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1)
2023(8981)
2022(7780)
2021(7165)
2020(6300)
2019(14455)
2018(14366)
2017(27107)
2016(15010)
2015(16592)
2014(16168)
2013(15935)
2012(14927)
2011(13519)
2010(14032)
2009(13178)
2008(12846)
2007(11493)
2006(10486)
2005(9889)
作者
(41072)
(34481)
(33822)
(32828)
(22031)
(16638)
(15668)
(13102)
(13076)
(12415)
(11761)
(11663)
(11222)
(11030)
(10823)
(10564)
(10050)
(9993)
(9980)
(9965)
(8848)
(8362)
(8327)
(8003)
(7831)
(7731)
(7668)
(7645)
(6923)
(6652)
学科
(55281)
经济(55181)
管理(44680)
(36602)
(30574)
企业(30574)
(18578)
方法(18253)
(16875)
(15763)
中国(15653)
数学(15394)
数学方法(15161)
地方(14647)
业经(12696)
(11905)
(11567)
(10306)
银行(10288)
农业(10100)
(10098)
金融(10093)
(9844)
体制(9377)
(9275)
财务(9240)
财务管理(9210)
理论(9209)
环境(8809)
企业财务(8665)
机构
大学(201966)
学院(198522)
(80269)
经济(78326)
管理(72068)
研究(71809)
理学(60077)
理学院(59290)
管理学(58314)
管理学院(57900)
中国(57619)
(46515)
(44453)
科学(41804)
(36079)
中心(34054)
(33240)
(33035)
财经(32805)
研究所(31926)
北京(29958)
(29618)
业大(28338)
(27167)
师范(26932)
(26003)
(25725)
农业(25602)
经济学(25101)
(24346)
基金
项目(127972)
科学(100281)
研究(95945)
基金(92577)
(80206)
国家(79516)
科学基金(67874)
社会(61106)
社会科(57818)
社会科学(57807)
(48985)
基金项目(48724)
教育(43835)
自然(42536)
(41888)
自然科(41486)
自然科学(41475)
自然科学基金(40715)
编号(38379)
资助(37456)
成果(33785)
重点(29106)
(29049)
(28611)
课题(28127)
(27359)
(26350)
(25401)
国家社会(25346)
创新(24833)
期刊
(97673)
经济(97673)
研究(67556)
中国(50064)
(37279)
学报(31496)
(31122)
科学(28792)
管理(28676)
(25650)
金融(25650)
教育(25136)
大学(24429)
学学(22275)
农业(19712)
财经(16884)
技术(16459)
经济研究(14971)
(14574)
业经(14022)
问题(12934)
图书(11083)
(10782)
(10469)
(10181)
会计(9329)
(9259)
理论(9208)
国际(9194)
现代(9053)
共检索到328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涛  
清末民初之后,四川货币制度日趋混乱,经济民生深受其害。为统一币制,刘湘曾于1934年初设立四川地方银行,发行地钞。但不到一年,地钞就因滥发而濒临崩溃。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实现了对四川的初步控制后,即对四川币制进行了整理和改革。通过收销以地钞为主的杂劣货币,结束了四川币制的长期紊乱局面,实现了币制统一。整理地钞,不仅是国民政府对四川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战前国民政府整理地方币制的一次颇为成功的案例,它为四川金融稳定、经济复苏,并成为抗战大后方奠定了基础,也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结果,为其他各省整理币制树立了典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本文内容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通过统计表和其它史料 ,考察 1 92 7— 1 937年期间的整体演变状况 ,指出这期间被称为近代中国三大金融势力之一的钱庄业的整体趋势是快速的全面衰落。第二部分进而分析钱庄业快速衰落的原因在于其角色定位的改变 ,因为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财政金融政策 ,是要建立统制全国的垄断金融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银行业是主角 ,钱庄业因为自身的传统和特点 ,成为被南京政府改造收编纳入银行业中进行管理的对象。这种金融政策下新的角色定位 ,是直接导致这期间钱庄业快速衰落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并对南京国民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晋文  杨卓英  
在我国近代化过程中,国民政府为适应发展资本主义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和推行了新的经济政策,增加了经济制度的供给。这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产生了一定的经济绩效,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也不宜评价过高。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莉  
抗战前期,为增强战斗力,国民政府急需征调大量民工赶筑国防工程。在特殊时局下,偏处西陲的四川成为抗日御侮的根据地。为调动应征民工的积极性,在民工待遇方面,当局政府制定并修正有关法规,主要表现在方价、工粮、伤病死亡抚恤费、工具用具费、工棚费。虽然规定的待遇在具体工程的发放中由于存在变通之举和现实问题民工实际上只得到了有限的实惠,但从总体上看,民工的待遇从制度上得到了规范和改进,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战时人力资源的调配,从而为战争的胜利在后勤上提供了一定层面的保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强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我国大学与边疆社会基于人才培养而形成的地缘关系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这一时期的特殊性,这种地缘关系经历了形成、深化及衰退三个阶段,呈现出"后发式"和"外嵌式"的边疆大学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本文对南京政府时期为中心的外国在华银行业进行了整体分析。认为 1 92 6年时中国金融力量的发展已基本可以与外国在华银行业相抗 ,南京政府时由于多种因素的配合 ,外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受到遏制。但是 ,由于外国在华银行业是以其在中国政治经济力量为基础得到发展的金融势力 ,因此 ,在不平等条约、租界等特权未曾废除 ,外国势力在中国高人一等并处心积虑扩大侵略的局面不曾发生根本改变前 ,外国在华银行业的优势地位同样是不可能发生根本变化的。本时期日本银行业在本国政府对华侵略政策支持的背景下 ,在关内外迅猛扩张 ,并在关外迅速占据统治地位的史实 ,正好典型的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陈玉玲  
在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对高等院校的整顿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之间的关系对整顿工作产生了明显影响。一般来讲,当中央与地方实力派处于对立状态时,地方高校的整顿工作难以顺利进行,而当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时,学校整顿工作则进展顺利。这表明影响当时高等院校整顿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中央与地方之冲突对整顿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德莉  
国民政府为保障抗战胜利与发展经济,制定了许多巩固货币金融安全的政策。国民政府通过统一货币发行权、调控货币流通、加强外汇与黄金的管理以便稳定币值,巩固法币安全;实行战时经济金融统制政策,成立四联总处,扩大中央银行的金融垄断地位,建立地方金融网络,健全金融机构;为应对日本扰乱中国金融的意图,确保战争胜利制订系列对策。这些战时货币金融政策为巩固货币安全、保障抗战胜利具有重要使命和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少筠  慈鸿飞  
本文首次利用福建四县的档案资料,探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福建地区的永佃纠纷及其解决方式。发生纠纷时,当事人会根据情况选择民间调解、官方调处或审批、司法调解及审判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解决。同时宗族组织和士绅阶层,基层治理机构或组织,以及司法机关等社会中的各方力量,在解决纠纷的三种方式中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林辉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马叙伦的新旧资历使他有机会继续参与执掌中央教育行政。马叙伦任职期间,在协助蒋梦麟改革大学制度、参与文化事业的同时,也无法回避教育界此起彼伏的风潮和派系纷争。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界出现"蔡(元培)系"和"李(石曾)系"之争,所涉及的范围除了中央大学、劳动大学风潮外,还包括教育部、中央研究院及北平文化教育界等多个领域。马叙伦在这一时期教育界愈演愈烈的派系纷争中逐渐边缘化,这是他1929年底辞去教育次长职务的主要原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陈玉玲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围绕控制高等院校数量及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对高等教育大加整顿。对北平地区高等教育,国民政府主要就大学滥设、院系设置混乱、教师兼职现象严重以及学校风潮不断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顿工作阻力重重,尤其在对北平大学的整顿工作中,虽院系结构调整方面的政策基本得到落实,在限制教员兼职以及整顿学校风潮等方面却未能如愿。同样,该校院系结构的调整也非一帆风顺,政府和学界两种势力之较量如影随形,致使政府的整顿效率深受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樊芸  
政府财政统一是国家政权统一完整的根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同样需要统一财政。该文梳理了南京国民政府统一财政的历史脉络,从整理广东财政、统一广西省财政、到统一两湖财政和四川省财政、最后到统一华北地区财政。在梳理了南京国民政府统一财政历史脉络基础上,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政治互动的背景下,对各区域统一财政的进程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历史经验和教训。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谭备战  
本文以当时的档案史料为主要依据,着重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与陕西省政府合办陕西西京电厂的经过与发展概况。在筹建陕西西京电厂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与陕西省政府既有合作亦有矛盾,反映了西北地区对电力工业的强烈需求,也说明了南京国民政府开发西北边疆的艰难与无奈。陕西西京电厂的建成,对陕西及西安各项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地方各项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殿君  
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统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殿君经济统制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贯穿抗日战略始终,虽然在个别阶段不直接称为“统制”(如有时称为“管理”、“管制”等),但“实际上均带统制意味”。其基本含义是国家出于特殊需要,通过政治力量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莉  
战前,面对严重的财政赤字,国民政府因之实施工役,以进行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备战。1935年蒋介石进入四川,宣布以四川为民族复兴的根据地。应时局所迫,南京国民政府令四川省政府,实施工役,征调大量民工在短期内整修公路。为依限完成工程,在工役方面,川府设置管理机构,加强人员管理,规定经费来源,采取多种激励民工的经济措施。在大局上,工役的实施保证了有限时间内急需集中使用的大量民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时效,但也存在现实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