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17)
2023(4210)
2022(3377)
2021(3614)
2020(2585)
2019(6065)
2018(6284)
2017(9440)
2016(6806)
2015(7716)
2014(7709)
2013(6636)
2012(6306)
2011(5885)
2010(6295)
2009(5153)
2008(5057)
2007(4435)
2006(4044)
2005(3785)
作者
(16341)
(13613)
(13226)
(12974)
(8512)
(6509)
(6391)
(5417)
(5304)
(4988)
(4612)
(4532)
(4457)
(4332)
(4294)
(4282)
(4189)
(4089)
(3982)
(3893)
(3612)
(3602)
(3481)
(3308)
(3182)
(3085)
(3079)
(2933)
(2828)
(2826)
学科
教育(19644)
中国(10818)
(9761)
经济(9736)
教学(7972)
理论(7775)
管理(7001)
(6807)
(5177)
(5147)
(4696)
学法(4298)
教学法(4298)
土地(4129)
发展(4034)
(3912)
研究(3745)
学理(3655)
学理论(3655)
思想(3630)
(3621)
农业(3545)
政治(3540)
改革(3343)
高等(3335)
思想政治(3308)
政治教育(3308)
治教(3308)
德育(3269)
学校(3190)
机构
大学(78583)
学院(74489)
研究(33239)
教育(28406)
(22971)
师范(22836)
科学(20730)
(19501)
师范大学(19156)
中国(18491)
(17363)
管理(17208)
(16876)
研究所(15920)
经济(15786)
(15037)
技术(14819)
职业(14238)
(14044)
理学(13843)
中心(13701)
理学院(13469)
北京(13358)
管理学(12975)
管理学院(12805)
(12119)
农业(11878)
业大(11563)
(10932)
教育学(10861)
基金
项目(46210)
研究(41833)
科学(36070)
教育(28798)
基金(27335)
(24061)
国家(23638)
社会(20963)
编号(20708)
成果(20508)
(20380)
(19671)
社会科(19266)
社会科学(19264)
课题(18703)
科学基金(17979)
(16329)
基金项目(13395)
规划(12760)
重点(12573)
(11890)
(11829)
(11796)
项目编号(11500)
(11439)
研究成果(11081)
教育部(10401)
(10394)
资助(10384)
(10354)
期刊
教育(50510)
研究(32840)
中国(31355)
(20619)
经济(20619)
(14220)
职业(13259)
学报(12900)
技术(11285)
科学(10765)
大学(10506)
农业(9951)
技术教育(8919)
职业技术(8919)
职业技术教育(8919)
学学(7901)
(6300)
(6288)
论坛(6288)
(6265)
管理(6011)
高等(5856)
(5473)
成人(5457)
成人教育(5457)
图书(5272)
高等教育(4957)
(4940)
金融(4940)
发展(4504)
共检索到131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寇金玲  金星  
抗战时期的山东根据地是连接华北和华中根据地的重要枢纽,山东根据地的民众动员之于革命政权建设和抵抗日军侵略两个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而民众动员的成功与成人教育的开展密切相关。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的成人教育计划目标鲜明、教育形式多样、教学内容务实,不仅有效地完成了抗日战争和生产动员的任务,也在特殊的时期提高了山东根据地民众的文化水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解小明  
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的农村文化建设地位逐渐凸显,内容上中共围绕着抗日、民主、科学进行农村文化建设,形式上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宣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正龙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民政府确定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原先教育比较落后的西南、西北这一战略方针的指导下,西康省的职业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景象。西康省职业教育的兴办与发展给当今职业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三方面的启示意义:一是职业教育必须以政府为主导,联合社会多方力量,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二是职业教育必须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注重职业教育的社会化;三是职业教育必须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注重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宪琴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不仅充分保证了人民的民主权利,而且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建斌  杨鹏  
抗战时期,毛泽东成功地实施了对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农村改造实验。通过经济、文化教育、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三方面的改革,农村旧有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被彻底改变,生产力获得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广大农民的政治、阶级觉悟和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乡村传统权威对基层政权的实质性控制宣告结束。中国共产党由此赢得了最广泛的信任与支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山东革命根据地审计是党领导革命根据地审计工作的一个缩影。通过与国民政府山东省审计的比较研究,总结山东革命根据地审计的特点,可以丰富审计比较史和中共党史研究。山东革命根据地审计的特点是:党通过对审计机构领导、审计人事领导和审计工作的指导及指示,实现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审计人员具有积极学习、勇于担当、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可贵的革命精神;采用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书面审计、实地审查、委托审查、集体会审和群众监督等多种审计方式方法。山东革命根据地审计对现代中国政府审计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启示有:加强党对政府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继承和发扬审计人员的学习精神、担当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审计方式方法。
[期刊] 征信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红色金融研究课题组  曲迎波   毛彦军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并领导的重要革命根据地,其创建与发展离不开根据地金融工作的支持。特别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了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皖西北特区苏维埃银行、鄂豫皖苏维埃工农银行等金融机构,并制定和实施了货币兑换、利率定价以及信贷支持等金融政策。这些金融机构的建立及其经营活动的开展,为根据地有效应对国民党反动政府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活跃根据地经济、保障和改善根据地民生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今天,重温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金融实践与探索,对我们做好当下的金融工作依然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如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法宝,金融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控制好货币投放闸门、稳定币值、稳定预期对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凌云  汪如润  
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税收实践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税收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财政和红军物资供给的最主要来源,推动了革命战争进程,也促进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经济社会发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税收工作,始终坚持人民立场,遵循合理负税、公平负担的原则,重视税收宣传,获得了最广泛支持。这些经验及至当下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卫东  
北海币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发行的货币,曾以辅币的形式依附于法币,在币值、信用等方面得到了法币的有力支撑,而北海币亦为法币提供了有力保护,两者相辅相依,共同对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山东抗日民主政府为使北海币信用免受法币贬值的影响,在维持两币同时流通的前提下,以强制法币折价来扭转北海币对法币的依附关系,但却遭到市场的强力抵制。有鉴于此,山东抗日民主政府毅然取消了法币的合法通货地位,最终使北海币摆脱了法币的影响而成为根据地的本位币,而法币则在退出流通领域后转化为北海币的外汇,成为进行对日货币战的工具。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赵姝  申长平  
国有百政,财为之母,财政是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中,对财政工作的重视一以贯之,领导财政事业走过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阶段,历经百年风雨,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抗日斗争的主战场之一。在战争环境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以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等为主的根据地财政,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贯彻节约方针、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更是在极其艰难的战争环境中进行了财政经济建设实践,不仅保证了抗日战争的物资供给,巩固了红色政权,更为保障革命的最终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财政的使命任务更为艰巨。认真总结革命时期财政工作的经验,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才能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推动财政更好发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抗战爆发后,一方面,军工生产与后方建设物资开发十分紧迫,民族工业略有抬头机会,急需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战争带来大批青年学生颠沛流离陷入失学失业困境,需要收容、训练和安置。基于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开始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的支持,包括在资金投入、政策制定以及学校建设等方面加强了建设力度,使得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蓉蓉  李飞  
为克服抗战前军事教育成效不彰的弊端,国民政府利用抗战初期战区高校内迁和教育政策调整之机,进行大学军事教育改革,通过严格军事教官的遴选与管理、增设军事教育课程、完善军事教育内容等方式,加大大学军事教育的实施力度。战时国民政府大学军事教育的开展,巩固了学生的精神国防,激发了大学生从军报国的热潮,推动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开展,同时也打破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文武殊途观念,促进了抗战新局面的到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郑刚  
抗战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战时须作平时看"教育方针指导下,教育部门及各高校都制订了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恢复和发展因战争而打乱了进程的研究生教育。留学教育政策的紧缩也为国内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八年抗战中,研究生教育历经了恢复调整、发展壮大和巩固提高三个阶段,研究所数量、招生人数以及专业分布,都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各高校根据时代的需要及所属地的实际,探索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模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研究生教育制度化的发展,以专业模式进行,适应国家战时需要。抗战时期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抗战建国及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可贵的人力支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红香  
边民的国家认同关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20世纪初,受西方外来势力侵袭和地方势力裹挟,地处滇黔川边的石门坎苗民国家认同混乱;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如何提升边民国家意识、一致对敌成了当务之急。国民政府汲取教育缺场、人为我谋之教训,以国家认同教育入手,通过国家和当地少数民族精英的双向互动,促使石门坎边民的国家意识、家国情怀以及做为国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有效激发,积极投身到保国卫家的爱国实践中。本研究通过史例说明,边教作为边民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方式,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场,边民国家认同的建构既需国家的主导,又需发挥少数民族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回顾这段历史,应汲取边地国家教育缺场所致国家认同危机的教训,强调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力量,依靠国家和当地少数民族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维护边疆之繁荣稳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徐明  
抗战时期陕西棉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棉业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随着抗战爆发后传统棉业格局的变化,陕西棉区不得不面临新的使命与困境,棉花生产在制度变化和技术改进的前提下,艰难地维持着与粮食作物间的相对平衡。传统棉花供需环节的断裂和后方各省对原棉的迫切需求,迫使陕棉转运川渝,虽然以政府和各大纱厂为主要运力,但陕棉的外销数量和比重都较战前降低。这一方面反映了战时棉花外销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也为迁陕的当地机器纱厂提供了原料准备。战时纱布急剧短缺的环境下,陕西机器与手工棉纺织业出现了共同繁荣的局面。战时陕西棉业的发展,是全国经济格局变动下后方产业要素自身重组的结果,也反映出后方省际贸易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复兴在保障战时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