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2)
2023(6832)
2022(5800)
2021(5287)
2020(4500)
2019(9917)
2018(9801)
2017(17619)
2016(10293)
2015(11341)
2014(11392)
2013(11101)
2012(10418)
2011(9552)
2010(9770)
2009(9307)
2008(9603)
2007(8607)
2006(7692)
2005(7189)
作者
(33944)
(28552)
(28461)
(26992)
(18308)
(13867)
(12693)
(10913)
(10886)
(10452)
(10045)
(9615)
(9529)
(9508)
(9290)
(8780)
(8744)
(8455)
(8442)
(8350)
(7459)
(7429)
(7180)
(6726)
(6502)
(6484)
(6411)
(6388)
(5997)
(5884)
学科
(33116)
经济(33036)
管理(32838)
(28017)
(24249)
企业(24249)
(12950)
方法(12550)
(12408)
(11736)
数学(10332)
数学方法(10064)
(9881)
中国(9167)
业经(8970)
(8957)
体制(7566)
(7377)
财务(7331)
财务管理(7310)
(7122)
银行(7082)
企业财务(6902)
(6765)
(6752)
金融(6745)
环境(6496)
(6235)
理论(6114)
农业(6072)
机构
大学(155209)
学院(153064)
研究(57880)
(54935)
经济(53569)
管理(50620)
理学(43253)
理学院(42604)
管理学(41550)
管理学院(41287)
中国(41133)
科学(39842)
(36550)
(33026)
(32091)
(29604)
研究所(29283)
农业(29224)
业大(28136)
(25400)
中心(25048)
财经(22505)
(21225)
(20489)
(20257)
北京(20213)
(19694)
(19260)
师范(19249)
农业大学(18883)
基金
项目(104546)
科学(80289)
基金(75591)
研究(69488)
(69137)
国家(68604)
科学基金(56629)
社会(42724)
(41893)
社会科(40322)
社会科学(40309)
基金项目(39228)
自然(39008)
自然科(38085)
自然科学(38061)
自然科学基金(37390)
(35831)
教育(32556)
资助(30921)
编号(26187)
重点(24854)
成果(23164)
(22781)
(22601)
计划(22025)
(21970)
(21820)
创新(20694)
科研(20536)
课题(20177)
期刊
(64653)
经济(64653)
研究(43109)
学报(36405)
中国(34653)
(34308)
科学(29310)
大学(26298)
学学(25292)
(24474)
农业(22832)
管理(20797)
教育(16297)
(13290)
金融(13290)
技术(11989)
(11928)
财经(11746)
业大(11240)
(10820)
(10026)
农业大学(9746)
业经(9548)
经济研究(9516)
科技(8296)
问题(8188)
(6613)
自然(6332)
理论(6238)
林业(6202)
共检索到233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曹海鹏  周慧华  顾颖  陈百尧  安健  
为研制抗中华绒螯蟹维氏气单胞菌中草药复方制剂,本实验以中华绒螯蟹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HXH1为筛选指示菌,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筛选出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抗菌中草药的基础上,采用正交t值法对各抗菌中草药进行了配伍优化制备中草药复方制剂,并进一步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对中草药复方制剂的体外抗菌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连、苏木、大黄、乌梅、鸡血藤、石榴皮、香薷等7种中草药提取液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对维氏气单胞菌HXH1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7.81~31.25 mg/mL,但因大黄、鸡血藤、乌梅存在负效应,优选黄连、香薷、苏木、石榴皮作为中草药复方制剂的主要成分,其最佳配伍比例为5:4:1:2,在该配伍比例下对维氏气单胞菌HXH1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21 mg/mL。此外,中草药复方制剂对HXY1、HXY3、J1Y4、J1Y5、J2Y4、J2Y6、WAB1等其他中华绒螯蟹源维氏气单胞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91~7.81 mg/mL,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效果。本实验确定了抗中华绒螯蟹维氏气单胞菌中草药复方制剂的主要成分和配伍比例,为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中华绒螯蟹病害的中草药控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青  龚一富  金思  孙喆君  章丽  童丽娟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86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草药配伍。结果表明,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12.5mg/ml,可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害的首选中草药。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儿茶、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4种药分别以4∶2∶4∶1和1∶2∶2∶4的比例配伍时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最佳抑菌和杀菌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桓桥  商宝娣  张效平  周贤君  赵凤  李小义  孔杰  杨星  陶莎  
为筛选对昆明裂腹鱼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及复方,本研究通过煎煮法制备31种常见中草药水提取物,以牛津杯法测定各味中草药对该菌的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选取体外抗菌活性较好的6种中草药,应用棋盘法进行15组二联药方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试验;按正交设计表配伍25组复方,同样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1种中草药中,五倍子、地榆、诃子、苏木、黄芩、黄连等6种中草药抑菌效果最好;15组联用药方均未发生拮抗作用,其中以五倍子+地榆、诃子+黄芩联用效果最好,FIC分别为0.31、0.50,表现为协同作用;综合复方中草药的抑菌作用,复方F16(五倍子∶地榆∶诃子∶苏木∶黄芩∶黄连=4∶4∶2∶5∶3∶1)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达23.2 mm, MIC与MBC分别为0.98 mg/mL、1.95 mg/mL,可作为昆明裂腹鱼源维氏气单胞菌抑菌药物的首选配伍组合。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成科  王建  周燕  雷骆  邓星星  蒲德成  郑宗林  周朝伟  郑永华  
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Galla chinensis)等150种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体外抑制作用,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54种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五倍子(G.chinensis)、石榴(Punica granatum)皮、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和乌梅(Prunnus mume)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在20 mm以上,其中,五倍子(G.chinensi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英  盖春蕾  王晓璐  许拉  刁菁  于晓清  叶海斌  
用抑菌圈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研究金银花、车前草等16种中草药提取液和纳米锌、纳米银对中国对虾来源病原菌——哈维氏弧菌TCBS–G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纳米锌对TCBS–G产生的透明抑菌圈直径达35 mm,地锦的透明抑菌圈直径约25 mm;采用96孔板倍数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纳米锌、地锦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L,纳米银的达6.25 mg/mL;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抑制剂对哈氏弧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纳米锌、纳米银对TCBS–G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药液质量浓度大于3.1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志良  谭超  许建平  刘湘新  肖洪波  刘毅  
采用灌胃和腹腔注射的方法 ,对 1 0 2中草药复方制剂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 .结果表明 ,该制剂水提物给小白鼠灌胃 ,其毒副作用很小 ,耐受量大于 1 m L / 1 0 g.45 d后 ,小白鼠体重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心、肝、脾、胃、肾作组织学检查 ,未发现组织病理变化 .给小白鼠腹腔注射 ,该制剂有毒性 ,L D5 0 为0 .5 45 m L / 1 0 g,故该制剂水提物不宜腹腔注射给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凌空  王涵  丁诗华  吴兴镇  
应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诃子、五倍子、石榴皮等16种中草药及其复方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应用棋盘法设计16种中草药组合的120种双联复方和10种中草药组合的120种三联复方,评估了复方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16种中草药对大鲵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强弱依次为诃子、五倍子、石榴皮、大黄、槐角、覆盆子、黄芩、金樱子、肉苁蓉、丁香、川牛膝、赤芍、知母、防风、天葵子及罗汉果;在120个中草药双联复方中,5.8%为显著协同作用,82.6%为协同作用,11.6%为相加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耀武  陈万光  李文辉  郭黛健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1.0%和2.0%的复方中草药制剂,连续投喂56 d后,通过测定供试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生长性能、血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酶活性、酚氧化酶活性,比较了复合中草药制剂对罗氏沼虾促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5%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对罗氏沼虾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添加1%和2%的中草药制剂对罗氏沼虾的血细胞的吞噬活性、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影响极显著(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鸿泰  
许多中草药对鱼类细菌病特别是病毒有很好的疗效,如:大黄、板兰根、连翘、珍珠层粉等。但在鱼虾病大规模暴发时,虽然中草药的疗效是肯定的,但代价是很大的,在尽量使用便宜的中草药同时,并对其进行深加工就显得十分必要。中草药加工后的剂型较多,丸、散、酊、膏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汤菊芬  黄瑜  蔡佳  丘金珠  孙建华  徐中文  简纪常  
通过在饲料中分别添加2×10~7 CFU/g的芽孢杆菌制剂、中草药芽孢杆菌制剂、复合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研究4种微生态制剂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肠道菌群及抗病力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4种微生态制剂均可显著提高罗非鱼的增重率(P0.05),而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罗非鱼促进生长效果最佳。(2)饲料中添加4种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肠道中的细菌总数、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4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马盛群  陈红军  
以添加不同浓度复方中草药的药饵饲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2 d后将水温从18℃升至34℃(24 h内),并持续7 d,检测不同时间幼蟹血蓝蛋白(HMC)浓度、血清酚氧化酶(PO)和溶菌酶(LSZ)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急升温阶段各组HMC浓度、PO和LSZ活性均急速下降,实验组降幅分别为对照组的77.4%、45.9%和22.7%,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持续性高水温阶段,各组存活个体的HMC浓度、PO和LSZ活性均有明显回升,实验组HMC、PO和LSZ的上升幅度分别高于对照组3.24倍、2.71倍和1.33倍,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盛竹梅  黄文  张英杰  杨华莲  马立鸣  徐晓玲  夏露  
根据供试黄颡鱼的鱼体质量添加中草药制剂剂量(0~1 000mg/kg)的不同,试验设6个组(对照、Ⅰ、Ⅱ、Ⅲ、Ⅳ、Ⅴ),连续投喂30d后,测定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攻毒,进行抗病力检测。结果表明,各供试组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Ⅰ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试验Ⅱ、Ⅲ、Ⅳ组和Ⅴ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Ⅲ、Ⅳ和第Ⅴ组黄颡鱼血清中补体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Ⅰ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活菌攻毒的方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丽颖  姜姿妍  钱且奇  陈圳  顾舒文  李杰  纪鹏  高晓建  姜群  张晓君  
为明确江苏苏州某养殖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死亡病因,本研究从病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到优势生长菌,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gyrB基因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分离菌SHZ1对中华绒螯蟹半数致死量(LD_(50))为1.6×10~6 CFU/mL,表明分离株可以引起中华绒螯蟹死亡,确定豚鼠气单胞菌是此次造成中华绒螯蟹出现大规模死亡的病原。为进一步明确分离菌SHZ1毒力携带基因情况,对分离菌进行热敏蛋白酶(eprCAI)、溶血素(hly)、弹性蛋白酶(ahpB)、外膜蛋白(omp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gcaT)和鞭毛蛋白(flgN、flgM、flgA、flaH)共9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携带以上9种毒力基因。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唑啉、万古霉素、苯唑西林、青霉素G、哌啦西啉、氨苄西林等9种药物耐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宁  何晓瑾  何晓冬  何执中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质量分数为1%,2%和4%)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和脱壳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复方中草药后,虾的脱壳周期缩短,脱壳死亡率和非脱壳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三个剂量的复方中草药添加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虾的脱壳数、成功脱壳数、硬壳虾重和软壳虾重,与未添加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2%组增加最为显著,分别比对照组高出71.1%、103.2%、20.3%、10.0%。回归分析表明,克氏原螯虾的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时的中草药添加质量分数为2.74%。试验表明克氏螯虾饲料中复方中...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浩  权可艳  徐丽娟  李梦影  吕利群  
从四川成都一养殖场大规模发病死亡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病灶处分离一株病原菌CiAV01,结合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回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感染草鱼致死率为100%,出现了局部出血、腹腔积水等症状。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了16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CiAV01的体外抑菌作用,在供试的抗生素中,恩诺沙星对该分离菌株CiAV01最为敏感。选择恩诺沙星对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效学研究表明,恩诺沙星对分离菌株CiAV0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25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0.50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