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30)
2023(16655)
2022(14234)
2021(13229)
2020(10876)
2019(25135)
2018(24534)
2017(47697)
2016(25811)
2015(28622)
2014(28927)
2013(28436)
2012(26064)
2011(23367)
2010(23113)
2009(21613)
2008(21486)
2007(19202)
2006(16822)
2005(15275)
作者
(74507)
(61709)
(61230)
(58540)
(39459)
(29644)
(28079)
(23861)
(23472)
(22280)
(21110)
(20922)
(19774)
(19617)
(19359)
(18983)
(18203)
(18159)
(17862)
(17710)
(15154)
(15062)
(14932)
(14091)
(13868)
(13741)
(13700)
(13592)
(12510)
(11977)
学科
(99479)
经济(99334)
管理(80527)
(75178)
(64449)
企业(64449)
方法(45765)
数学(39468)
数学方法(39045)
(31220)
(29267)
中国(26597)
(25319)
(25266)
银行(25172)
(23718)
业经(22901)
(21020)
(20737)
财务(20662)
财务管理(20624)
(20536)
金融(20533)
企业财务(19719)
地方(18121)
(17855)
贸易(17836)
(17327)
(17111)
理论(17084)
机构
大学(369654)
学院(365102)
(148118)
管理(145455)
经济(144873)
理学(125145)
理学院(123797)
管理学(121857)
研究(121345)
管理学院(121174)
中国(96910)
(78047)
(74472)
科学(71780)
(60102)
财经(59052)
(57367)
中心(55828)
研究所(54206)
(54129)
(53683)
业大(52228)
北京(49301)
(46026)
经济学(45734)
师范(45598)
农业(44948)
财经大学(44361)
(44163)
(44040)
基金
项目(246463)
科学(194744)
研究(180949)
基金(180912)
(156867)
国家(155617)
科学基金(134611)
社会(115205)
社会科(109337)
社会科学(109308)
基金项目(95666)
(94332)
自然(87427)
自然科(85394)
自然科学(85374)
自然科学基金(83850)
教育(83175)
(79723)
资助(74508)
编号(72825)
成果(59717)
(55371)
重点(54687)
(51388)
(51113)
课题(49688)
(48408)
教育部(48144)
创新(47946)
国家社会(47642)
期刊
(162485)
经济(162485)
研究(114540)
中国(71145)
(58751)
学报(56802)
管理(54497)
科学(52006)
(51560)
(47583)
金融(47583)
大学(43648)
学学(41134)
教育(39389)
农业(33807)
财经(30129)
技术(29830)
(25654)
经济研究(25616)
业经(25136)
问题(20964)
理论(19511)
实践(17757)
(17757)
技术经济(17238)
(17114)
科技(16592)
图书(16545)
现代(16510)
(16494)
共检索到549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浩萍  罗炜  
本文从“事后的”IPO折价、投行市场份额的增长和发行公司质量等多个角度检验了中国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的有效性。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从市场份额和执业质量两个维度衡量投资银行声誉。其中,投行执业质量用投行承销的IPO公司会计业绩“变脸”率来衡量。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单纯考虑市场份额或执业质量时,这些变量对IPO发行折价均无显著影响,但若同时将两者纳入分析框架,并考虑其交互作用,投行声誉的作用就能显著表现出来:市场份额高且执业质量好的投行可以显著降低IPO发行折价,并且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多数量以及更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认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浩萍  
声誉是保障市场化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虽然目前有众多学者都探讨了我国投行声誉机制有效性的问题,但却对影响有效性的因素讨论甚少。本文以投资银行业为例,初步分析了中国转型经济制度背景的重要构成因素-企业政治寻租对声誉有效性的影响。政治寻租是指投行利用与政府及官员的关系获得"超额利润,"它将提高声誉投资的机会成本,降低行业竞争以及减少发行公司对投行声誉需求,从而对投行声誉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政治寻租对投行声誉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投行政治寻租能力和政府对发行公司干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江会  
文章认为由于"机会主义"和"善意错误"的存在,致使投资银行在价值认证中面临"可信性"问题。文章利用C-F模型,探讨了投资银行声誉对解决"可信性"问题的意义,并通过分析投资银行声誉与发行企业质量、IPO抑价和承销费用之间的关系,发现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具有"信号显示"、"价值发现"和"补偿激励"等重要功能。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可信性问题,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的这些功能在我国基本不存在,因此我国投资银行很难发挥价值认证作用,这是我国证券发行市场有效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蘅  
文章探讨保荐制实施之后,投资银行声誉与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企业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否存在。文章利用2004年至2006年间IPO企业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衡量IPO企业上市之后的质量,并通过模型检验高声誉投资银行是否与高质量IPO企业相联系。实证结果表明,投资银行声誉与IPO企业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被扭曲,保荐制的实施并未促使投资银行声誉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金晓斌  吴淑琨  陈代云  
本文通过构建投资银行声誉的静、动态分析模型,对投资银行、IPO质量与新股发行抑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有关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对投资银行的声誉与其承销的IPO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说,1999年是一个分水岭;(2)影响投资银行声誉的主要因素是其综合竞争力;(3)IPO上市五日抑价与公司业绩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主要受企业规模、发行比例、中签率、新股定价的管制程度、上市地点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沈红波  李晓强  宗赟  
科创板作为试点推行注册制,在询价定价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券商跟投”等制度创新。本文从投资银行声誉角度出发,研究了科创板的跟投制度对新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比主板,科创板公司IPO抑价率显著更低,定价效率更高;(2)科创板公司中,投资银行的声誉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显著降低IPO抑价率;(3)在跟投的制度背景下,投资银行同时也是“投资者”,跟投比例越高,其抬高发行价的机会主义行为更少;(4)进一步,对于高跟投比例的科创板公司,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发挥的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全面推行注册制的背景下,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和市场的健康运行相辅相成,应强化投资银行在IPO过程中的信息认证功能,并通过跟投制度形成对投资银行定价的市场约束。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志军  
一般的声誉理论表明,制度是投资银行声誉建立和功能发挥最重要的保证机制。在证券发行博弈中,对投资银行起支配和约束作用的主要是证券发行制度。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演变过程,随着发行制度由不成熟向成熟阶段的过渡,投资银行在股票发行市场的功能也不断演化;相对而言,以"连带担保"责任为核心的保荐制度的推行,使得对投资银行的责任追究具备了可操作性的制度基础,为投资银行声誉激励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的保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刚  王卫星  
投资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承担了股票或债券的保荐和承销工作,在资本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声誉和关系是投资银行发挥作用的两个重要机制,相关的研究也是从这两方面展开。文章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声誉和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已有的研究内容,并针对现有的研究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泽将  刘中燕  
声誉机制是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重要基础,自2001年中国证监会强制要求在上市公司中设立独立董事以来,独立董事声誉机制是否有效备受关注。笔者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沪深两市A股2005—2011年间的独立董事违规处罚事件进行了研究,并据此判断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有效性。检验结果发现:投资者对受罚独立董事所在公司及受罚独立董事兼任公司呈现出短暂的、微弱的负面市场反应;进一步区分违规处罚的轻重程度和独立董事类型后的研究结果揭示:违规处罚越重,独立董事的社会资本越多,负面市场反应越强。上述结果表明,中国独立董事的市场声誉机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微弱有效,但同时也应重视合理利用独立董事的社会资本。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方军雄  
声誉机制是维系市场经济有序运作最为基础的机制之一。文章以审计市场作为切入点系统检验了声誉机制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声誉受损之后注册会计师显著提高了其审计质量,市场也作出了恰当的反应,即审计质量改善的注册会计师其客户流失率明显较低、而审计收费明显较高。职业声誉的约束作用在中国再次得到验证,这进一步说明了独立审计职业声誉机制在新兴市场依然具有治理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文雁兵  陆雪琴  
提高劳动所得在GDP中的份额和让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拓展Blanchard&Giavazzi(2003)的研究构建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模型,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首次从市场竞争和制度质量的双重视角重新考察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决定机制和传导路径,结果显示:(1)"市场竞争效应"通过技术偏向和资本深化两个渠道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2)"制度质量效应"通过垄断定价、融资约束两个渠道同样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但通过劳动谈判能力渠道能够直接遏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和间接缓解垄断定价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3)目前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主导机制是"市场竞争效应",主要渠道是技术偏向和资本深化,进一步下降的动力仍然存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的前提下,加速转变技术发展战略和加快改善制度环境,重点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和提高劳动谈判能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媛  余翊华  
本文对商业银行存款市场份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对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具有显著影响的唯一因素是银行的分支机构数。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二个子样本的分析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显著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比率显著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其分支机构众多,市场份额显著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本文据此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分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文高  罗尔豪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是指农民工在打工地办理"银联"借记卡并存入现金,返乡后可以在家乡附近的农村信用社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办理提取现金或查询余额的一项银行卡服务。农民工银行卡自2007年开办以来,大大降低了外出务工农民返乡携带大量现金的风险,缓解了金融机构现金投放的压力。但随着其他商业银行卡、尤其是农信社银行卡大举进入市场,农民工银行卡的特色服务已不太突出,其面临市场退出的压力越来越大。笔者对豫西南某县近期农民工银行卡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对当前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廉鹏  
新兴行业中的小公司融资问题始终是实务和学术界关心的热点话题。文章以新兴行业、规模较小的公司为研究样本,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投资银行声誉及公司智力密集程度对资金超额募集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公司雇佣声誉高的承销商以及支付高承销保荐费用,那么公司能够获得更多超额募集资金,且公司更多的表现出技术密集型的特征,则公司超额募集比例越高。研究结论表明投资银行声誉及公司智力密集程度在我国小规模、新兴行业融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如静  唐雪松  
独立董事声誉机制有效性是独立董事制度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现有理论成果表明,在人力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环境中声誉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励、约束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声誉将为任职企业带来经济后果。在实证研究成果中,绝大多数提供了独立董事声誉机制有效的经验证据,但也有少量反对的证据。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未来相关研究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