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67)
2023(4243)
2022(3757)
2021(3698)
2020(3256)
2019(7679)
2018(7764)
2017(14805)
2016(8275)
2015(9574)
2014(9527)
2013(9236)
2012(8178)
2011(7455)
2010(7910)
2009(7169)
2008(7145)
2007(6189)
2006(5404)
2005(4833)
作者
(26585)
(22247)
(22023)
(20867)
(14264)
(10732)
(9980)
(8698)
(8512)
(8102)
(7544)
(7516)
(7303)
(7136)
(6984)
(6804)
(6723)
(6555)
(6433)
(6425)
(5801)
(5732)
(5494)
(5094)
(5074)
(5023)
(4950)
(4920)
(4667)
(4524)
学科
(33117)
经济(33092)
管理(22129)
(21780)
(19474)
企业(19474)
方法(19342)
数学(17233)
数学方法(16743)
(7857)
中国(7613)
理论(7282)
(7245)
业经(6897)
(6132)
(6123)
贸易(6119)
(5968)
(5430)
地方(5289)
技术(5227)
(5113)
(4779)
(4729)
农业(4602)
教学(4516)
环境(4113)
(4081)
经营(4076)
银行(4057)
机构
学院(120186)
大学(118028)
管理(45018)
(42575)
经济(41597)
研究(39850)
理学(39481)
理学院(38980)
管理学(37734)
管理学院(37555)
科学(29167)
中国(28068)
(26829)
(25009)
业大(22921)
(22152)
农业(21475)
研究所(20536)
(18267)
(17945)
中心(17417)
技术(16138)
北京(15312)
财经(14628)
(14326)
农业大学(14252)
(14184)
(14141)
(14112)
师范(13886)
基金
项目(85113)
科学(65484)
基金(60514)
(55110)
研究(54993)
国家(54734)
科学基金(46271)
(35934)
自然(33774)
自然科(33083)
自然科学(33067)
自然科学基金(32448)
社会(32258)
基金项目(31534)
社会科(30607)
社会科学(30598)
(29967)
教育(27204)
资助(26818)
编号(21764)
重点(19780)
计划(18586)
(18100)
(17672)
(17376)
创新(16916)
成果(16905)
科技(16848)
科研(16765)
课题(16271)
期刊
(43090)
经济(43090)
研究(29163)
学报(26323)
(24612)
中国(23469)
科学(21665)
大学(18851)
学学(18181)
管理(17865)
农业(16759)
(13633)
教育(13454)
技术(12592)
(9432)
业大(8152)
统计(8127)
(7716)
金融(7716)
业经(7432)
(7412)
经济研究(7132)
(7117)
财经(7031)
农业大学(6926)
科技(6874)
决策(6710)
技术经济(6275)
(6057)
问题(5608)
共检索到168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军  钱忠海  李俊  王建新  尚衍强  周明国  
用单独和混合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在营养贫乏的条件下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抗性菌株No.2458和敏感菌株No.2021间产孢竞争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独培养时,抗性菌株No.2458产孢前期和后期分别呈抛物线方式消长,敏感菌株No.2021前期呈直线方式,后期呈抛物线方式消长;敏感和抗性菌株在等量接种混合培养条件下,其前后期产孢模型分别为N∑s=-1.43×105+2.64×104T-46.09T2和N∑r=-2.99×103+6.45×102T-1.13T2。在混合培养时No.2021产孢高峰与其在单独培养时的相同,而No.2458的产孢高峰比其在单独培养时提前24h,并且前者在培养42.5~19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军  李俊  于俊杰  王建新  周明国  
根据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测序菌株NRRL31084(PH-1)的微管相关蛋白基因(map)核苷酸序列设计4对引物,采用PCR方法测定了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MBC)不同敏感性表型的6个中国菌株的map全序列。DNA序列比对表明,中国的3个敏感菌株和3个抗药菌株的map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没有差异,表明多菌灵抗药性与微管相关蛋白无关。该基因全长1 793 bp,含有6个内含子,编码199个氨基酸;与NRRL31084的map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9.39%,存在10个差异核苷酸,与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1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以楼  汪智渊  吴汉章  
从江苏、河北、上海等地采集的水稻恶苗病病株上分离到抗、感多菌灵(MBC)的稻恶苗病菌(Fusxariummvniliforme)菌株中,选用7个抗性菌株和6个敏感菌株均获得氯酸盐的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nitmutant)。从抗性菌株获得nit突变株的频率显著高于敏感菌株,突变株对MBC的敏感性与其亲本菌株完全一致。抗性菌株的nit突变株间及敏感菌株的nit突变株间均能产生互补反应而形成异核体,抗性菌株的nit突变珠和敏感菌株的nit突变株间不能产生互补反应。F.mibukufirne的抗、感MBC菌株的nit突变性状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产孢密度和致病力较亲本菌株显著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苏前富  贾娇  孟玲敏  李红  张伟  晋齐鸣  丛斌  
【目的】对前期从土壤中筛选获得的1株具有生防效果的微黄青霉(Penicillium minioluteum)ZF1,进一步分析其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效果,以及其培养滤液与化学药剂混配的抑菌能力和对玉米叶片、籽粒的侵染能力,明确该生防菌的开发利用价值,为防治禾谷镰孢引起的玉米茎腐病和穗腐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微黄青霉ZF1对禾谷镰孢的抑菌能力,微黄青霉ZF1培养滤液对禾谷镰孢的抑菌作用;通过玻璃纸法测定微黄青霉ZF1次生代谢产物对禾谷镰孢菌落生长的影响;比较咯菌腈、微黄青霉ZF1菌株培养滤液及咯菌腈和培养滤液混配3个处理对禾谷镰孢菌丝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昊  冯佳佳  孙丹丹  闫青地  赵亚林  王珊  王平平  赵亚卓  王倩  王凤茹  董金皋  
为明确油菜素内酯(BR)增强玉米抗禾谷镰孢侵染的作用及机制,以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分设喷施BR和未喷施BR的处理,在玉米喷施BR 10 d后,接种禾谷镰孢菌,调查比较喷施BR后玉米感染禾谷镰孢菌的发病情况,确定油菜素内酯提高玉米抗禾谷镰孢侵染的确切作用,结果表明,在未喷施BR的自然生长条件下,在玉米上接种禾谷镰孢,发现茎秆表面有明显的病原菌沿接种针孔侵染扩散的痕迹,玉米茎剖面内髓组织黑褐色严重,几乎整个节间均已被病原菌侵染;但在喷施BR 10 d后再接种禾谷镰孢,玉米茎剖面内的髓组织被病原菌侵染面积明显减少,发病明显减轻,说明BR提高了玉米抗禾谷镰孢侵染的能力。用含BR的PDA培养基培养禾谷镰孢,与对照相比,禾谷镰孢发育未受到明显的影响。BR处理后,玉米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Real-time PCR分析编码脯氨酸合成酶的基因Zm P5CS的表达量,发现其表达量确实受BR的诱导。同时BR处理后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增加,保护酶SOD和PAL活性显著增加,POD活性极显著增加。说明BR提高玉米自身抗逆性来提高抵抗禾谷镰孢侵染。油菜素内酯对禾谷镰孢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影响;油菜素内酯提高玉米抗禾谷镰孢侵染的原因可能不是抑制禾谷镰孢的生长发育,而是通过提高玉米脯氨酸合成、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从而提高玉米自身免疫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荀萍  唐东玲  段海明  余利  余海兵  
采用电钻打孔法接种禾谷镰孢菌,测定22个玉米新杂交组合对禾谷镰孢菌茎基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玉米新组合中,有6个表现为抗性1级,15个表现为抗性2级,1个表现为感病;玉米杂交组合接种禾谷镰孢菌后,大部分组合的穗重、粒重下降,部分组合秃尖长度增大,行粒数减少,对出籽率、穗长、穗行数的影响较小;2个玉米组合的抗病补偿能力较强,其中2×372组合未接种的穗重和粒重分别为186.8g和165.5g,接种后穗重和粒重减少8.7 g和8 g,15H037×1090组合2次接种的穗重、粒重平均值分别达172.9 g和153.7g,比未接种的穗重和粒重增加12.3 g和9.3 g,2个玉米组合的产量超过对照郑单958,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叶滔  马志强  张小风  王文桥  韩秀英  王志伟  
通过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获取禾谷镰孢菌的抗戊唑醇菌株,探索了抗戊唑醇禾谷镰孢菌的抗药性机制。抗药菌株经转接培养17代后筛选遗传稳定性抗性菌株,利用渗透压法和电导率法测定抗药菌株与亲本菌株之间的生理性差异。所获得的9个抗性菌株,抗性水平最大值为186.03,最小值为34.26。其中,有5个抗性菌株能保持较高的抗性水平。在含2.0%和4.0%的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下,抗性菌株的菌落生长直径要比亲本菌株大,而含相同浓度的KCl培养基中,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的菌落生长变化无规律。在不同时间下,抗性菌株和亲本菌株的电导率变化明显,药剂驯化抗性菌株电导率变化比敏感菌株大,经200 min后药剂驯化的抗性菌株比紫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露露  贺卫军  龙青山  王业民  邓子新  陶美凤  
为实现糖多孢菌的体内转座诱变,采用刺糖多孢菌的强启动子促进Tn5转座酶基因tnp(5)的表达,优化链霉菌高效转座质粒pHL734,构建了转座质粒pJTn1、pJTn2、pJTn3、pJTn4、pJTn5、pJTn6。结果显示:pJTn1~pJTn6系列转座质粒均可在红色糖多孢菌中高效转座;pJTn1和pJTn5可在刺糖多孢菌中进行转座,获得31个刺糖多孢菌转座突变株;其中30个菌株的基因组中检测到标准的Tn5转座,8个突变株的多杀菌素产量显著降低。表明pJTn系列转座质粒可作为糖多孢菌的体内转座诱变工具,为抗生素的产量调控研究和高产育种靶标基因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华智  张永红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原四川省不同地理来源的11个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生的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各供试菌株均能产生ZEN和DON两种真菌毒素,但产生毒素的量因菌株来源而异;产生两种毒素能力最强的有2个菌株——雅安菌株和成都菌株,最弱的是绵阳和乐山菌株;病麦粒中的毒素含量,随麦粒受病程度的加重而上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义庆  乔广行  王源超  何东兵  郑小波  
通过液体摇瓶及固体浅盘产孢试验,比较了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在不同液体培养基中的产孢量,同时以绿豆汤和廉价固体基质(麦麸与米糠)分别作为液体和固体发酵基质,确定了发酵所需的参数。结果表明,绿豆汤培养基液体摇瓶产孢条件为28℃、初始pH8.0、初始接种量体积分数为1%(每mL母液1×106个孢子)、培养5d时,产孢量最大;固体浅盘产孢条件为28℃、初始pH8.0、初始接种量质量体积比为50∶1(g·mL-1)(每mL母液1×106个孢子)、麦麸与米糠的质量比为5.41∶1、基质含水量在63%~65%、培养9d时,产孢量达最大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力军  陆兆新  别小妹  吕凤霞  方传记  
【目的】研究培养基对解淀粉芽孢杆菌ES-2菌株产生抗菌脂肽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产抗菌脂肽的培养基提供指导。【方法】通过HPLC技术对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对ES-2菌株抗菌脂肽组分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改进的Landy培养基抗菌脂肽产量较高;葡萄糖是ES-2菌株产生脂肽的良好碳源,特别是对surfactin的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蔗糖和乳糖也是产生fengycin的良好碳源;L-谷氨酸和L-天门冬酰胺是抗菌脂肽产生的良好氮源;而不同的氨基酸组合并不有利于抗菌脂肽的产生;实验结果还显示,6种脂肪酸对抗菌脂肽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结论】改进的Landy合成培养基是ES-2菌株产生脂肽适宜的培养基,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蕊  李术娜  李朝玉  王全  李红亚  朱宝成  
以灰葡萄孢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改良的琼脂平板扩散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产芽孢拮抗菌株7株。采用液体发酵法对初筛菌株进行了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L-72,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为Bacillus属。用PCR法扩增其16S rDNA,测定全序列(1432bp),与GeneBank中已知菌的16S rDNA序列对比,并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L-72菌株进化树,结果表明,L-72菌株与9种模式菌株相似度均低于97%。因此,确定L-72菌株是与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邵铁梅  宋福平  李卓夫  张杰  姜声华  刘大群  黄大昉  
通过PCR方法筛选160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其中94株含有zmaR基因。测定了含zmaR基因的菌株培养物上清液对草生欧文氏杆菌(Erwiniaherbicola)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有67株菌有抑菌活性,其中21株抑菌活性较高。经鉴定,抑菌活性较高的G03菌株含有cry1Ac、cry1Aa、cry1Ca和cry2Ab等高毒力杀虫基因,并从G03中克隆了zmaR全长基因,完成了序列测定。该基因编码区为1125bp,由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为375个,分子量为43.5kD,等电点pI4.945。通过载体pET-21b将zmaR基因导入大肠杆菌BL21,可正常表达43.5kD蛋白,并使宿主菌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钱铸锴  张传清  周根  戴德江  时浩杰  
为了建立一种新型的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铁皮石斛灰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检测技术,利用环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通过对临安3个铁皮石斛基地的灰霉病菌进行抗性分析发现,本地铁皮石斛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表现出高水平抗药性的菌株编码β-微管蛋白的198位氨基酸由e(GaG)突变为V(GtG)。根据高抗菌株第198位密码子的突变位点设计了特异性检测引物,对高抗灰霉菌株e198V基因型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使用钙黄绿素染料作为反应指示剂,在等温条件下(65℃)进行核酸扩增反应40 min后,以抗药性菌株dna为模板的反应液呈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净  郝志敏  郑蒙  张金林  董金皋  
本研究从400余株灰葡萄孢ATMT转化子中筛选到产孢缺陷菌株BCG-183。利用CTAB法提取野生型和BCG-183的基因组DNA,Southern杂交证实T-DNA标记在突变菌株中为单拷贝插入;对该菌株表型进行分析,发现BCG-183菌株菌落呈白色,菌丝产量较野生型大;致病性较野生型强;利用血球计数板计算产孢量,表明BCG-183不产生分生孢子;胞壁降解酶活性比野生型强。利用TAIL-PCR技术确定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DNA插入到灰葡萄孢基因组超级重叠群42(Supercontig 42)中假定蛋白编码基因(BC1G_07455)的3'末端。RT-PCR结果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