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0)
- 2023(13414)
- 2022(11332)
- 2021(10282)
- 2020(8475)
- 2019(19177)
- 2018(18680)
- 2017(35413)
- 2016(19095)
- 2015(21052)
- 2014(20744)
- 2013(20262)
- 2012(19102)
- 2011(17259)
- 2010(17612)
- 2009(16677)
- 2008(16810)
- 2007(15414)
- 2006(13898)
- 2005(13066)
- 学科
- 济(79183)
- 经济(79084)
- 管理(63196)
- 业(61048)
- 企(51746)
- 企业(51746)
- 中国(26400)
- 方法(26373)
- 制(25759)
- 银(24416)
- 银行(24270)
- 行(22913)
- 财(22760)
- 数学(22085)
- 数学方法(21864)
- 地方(21593)
- 农(20774)
- 业经(20480)
- 技术(19539)
- 融(18917)
- 金融(18915)
- 体(14522)
- 务(14405)
- 财务(14369)
- 财务管理(14338)
- 农业(14310)
- 度(14194)
- 制度(14162)
- 企业财务(13802)
- 技术管理(13553)
- 机构
- 学院(266553)
- 大学(265462)
- 济(113643)
- 经济(111241)
- 管理(101853)
- 研究(94106)
- 理学(85469)
- 理学院(84509)
- 管理学(83271)
- 管理学院(82736)
- 中国(78284)
- 财(57959)
- 京(56943)
- 科学(52853)
- 所(46888)
- 财经(43887)
- 江(43708)
- 中心(43339)
- 研究所(41514)
- 农(40713)
- 经(39578)
- 北京(36673)
- 州(35264)
- 院(34701)
- 经济学(34634)
- 范(34614)
- 师范(34278)
- 业大(34147)
- 财经大学(32358)
- 农业(31230)
- 基金
- 项目(168574)
- 科学(134764)
- 研究(127410)
- 基金(121520)
- 家(104465)
- 国家(103536)
- 科学基金(90114)
- 社会(82636)
- 社会科(78561)
- 社会科学(78544)
- 省(67382)
- 基金项目(63710)
- 教育(58804)
- 自然(55810)
- 划(55690)
- 自然科(54564)
- 自然科学(54554)
- 自然科学基金(53613)
- 编号(50454)
- 资助(48774)
- 成果(41919)
- 发(40933)
- 创(40527)
- 重点(38466)
- 部(37349)
- 课题(37005)
- 创新(36995)
- 制(36327)
- 国家社会(34175)
- 发展(33298)
- 期刊
- 济(137347)
- 经济(137347)
- 研究(90865)
- 中国(65255)
- 财(46214)
- 管理(43827)
- 融(42627)
- 金融(42627)
- 农(38652)
- 科学(35737)
- 学报(35602)
- 教育(34079)
- 大学(28458)
- 学学(26584)
- 农业(24692)
- 技术(24559)
- 财经(22647)
- 业经(22555)
- 经济研究(21560)
- 经(19430)
- 问题(17232)
- 贸(14210)
- 技术经济(14148)
- 科技(14069)
- 国际(13765)
- 业(13610)
- 坛(13055)
- 论坛(13055)
- 现代(12628)
- 世界(12321)
共检索到439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金晓斌 吴淑琨 陈代云
本文通过构建投资银行声誉的静、动态分析模型,对投资银行、IPO质量与新股发行抑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有关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对投资银行的声誉与其承销的IPO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说,1999年是一个分水岭;(2)影响投资银行声誉的主要因素是其综合竞争力;(3)IPO上市五日抑价与公司业绩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主要受企业规模、发行比例、中签率、新股定价的管制程度、上市地点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投资银行声誉 IPO质量 发行制度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沈红波 李晓强 宗赟
科创板作为试点推行注册制,在询价定价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券商跟投”等制度创新。本文从投资银行声誉角度出发,研究了科创板的跟投制度对新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比主板,科创板公司IPO抑价率显著更低,定价效率更高;(2)科创板公司中,投资银行的声誉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显著降低IPO抑价率;(3)在跟投的制度背景下,投资银行同时也是“投资者”,跟投比例越高,其抬高发行价的机会主义行为更少;(4)进一步,对于高跟投比例的科创板公司,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发挥的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全面推行注册制的背景下,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和市场的健康运行相辅相成,应强化投资银行在IPO过程中的信息认证功能,并通过跟投制度形成对投资银行定价的市场约束。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志军
一般的声誉理论表明,制度是投资银行声誉建立和功能发挥最重要的保证机制。在证券发行博弈中,对投资银行起支配和约束作用的主要是证券发行制度。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演变过程,随着发行制度由不成熟向成熟阶段的过渡,投资银行在股票发行市场的功能也不断演化;相对而言,以"连带担保"责任为核心的保荐制度的推行,使得对投资银行的责任追究具备了可操作性的制度基础,为投资银行声誉激励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的保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蘅
文章探讨保荐制实施之后,投资银行声誉与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企业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否存在。文章利用2004年至2006年间IPO企业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衡量IPO企业上市之后的质量,并通过模型检验高声誉投资银行是否与高质量IPO企业相联系。实证结果表明,投资银行声誉与IPO企业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被扭曲,保荐制的实施并未促使投资银行声誉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关键词:
投资银行 声誉 企业质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江会
文章认为由于"机会主义"和"善意错误"的存在,致使投资银行在价值认证中面临"可信性"问题。文章利用C-F模型,探讨了投资银行声誉对解决"可信性"问题的意义,并通过分析投资银行声誉与发行企业质量、IPO抑价和承销费用之间的关系,发现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具有"信号显示"、"价值发现"和"补偿激励"等重要功能。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可信性问题,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的这些功能在我国基本不存在,因此我国投资银行很难发挥价值认证作用,这是我国证券发行市场有效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可信性 价值认证 声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朝斌
现代投资银行是金融制度创新的产物 ,现代投资银行创新缘于获利性、避险性、避管性、扩源性等 ,其创新可分为创新、模仿、推广三个阶段 ,在其创新过程中存在着时滞和均衡性。
关键词:
投资银行 创新阶段 时滞与非均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浩萍 罗炜
本文从“事后的”IPO折价、投行市场份额的增长和发行公司质量等多个角度检验了中国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的有效性。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从市场份额和执业质量两个维度衡量投资银行声誉。其中,投行执业质量用投行承销的IPO公司会计业绩“变脸”率来衡量。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单纯考虑市场份额或执业质量时,这些变量对IPO发行折价均无显著影响,但若同时将两者纳入分析框架,并考虑其交互作用,投行声誉的作用就能显著表现出来:市场份额高且执业质量好的投行可以显著降低IPO发行折价,并且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多数量以及更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认可。
关键词:
声誉 市场占有率 执业质量 IPO折价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振山 李海霞
本文以2009~2012年上市的355家创业板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风险投资对企业IPO抑价及上市公司发行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创业板市场上,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的IPO抑价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的企业,而且风险投资声誉一旦建立,对于缩短创业板公司的上市年限、降低上市公司发行成本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浩萍
声誉是保障市场化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虽然目前有众多学者都探讨了我国投行声誉机制有效性的问题,但却对影响有效性的因素讨论甚少。本文以投资银行业为例,初步分析了中国转型经济制度背景的重要构成因素-企业政治寻租对声誉有效性的影响。政治寻租是指投行利用与政府及官员的关系获得"超额利润,"它将提高声誉投资的机会成本,降低行业竞争以及减少发行公司对投行声誉需求,从而对投行声誉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政治寻租对投行声誉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投行政治寻租能力和政府对发行公司干预。
关键词:
投资银行 政治寻租 声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刚 王卫星
投资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承担了股票或债券的保荐和承销工作,在资本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声誉和关系是投资银行发挥作用的两个重要机制,相关的研究也是从这两方面展开。文章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声誉和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已有的研究内容,并针对现有的研究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
投资银行 声誉 关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全伟 李林
一、西方投资银行制度的发展历史在西方,对投资银行有着不同的称谓。在英国,习惯上称作“商人银行”,在日本一般称为“证券公司”,只有在美国才称作“投资银行”。不同的称谓,反映了各国投资银行制度在早期发展中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各国当时具体的经济环境和历史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建 孟剑春 沈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珏蓓 李书锋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11年1月-2015年1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226家创业板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分别考察了投资者情绪与发行中介声誉对于IPO融资超募额的影响,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提供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浪南
在美国,投资银行是专门从事证券发发行业务的专业银行。本文主要探讨投资银行所执行的职能及在证券发行中所起的作用。一、投资银行的职能 (一)承包与推销投资银行的首要职能是承包和推销企业证券。承包是因销售新证券而收取佣金的过程。投资银行以一定的价格从企业买进证券,然后以更高的价格重新向单位和个人投资者销售证券,获取买卖价差的利润。在承包业务中,投资银行承担证券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亏损的风险,但不管承包者销售情况如何,企业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