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99)
- 2023(8992)
- 2022(7497)
- 2021(7087)
- 2020(6329)
- 2019(14381)
- 2018(13973)
- 2017(27499)
- 2016(14918)
- 2015(16906)
- 2014(16976)
- 2013(16814)
- 2012(15622)
- 2011(13696)
- 2010(14499)
- 2009(14587)
- 2008(14069)
- 2007(13126)
- 2006(11756)
- 2005(11058)
- 学科
- 济(56955)
- 经济(56900)
- 管理(52306)
- 业(50091)
- 企(43997)
- 企业(43997)
- 银(34967)
- 银行(34822)
- 行(33153)
- 融(31773)
- 金融(31773)
- 方法(30123)
- 数学(26493)
- 数学方法(26031)
- 中国(23082)
- 财(22653)
- 制(22373)
- 务(17438)
- 财务(17390)
- 财务管理(17354)
- 企业财务(16650)
- 度(13272)
- 制度(13258)
- 业务(12923)
- 理论(12073)
- 业经(12054)
- 中国金融(11993)
- 农(11570)
- 险(11162)
- 保险(11071)
- 机构
- 大学(204872)
- 学院(202793)
- 济(83728)
- 经济(81627)
- 管理(81010)
- 中国(67676)
- 理学(66247)
- 理学院(65589)
- 管理学(64255)
- 管理学院(63860)
- 研究(62112)
- 财(47881)
- 京(43495)
- 财经(36182)
- 银(34779)
- 科学(34415)
- 中心(33897)
- 银行(33395)
- 经(32733)
- 江(32654)
- 行(31193)
- 所(31138)
- 农(30078)
- 融(28856)
- 金融(28334)
- 北京(28015)
- 州(27737)
- 研究所(27456)
- 财经大学(27336)
- 经济学(26265)
- 基金
- 项目(121106)
- 科学(94766)
- 基金(89167)
- 研究(87549)
- 家(75854)
- 国家(75183)
- 科学基金(65761)
- 社会(55405)
- 社会科(52688)
- 社会科学(52671)
- 省(46253)
- 基金项目(45850)
- 自然(43221)
- 自然科(42328)
- 自然科学(42322)
- 自然科学基金(41569)
- 教育(41207)
- 资助(40162)
- 划(38520)
- 编号(35012)
- 成果(29582)
- 部(27063)
- 重点(26837)
- 创(24841)
- 课题(24203)
- 教育部(23983)
- 科研(23701)
- 大学(23660)
- 发(23650)
- 性(23317)
共检索到342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蔡真 袁增霆
华尔街的集体"坍塌",全能型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上虽涉水不深却也深陷泥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不存在独立于实体经济而自行运行的金融上层建筑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勇 陈耀刚
美国华尔街危机是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机构在内的全面危机,是各类机构以高杠杆进行金融市场交易类业务并导致巨额亏损的后果。美国独立投行的消失也并不意味着投行实体的消失,以大型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集团确实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承销、并购、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在中国仍然前景广阔,但金融市场交易领域的创新确需谨慎。在重塑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关键时期,应尽快打造中国世界级的金融企业,继续以"商投"模式为基础,构建以大型银行为主体的综合化金融集团;在允许参股基金、租赁、保险和信托公司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银行业务范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新广 刘义成
美国次贷危机源于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信贷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滥用,背后透露的是监管者、金融机构和个人对金融风险的忽视。金融危机不可避免会影响中国经济,加上国内经济自身存在下行调整要求,这些将增加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业务创新风险。对此,我国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强风险意识,完善内控体制机制,防患金融风险于未然。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 金融监管 风险管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新广 刘义成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机。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美国次级债危机进行了剖析,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银行 风险管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加里·B·戈顿 王宇
本文认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回购市场挤提引起的银行恐慌。机构投资者是回购市场的需求者,他们向影子银行"存款",影子银行则以资产抵押支持证券保证"存款"的安全。当证券化资产的折价率大幅提高时,就出现了回购市场挤提,引起银行恐慌,从而导致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危机 回购市场 机构投资者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叶菲
从纵向来看,国际私人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但是从横向来看,可以发现在金融危机中私人银行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分散风险的作用,私人银行业务的业绩表现远远优于非私人银行业务,在市场状况最差的时候仍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盈利。从这个意义上讲,私人银行业务对国内商业银行未来的战略意义或许还在于通过新的业务线实现一定程度的风险分散化。文章认为,其分散风险作用的发挥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私人银行业务达到一定规模;二是银行能够通过稳健经营的形象吸引客户资金;三是以费用为基础的收入达到一定比例。
关键词:
国际银行业 金融危机 私人银行 风险分散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明植 张雪梅
1997年韩国爆发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韩国产业银行作为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政策性开发金融机构,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的企业结构调整经验,在克服最严峻的金融危机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不仅主导了企业结构调整,而且通过向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提供资金及在国际金融市场多渠道筹资等方式,为克服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分析韩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原因和过程、韩国政府的一系列果断对策和韩国代表性政策开发金融机构——韩国产业银行克服危机的过程,以期对正在推行经济金融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金融结构调整的中国金融当局和金融机构能有所启示。
关键词:
韩国产业银行 金融危机 救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冯晓菲 姜凌
华尔街金融危机对现有美国投资银行制度造成了沉重打击。本文从美国投资银行制度的特征出发,深入分析了美国投资银行制度此次严重危机的原因之所在,认为流动性支撑的不足、高风险的杠杆经营、银行治理缺乏透明度与外部监管的双重匮乏以及不合理的薪酬制度等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华 张艳
自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国际国内商业银行经历了最严重的银行声誉风险危机。基于此,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自身都加强了对声誉风险的研究和管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论述了诱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实现有效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强化声誉风险及其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声誉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并实施声誉风险预控和声誉危机处理计划、进行全面的声誉危机公关以及总结经验教训、重建银行形象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声誉风险 危机管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葛爽
影子银行是一种行使传统银行功能,但运作模式、交易方式、监管制度等都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的金融运作机制。影子银行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信贷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其杠杆率不断上升,从而使其风险无限放大。此次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本文从证券化这一影子银行的特点切入,以证券化的过程为线索,分析此次金融危机中,整个金融系统过度证券化,金融创新产品日益复杂,杠杆率一路攀升,最后房价下跌时泡沫破裂的过程。并根据这一过程中各机构扮演的角色和失误的原因,对相关的对策和监管制度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证券化 杠杆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强 冯超
本文采用夏普市场模型对从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21日的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至2009年有上升趋势,但在2010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过也存在系统性风险两极分化和大型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高居不下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建立商业银行额外资本要求、限制高系统性风险银行业务和妥善处理"大而不倒"问题等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系统性风险 β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峥 龙超
通过梳理金融风暴中美国相关主体对问题投资银行进行救助的种种行为,可以看出自我救助、同业救助和政府救助三种传统投行救助模式在金融危机中的最新运用。对比中美两国处理类似问题做法的异同,借鉴发达国家在危机处理中的相关经验教训,有助于中国问题券商救助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投资银行 救助机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竞 张静
本文针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阐述了其不同于以往的新原因、新特点及其向国内经济传导的新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型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进一步指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面临的长期性研究课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邓梅
一、金融危机的成因与风险管理本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概括起来就是在刺激经济的政策和目标之下,信贷的过度以及信用风险互换等衍生工具的滥用,最终导致危机的恶化。在这整个过程中贯穿的是,包括监管者、金融机构和个人在内,各方都严重的忽视了风险管理因素。产生次级债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点,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安国俊 安国勇 王峰娟
次贷危机的持续深化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作为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直接后果,一些商业银行和国际投资银行因流动性问题已经或即将面临倒闭风险,这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的盈利能力和股票市值,进一步加剧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大幅波动。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与银行业流动性危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金融危机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 商业银行 流动性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