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0)
- 2023(9733)
- 2022(8838)
- 2021(8473)
- 2020(7156)
- 2019(16678)
- 2018(16824)
- 2017(32283)
- 2016(17833)
- 2015(20047)
- 2014(20075)
- 2013(19811)
- 2012(18077)
- 2011(16042)
- 2010(15757)
- 2009(14146)
- 2008(13397)
- 2007(11265)
- 2006(9681)
- 2005(8107)
- 学科
- 济(66011)
- 经济(65939)
- 管理(48257)
- 业(45257)
- 企(37601)
- 企业(37601)
- 方法(31495)
- 数学(27230)
- 数学方法(26915)
- 农(18305)
- 地方(16344)
- 中国(16320)
- 学(15510)
- 财(15377)
- 业经(14868)
- 农业(12432)
- 理论(11784)
- 和(11401)
- 贸(11062)
- 贸易(11055)
- 环境(10843)
- 易(10650)
- 技术(10620)
- 制(10344)
- 务(9992)
- 财务(9931)
- 财务管理(9917)
- 教育(9584)
- 企业财务(9282)
- 划(9249)
- 机构
- 大学(241465)
- 学院(239796)
- 管理(98198)
- 济(87402)
- 理学(86064)
- 经济(85248)
- 理学院(85062)
- 管理学(83583)
- 管理学院(83168)
- 研究(78074)
- 中国(55585)
- 京(51845)
- 科学(51811)
- 农(39953)
- 所(38964)
- 业大(38817)
- 财(38377)
- 研究所(35970)
- 中心(35581)
- 江(33404)
- 范(33119)
- 师范(32816)
- 北京(32425)
- 农业(31504)
- 财经(31493)
- 院(28713)
- 经(28636)
- 州(27927)
- 师范大学(26710)
- 技术(26227)
- 基金
- 项目(173508)
- 科学(135021)
- 研究(126578)
- 基金(124107)
- 家(108094)
- 国家(107173)
- 科学基金(91959)
- 社会(76465)
- 社会科(72223)
- 社会科学(72202)
- 省(69006)
- 基金项目(67779)
- 自然(61748)
- 自然科(60265)
- 自然科学(60250)
- 自然科学基金(59125)
- 划(57868)
- 教育(57703)
- 编号(52985)
- 资助(50372)
- 成果(42287)
- 重点(38242)
- 部(37240)
- 发(36675)
- 创(36122)
- 课题(35873)
- 创新(33571)
- 科研(33313)
- 项目编号(32411)
- 大学(32198)
共检索到336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莉
战前,面对严重的财政赤字,国民政府因之实施工役,以进行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备战。1935年蒋介石进入四川,宣布以四川为民族复兴的根据地。应时局所迫,南京国民政府令四川省政府,实施工役,征调大量民工在短期内整修公路。为依限完成工程,在工役方面,川府设置管理机构,加强人员管理,规定经费来源,采取多种激励民工的经济措施。在大局上,工役的实施保证了有限时间内急需集中使用的大量民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时效,但也存在现实的问题。
关键词:
工役 战前 整修四川公路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莉
抗战前期,为增强战斗力,国民政府急需征调大量民工赶筑国防工程。在特殊时局下,偏处西陲的四川成为抗日御侮的根据地。为调动应征民工的积极性,在民工待遇方面,当局政府制定并修正有关法规,主要表现在方价、工粮、伤病死亡抚恤费、工具用具费、工棚费。虽然规定的待遇在具体工程的发放中由于存在变通之举和现实问题民工实际上只得到了有限的实惠,但从总体上看,民工的待遇从制度上得到了规范和改进,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战时人力资源的调配,从而为战争的胜利在后勤上提供了一定层面的保障。
关键词:
抗战前期 民工待遇 整修四川机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莉
抗战时期,应战局之需,国防工程亟待构筑。推行国防工程工役成为国民政府的当务之急。为稳定并激励征调到的民工,保障工程在限期内完成,经费来源在国防工程工役中尤显重要。从渠道来看,国防工程工役的民工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和地方筹款。从整体上分析,中央财政拨款是主体,但时不敷支出。为保障修筑国防工程的民工基本生存需要,办理工役的各县(市)则不得不采取各种方式筹款,如主要有征收代役(工)金、挪垫、摊派、借款。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地方带来了重负。但中央财政拨款偶有超出实际开支。在这种情况下,盈余之款则有限地挹注了地方发展。在大局上,各种渠道的经费来源解决了短期内因征调大量劳动力所急需的财政开支,保证了战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涛
清末民初之后,四川货币制度日趋混乱,经济民生深受其害。为统一币制,刘湘曾于1934年初设立四川地方银行,发行地钞。但不到一年,地钞就因滥发而濒临崩溃。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实现了对四川的初步控制后,即对四川币制进行了整理和改革。通过收销以地钞为主的杂劣货币,结束了四川币制的长期紊乱局面,实现了币制统一。整理地钞,不仅是国民政府对四川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战前国民政府整理地方币制的一次颇为成功的案例,它为四川金融稳定、经济复苏,并成为抗战大后方奠定了基础,也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结果,为其他各省整理币制树立了典范。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四川币制 地钞 统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曾崇碧
"财政乃庶政之母",国民政府力图确立近代财政体制,抗战时期,努力协调战时财政集权与财政自治之间的关系。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构建战时财政体制以统筹整合全国财政资源,为此急需将县级财政纳入到国家财政统制体系内。1941年国民政府第三次财政会议,设立国家财政系统和自治财政系统,明确国地收支划分。国家财政通过田赋征实等措施集中主要财政资源,确保"财政中央化";地方财政确定为"自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德新 李恒华
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重要的非政府组织教育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起者、宣传者、推动者、实践者和研究者。全面抗战爆发前,职教社始终坚持对国内外进行职业教育调查,力求获得更多研究职业教育的问题域和材料源;设立职业教育研究部和编辑股,编辑出版职业教育研究成果,为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召集专家会议,引领职业教育学术研究,服务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组织专题研究,大力宣传和推广研究成果,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关注度、知名度和影响力。职教社进行职业教育研究,及时弥补当时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启琳
何清儒、郑文汉等人于民国二十二年根据全国职业教育调查资料展开系统、全面地整理,完成了《全国职业学校概况》一书,对于爬梳抗战前夕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脉络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该书的考察,可见抗战前夕我国职业学校出现了一些共性的困境问题,其中以经费紧张最为普遍和突出。与当时时局紧密关联,多数职业学校或因经济衰落、财政不振,或因教育政策导向异趣而致使学校硬件设备无法同步,极大地制约了抗战前夕职业教育发展"生存空间"的拓展。
关键词:
民国 职业学校 发展困境 生存空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涛
20世纪30年代初,在救济旱灾和开发西北的背景下,陕西省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对大后方建设的重视,陕西农田水利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抗战前后十余年间,陕西建成了一批新式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量的小型灌溉设施,并在灌溉管理方面建立了官民合作的现代管理制度。陕西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在当时全国首屈一指,在近代中国水利史上也具有重要位置。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促进陕西农业生产,复苏和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支撑长期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陕西 农田水利 农村经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涛
20世纪30年代初,在救济旱灾和开发西北的背景下,陕西省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对大后方建设的重视,陕西农田水利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抗战前后十余年间,陕西建成了一批新式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量的小型灌溉设施,并在灌溉管理方面建立了官民合作的现代管理制度。陕西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在当时全国首屈一指,在近代中国水利史上也具有重要位置。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促进陕西农业生产,复苏和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支撑长期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陕西 农田水利 农村经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万海荞
本文从地方经费数额变化、财政收入构成及地方经费与财政的比例变化等三个方面对晚清南部县的经费问题进行考察。晚清南部县的地方经费分为存留、养廉及厘金杂捐的自用部分,其中存留、养廉银比较固定,厘金杂捐有了很大的增长。地方经费的增减受财政体制、经济变化和地方事务繁简的影响。养廉银占地方经费的比重有限,故对地方事务的补助有限。厘金杂捐用于地方事务的仅占10.8%,其对地方治理的作用不可夸大。三费局、学田局不仅负责"三费"和学务费,还实际起着经理县经费的作用。
关键词:
南部县 州县经费 地方财政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聂德玲 李晴 宋鹏帅 王丹丹
可靠性是客户感知物流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的利益与竞争地位。以四川省公路小件快运为对象,在理清物流服务质量与可靠性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对如何提高小件快运服务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公路小件快运 物流服务质量 可靠性 四川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黎 蔡雪梅 袁蕴熙
文章结合四川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计价的现状,阐述了养护工程清单计价模式的重要性,并以公路养护常见的路面工程为例,研究和编制了路面工程量清单子目及配套的计量规则、技术规范,并建立起养护清单的动态调整机制。
关键词:
养护 路面 清单 计价体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谭备战
在抗战前夕,建设委员会将自己所经营的4家大型国有企业迅速转为私有化,此举在当时的确引起了巨大震动。该事件的原因颇为复杂,不但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紧密联系,也与建设委员会的发展前景、建设银公司的出现背景与张静江的私有化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探讨这一事件,有助于理解在抗战前夕,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整合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也反映了国民政府对国有企业投资上的无力与管理上的无奈。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米嘉 杨军
民国时期,地方主义思潮随着各地势力的壮大而抬头,各省地方政权对辖域内经济相对独立的制度设计伴随着军阀与派系政治次第出现。在金融领域,以各省银行为龙头的货币发行机构陆续出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方官营银行制度。抗战全面爆发前,山西地方货币发行机构由混乱无序和缺乏集中管理的状态演变为以山西省银行为核心的发行单一化和集中化,而其改组与优化、加强县村两级发行业务管理等行为也使其演化不断趋向完善。其后三个官营银号的设立更使货币发行机构由单一和简单走向以"四银行号"为机构代表的复合协同化与规模体系化模式。基于演化隐喻的视角,梳理和分析了该时期山西"四银行号"这一具有典型代表性样本的演化变迁历史。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米嘉 杨军
民国时期,地方主义思潮随着各地势力的壮大而抬头,各省地方政权对辖域内经济相对独立的制度设计伴随着军阀与派系政治次第出现。在金融领域,以各省银行为龙头的货币发行机构陆续出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方官营银行制度。抗战全面爆发前,山西地方货币发行机构由混乱无序和缺乏集中管理的状态演变为以山西省银行为核心的发行单一化和集中化,而其改组与优化、加强县村两级发行业务管理等行为也使其演化不断趋向完善。其后三个官营银号的设立更使货币发行机构由单一和简单走向以"四银行号"为机构代表的复合协同化与规模体系化模式。基于演化隐喻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