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13)
- 2023(3415)
- 2022(2998)
- 2021(2769)
- 2020(2461)
- 2019(5514)
- 2018(5387)
- 2017(10193)
- 2016(5811)
- 2015(6288)
- 2014(5966)
- 2013(6113)
- 2012(5955)
- 2011(5440)
- 2010(5496)
- 2009(5190)
- 2008(5022)
- 2007(4585)
- 2006(4057)
- 2005(3817)
- 学科
- 济(22854)
- 经济(22832)
- 业(12778)
- 管理(12775)
- 方法(10556)
- 企(10232)
- 企业(10232)
- 数学(9458)
- 数学方法(9320)
- 学(8747)
- 财(6203)
- 中国(6008)
- 农(5817)
- 制(5183)
- 结构(5174)
- 地方(4655)
- 产业(4337)
- 业经(4183)
- 体(4108)
- 农业(3903)
- 务(3720)
- 财务(3717)
- 财务管理(3704)
- 融(3604)
- 金融(3601)
- 企业财务(3598)
- 贸(3540)
- 贸易(3538)
- 体制(3493)
- 易(3439)
- 机构
- 大学(88004)
- 学院(85739)
- 研究(37839)
- 济(31272)
- 经济(30615)
- 科学(28815)
- 农(27480)
- 中国(26412)
- 管理(25577)
- 农业(22517)
- 所(22302)
- 理学(22238)
- 理学院(21831)
- 管理学(21040)
- 管理学院(20925)
- 研究所(20813)
- 京(20411)
- 业大(20149)
- 中心(15679)
- 室(14404)
- 农业大学(14382)
- 财(14014)
- 省(13913)
- 院(13742)
- 江(13705)
- 实验(13206)
- 实验室(12739)
- 科学院(12720)
- 业(12701)
- 北京(12664)
- 基金
- 项目(61830)
- 科学(46784)
- 基金(45112)
- 家(43974)
- 国家(43683)
- 研究(35320)
- 科学基金(34816)
- 自然(26481)
- 自然科(25857)
- 自然科学(25841)
- 自然科学基金(25401)
- 省(24773)
- 基金项目(23055)
- 划(22168)
- 社会(20858)
- 资助(19797)
- 社会科(19708)
- 社会科学(19700)
- 教育(16137)
- 计划(15733)
- 重点(15385)
- 科技(14947)
- 发(13604)
- 科研(12930)
- 部(12895)
- 创(12285)
- 专项(12100)
- 业(11863)
- 创新(11738)
- 编号(11571)
共检索到128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秀芹 欧文军 李开绵 陈松笔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已在GenBank上注册的木薯、木油桐、蓖麻、麻风树、油桐和天山雪莲的△9硬脂酰-ACP脱饱和酶(Stearoyl-ACP desaturase,SAD)核酸序列以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组成成分、导肽、跨膜拓扑结构、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与功能域及三维结构进行分析预测和推断.结果表明:木薯、木油桐、蓖麻、麻风树、油桐和天山雪莲的SAD核酸序列以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组成成分均比较一致;木薯SAD存在叶绿体转运肽,天山雪莲SAD存在线粒体目标肽,均无跨膜结构;α-螺旋和无规卷曲是该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元件,β-转角和延伸链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只有一个功能结构域位于第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牛蓓 徐莺 宋君 郭晓恒 符佳 邹亮 陈放 高孝锦 郭静
硬脂酰-酰基载体蛋白脱饱和酶是植物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关键酶,直接调节膜脂和贮脂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本研究通过RT-PCR及RACE技术,克隆乌桕硬脂酰-酰基载体蛋白脱饱和酶(SSSAD)的CDNA全长序列。结果显示,该序列包含1个1191 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GENbANk登录号为EF079655),编码396个氨基酸,含33个氨基酸的叶绿体转移肽。其成熟肽含有363个氨基酸,推测其分子量为41.5 kDA,等电点为5.42。同源性分析及同源建模数据显示SSSAD和其它物种的SAD有较高的同源性,含有1个保守结构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MAL-SSSAD,转入大肠杆菌DH5α,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瑢 刘盼 黎冬华 张艳欣 王林海 张秀荣 魏鑫
【目的】对芝麻△9硬脂酰-ACP脱饱和酶基因SiSAD(△9 stearoyl acyl-carrier-protein desaturase)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并转入拟南芥,探究其在油酸合成过程中的作用,为芝麻油酸含量的遗传改良提供分子基础。【方法】提取中芝13叶片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根据芝麻基因组数据库中的SiSAD序列信息(序列号为SIN_1008977)设计引物,以cDNA为模板,通过RT-PCR克隆获得SiSAD编码区序列,并与参考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利用InterPro进行保守结构域分析,获得SiSAD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利用BLAST对SiSAD蛋白进行同源对比,获得SiSAD的同源蛋白质。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获得芝麻SAD蛋白与橄榄、牵牛花、蓖麻、莴苣、葡萄、柑橘、拟南芥等植物SAD蛋白的亲缘关系。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SiSAD在2个芝麻品种中芝33和中丰芝一号的根、茎、叶、蕾和种子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SiSAD的表达特异性。将SiSAD连接过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Col-0),筛选阳性后代,对T3代转基因和野生型的拟南芥种子中硬脂酸和油酸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分析SiSAD的功能。【结果】成功获得SiSAD的编码区序列,与参考基因组序列一致,全长为1 152 bp,编码383个氨基酸,SiSAD蛋白的分子量为43 kD,等电点为6.18。发现SiSAD蛋白含有一个保守结构域,属于脂肪酸去饱和酶家族成员,与其他植物的SAD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较高,暗示SiSAD在不同物种中的功能可能比较保守。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芝麻SAD蛋白与牵牛花和橄榄的SAD蛋白处于同一分支,进化关系较近,与蓖麻、拟南芥、柑橘的SAD蛋白亲缘关系较远。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iSAD在芝麻种子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其他组织,有显著的组织特异性。成功构建了SiSAD的过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结果表明SiSAD成功导入拟南芥中,而且转录水平很高。对T3代转基因拟南芥种子中硬脂酸和油酸的相对含量分析表明,与野生型拟南芥比较,3个转SiSAD拟南芥株系中硬脂酸(C18:0)含量分别降低了3.0%、4.8%和6.1%,而油酸(C18:1)含量分别升高了2.8%、4.3%和7.8%,平均升高4.97%。【结论】克隆获得芝麻SiSAD的全长cDNA序列,鉴定了SiSAD的功能,发现SiSAD在油酸合成代谢过程中正向增加油酸含量,可应用于高油酸芝麻新品种培育。
关键词:
芝麻 SiSAD 过表达 油酸 功能验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延清 田苗苗 王芳 陈艳梅 张永华 苑保军
根据NCBI中大豆fad2-1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大豆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大豆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克隆到pMD18-Tvector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菌株,进行测序与比对。然后,将其反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Bt,转化农杆菌菌株LBA4404,经双酶切鉴定和PCR扩增检测,获得具有该基因的农杆菌工程菌。结果表明,克隆的fad2-1基因为1 196 bp,基因序列与NCBI中已发表的fad2-1序列只有4%的差异,相似性大于95%,说明克隆的基因是大豆fad2-1基因;构建了该基因的反向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内。这为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把该反义基因转入大豆,改良脂肪酸成分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龙洪旭 谭晓风 张琳 曾艳玲 李泽 王哲
桐油是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原料。delta 8脱饱和酶基因与植物膜脂、鞘磷脂的生物合成及细胞信号传递途径有关。通过简并PCR扩增、3’RACE、5’RACE及编码区扩增获得了油桐delta 8脱饱和酶的全长c DNA序列。该基因全长1 787 bp,ORF的长度为1 344 bp,编码447个氨基酸。经过网上比对分析,发现油桐delta 8脱饱和酶与其它植物的此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其中与蓖麻脂肪酸去饱和酶相似度达83%。研究结果为揭示油桐油脂合成途径及分子定向育种奠定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龙洪旭 谭晓风 张琳 曾艳玲 李泽 王哲
桐油是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原料。delta 8脱饱和酶基因与植物膜脂、鞘磷脂的生物合成及细胞信号传递途径有关。通过简并PCR扩增、3’RaCe、5’RaCe及编码区扩增获得了油桐delta 8脱饱和酶的全长C dNa序列。该基因全长1 787 bP,ORF的长度为1 344 bP,编码447个氨基酸。经过网上比对分析,发现油桐delta 8脱饱和酶与其它植物的此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其中与蓖麻脂肪酸去饱和酶相似度达83%。研究结果为揭示油桐油脂合成途径及分子定向育种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冯田田 陶易凡 马昕羽 路思琪 张幸 刘文婷 潘奕凡 强俊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tes, SCD)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限速酶,它在调节肝脏脂肪生成、脂肪酸代谢和脂质氧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的完整scdcDNA序列,qRT-PCR分析了组织表达特点。为了验证scd基因的功能,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scd基因敲除斑马鱼模型,研究了F3突变体的表型和基因表达变化,并结合高脂饲料实验验证了scd基因缺失后斑马鱼脂代谢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吉富罗非鱼scdcDNA序列全长1333bp,其中包括173 bp、1008 bp、152 bp的5'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和3′非编码区,编码335个氨基酸。scd基因在雄性和雌性罗非鱼的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在肝脏内表达量最高,脾脏内表达量最低。利用CRISPR/Cas9构建了scd基因敲除的斑马鱼(Daniorerio)模型进行功能验证,与野生型[SCD(+/+)]斑马鱼相比,纯合型[SCD~((–/–))]斑马鱼腹部明显膨大。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显示,与SCD(+/+)组斑马鱼相比, scd基因在SCD~((–/–))组斑马鱼中表达显著降低(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姚煜 梁旭方 李光照 王琳 刘秀霞
为了研究鳜(Siniperca chuatsi)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基因结构与功能关系,首先采用RT-PCR及RACE法,克隆得到鳜肝脏LPL与HL基因cDNA全序列。鳜肝脏LPL基因cDNA全长为2089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1548bp,编码515个氨基酸。鳜HL基因cDNA全长为1964bp,其中ORF为1494bp,编码497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显示,鳜LPL与HL基因与其他脊椎动物的LPL、HL基因各自聚集成簇。对鳜基因组进行PCR获得鳜LPL与HL全基因组DNA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基因结构相似,鳜LPL基因由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组成,全长7392b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杰青 吉传义 陆承平
利用蛋白酶的溶蛋白特性 ,结合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建立了脱脂奶溶蛋白琼脂扩散抑制试验的新方法 ,用以检测兔血清中的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la)胞外蛋白酶抗体。同时与琼脂扩散免疫沉淀试验及ELISA试验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 ,该方法的敏感性优于琼脂扩散免疫沉淀试验 ,而与ELISA试验相当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胞外蛋白酶 抗体 检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曹谨玲 陈剑杰 吴婷婷
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DMRT1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特征和功能域预测分析,探讨了DMRT1的信号肽、亲/疏水性、跨膜拓扑结构、卷曲螺旋结构、基序、功能域及高级结构。结果表明:DMRT1基因推导蛋白不含螺旋卷曲区域,没有信号肽,是一个非跨膜的亲水性稳定蛋白,该蛋白以游离形式存在于细胞质内,不会发生跨膜运动。DMRT1基因推导蛋白包含两个相同的保守的功能结构域,分别行使性别调控,使DNA形成二聚体和结合回纹结构的功能。DMRT1基因推导蛋白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推测它可能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作用,且其生物活性可能接受信号途径中多种信号的调控。DMRT1的高级结构中含有两个α-螺旋区域。以上结...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湉湉 樊倩 张杰 许丽惠 王全溪 高玉云 王长康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了黄羽肉鸡胰蛋白酶原(TRY)基因,并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TRY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研究TRY在禽类消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黄羽肉鸡TRY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747 bp,由24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包含15个氨基酸的信号肽(MKFLVLVAFLGVAVA)和10个氨基酸的激活肽(FpISDEDDDK);该蛋白分子质量为26.1 Ku,含有信号肽,不含有糖基化位点,有11个磷酸化位点;此外,该蛋白属于疏水性蛋白,但不存在跨膜区.氨基酸序列比对的结果表明:黄羽肉鸡TRY具有丝氨酸蛋白酶的保守结构特征,如含有催化三联体氨基酸(组氨酸-64、天冬氨酸-1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梁浩 周志刚
缺刻缘绿藻(Myrmecia incisa Reisigl)是一种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球形单细胞淡水绿藻。在脂肪酸合成途径中,脂肪酸去饱和酶与脂肪酸酰基结合载体结合进行脂肪酸去饱和反应。为探究与缺刻缘绿藻中Δ15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结合的脂肪酸酰基结合载体,选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INVSc1和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CC7942分别验证Δ15 FAD与酰基辅酶A(酰基-CoA)或酰基载体蛋白(酰基-ACP)结合的脂肪酸去饱和过程。根据缺刻缘绿藻的Δ15 FAD基因构建双源表达载体pYES2-Δ15 FAD和pCAMBIA1300-Δ15 FAD,通过电穿孔法将重组表达质粒分别转入酿酒酵母INVSc1和聚球藻PCC7942中,筛选得到转基因菌株。取相同细胞数的转基因酵母和转基因聚球藻,培养时分别添加等量的底物亚油酸(linoleic acid,18:2~(Δ9,12),LA),以LA作为酰基受体,使其进入转基因酵母和转基因聚球藻的生物合成途径中,培养36~72 h。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对总脂肪酸的各组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转基因实验组中检测到LA和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18:3~(Δ9,12,15),ALA)的存在,空白实验则未检测出相应的产物。通过计算,转基因酵母催化LA生成ALA的效率29.31%,转基因聚球藻催化底物LA生成ALA的效率为30.86%。根据结果证明无论是酰基-ACP还是酰基-CoA,与缺刻缘绿藻中的Δ15 FAD结合进行反应的效率相近,不存在偏好性,由于Δ15 FAD是特异性蛋白,因此证明缺刻缘绿藻中的Δ15 FAD属于脂酰基结合蛋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睿 李才国 刘鼎一 潘思轶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提取7S球蛋白,研究了风味复合蛋白酶对大豆7S球蛋白的改性作用,并且评价了7S球蛋白改性前后的功能性质。结果表明,试验得到的7S球蛋白的持水性、乳化能力和吸油性优于大豆分离蛋白。风味复合蛋白酶酶解最佳的条件为pH值8.5,温度55℃。7S球蛋白改性后功能性质优于改性前。改性后7S球蛋白持水性有明显改善,在水解度为18.43%效果最好。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也有明显改善,在16.07%的水解度时效果最好。
关键词:
7S球蛋白 功能性质 改性 风味蛋白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留冰 潘鲁青
为研究磷脂酰丝氨酸(PS)对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合成、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PS激活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发挥酚氧化酶活性的机制,实验采用5、10和20μg/mL 3个PS浓度对凡纳滨对虾尾节肌肉进行注射,注射量为50μ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各处理组设3个平行组,取样时间为0、6、12、24、36、48和60 h,分别测定了血浆血蓝蛋白含量,肝胰脏血蓝蛋白p75、p77亚基和mRNA的表达以及血浆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蓝蛋白含量在6 h内略有下降,6~36 h内呈峰值变化,24 h时达到最大值(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延森 李晓 陈志 兰向丽 武小椿 靳亚平 刘伟
【目的】制备抗果蝇组蛋白乙酰转移酶Atac2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Atac2基因的功能提供重要的试验工具。【方法】PCR扩增果蝇Atac2蛋白N端前26个氨基酸的编码基因,构建GST-Atac2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Atac2。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通过GST亲和层析法纯化GST-Atac2融合蛋白。以GST-Atac2为抗原免疫8周龄的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间接ELISA法检测阳性孔,经有限稀释法亚克隆,筛选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检测抗体的特异性、效价和亚型,并检测其亲和常数。【结果】PCR扩增获得了目的片段。成功...
关键词:
果蝇 Atac2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