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511)
- 2022(2947)
- 2021(2772)
- 2020(2577)
- 2019(5822)
- 2018(5703)
- 2017(11958)
- 2016(6413)
- 2015(7097)
- 2014(7199)
- 2013(7307)
- 2012(6812)
- 2011(6112)
- 2010(6320)
- 2009(6421)
- 2008(6911)
- 2007(6591)
- 2006(5979)
- 2005(5723)
- 2004(5278)
- 学科
- 济(26572)
- 经济(26532)
- 业(22211)
- 管理(19301)
- 企(18212)
- 企业(18212)
- 银(17815)
- 银行(17670)
- 行(16355)
- 制(14441)
- 方法(13966)
- 数学(12080)
- 数学方法(12006)
- 融(11020)
- 金融(11019)
- 险(10906)
- 保险(10815)
- 财(10696)
- 业务(10152)
- 度(9652)
- 制度(9651)
- 中国(8867)
- 银行制(8440)
- 务(8241)
- 财务(8231)
- 财务管理(8214)
- 企业财务(7967)
- 体(5336)
- 理论(5306)
- 体制(4821)
- 机构
- 大学(97356)
- 学院(93552)
- 济(41868)
- 经济(40949)
- 管理(36361)
- 中国(33442)
- 理学(29001)
- 理学院(28761)
- 管理学(28426)
- 管理学院(28239)
- 研究(27899)
- 财(26789)
- 银(21077)
- 财经(20526)
- 银行(20150)
- 京(20005)
- 行(18763)
- 经(18587)
- 融(15869)
- 金融(15650)
- 财经大学(15541)
- 江(15489)
- 中心(14367)
- 经济学(13942)
- 所(13828)
- 科学(13289)
- 北京(13192)
- 州(13150)
- 经济学院(12569)
- 农(12052)
- 基金
- 项目(50006)
- 科学(39501)
- 基金(38456)
- 研究(37612)
- 家(31643)
- 国家(31348)
- 科学基金(27663)
- 社会(25163)
- 社会科(23878)
- 社会科学(23865)
- 基金项目(19597)
- 资助(17445)
- 教育(17339)
- 自然(17318)
- 省(17101)
- 自然科(16937)
- 自然科学(16933)
- 自然科学基金(16669)
- 编号(14741)
- 划(14702)
- 成果(13205)
- 部(12346)
- 教育部(11357)
- 性(11075)
- 人文(11009)
- 重点(10646)
- 国家社会(10453)
- 大学(10198)
- 社科(10178)
- 制(10148)
共检索到163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云贤
投资银行的风险收益对应论陈云贤(广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一、充满风险的投资银行业务在资本市场中,交易所、投资者以及投资银行都会面临风险,但是投资银行承担的风险系数最高,面临的风险种类最多。就证券承销而言,投资银行不仅承销企业发行的各种债券和股票,而且承...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云贤
与“资产负债管理论”是商业银行的管理轴心不同,投资银行的管理轴心是“风险收益对应论”。其中,投资银行资产结构优化和促其流动性最大化,是投资银行资金营运的根本原则。多方式的投资银行管理策略,是投资银行防范风险并获得最大资产营运效益的成功途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来星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决定了商业银行对贷款的定价有更大的自主权,商业银行对贷款的定价遵循风险与收益对应这一市场基本价格发现原则,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对贷款定价从逻辑上进行了推理,并就一个实例进行了演算示范。
关键词:
信用风险 定价模型 预期损失 意外损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建
文章运用资本市场中流行的风险———收益对应理念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并购中应注意和借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商业银行并购中的风险———收益理念 ,提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并购中应树立风险———收益对应理念 ,以利于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并购的市场化 ,降低国有商业银行并购风险。
关键词:
风险—收益理论 国有商业银行 并购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温思雅
在资本为王的时代下,投资银行对资金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然而,投资银行的成长并非仅仅以资金量取胜,还需要有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本文以国内83家投资银行数据为样本,研究了资本运用、风险管理与投资银行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投资银行的权益资本运用、非权益资本运用以及资本运用效率与企业绩效显著相关,并且随着风险管理能力的加强,资本运用和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加强。
关键词:
资本运用 风险管理 投资银行 绩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朝斌
现代投资银行是金融制度创新的产物 ,现代投资银行创新缘于获利性、避险性、避管性、扩源性等 ,其创新可分为创新、模仿、推广三个阶段 ,在其创新过程中存在着时滞和均衡性。
关键词:
投资银行 创新阶段 时滞与非均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闽 胡冰 袁谅
投资银行根据风险与收益相对应的原则,将实体经济中的债权与股权开发成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在金融市场的交易使经济中的个体风险转化为金融系统的系统风险;然后,投资银行进一步开发相应的衍生金融工具,处理这些系统风险。投资银行所进行的金融工具的开发过程,铺就了一条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的道路。
关键词:
收益与风险匹配 投资银行 金融产品开发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军杰 连金璐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倡议的首个政府间、多边性的金融法人机构,但由于地缘冲突导致亚洲投资环境恶化,再加上美日抵制及中国运营多边金融机构经验不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面临较大挑战。因此,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内部需要制定完善的贷款合同范本及高效的日常运行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风险防控体制。其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需要与现有的多边金融机构积极合作,把潜在的竞争关系转化为互利合作关系。最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运行机制需要全面升级,建构以贷款投资保险机构和贷款投资争端解决机构为主的三位一体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集团,更好地实现其功能目标。
关键词: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治理机制 风险防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晖
风险资本家为参股企业提供监督服务和认证作用,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吸引更高质量的投资银行,使企业IPO时能确定更接近市场价格的发行价格,从而降低抑价。本文基于监督和认证假说,构建投资银行和风险资本的定价模型,解释投资银行及风险投资的定价机理和造成抑价的原因。
关键词:
投资银行 风险投资 定价 抑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宗安 张志元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有着根本区别。典型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出现,则是在分离—融合—分离之间形成。世界各国处理两者合分的模式有两种,即以美、日、英为代表的分离型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型模式。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但从趋势上看,分离型模式正向综合型模式靠拢。我国现阶段应强调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经过一个较长时期发展之后应逐步走向融合的道路。
关键词:
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合分取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卫东
投资银行的信用风险来源于其客户或交易对手,而非投资银行自身,与客户相比投资银行在信息占有上处于劣势,而且不可改变,使信用风险成为投资银行最难以分析、把握和控制的风险。本文对投资银行信用风险的理论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信用 投资银行 信用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熊鹏 方先明 王飞
制度风险是投资银行风险系统中的第一层次风险,也是破坏性最大的风险。它主要是由于投资银行的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等制度性因素的不合理所导致的风险。本文通过参考与借鉴美国投资银行在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组织结构两个制度层面上进行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投资银行当前存在的制度缺陷,对其制度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投资银行 制度风险 公司治理 组织结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海军
投资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从投资银行主导者角度划分,可以分为银行家主导阶段和交易员主导阶段。在目前的交易员主导阶段,国际上成熟的投资银行模式是大投行业务体系,其核心业务主要由四大部分的业务群组成。基于三级资产分类的公允价值法则的顺周期性,加剧了次贷危机放大了市场波动。高财务杠杆是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突出特征,业界普遍认识到高风险投资要有高资本充足率支持,投资银行业务去杠杆化是一个趋势。高盛集团的收益结构表明,投资和交易业务取代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成为收益的主要来源,价差盈利模式取代了费用盈利模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邵新建 王兴春 贾中正 廖静池
投资银行是直接融资过程中最重要的中介机构,作为融资产品的"卖方"代表,其核心竞争力源于它所构建的投资者关系网络,但现有文献对于投行—投资者关系在证券发行中的作用还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本文利用机构投资者在中国IPO新股发行中的完整询价记录,基于报价参与和报价水平两个维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关系强度测算方法,并由此细致刻画了投行—机构关系对股票发行、定价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投行可以驱动关系机构主动认购其承销的IPO新股,并引导关系机构给出与投行估值水平保持一致的高位报价,进而有效缓解了IPO拍卖制下的"投资者参与不确定性问题"。(2)关系机构的捧场报价显著提高了股票发行价格、增加了投行的承销收入;但是当新股交易价格在长期内逐渐向其内在价值水平收敛时,受到关系机构捧场支持越多的IPO新股,其长期回报率相对越低。(3)投行与机构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互惠的,一旦投行被赋予新股分配权力,它明显倾向于将新股抑价发行带来的巨大利益分配给在前期捧场的关系机构,二者的关系越强,机构报价被认定为"有效报价"的概率越高,而一旦被认定为有效报价,关系机构的新股需求更是将被优先满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野华 王玉峰 王艳
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终结"已过三年,转型商业银行的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已退出政府"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巴塞尔协议Ⅲ》也相继出台。在此背景下,我们重新审视了危机前五大投资银行经营特征,尤其比较了两家转型投资银行在转型前、中、后2005~2010年期间的经营状况,发现转型后资本监管引致的"去杠杆化"效果显著,但其经营战略未转型,自营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比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成为利润主要来源。然后,我们构建了基于净资本和经济资本双重约束的投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并提出我国的推进路径。
关键词:
投资银行 风险管理 净资本 经济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