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52)
- 2023(8522)
- 2022(6981)
- 2021(6700)
- 2020(5580)
- 2019(12510)
- 2018(11849)
- 2017(22276)
- 2016(11587)
- 2015(13487)
- 2014(12918)
- 2013(12752)
- 2012(12251)
- 2011(11053)
- 2010(11306)
- 2009(10959)
- 2008(10334)
- 2007(9185)
- 2006(8267)
- 2005(7803)
- 学科
- 济(49371)
- 经济(49309)
- 业(30795)
- 管理(29391)
- 融(26298)
- 金融(26295)
- 企(24669)
- 企业(24669)
- 中国(24619)
- 银(23633)
- 银行(23619)
- 行(23002)
- 方法(20335)
- 数学(18256)
- 数学方法(18071)
- 财(13754)
- 制(13618)
- 农(13203)
- 贸(13045)
- 贸易(13032)
- 易(12885)
- 中国金融(11315)
- 业经(10333)
- 地方(9203)
- 学(9199)
- 农业(8825)
- 体(8800)
- 务(8497)
- 财务(8474)
- 财务管理(8455)
- 机构
- 大学(168653)
- 学院(164869)
- 济(78655)
- 经济(77307)
- 研究(64763)
- 中国(58047)
- 管理(57048)
- 理学(48023)
- 理学院(47469)
- 管理学(46708)
- 管理学院(46430)
- 京(36907)
- 财(36609)
- 科学(35961)
- 所(32723)
- 中心(31141)
- 研究所(29703)
- 财经(29108)
- 农(27729)
- 经济学(27324)
- 经(26773)
- 经济学院(24665)
- 北京(24283)
- 江(22996)
- 院(22540)
- 财经大学(21966)
- 农业(21740)
- 业大(21411)
- 融(21220)
- 金融(20876)
- 基金
- 项目(105460)
- 科学(83174)
- 基金(79683)
- 研究(77412)
- 家(70969)
- 国家(69999)
- 科学基金(58299)
- 社会(52096)
- 社会科(49580)
- 社会科学(49569)
- 基金项目(40196)
- 省(36825)
- 自然(35012)
- 教育(34458)
- 自然科(34272)
- 自然科学(34258)
- 资助(33826)
- 自然科学基金(33698)
- 划(32210)
- 编号(28804)
- 成果(25175)
- 部(25043)
- 重点(24255)
- 国家社会(23610)
- 中国(23581)
- 发(23297)
- 创(22105)
- 教育部(21801)
- 性(20927)
- 创新(20886)
共检索到268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抗战时期,中国金融企业家的战略思想、经营理念、管理政策、措施手段等金融实践活动,影响了战时金融业的路向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时中国金融与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抗战胜利产生了重要作用。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战时中国金融界面对强敌,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积极开拓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支持战时经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四如 肖可砾
金融深化是由于产业分化引起交易深化、引起财富货币化进程,是资产转换在内容、时间和空间上拓展的过程;金融创新的本质是对各类资产转换及收益风险分配建立起工具、技术和机制。而所有的金融产品,都是由于价值的跨时间转移而形成,本质上都是一份涉及未来权益的契约。由于财富转移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风险,催生出一系列中介机构、一系列信用增强机构、一系列监管机构,也催生出一大批金融家人才。他们是金融市场上的食利者。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发现套利机会,善于运用杠杆。
关键词:
金融家 金融套利 金融杠杆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志英
近代以来,随着重庆的开埠与经济的发展,到抗战爆发前,重庆已逐渐形成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到抗战时期则进而发展成为了大后方的金融中心,这一中心的形成,为战时大后方经济金融的发展,抗战的坚持直至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重庆金融中心的形成则是得益于战时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则使这一特殊环境不复存在,金融中心的地位自然便难以为继;但作为战时金融中心的重庆,对整个抗战大后方的影响和作用却是重大而深远的。
关键词:
重庆 大后方金融中心 地位、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贺水金
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无人研究全面抗战爆发所引发的金融恐慌问题。该文在深入研读国民政府财政部档案、时人论述及仔细耙梳《银行周报》、《中央银行月报》报道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抗战初期金融恐慌呈现五方面特征:1.债市暴跌;2.汇率贬值;3.拆息飙升;4.存款大量挤提,资本外逃严重;5.上海房地产交易,先萎缩、后繁荣。各地金融影响程度不一。重庆金融几近崩溃,其原因:一是四川金融内生不稳定性所致;二是重庆金融业与工商业、地方财政深度融合带来的后果;三是金融业经营缺乏稳健性;四是战争加剧了重庆金融枯窘程度。最后,论文认为抗战初期金融恐慌程度被削弱,主要在于:法币政策改变了中国货币供给弹性,当全社会出现系统性危机时,国家银行有能力充当最后贷款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从而有效地化解金融危机;政府与金融界紧密合作,精准施策;上海金融业行业自律管理和30年代初期建立的风险应对机制,成为抗战初期协助政府化解危机的第二道防线;危机时期国家银行成功地发挥了最后贷款人角色。
关键词:
抗战初期 金融恐慌 程度 原因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黎振宇
"天堂"图书馆担任过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写道:"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若博尔赫斯访问过摩根图书馆,他一定会惊叹发现了人世间最接近"天堂"的地方。1902年,摩根致电纽约顶尖设计师麦金,希望在居所附近盖一栋建筑,用了于个人居住和存放艺术品。他直言不讳地说:
关键词:
图书馆 金融家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建波 高杨 庞禛
近代天津金融家积极吸收西方近代金融规范的经验与优点,发展适合本土的金融体制与金融产品。他们通过多元的金融产品(工具)运用方式与资本运作策略进行金融活动,发展出独特的商业管理思想与运作模式。他们表现出的民族意识、地域认同感与创新求实、团结协作的意识,在近代中国,尤其是近代北方的金融界中独树一帜,为天津成为近代北方最重要的经济港口作出了贡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黎振宇
摩根的宗教收藏摩根图书馆的藏品涵盖了人类文明的诸多精粹,漫步于此不禁慨叹创造力的伟大,唤起的惊奇和谦卑充溢心灵。除卷帙浩繁的珍本图书外,这里还藏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鲁本斯、伦勃朗等众多画家超过12万件的画稿;15世纪到20世纪众多作家、音乐家、政治家等的手稿、信件和个人物品,比如狄更斯、马克·吐温、左拉、艾略特、拜伦、济慈等作家、诗人的手稿,梭罗生前的四十卷日记,贝多芬、海顿、舒伯特、马勒、肖邦、瓦格纳、德
关键词:
藏书票 金融家 图书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董福忠 单永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诗白
勿庸置疑,在现代金融体制下,金融业的规范化、法制化、企业化管理,应是以金融家阶层为核心的。因此,金融家阶层的出现也常有强烈的市场经济的特征。金融家阶层是指那些专门以金融资产增值为主要经营目标。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动力,娴熟地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创造力,并将其知识财产与金融企业的物质财产完美地融合,在竞争激烈的产权市场上,主动营造经营机会,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地调整金融企业的经营战略,以及合理地、科学地进行金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彭元
抗战期间,中华图书馆协会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仍然遵循协会组织大纲关于协会成立之宗旨,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与图书募集,调查战时图书馆事业损失情况,准备战后图书馆事业恢复重建、筹备召开三次学术年会和协助发展西南文化事业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
中华图书馆协会 图书馆史 抗日战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贾兴权
通货膨胀政策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因此而导发的通货膨胀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涵盖战时经济的突出问题。战时中国实施通货膨胀政策,是与对日战争所造成的异常情况分不开的。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以其优势兵力很快占领了中国广大地区,尤其是工农业生产发达,税源充足的滨江沿海地区,使中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关税、盐税、统税和其他税收锐减,对外贸易基本断绝,又迫使生产力资源内移,增大开发后方的开支,而由于战争的爆发,国民政府要承担巨额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冷伟
针对日本右翼势力对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责难,文章运用大量事实,从中国历史教科书的"体例特征""内容结构"、"抗日内容的表述""抗日内容的教学"诸方面予以驳斥,从而说明,中国历史教科书客观公正地阐述了抗战历史,让学生正确认识这段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中国历史教科书 抗战历史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Н.Л.玛玛耶娃 朱显平 王玉国
本文将全面抗战前的苏中关系置于国际关系的大环境中,结合中国国内因日本侵略而引发的一系列与维护国家利益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研究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的苏联对华政策。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当时苏联与"中华民国"官方政府和在苏联和共产国际支持下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同时进行的交往与合作。本文揭示了苏联对中国抗日的两个战场给予支持的历史事实,即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特区(指陕甘宁边区——译注)和"敌后解放区"为根据地的敌后抗战战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Н.Л.玛玛耶娃 朱显平 王玉国
本文将全面抗战前的苏中关系置于国际关系的大环境中,结合中国国内因日本侵略而引发的一系列与维护国家利益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研究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的苏联对华政策。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当时苏联与"中华民国"官方政府和在苏联和共产国际支持下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同时进行的交往与合作。本文揭示了苏联对中国抗日的两个战场给予支持的历史事实,即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特区(指陕甘宁边区——译注)和"敌后解放区"为根据地的敌后抗战战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