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10)
2023(13919)
2022(12128)
2021(11493)
2020(9464)
2019(21637)
2018(21598)
2017(40893)
2016(22571)
2015(25405)
2014(25542)
2013(25189)
2012(23426)
2011(20984)
2010(21164)
2009(19121)
2008(18841)
2007(16361)
2006(14400)
2005(12904)
作者
(65192)
(53950)
(53547)
(50897)
(34283)
(25784)
(24371)
(21238)
(20577)
(19486)
(18344)
(18126)
(17182)
(17089)
(16714)
(16428)
(16062)
(16026)
(15318)
(15246)
(13459)
(13446)
(12998)
(12327)
(12179)
(12116)
(12089)
(11957)
(10927)
(10643)
学科
(91192)
经济(91099)
管理(64935)
(60916)
(49646)
企业(49646)
方法(36724)
(31751)
数学(31294)
数学方法(30966)
中国(28732)
地方(25589)
(25349)
业经(21138)
(19846)
(17644)
农业(17056)
(16208)
财务(16138)
财务管理(16084)
(15638)
贸易(15624)
企业财务(15301)
(15134)
银行(15089)
(15075)
理论(14988)
(14721)
环境(14686)
技术(14421)
机构
大学(311636)
学院(311104)
(121074)
管理(120763)
经济(118306)
研究(108980)
理学(103575)
理学院(102349)
管理学(100651)
管理学院(100089)
中国(81544)
科学(68958)
(68293)
(62225)
(55993)
(52173)
研究所(50532)
中心(48628)
(46991)
业大(46659)
财经(45875)
北京(43895)
(42903)
师范(42499)
(41577)
农业(40526)
(39601)
(38188)
经济学(35247)
师范大学(34232)
基金
项目(209354)
科学(162953)
研究(154869)
基金(148787)
(129437)
国家(128256)
科学基金(109319)
社会(95153)
社会科(90028)
社会科学(90004)
(83224)
基金项目(79318)
教育(70707)
自然(70602)
(69598)
自然科(68916)
自然科学(68898)
自然科学基金(67617)
编号(64173)
资助(61037)
成果(53112)
(48167)
重点(46843)
(45356)
课题(44845)
(43488)
创新(40508)
科研(39858)
项目编号(39582)
大学(38660)
期刊
(140758)
经济(140758)
研究(97615)
中国(66619)
学报(50936)
(50115)
(48348)
科学(45846)
管理(45435)
教育(39992)
大学(38333)
学学(35776)
农业(33828)
(28316)
金融(28316)
技术(27025)
业经(23654)
财经(22249)
经济研究(22155)
(18877)
图书(18111)
问题(18039)
(17200)
科技(15595)
理论(15385)
技术经济(14767)
(14727)
现代(14185)
实践(14165)
(14165)
共检索到477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超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有关财政建设的讨论,对于凝聚中华民族抗战共识,形成发展的系统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财政思想,推动国民党政府建立国防财政体制,实施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抵制日货与废除日债,建设现代化财政金融制度和筹措国防经费等,奠立了理论基础。战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全民族全面、持久抗战主张,最终形成发展的、系统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财政思想,保证了对日作战经费的筹措。而对于国民党政府的战费筹措与金融稳定措施,也应当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贺水金  
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无人研究全面抗战爆发所引发的金融恐慌问题。该文在深入研读国民政府财政部档案、时人论述及仔细耙梳《银行周报》、《中央银行月报》报道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抗战初期金融恐慌呈现五方面特征:1.债市暴跌;2.汇率贬值;3.拆息飙升;4.存款大量挤提,资本外逃严重;5.上海房地产交易,先萎缩、后繁荣。各地金融影响程度不一。重庆金融几近崩溃,其原因:一是四川金融内生不稳定性所致;二是重庆金融业与工商业、地方财政深度融合带来的后果;三是金融业经营缺乏稳健性;四是战争加剧了重庆金融枯窘程度。最后,论文认为抗战初期金融恐慌程度被削弱,主要在于:法币政策改变了中国货币供给弹性,当全社会出现系统性危机时,国家银行有能力充当最后贷款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从而有效地化解金融危机;政府与金融界紧密合作,精准施策;上海金融业行业自律管理和30年代初期建立的风险应对机制,成为抗战初期协助政府化解危机的第二道防线;危机时期国家银行成功地发挥了最后贷款人角色。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昂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经济学家厉德寅先后负责四联总处、中美英平准基金会的统计研究工作,积极投身外汇政策研究。他坚持客观严谨的科学分析,指出国民政府的政策弊端和危害,预测并总结早期中英平准基金的政策失利;以消除外汇黑市的负面影响为核心,提出“隔离黑市政策”。任职中美英平准基金会时期,他从维护中国外汇政策自主性和抗战大后方经济稳定的立场出发,重订外汇管理方案,重视国内物资生产与流通的作用,具有相当的资政价值。本研究从重要经济学家的视角,对战时国民政府外汇管理的决策、执行与效果提供了新的历史评估参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本文对南京政府时期为中心的外国在华银行业进行了整体分析。认为 1 92 6年时中国金融力量的发展已基本可以与外国在华银行业相抗 ,南京政府时由于多种因素的配合 ,外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受到遏制。但是 ,由于外国在华银行业是以其在中国政治经济力量为基础得到发展的金融势力 ,因此 ,在不平等条约、租界等特权未曾废除 ,外国势力在中国高人一等并处心积虑扩大侵略的局面不曾发生根本改变前 ,外国在华银行业的优势地位同样是不可能发生根本变化的。本时期日本银行业在本国政府对华侵略政策支持的背景下 ,在关内外迅猛扩张 ,并在关外迅速占据统治地位的史实 ,正好典型的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迎春  
全面抗战时期,沪版戏剧期刊不仅是抗战时期剧作家的话语空间,也是推动上海乃至全国戏剧运动发展的平台。文章对全面抗战时期创刊于上海的82种戏剧期刊进行研究,分别以抗战初期、"孤岛"时期、沦陷时期为时间轴,结合当时的剧演运动阐述沪版戏剧期刊的演进历程,并分析了全面抗战时期沪版戏剧期刊的创办特征。文章不仅真实记录了上海戏剧创作的成就和戏剧运动、戏剧演出活动的成果,展示了戏剧创作发展的演进轨迹,而且基于文化抗战视角,指出沪版戏剧期刊虽然办刊时间相对较短、专刊数量明显居多,但是其内容多以剧本为主、期刊多暗含抗战特征,大多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革命性,在抗日救亡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是研究抗战戏剧史的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教科书之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蓝庆新  赵乐祥  
近日,中美经贸冲突不断升温,美方在公布301调查报告以及宣布对中国约600亿美元的商品增加关税之后,又准备对总值1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对华贸易战态势显现。针锋相对,中国也对美国约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关税,中美贸易战之势似乎不可避免。然而,在笔者看来,中美之间贸易冲突升级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提升,中美两国进入大国博弈的体现。考虑到现阶段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鑫  
全面抗战开始后,东部沿海省市的工业企业大量迁往西部地区,开启了大后方经济的"黄金时代"。本文利用各种档案资料,首先梳理了全面抗战以来工业企业内迁的历程,然后在一系列统计数据的支撑下对后方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通过计量模型考察了战时后方工业所带来的长期效应。文章的主要工作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克让  张同乐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受困于艰苦的经济环境,十分重视财政预决算的编制,以此实现财政收支的动态平衡和统筹规划,在特殊时期满足了战争需求和政府稳定运行。陕甘宁边区的财政预决算采用边区政府和县政府两个层级的编制结构,而且规范了编制内容、编制程序、审查批准等,有效提升了边区经济发展、确保了抗战的供给。由此,本文通过探究陕甘宁边区在抗战时期下的财政预决算制度,以期为现代财政预决算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П.С.杰伊聂京  朱显平  王伟  
20世纪上半叶,远东地区的国际形势极其复杂、充满矛盾。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通过一系列事件表现出来:日本对苏联远东地区进行的武装干涉(19181922年),30年代苏日的“边境冲突”和哈桑湖战役(1938年)、诺门坎战役(1939年),以及在中国反抗日本全面侵略战争中苏联志愿者的对日参战(19371941)。在这些严峻的年代,在抗击侵略者的正义斗争中,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始终互相帮助,共
关键词: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晓军  隋红岩  
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些坚持为教学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在经费预算和使用方面形成了与战前完全不同的特点,如:通货膨胀造成实际购买力下降;采购教学用书困难;外汇管制;由于战争,即使有外汇也难以及时购得外文书刊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牛力  
全面抗战时期的大学教授,收入显著下降。1942—1945年间,大学教授的薪津实值不及战前1/10,陷入空前的“薪津洼地”。教授生活困窘不仅是社会经济问题,也影响到政治稳定,为政学各界瞩目。在蒋介石的推动下,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救济教授生活,以教员奖助金、久任奖励金和学术研究费最具代表。美国援华会在华成立教授补助金管理委员会,并联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等机构对大学教授开展医药救助和研究补助。国民政府和民间机构的救助各有侧重,互有补充,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和生活压力。但战时救济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大学教授生活,仅仅是将其“稳定”在很低的水平上。直到抗战胜利,大学教授的收入才有所回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新荣  刘轩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边区经济的发展对抗战胜利提供了财力和物资的保障,本文重点分析抗战时期延安边区经济的发展,阐述延安抗战时期的整体经济状况,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面对困难采取的改革举措以及改革后取得的成效,从而得到对现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熊斌  
抗战时期,社会舆论与国民政府共同确立了消费合作社的基本经营原则。为完善消费合作社经营管理制度,时人积极倡导运用广告媒介进行宣传,要求提高营业员素质以吸引社员,主张通过合作竞赛诱发其内在活力;针对人才缺乏的现状,有识之士呼吁重视业务人才培养;为增进社员福利以及资金周转便利,消费合作社又号召发展公用、专营与兼营业务。这些经营管理思想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消费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受人才缺乏、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一些思想的践行效果不甚理想。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善玲  
全面抗战时期,滞留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面临着既"居不易"又"行路难"的艰难处境。为救助海外留学生,国民政府专门制订了救济方案,使不少确有困难的留学生获得了政府救济。海外留学生的一般救济流程十分繁杂而且耗时较长,但在特殊情况下,国民政府也采用紧急处理办法。国民政府对海外留学生的救济,其根本出发点是为国家长远发展培育人才,就客观效果而言,确实有不少留学生获得救济并归国服务,其深远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国民政府在救助海外留学生的过程中也存在多种矛盾和问题,使救济效果大打折扣。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潇  田正平  
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华侨心系祖国,特别是在全面抗战的危急时期,他们尽其所能提供支援。然而,受到战乱影响,处境艰难的海外华侨纷纷回国发展,尤其是侨生学业与生活难以为继。因此,政府颁行一系列回国侨生资助政策,尽管存在相关部门时有纷争、经费不足、申请手续繁琐等问题,但是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回国侨生的窘境,同时培养了一批抗战建国人才,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