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21)
- 2023(3329)
- 2022(2831)
- 2021(2739)
- 2020(2303)
- 2019(4869)
- 2018(5092)
- 2017(8752)
- 2016(5270)
- 2015(6136)
- 2014(6534)
- 2013(6048)
- 2012(5737)
- 2011(5282)
- 2010(5526)
- 2009(4833)
- 2008(4648)
- 2007(4198)
- 2006(3672)
- 2005(3340)
- 学科
- 济(15779)
- 经济(15750)
- 管理(12334)
- 业(9967)
- 企(7352)
- 企业(7352)
- 农(6514)
- 学(6397)
- 制(5918)
- 地方(5695)
- 中国(5600)
- 体(5352)
- 财(4624)
- 方法(4334)
- 农业(4029)
- 银(3998)
- 银行(3971)
- 行(3861)
- 理论(3853)
- 融(3826)
- 金融(3818)
- 业经(3597)
- 教育(3526)
- 数学(3449)
- 数学方法(3398)
- 体制(3073)
- 度(2800)
- 制度(2799)
- 和(2655)
- 地方经济(2618)
- 机构
- 学院(73288)
- 大学(71310)
- 研究(30236)
- 济(22792)
- 管理(22074)
- 经济(22036)
- 中国(21636)
- 科学(21504)
- 农(20627)
- 理学(18121)
- 理学院(17762)
- 所(17268)
- 管理学(17212)
- 管理学院(17075)
- 农业(16737)
- 研究所(15875)
- 京(15874)
- 业大(14933)
- 中心(13496)
- 省(13351)
- 江(12640)
- 财(12151)
- 技术(11234)
- 南(10929)
- 范(10841)
- 院(10839)
- 农业大学(10659)
- 师范(10620)
- 州(9950)
- 室(9893)
- 基金
- 项目(49408)
- 科学(36506)
- 研究(34036)
- 基金(32832)
- 家(30577)
- 国家(30309)
- 科学基金(23794)
- 省(22236)
- 社会(18552)
- 划(17750)
- 社会科(17311)
- 社会科学(17303)
- 基金项目(17198)
- 自然(16333)
- 教育(16104)
- 自然科(15907)
- 自然科学(15895)
- 自然科学基金(15574)
- 编号(14127)
- 资助(13427)
- 成果(12539)
- 重点(11854)
- 课题(11575)
- 计划(10967)
- 发(10812)
- 科技(10743)
- 体(10456)
- 部(9899)
- 创(9831)
- 科研(9436)
共检索到119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瑶
湖南传统民船同业团体的近代转型,主要发生在全面抗战及战后复员时期。湖南民船航运业长期以流动难羁的船帮组织为同业团体形态,战前开始出现依法成立或改组的船商公会和船员工会。抗战期间,身处前线的民船同业团体,在其他交通路线和运输工具破坏殆尽的情况下,积极组建同业工会、保甲组织或同乡会,配合政府统制政策,完成对前线兵力和物资的运输周转,获得政府认可,成为合法社会组织。战后,湖南湘潭船主在船商公会与船员工会竞争中,选择以工人身份加入船员工会。战争给民船同业团体和船民带来组织和身份上的重大转变,长期游离于体制之外的民船帮会立案为同业工会;以往被看作江湖匪盗的船民群体,成为支援抗战及复员运输的内河船运工人。抗日战争对于同业团体的组织性质和底层民众的身份认同影响深远。
关键词:
民船 船民 船帮 船员工会 职业身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涛
20世纪30年代初,在救济旱灾和开发西北的背景下,陕西省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对大后方建设的重视,陕西农田水利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抗战前后十余年间,陕西建成了一批新式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量的小型灌溉设施,并在灌溉管理方面建立了官民合作的现代管理制度。陕西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在当时全国首屈一指,在近代中国水利史上也具有重要位置。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促进陕西农业生产,复苏和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支撑长期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陕西 农田水利 农村经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涛
20世纪30年代初,在救济旱灾和开发西北的背景下,陕西省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对大后方建设的重视,陕西农田水利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抗战前后十余年间,陕西建成了一批新式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量的小型灌溉设施,并在灌溉管理方面建立了官民合作的现代管理制度。陕西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在当时全国首屈一指,在近代中国水利史上也具有重要位置。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促进陕西农业生产,复苏和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支撑长期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陕西 农田水利 农村经济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尹俐
文章对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政府对西南地区职业教育实施的教育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抗战爆发后,职业教育能够在战争时期迅速发展的原因。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西南 教育政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熊斌
抗战前夕,消费合作社并无专门的会计立法,基本上在《会计法》之下运行。抗战时期,消费合作社的会计立法日益被社会重视,推动了政府关于消费合作社会计制度的建构,相关制度的确立明确了会计人员职责,加强了财务监管,保证了经费合理使用。然而因会计人员缺乏,会计制度并未得到切实遵行。
关键词:
抗战前后 消费合作社 会计制度 意义困境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滕凯炜
20世纪初,一些美国精英倡导法律国际主义理念,即通过发展国际法和构建一个以国际法院为核心的国际司法机制来维护世界和平。成立于1910年的卡内基基金会,在前国务卿鲁特、国际法学者斯科特等人领导下,迅速发展为法律国际主义的旗舰组织。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该阵营内部出现分裂。新成立的强制和平联盟为法律主义的国际秩序思想引入了集体安全与武力制裁因素,而这是卡内基基金会所反对的。双方由此展开了激烈的外交大辩论,一度主导了美国国内关于战后国际秩序问题的讨论。但是,随着威尔逊倡导的自由国际主义的兴起,法律国际主义的影响力迅速下降。直到20世纪20年代共和党执政后,法律国际主义的影响再起并塑造了美国对外政策的法律主义取向。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卫和成 黄英伟
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深刻影响着物价的波动。本文以一位在抗日战争期间居于沦陷区的企业管理者所记载的日常收支账本《董士账本(1936-1942)》为出发点,探讨帐主属地在沦陷前后的物价变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佐以其他历史资料,对比同一时期不同城市以大米为代表的商品物价变动特征,认识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与不同物价变动特点之间的独有联系。
关键词:
物价变动 董士账本 沦陷区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乔
抗战相持阶段,因战乱和自然灾害威胁,湖南民众生命朝不保夕。同时,神权迷信活动泛滥,妨碍了抗战运动的开展,国民政府因此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来指导民众礼俗以期改变迷信泛滥局面。湖南省各县地方政府对于破除迷信神权的法令大多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态度,普遍采取了婉言劝告、宣传、巡查等方式来防止迷信活动泛滥,其成效虽有限,但对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提高民众觉悟,维护抗战国策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湖南 破除迷信运动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斌
"九一八事变"后,湖南社会各界抗日团体纷纷成立,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抗战相持阶段,国共合作,军民协同,众志成城,与敌人血战到底;湖南人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积极支援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构建和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攻坚克难、血战到底、精诚合作、坚忍不拔的湖南抗战精神。湖南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对激发人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凝聚民族力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
湖南 抗战精神 构建 诠释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龙如
文章简述了抗战初期,湖南救亡图书室的产生发展和特点,及其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并以二岑图书室、育英小学流动图书馆和战时书报供应所湖南分所等三所救亡小图书室为例,进一步加以说明。
关键词:
抗战初期 湖南 救亡图书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马德静
《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一书由湖南图书馆编著,2013年4月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计60万字。湖南是抗日战争中战斗最多、战斗最为惨烈的国民党正面战场之一,曾发生过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等数次重要会战,本书正是根据87位抗战老兵的口述整理而成,反映湖南地区军民浴血抗战历程的口述史作品。捧读这本口述录,不觉为当年抗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辉
湖南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区,向前线输送了大量物资与兵源,为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湖南各民族人民构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无数英雄事迹,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全民族抗战和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湖南抗战史开展了相关研究。特别是,对发生在湖南的会战战役,战时湖南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关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进一步推进湖南抗战史研究,应在历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上下大气力,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
关键词:
抗日战争史 湖南 意义 现状 方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春芳
传统商品市场上的计量器具名称各异,单位量值参差,其使用情况与商品流通有着密切关系。尽管抗战前的湖北棉花市场用秤纷繁复杂,但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市场用秤具有一定自适应功能;上下位市场之间具有计量关联性,即上位市场棉秤单位量值一般不小于下位市场棉秤;计量关联性与棉花市场联系的密切程度有相关关系。抗战前湖北棉花市场的计量关联性以棉秤及其单位量值可变为前提,以棉花流通为动力,以市场体系为依托,以维护商贩利益为目的,是一种变相的价格调节。
[期刊] 求索
[作者]
黄均霞
"农业国防"是以粮食为中心,通过加强战时粮食生产和调整粮食政策来增强国防力量,是农业国持久战与"消耗战"的主要表现。1939年,湖南省政府以"农业国防"为中心开办粮政,统制生产、加强购储与控制粮价,将粮政迅速纳入战时轨道。田赋征实后,湖南省政府调整战时粮政,加大粮食征集力度、加强粮政管理、严格粮食流通,以强化"农业国防"。"农业国防"政策为抗战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但巨大的征实征购摧垮了湖南农村经济,也使"农业国防"政策难以持久。
关键词:
农业国防 湖南 战时粮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圣菊
抗战时期,由于粮食需求的急剧增加,湖南省积极开展了粮食品种的改良与推广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幅度增加了湖南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与总产量,为抗战提供了大量的军民用粮,同时也增强了国统区粮食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为坚持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湖南粮食 品种改良与推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