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7)
- 2023(11453)
- 2022(9928)
- 2021(9130)
- 2020(8039)
- 2019(18607)
- 2018(18447)
- 2017(35869)
- 2016(19813)
- 2015(22657)
- 2014(23081)
- 2013(22687)
- 2012(21359)
- 2011(19303)
- 2010(19554)
- 2009(18728)
- 2008(19263)
- 2007(17797)
- 2006(15656)
- 2005(14445)
- 学科
- 济(80685)
- 经济(80576)
- 管理(61117)
- 业(57039)
- 企(48177)
- 企业(48177)
- 方法(38973)
- 数学(34279)
- 数学方法(33879)
- 制(26040)
- 财(25665)
- 银(22276)
- 银行(22130)
- 行(20700)
- 农(20663)
- 中国(20178)
- 业经(16797)
- 学(16765)
- 务(16649)
- 财务(16610)
- 财务管理(16567)
- 融(16525)
- 金融(16521)
- 企业财务(15801)
- 贸(15009)
- 贸易(14998)
- 易(14576)
- 度(14498)
- 体(14463)
- 制度(14461)
- 机构
- 大学(295114)
- 学院(290588)
- 济(120163)
- 经济(117521)
- 管理(109387)
- 研究(97800)
- 理学(93243)
- 理学院(92156)
- 管理学(90526)
- 管理学院(89966)
- 中国(80525)
- 京(62058)
- 财(60764)
- 科学(59302)
- 农(53381)
- 所(50744)
- 财经(47383)
- 中心(46254)
- 江(46093)
- 研究所(45616)
- 业大(44167)
- 经(42751)
- 农业(42446)
- 北京(38970)
- 经济学(37671)
- 范(36489)
- 州(36407)
- 师范(36066)
- 财经大学(35137)
- 院(34449)
- 基金
- 项目(186344)
- 科学(145789)
- 基金(136151)
- 研究(133273)
- 家(118855)
- 国家(117871)
- 科学基金(100373)
- 社会(84607)
- 社会科(80218)
- 社会科学(80185)
- 基金项目(72153)
- 省(72054)
- 自然(65444)
- 自然科(63948)
- 自然科学(63927)
- 自然科学基金(62851)
- 教育(62526)
- 划(61079)
- 资助(56535)
- 编号(53391)
- 成果(44988)
- 部(42354)
- 重点(42177)
- 发(38485)
- 创(38284)
- 制(37147)
- 课题(36939)
- 教育部(36385)
- 科研(36227)
- 创新(35938)
共检索到448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志军
一般的声誉理论表明,制度是投资银行声誉建立和功能发挥最重要的保证机制。在证券发行博弈中,对投资银行起支配和约束作用的主要是证券发行制度。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演变过程,随着发行制度由不成熟向成熟阶段的过渡,投资银行在股票发行市场的功能也不断演化;相对而言,以"连带担保"责任为核心的保荐制度的推行,使得对投资银行的责任追究具备了可操作性的制度基础,为投资银行声誉激励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的保证。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金晓斌 吴淑琨 陈代云
本文通过构建投资银行声誉的静、动态分析模型,对投资银行、IPO质量与新股发行抑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有关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对投资银行的声誉与其承销的IPO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说,1999年是一个分水岭;(2)影响投资银行声誉的主要因素是其综合竞争力;(3)IPO上市五日抑价与公司业绩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主要受企业规模、发行比例、中签率、新股定价的管制程度、上市地点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投资银行声誉 IPO质量 发行制度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沈红波 李晓强 宗赟
科创板作为试点推行注册制,在询价定价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券商跟投”等制度创新。本文从投资银行声誉角度出发,研究了科创板的跟投制度对新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比主板,科创板公司IPO抑价率显著更低,定价效率更高;(2)科创板公司中,投资银行的声誉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显著降低IPO抑价率;(3)在跟投的制度背景下,投资银行同时也是“投资者”,跟投比例越高,其抬高发行价的机会主义行为更少;(4)进一步,对于高跟投比例的科创板公司,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发挥的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全面推行注册制的背景下,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和市场的健康运行相辅相成,应强化投资银行在IPO过程中的信息认证功能,并通过跟投制度形成对投资银行定价的市场约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江会
文章认为由于"机会主义"和"善意错误"的存在,致使投资银行在价值认证中面临"可信性"问题。文章利用C-F模型,探讨了投资银行声誉对解决"可信性"问题的意义,并通过分析投资银行声誉与发行企业质量、IPO抑价和承销费用之间的关系,发现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具有"信号显示"、"价值发现"和"补偿激励"等重要功能。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可信性问题,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的这些功能在我国基本不存在,因此我国投资银行很难发挥价值认证作用,这是我国证券发行市场有效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可信性 价值认证 声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蘅
文章探讨保荐制实施之后,投资银行声誉与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企业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否存在。文章利用2004年至2006年间IPO企业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衡量IPO企业上市之后的质量,并通过模型检验高声誉投资银行是否与高质量IPO企业相联系。实证结果表明,投资银行声誉与IPO企业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被扭曲,保荐制的实施并未促使投资银行声誉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关键词:
投资银行 声誉 企业质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浩萍
声誉是保障市场化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虽然目前有众多学者都探讨了我国投行声誉机制有效性的问题,但却对影响有效性的因素讨论甚少。本文以投资银行业为例,初步分析了中国转型经济制度背景的重要构成因素-企业政治寻租对声誉有效性的影响。政治寻租是指投行利用与政府及官员的关系获得"超额利润,"它将提高声誉投资的机会成本,降低行业竞争以及减少发行公司对投行声誉需求,从而对投行声誉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政治寻租对投行声誉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投行政治寻租能力和政府对发行公司干预。
关键词:
投资银行 政治寻租 声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刚 王卫星
投资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承担了股票或债券的保荐和承销工作,在资本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声誉和关系是投资银行发挥作用的两个重要机制,相关的研究也是从这两方面展开。文章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声誉和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已有的研究内容,并针对现有的研究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
投资银行 声誉 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应展宇
投资银行一直被视为美国市场主导型金融模式最为典型的象征。美国投资银行历史上曾长期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其背后的逻辑一方面是因为投资银行充当了法外产权机构的角色,其存在本应高度依赖自身的信誉,另一方面则和美国特有的平民主义和联邦主义等导致的金融分散化政治环境高度相关。罗斯福新政构建的全新证券监管架构尽管对投资银行施加了众多制度约束,但却为投资银行重掌证券发行主导权提供了契机。此后70余年,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针对大型投资银行的监管呈现自由化态势,其背后既有全球竞争的因素,更为重要的和投资银行的功能定位变化密不可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的整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浩萍 罗炜
本文从“事后的”IPO折价、投行市场份额的增长和发行公司质量等多个角度检验了中国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的有效性。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从市场份额和执业质量两个维度衡量投资银行声誉。其中,投行执业质量用投行承销的IPO公司会计业绩“变脸”率来衡量。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单纯考虑市场份额或执业质量时,这些变量对IPO发行折价均无显著影响,但若同时将两者纳入分析框架,并考虑其交互作用,投行声誉的作用就能显著表现出来:市场份额高且执业质量好的投行可以显著降低IPO发行折价,并且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多数量以及更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认可。
关键词:
声誉 市场占有率 执业质量 IPO折价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国林
保荐人制度有望在2004年正式实施,毫无疑问,保荐制将对当前投资银行的经营思路、操作模式、风险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并给我国投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深刻理解保荐人制的实质,把握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是投资银行面临的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证券发行实行保荐人制度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实行保荐人制度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最后提出保荐人制度下投资银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保荐人制度 通道制 投资银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全伟 李林
一、西方投资银行制度的发展历史在西方,对投资银行有着不同的称谓。在英国,习惯上称作“商人银行”,在日本一般称为“证券公司”,只有在美国才称作“投资银行”。不同的称谓,反映了各国投资银行制度在早期发展中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各国当时具体的经济环境和历史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路运锋 文雪冬
独立董事有利于弥补监事会外部监督的不足,投资银行的特殊性决定了投资银行更需要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维护中小股东和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已上市投资银行独董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研讨投资银行独立董事制度的专门法规,明确独立董事的遴选方式、任职资格与条件、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执业水平等针对性措施,完善投行独立董事制度。
关键词:
独立董事 投资银行 公司治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冯晓菲 姜凌
美国金融危机对现有美国投资银行制度造成了沉重打击。本文从美国投资银行制度的特征出发,深入分析了美国投资银行制度此次严重危机的原因,认为流动性支撑的不足、高风险的杠杆经营、银行治理缺乏透明度与外部监管的双重匮乏,以及不合理的薪酬制度等五个因素是导致此次危机的关键因素。在吸取美国投资银行重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投资银行制度未来发展道路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晓丽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投资银行有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我国投资银行制度的变迁同样也表现出很强的制度变迁特征,具体表现为政府供给主导的强制性变迁、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渐进性变迁以及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滞后性变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可以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经营制度、融资制度和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路径选择。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投资银行 路径选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国防
随着“保存制”的实行,中国投资银行业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如何塑造投资银行品牌,取得竞争优势,成为当前投资银行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投资银行品牌的特点,提出了投资银行品牌建设的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投资银行 品牌声誉 塑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