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0)
2023(7611)
2022(6264)
2021(5605)
2020(4785)
2019(10657)
2018(10157)
2017(20153)
2016(10489)
2015(11627)
2014(11531)
2013(11281)
2012(10381)
2011(9160)
2010(9706)
2009(9840)
2008(8965)
2007(8263)
2006(7440)
2005(7124)
作者
(28028)
(23546)
(23122)
(22369)
(14824)
(11173)
(10724)
(8953)
(8648)
(8359)
(7943)
(7769)
(7529)
(7483)
(7438)
(7274)
(6944)
(6741)
(6665)
(6405)
(5846)
(5693)
(5452)
(5356)
(5290)
(5279)
(5250)
(5083)
(4620)
(4591)
学科
(42619)
经济(42544)
管理(38836)
(37357)
(33409)
企业(33409)
(26952)
金融(26950)
(23845)
银行(23840)
(23096)
(19775)
中国(18390)
(17211)
方法(16710)
数学(14818)
数学方法(14719)
(13931)
财务(13905)
财务管理(13882)
企业财务(13397)
(11082)
中国金融(11044)
业经(10866)
(9988)
体制(9833)
地方(8966)
(7744)
制度(7743)
(7619)
机构
大学(148762)
学院(148183)
(69406)
经济(68033)
管理(56782)
理学(48121)
理学院(47718)
研究(47349)
管理学(47173)
管理学院(46897)
中国(44730)
(38855)
财经(29788)
(29496)
(26916)
中心(23935)
经济学(23381)
科学(22632)
(22451)
财经大学(22341)
(22187)
经济学院(21179)
(20978)
金融(20604)
(20042)
银行(19371)
研究所(19307)
北京(18643)
(18249)
(18149)
基金
项目(92409)
科学(74471)
研究(71062)
基金(69750)
(58281)
国家(57793)
科学基金(51239)
社会(48547)
社会科(46354)
社会科学(46346)
基金项目(36283)
(34985)
教育(32497)
自然(30487)
自然科(29812)
自然科学(29807)
自然科学基金(29307)
(28726)
资助(28631)
编号(27807)
(24843)
成果(23795)
(21868)
国家社会(20846)
重点(20745)
(20287)
(20023)
教育部(19926)
(19493)
人文(19450)
期刊
(76511)
经济(76511)
研究(49970)
(34551)
金融(34551)
(33072)
中国(30593)
管理(23053)
学报(17185)
(16861)
科学(16744)
财经(16103)
大学(14668)
学学(14056)
(13682)
经济研究(12481)
教育(11718)
技术(11633)
业经(10406)
问题(9879)
农业(9789)
国际(9333)
(9160)
财会(8735)
理论(8217)
会计(7422)
实践(7210)
(7210)
技术经济(7118)
现代(6909)
共检索到238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毛健  
本文认为,投资限制是经济外部失衡的根源,金融摩擦反而有助于降低外部失衡的规模。本文通过在HOM模型中引入投资限制与金融摩擦,分析表明,政府对于民间资本的投资限制将导致民间资本难以进入供给不足的受控产品部门,只能集中于竞争性的一般产品部门。在导致投资不足和消费不足的同时形成产能过剩,降低了民间资本的回报率,形成出口竞争性产品输出过剩资本的格局。而金融摩擦的存在,会缓解一般产品部门投资与供应过剩的局面,从而降低外部失衡。本文认为,解决中国经济外部失衡困境的有效路径为:放松管制;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垄断性行业;进行金融市场化改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康   方显仓   项后军   于洋  
利用我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本文探讨了金融市场摩擦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作用方向和作用机制。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市场摩擦会显著降低企业对外投资,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具体而言,金融市场摩擦对金融、科技、化工和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对外投资具有显著影响,而针对能源、农业、物流、冶金等行业企业的影响则不显著;此外,金融市场摩擦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对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投资,而对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没有显著影响,这种差异与企业和行业属性有着密切关系,且金融市场摩擦只对企业的非绿地投资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因果中介分析方法的机制检验表明,金融市场摩擦通过影响企业外部融资溢价和抵质押约束进而影响企业对外投资,两者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6.8%和36.3%。该研究可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桂堂  
“金融级差收益”与双重体制摩擦王桂堂一、现状描述改革以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金融界普遍出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二律背反”现象。一方面,银行自身不良信贷资产越积越多①,亏损现象有增无减②;而另一方面,专业银行机构外延扩张迅速,基础设施建设豪华,人均费用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晓磊  张为付  崔凯雯  
一、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揭开了世界上最大的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摩擦的序幕。在此之后,中美两国之间的互相喊话不断升级,贸易摩擦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具体进展如表1所示。除了提高进口商品关税外,此次中美贸易摩擦的显著特点是美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实磊   吴翌琳  
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代理摩擦机制和管理者学习机制双重视角,考察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降低了企业非效率投资,工具变量回归、双重差分策略、改变核心变量等稳健性检验表明结果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降低非效率投资的作用对分析师预测离散度高、外部监督弱、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低、经营不确定性高的企业更明显,验证了数字金融降低代理摩擦和增进管理者学习的作用。渠道分析发现,数字金融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了股东—经理人代理成本,提升了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度。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非效率的作用对非国有企业更显著;数字金融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都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融资约束低的企业更显著地抑制过度投资,对融资约束高的企业更显著地降低投资不足。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威  
2018年,作为全球高技术创新方的美国,放弃传统的高技术出口管制,对处于技术创新劣势的中国实施进口限制,且对象不仅包括其对中国呈贸易逆差的信息通信技术,更有呈顺差的其他高技术。美国选择这种反常规与无差别的高技术进口限制,其直接利益诉求包括限制《中国制造2025》的实际实施、满足美国政治和利益集团需求及减少美中贸易逆差。但其本质是为了实现守成大国对新兴大国崛起的目标性限制、维护美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现有地位及实现美国利益的长远增加。因此,中国需在发展好自己的基础上,主动对受损高技术行业加大扶持、深化中欧全球治理合作、选择重点行业对美国进行目标反制、充分利用外资在华企业及所属利益集团的政治游说、预防争端扩展至金融领域及防止多边联合针对性技术制裁等,降低美国高技术进口限制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河  
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对20世纪80年代的日美投资摩擦与近年来的中美投资摩擦进行了比较研究。尽管中日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中日和美国的投资摩擦本身也有更为复杂的状态和成因,但中日面对的投资摩擦国都是美国,其基本过程也大致相同,中日两国均受美元霸权结构性权力的影响。因此,通过对日美与中美投资摩擦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中国借鉴日本处理投资摩擦的经验教训。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胜民  梁璐璐  罗琦  
本文构建了引入金融摩擦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运用1992-2012年的季度数据研究宏观审慎体制下金融摩擦强度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金融摩擦是宏观审慎政策抑制房价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冲击下,所带来的房地产价格波动最大,这也显示出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货币政策当局的判断,对于房价的作用举足轻重。方差分解结果也再次印证了上述结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冠楠  项卫星  
本文基于一个标准的开放经济模型,引入外部融资溢价机制和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刻画了中国的金融摩擦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在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刺激下,投资效率冲击如何通过金融摩擦的放大效应将经济波动扩大至实体经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在一个存在金融摩擦的开放经济中,投资效率的负向外部冲击会导致资本预期收益率和资产价格的下跌;在外部融资溢价上升和银行"惜贷"加重的双重影响下,企业的整体投资水平和产出水平都会出现下滑,从而凸显了金融摩擦的放大机制对宏观经济外部脆弱性的强化作用。为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充分考虑这一强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冠楠  项卫星  
本文基于一个标准的开放经济模型,引入外部融资溢价机制和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刻画了中国的金融摩擦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在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刺激下,投资效率冲击如何通过金融摩擦的放大效应将经济波动扩大至实体经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在一个存在金融摩擦的开放经济中,投资效率的负向外部冲击会导致资本预期收益率和资产价格的下跌;在外部融资溢价上升和银行"惜贷"加重的双重影响下,企业的整体投资水平和产出水平都会出现下滑,从而凸显了金融摩擦的放大机制对宏观经济外部脆弱性的强化作用。为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充分考虑这一强化机制的存在,避免国内的资产价格受美联储加息政策的过度影响,并由此加重实体经济的负担。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高慧清  李贤慧  李响  
金融开放是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推动资本配置效率提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03—202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开放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以及金融摩擦对金融开放提升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1) 金融开放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2) 金融摩擦会降低金融开放带来的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程度。(3) 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开放促进资本配置效率的功能在非国有企业体现得更明显。本文最后为我国金融开放和资本配置效率提升提出了政策建议,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向琴  陈国进  
发达的金融制度可以通过降低金融交易的信息成本促进资本形成、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当金融交易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时,金融管制有其存在的经济合理性,通过放松金融管制促进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前提是通过完善法制建设和提高司法效率降低金融交易的信息摩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松涛  
2001年4月23日,日本政府对主要来自中国的三种农产品(大葱、鲜香菇、蔺草席)采取了临时保障措施(Provisional SafeguardMeasures)。作为报复措施,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于6月21日宣布,对原产于日本的进口汽车、无线电话机、空调器征收100%的特别关税。中日之间贸易摩擦迅速升级。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明政  张庆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