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06)
2023(18943)
2022(15335)
2021(14006)
2020(11737)
2019(26474)
2018(26008)
2017(50340)
2016(26666)
2015(29605)
2014(29137)
2013(28713)
2012(26064)
2011(23087)
2010(23435)
2009(21849)
2008(20880)
2007(18619)
2006(16475)
2005(15209)
作者
(73578)
(61279)
(60844)
(57818)
(39052)
(29154)
(27674)
(23758)
(23511)
(21756)
(20868)
(20635)
(19494)
(19332)
(18918)
(18765)
(18148)
(17673)
(17514)
(17505)
(15169)
(15032)
(14893)
(14225)
(13820)
(13738)
(13645)
(13371)
(12049)
(12045)
学科
(119458)
经济(119337)
(99743)
(88476)
企业(88476)
管理(88125)
方法(48558)
数学(39286)
数学方法(38881)
中国(37053)
业经(36021)
(35367)
(34884)
(29679)
金融(29678)
(28630)
银行(28610)
地方(27944)
(27622)
(25743)
(25678)
财务(25617)
财务管理(25580)
农业(25045)
企业财务(24355)
技术(21522)
理论(20213)
(19540)
贸易(19519)
(19335)
机构
学院(372768)
大学(366007)
(160165)
经济(157145)
管理(149889)
理学(128024)
理学院(126782)
管理学(124878)
管理学院(124189)
研究(120358)
中国(101024)
(76721)
(76295)
科学(69084)
财经(60427)
(58595)
(58077)
中心(57818)
(57529)
(54827)
研究所(52545)
业大(50229)
经济学(48853)
北京(47743)
(46037)
(45794)
师范(45332)
农业(44801)
财经大学(44705)
经济学院(44081)
基金
项目(244060)
科学(196153)
研究(181877)
基金(179737)
(154503)
国家(153096)
科学基金(134865)
社会(119051)
社会科(113063)
社会科学(113038)
(96017)
基金项目(95109)
自然(85780)
自然科(83892)
自然科学(83878)
教育(83015)
自然科学基金(82430)
(79509)
编号(73482)
资助(72161)
成果(57758)
(56418)
重点(54848)
(53983)
(53545)
课题(50028)
国家社会(49640)
创新(49329)
教育部(47237)
人文(46828)
期刊
(182047)
经济(182047)
研究(111108)
中国(75125)
(63098)
管理(61729)
(53890)
(49828)
金融(49828)
科学(49818)
学报(48536)
大学(39048)
学学(37242)
教育(36069)
农业(36048)
技术(35820)
业经(31893)
财经(30679)
经济研究(28519)
(26435)
问题(23750)
(21342)
技术经济(20540)
现代(18259)
(18203)
商业(17983)
财会(17861)
世界(17210)
国际(17036)
理论(16871)
共检索到572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静  
文章以2009—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投资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实体企业的金融化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价值;基于行业特点分析发现,在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行业、行业竞争程度更激烈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损害更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金融化会降低企业的研发效率,并长期来看会损害企业价值;进一步区分过度金融化和适度金融化的情况,发现在过度金融化的样本中,对企业价值的损害更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翔夫  程心怡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力度,企业的研发行为受诸多因素作用,近年来经济"脱实向虚"对企业研发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文章系统梳理经济金融化的相关文献,从宏观金融发展、微观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公司治理与人力资本配置等角度对我国企业研发行为进行分析,探究金融化因素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机制。文章的结论是,应充分利用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带来的外源融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资,同时要防范金融化产生的过度金融资产配置、高管追求短期绩效和人才"虹吸效应"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蒋先玲  马文婷  俞毛毛  
市场定价效率提升存在双刃作用,在通过治理机制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的同时,股东价值动机下又会由于压力机制的存在,造成企业保值性投资行为增加。本文将应计误定价作为定价效率的分析指标,运用2009-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股东价值视角分析应计误定价对企业金融化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在存在应计高估时,应计误定价下降对金融化投资的刺激效应更明显;第二,股东价值动机下,应计误定价的下降,会导致企业选择金融化行为,作为稳定股东回报的方式;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会显著降低企业保值性金融化投资行为。本文从应计盈余形成的误定价视角,分析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与企业金融化行为之间的关联,并指出了股东价值动机与价格稳定作用的存在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素荣  刘梦雨  霍江林  
本文以2009~2019年沪深A股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从产权异质角度实证研究高新技术企业金融化行为对研发投资的影响及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化行为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融资约束会强化这种抑制效应;异质性研究显示,金融化对研发投资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加显著,融资约束所呈现的正向调节作用却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晋盛武  何珊珊  
以2010-2015年沪深584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产权异质性角度考察企业金融化、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关系。研究发现:(1)非货币金融资产持有比例与研发投资呈负相关,反映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且高管股权激励能弱化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投资的负向关系。挤出效应和弱化效应在投资性金融资产上体现非常明显,而在交易类金融资产上体现不明显;(2)与非国有企业相比,非货币金融资产的挤出效应和高管股权激励的弱化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投资性金融资产的挤出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较为显著,而在非国有企业中不太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骆飞  
本文利用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分组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调整对企业投资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实体经济投资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的上升而下降,金融投资则随着经济不确定性程度的上升而增加。通过进一步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非线性效应,发现只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才具有显著抑制性,同时对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具有显著促进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晋盛武  晋青青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企业动态投资模型,采用差分GMM方法分析我国金融化程度及其对企业实体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化水平不高,金融投资对企业实体投资造成的负面影响且存在两期滞后,而金融收入对企业实体投资造成正向影响且存在一期滞后,总体上看我国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对实体投资没有负向作用。此外,融资约束大的企业,金融化并没有对其实体投资造成显著影响;而融资约束小的企业,金融化效应更加突出。因此,政府制定宏观政策时需要考虑融资约束对不同企业的金融化效应,将我国的金融化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海青   武永霞   王先柱  
创新是经济发展第一动力,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对创新投资具有重要影响。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供应链视角,实证分析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投资的微观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企业金融化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投资。机制分析表明,企业金融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创新投资发挥促进作用。进一步基于供应链视角,考察商业信用对这一作用机制的影响,发现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和商业信用供给对上述作用机制发挥调节作用,即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水平越高,企业金融化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越显著,相应地,对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程度越高,企业创新投资受融资约束的抑制作用越显著。企业产权性质与年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非国有企业以及成立11~20年的企业而言,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由此,提出构建支持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稳定的产业供应链联盟、有效利用商业信用助力企业创新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惠丽丽  郭方醇  谢获宝  
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通过整合内部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将剩余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利用会计准则的弹性,依托各种金融化工具来调节投资收益的实现和利润的分布,达到盈余管理的目标。传统意义上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不管是在内涵还是计量上都忽视了利用金融化投资所进行的盈余管理。本文选取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实体企业基于金融化投资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投资水平越高,真实金融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在广义的真实盈余管理中,实体企业利用金融化投资进行的盈余管理部分替代了传统的真实经营活动盈余管理;此外,实体企业金融化投资并没有带来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金融活动盈余管理之间的替代,而是促成了两者的互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光华   周露尊   朱佳立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近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实体产能过剩,我国实体企业逐渐呈现出“金融化”特征。文章基于合法性理论,采用2015—2020年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漂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企业金融化导致漂绿加剧,对环保投资产生挤出效应;(2)融资约束和同构压力强化了企业金融化对漂绿的正向影响;(3)企业金融化与漂绿的交互作用导致企业承担更高的风险;(4)高管薪酬粘性和政府监管能够弱化企业金融化对漂绿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漂绿的影响因素,也为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一丁  郭启明  马浩轩  
日益凸显的企业金融化问题,已成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影响实体经营的重要因素。文章以2015—2019年沪深A股知识产权密集型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检验金融化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并通过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检验杠杆率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效率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的金融化适度水平为0.133以内,研究样本中有27.06%的企业处于过度金融化状态;杠杆率在金融化对研发效率的影响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杠杆率低于0.498时,金融化促进研发效率,高于0.498时,金融化阻碍研发效率;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杠杆率更高时金融化对研发效率才会出现门槛效应,而非国有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国有企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羽堃  
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政策效应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证实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抑制作用。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机制证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税负水平以及增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这三条路径来抑制企业金融化。从中介效应的影响程度来看,融资约束缓解的影响最大,企业税负水平降低次之,经营活动现金流增加的影响最小。从异质性分析的角度来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成立时间较长或研发投入强度较大的企业中比较突出。相关成果丰富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影响的研究内容,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世海  幸昆仑  
文章对存在网络外部性和投资溢出环境下的企业研发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网络外部性,产品兼容性以及投资溢出等对企业研发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个企业研发时,研发企业的利润一定会得到增加,且网络外部性会增加其研发投入,兼容性和溢出效应则会降低其研发投入;两企业同时研发时,双方将会因陷入"囚徒困境"被迫进行研发,且研发投入随溢出效应的增加而减少,而与网络外部性和兼容性无关。因此,政府可通过提高网络外部性,降低兼容性等方式改变企业竞争环境,使企业陷入"囚徒困境"中,以此促使企业进行研发投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珊   郝梦现   绳朋云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从内源融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三个层面解释企业融资结构,实证检验税收征管、融资结构与企业金融化投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的融资结构对企业金融化投资产生异质性影响,具体为内源融资与企业金融化投资显著正相关,而债权融资融资和股权融资则与企业金融化投资显著负相关;税收征管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投资;税收征管显著削弱内源融资与企业金融化投资间正相关程度,并显著增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与企业金融化投资间的负相关程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小红  张宇星  刘梦阳  
近年来,我国企业都或多或少有着配置金融资产的行为,而企业金融化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文章以2010—2020年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为样本,采用门限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起到促进作用,但只有适度的金融化水平才能有效提升企业价值。同时,在社会责任的调节作用下,企业金融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被大幅削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评价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五个维度中,主要是员工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纳税与公益捐赠)的履行在调节着两者的关系。文章丰富了企业金融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有助于企业深入认识合理金融化的重要性,并从社会责任角度为抑制过度金融化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