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8)
2023(9416)
2022(8031)
2021(7767)
2020(5996)
2019(13887)
2018(13787)
2017(23258)
2016(13968)
2015(16155)
2014(16174)
2013(15209)
2012(14820)
2011(13832)
2010(14116)
2009(12349)
2008(12080)
2007(10506)
2006(9645)
2005(9140)
作者
(37985)
(31727)
(31364)
(29866)
(20164)
(15426)
(14590)
(12422)
(12253)
(11594)
(10775)
(10665)
(10232)
(10108)
(9845)
(9797)
(9744)
(9411)
(9211)
(9101)
(8318)
(7956)
(7736)
(7548)
(7428)
(7107)
(7052)
(7008)
(6549)
(6464)
学科
(50548)
经济(50506)
管理(26308)
(24975)
中国(24511)
教育(21048)
地方(20465)
(17703)
(16392)
企业(16392)
业经(12400)
(12386)
农业(12216)
(12039)
方法(11820)
地方经济(10921)
理论(10833)
(10360)
数学(9843)
数学方法(9701)
(9403)
金融(9398)
发展(9363)
(9236)
(8986)
银行(8970)
技术(8954)
(8898)
贸易(8884)
(8862)
机构
学院(179636)
大学(179408)
研究(74891)
(63932)
经济(61892)
管理(55492)
中国(51686)
科学(45641)
理学(45434)
理学院(44561)
管理学(43616)
管理学院(43220)
(43170)
(39329)
(38060)
师范(37804)
研究所(35185)
教育(34816)
中心(33320)
(32402)
(31729)
师范大学(30860)
(29663)
北京(28809)
(26913)
技术(26233)
(25409)
农业(24925)
业大(24873)
(23473)
基金
项目(110900)
研究(90953)
科学(87024)
基金(72414)
(62412)
国家(61569)
社会(52422)
科学基金(50670)
社会科(49116)
社会科学(49109)
教育(48776)
(47646)
(41711)
编号(41210)
基金项目(37901)
成果(36289)
课题(33590)
(31356)
自然(29865)
自然科(29056)
自然科学(29046)
自然科学基金(28470)
(28337)
资助(28241)
重点(26984)
发展(25500)
(25028)
(24855)
规划(24747)
(23428)
期刊
(86874)
经济(86874)
研究(68411)
中国(61106)
教育(58870)
(31203)
学报(26688)
科学(24937)
(22183)
农业(21805)
管理(21117)
技术(21078)
大学(20811)
(17931)
金融(17931)
学学(17473)
职业(16478)
业经(14855)
经济研究(12732)
(12269)
(11938)
论坛(11938)
图书(11857)
(11744)
技术教育(11424)
职业技术(11424)
职业技术教育(11424)
问题(10402)
财经(10086)
资源(9684)
共检索到315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施彦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战地救护人员从数量到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抓住机遇,配合实际救护需要,开展了有效的战地医护职业教育,既服务于战地救护工作,降低了伤亡率,帮助保存了抗日军队战斗力;又帮助学员实现了就业有"出路",升学有"门路",推动了医护职业教育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正龙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民政府确定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原先教育比较落后的西南、西北这一战略方针的指导下,西康省的职业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景象。西康省职业教育的兴办与发展给当今职业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三方面的启示意义:一是职业教育必须以政府为主导,联合社会多方力量,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二是职业教育必须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注重职业教育的社会化;三是职业教育必须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注重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正龙  
抗战期间,西康省职业教育在国民政府"战时应做平时看"方针指导下,通过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团体及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中级为主,初、中、高三个层次均有不同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然而,就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来看,西康省职业教育发展并不充分。西康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既受到自然、人口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制约,各要素间彼此关联,交互作用,抑制了西康省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正龙  
抗战之际,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西康省承担了发展职业教育、为抗战所需服务之重任。西康省职业学校的发展,不仅为抗战和西康省各项建设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促进了西康省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而且改变了西康地区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利于开放的、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抗战爆发后,一方面,军工生产与后方建设物资开发十分紧迫,民族工业略有抬头机会,急需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战争带来大批青年学生颠沛流离陷入失学失业困境,需要收容、训练和安置。基于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开始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的支持,包括在资金投入、政策制定以及学校建设等方面加强了建设力度,使得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留宝  廖声丰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抗战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概况、学校管理及建设等方面予以较为具体而细致的考察与分析,这不仅丰富了抗战史的研究,而且对于进一步深入认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但从整体上而言,学术界的研究仍注重于整体性概括,而缺乏对内在机理运作的分析,为此应在个案研究、区域特色呈现、研究方法的借鉴与创新以及史料的挖掘上精耕细作,以期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史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立英  
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是后方各族人民积极支持抗战的典型代表,因而也是西南边疆抗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研究中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服务团60人的编制从出征开始就处于动态,最多时达61人,最少时54人该服务团,从未出现过整60人的情形;第二,除团员回忆录外,笔者尚未发现日俘称团员为"女南蛮"的记载,却看到外省人称之为"女苗兵"的资料;第三,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前后两期,第二期的组建较第一期更完备,训练更严格,但受时局影响,未能出发前线。这些谬误的出现,与长期以来我们对待和研究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和云南抗日战争史的态度、资料有密切关系。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洪友  
抗战时期,贵州省的烟草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与贵州省独特的烟草业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在地方政府的决策主导下,以贵州烟草公司为中心,采取科企合作、贷款扶持、建设烤房等形式,成功推广了美种烤烟,还利用所收获的烟叶发展机制卷烟业,进而带动民营手工卷烟,使贵州烟草业进入繁荣发展时期。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英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把建立农业金融网作为发展西部农业生产的一项根本性政策积极推行,促进了西部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支持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国民政府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它对于西部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波  
概述抗战时期图书馆机构和图书馆界名人在陪都地区的广泛活动,揭示战时陪都地区图书馆事业一度成为战时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中心,领导和推动着全国图书馆界在困境中艰难发展的历史进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马步青  
1937年南浔沦陷后,嘉业堂藏书被日本军部以“保护”名义实行监管。随后日本各方积极联络刘承幹,试图在军队胁迫下收购嘉业堂藏书。刘承幹在确保藏书安全的情况下尽力与各方斡旋,并趁机将藏书秘密转移至上海租界,随后售予代表中国政府的文献保存同志会。本文根据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所藏相关人物函札日记,考证刘承幹在1938-1940年间保护藏书不被劫掠毁坏的历史细节,一方面探究抗日战争中日本各方在华“收书”的方式与经过,另一方面呈现私人藏家在战争期间保护传统文化的功绩与贡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宓汝成  
抗战时期的中国外债宓汝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全面武装侵略,全国军民当即展开反侵略的神圣战争。中国政府除了以与远东国际关系有关的国际条约如《九国公约》(1922年)等为依据向国际社会揭露日帝行为以明真相外,又本着“多交友,少树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徐明  
抗战时期陕西棉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棉业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随着抗战爆发后传统棉业格局的变化,陕西棉区不得不面临新的使命与困境,棉花生产在制度变化和技术改进的前提下,艰难地维持着与粮食作物间的相对平衡。传统棉花供需环节的断裂和后方各省对原棉的迫切需求,迫使陕棉转运川渝,虽然以政府和各大纱厂为主要运力,但陕棉的外销数量和比重都较战前降低。这一方面反映了战时棉花外销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也为迁陕的当地机器纱厂提供了原料准备。战时纱布急剧短缺的环境下,陕西机器与手工棉纺织业出现了共同繁荣的局面。战时陕西棉业的发展,是全国经济格局变动下后方产业要素自身重组的结果,也反映出后方省际贸易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复兴在保障战时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国琴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安置民众、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进行抗战,在各地相继建立职业介绍机构、颁布职业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发展职业介绍事业。昆明由于地处后方,其战略地位提高,城市和工业获得一定发展,当地职业介绍所也获得发展,其中尤以隶属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昆明职业指导所发展最快。昆明职业指导所成立后积极开展职业调查、职业训练、代办招考、职业介绍等工作,为昆明职业介绍服务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延强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社会部为统筹人才供给和职业需求的合理配置,推进大后方各项建设,进行了一系列职业介绍活动。该时期各级职业介绍机构的设立、各种应用材料的编制、各项职业调查的开展,促进了职业介绍的规范化与程序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人才供给与职业需求的沟通,推动了战时各项社会建设的开展。同时,也为当前的职业介绍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