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77)
- 2023(8631)
- 2022(7317)
- 2021(6610)
- 2020(5632)
- 2019(12714)
- 2018(12301)
- 2017(24196)
- 2016(12889)
- 2015(14066)
- 2014(13840)
- 2013(13720)
- 2012(12670)
- 2011(11517)
- 2010(11472)
- 2009(10595)
- 2008(10702)
- 2007(9367)
- 2006(8255)
- 2005(7041)
- 学科
- 济(61055)
- 经济(60999)
- 业(39590)
- 管理(37005)
- 企(31479)
- 企业(31479)
- 方法(28805)
- 数学(25020)
- 数学方法(24852)
- 贸(20816)
- 贸易(20809)
- 易(20193)
- 农(15848)
- 财(15171)
- 业经(13420)
- 中国(12599)
- 地方(12380)
- 学(11604)
- 产业(11364)
- 农业(10923)
- 技术(10276)
- 务(9694)
- 财务(9690)
- 财务管理(9678)
- 关系(9542)
- 企业财务(9221)
- 出(8960)
- 制(8926)
- 环境(8390)
- 融(7809)
- 机构
- 大学(196451)
- 学院(195320)
- 济(87931)
- 经济(86689)
- 管理(75305)
- 理学(67111)
- 研究(67103)
- 理学院(66362)
- 管理学(65193)
- 管理学院(64898)
- 中国(46900)
- 科学(42093)
- 京(39381)
- 农(38893)
- 财(36344)
- 所(34762)
- 业大(33329)
- 研究所(32184)
- 农业(31254)
- 财经(30429)
- 中心(28629)
- 经(27761)
- 经济学(27690)
- 江(27196)
- 经济学院(25472)
- 院(23947)
- 北京(23869)
- 范(23000)
- 财经大学(22787)
- 师范(22640)
- 基金
- 项目(137863)
- 科学(108870)
- 基金(103265)
- 家(92897)
- 研究(92838)
- 国家(92169)
- 科学基金(77986)
- 社会(62688)
- 社会科(59860)
- 社会科学(59843)
- 基金项目(55705)
- 省(53060)
- 自然(52112)
- 自然科(50983)
- 自然科学(50962)
- 自然科学基金(50115)
- 划(45136)
- 资助(41427)
- 教育(41191)
- 编号(34085)
- 重点(31193)
- 部(30625)
- 发(30221)
- 创(29623)
- 创新(27733)
- 科研(26958)
- 国家社会(26878)
- 计划(26790)
- 教育部(26041)
- 成果(25686)
共检索到270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余斌 陈秋贵
投资转移是投资者到其他地区或其他行业及企业那里寻求投资收益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伴随着投资、贸易、技术转移与海外上市等形式的资本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投资转移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产业的转移,产业转移与投资转移是同向进行的,但投资转移并不必然带来产业转移,即使投资转移与产业转移相伴随而发生,它们的方向也可能是相反的。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只不过是美国不能在国内为其巨额资本找到足够广阔的场所的结果,而这种结果不是人民币升值就可以消除的,因为它本身就不是人民币贬值所造成的。
关键词:
投资转移 产业转移 贸易顺差 人民币汇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欣 戴芸
近年来,随着中美之间贸易顺差的扩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尝试从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国际转移角度来剖析中美贸易摩擦,以探求中美贸易顺差的合理性,同时对中美贸易衡量标准的选择和双方地位实质上的不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维护国际贸易增长全局方面提出了初步建议。
关键词:
中美贸易顺差 全球化 国际产业转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蔡兴 刘子兰 赵家章
当前的全球贸易失衡根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国际产业转移所引起的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国际产业转移导致了部分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空洞化",使得这些国家所需要的制造业产品严重依赖进口,也导致了这些国家产品出口能力呈现相对不足,进而出现持续性的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东亚发展中经济体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并通过贸易顺差向全世界输送制造产品。中美两国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以上观点。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贸易失衡 产业空洞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星 赵仁康 董帮应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快车道,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逐年增加,出口迅猛增加,遭受的贸易保护损害也越来越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遭受贸易保护损害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近年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和遭受贸易保护损害的特点,然后从总体角度、行业角度、企业性质角度深入分析了二者的关系,最后提出我国未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如何更好地防范贸易保护损害的具体对策。研究发现:从具体行业来看,我国多数制造业行业中二者关系不明显,仅在化工、冶金、金属制品行业,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企业投资来源来看,我国遭受贸易保护损害多是内资企业而非外资企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贸易保护 出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献金 李妍芳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日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目前的碳排放量较十年前增长了两倍多,然而日本的碳排放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中日两国是否由于贸易产生了碳排放转移现象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分别分析了1995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和日本由于贸易引起的相应部门产生的碳排放转移量;利用LMDI法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这三个角度分析了其在一定时期内对中国和日本碳排放转移变化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这三年中国由于出口到日本引起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值要大于日本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值,中日贸易存在着碳排放转移现象。规模效应对转移至中国和日本的碳排放量在三年的变化一直起正向作用,结构效应和技...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朱廷珺
国际产业转移是伴随着国际直接投资而产生的。本文从传统的母国视角转换为东道国视角,分析产业转移(FDI)的贸易替代与贸易创造效应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并以中国省区数据进行了验证,得出本文的基本结论。为承接产业转移之前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秀莲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会对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产业转移产生“加速器”的作用:加速产业转移区域内部化,加大产业转移规模,促进中国—东盟产业结构趋向优化和升级,加快产业内转移的步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云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国松 唐步龙 刘飞霞
文章从投资与贸易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东亚FDI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程度:首先对比东亚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美国、东亚三方贸易不平衡现状;其次定量分析东亚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东亚在华直接投资扩大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从而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东亚和美国在华直接投资都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但东亚FDI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引致作用更大。
关键词:
中美贸易 贸易差额 东亚FDI 顺差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宗建亮 熊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人民币,2005年则达到182321.0亿元人民币,平均以每年9.4%左右速度增长。是什么在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呢D由凯恩斯国民经济恒等式Y=C+I+G+(N-M)可知,C、I、G和(N-M)的增加都会拉动经济的增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维 张群
一、中国贸易顺差的规模及其结构性特征从1994年到2005年,我国经常项目实现了12年的顺差,2001年,经常项目顺差174亿美元,2005年达到了1607亿美元,增加了8倍。贸易项目也持续了12 年的顺差,尤其是近年来,贸易顺差出现异常变化,总额大幅增加,2005年突破历史记录,达到910.8亿美元。货物贸易迅猛发展,从1997年到2005年,货物贸易顺差额从462.2亿美元急剧上升到1018.8亿美元, 出口额从1826.7亿美元上升到7620亿美元,出口占 GDP的比重从20.2%上升到34%,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从1997年的3.4%上升到2004年的6.5%, 在全球贸易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海云 聂飞
本文将中国OFDI区分为顺梯度和逆梯度两种类型,并运用Heckman选择效应模型,结合2003-2012年间中国对113个国家的投资和贸易面板数据,分别估计了中国两类OFDI的动机和贸易结构效应,并据此判断对外产业转移效应的存在性。结果发现:中国顺梯度OFDI主要为资源寻求型,其目的在于获得发展中国家丰富的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中国逆梯度OFDI主要为技术寻求型,其目的在于获得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出水平;中国顺梯度OFDI会引发初级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导致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中国逆梯度OFDI则会有效提升国内制造业生产水平,增加出口规模,促进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内贸易;金融危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云风
中欧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中欧商品贸易转移的碳排放对中国和全球的碳排放也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欧盟一直是节能减排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但如果欧盟是通过增加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而减少其国内生产从而实现其减排目标,则其承诺将是毫无意义的。本文建立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1995-2010年中欧贸易的碳排放转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国际贸易,中国有2.99-8.85%碳排放是为欧盟消费而排放的,而从欧盟进口所承载的碳排放只占0.17-0.73%。产生巨大的碳排放转移的原因除了中欧贸易不平衡外,还有贸易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差异,因此,中国为欧盟各国减排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欧盟应为中国提...
关键词:
中欧贸易 碳排放转移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蓝庆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中国在世界贸易总量中的排序从1978年的第27位,跃升至2006年的第3位。随着中国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中外贸易摩擦也进入高发期。其中,中美贸易摩擦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影响范围从微观到宏观,从商品到体制政策,涉及金额较大,带来的后果也较为严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晶 刘雯雯
近些年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情况越来越突出,积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是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均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科学地选择承接产业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得出我国的产业梯度情况,并运用产业区域集聚指数分析我国加工贸易低梯度地区应承接的产业。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更快、更好转移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