军民当即展开反侵略的神圣战争。中国政府除了以与远东国际关系有关的国际条约如《九国公约》(1922年)等为依据向国际社会揭露日帝行为以明真相外,又本着“多交友,少树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徐明  
抗战时期陕西棉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棉业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随着抗战爆发后传统棉业格局的变化,陕西棉区不得不面临新的使命与困境,棉花生产在制度变化和技术改进的前提下,艰难地维持着与粮食作物间的相对平衡。传统棉花供需环节的断裂和后方各省对原棉的迫切需求,迫使陕棉转运川渝,虽然以政府和各大纱厂为主要运力,但陕棉的外销数量和比重都较战前降低。这一方面反映了战时棉花外销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也为迁陕的当地机器纱厂提供了原料准备。战时纱布急剧短缺的环境下,陕西机器与手工棉纺织业出现了共同繁荣的局面。战时陕西棉业的发展,是全国经济格局变动下后方产业要素自身重组的结果,也反映出后方省际贸易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复兴在保障战时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铁  
抗战时期,毛泽东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给私人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以充分的肯定。毛泽东关于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既有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长远构想的一面,又有服从于当时现实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一面,仔细考察毛泽东这一思想的科学成因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理解,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陆大钺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随着沿海及东部地区的相继沦陷,国民党政府兵工生产的重心也随之西移,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则成了抗战后方兵工生产的主要基地。国民党政府战时后方兵工生产企业,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一是抗战爆发前后接收、收买的原西南军阀所控制的兵工企业,二是抗战前夕在株州新建的兵工厂,三是沦陷区内迁的兵工厂,四是抗战期间新建于后方的兵工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蓉蓉  李飞  
为克服抗战前军事教育成效不彰的弊端,国民政府利用抗战初期战区高校内迁和教育政策调整之机,进行大学军事教育改革,通过严格军事教官的遴选与管理、增设军事教育课程、完善军事教育内容等方式,加大大学军事教育的实施力度。战时国民政府大学军事教育的开展,巩固了学生的精神国防,激发了大学生从军报国的热潮,推动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开展,同时也打破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文武殊途观念,促进了抗战新局面的到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抗战爆发后,一方面,军工生产与后方建设物资开发十分紧迫,民族工业略有抬头机会,急需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战争带来大批青年学生颠沛流离陷入失学失业困境,需要收容、训练和安置。基于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开始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的支持,包括在资金投入、政策制定以及学校建设等方面加强了建设力度,使得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