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0)
2023(9693)
2022(8767)
2021(8363)
2020(7026)
2019(16417)
2018(16423)
2017(32254)
2016(17348)
2015(19389)
2014(19362)
2013(19295)
2012(17457)
2011(15575)
2010(15327)
2009(13899)
2008(13513)
2007(11577)
2006(9998)
2005(8660)
作者
(49049)
(40617)
(40229)
(38297)
(25955)
(19399)
(18288)
(16011)
(15408)
(14412)
(13968)
(13435)
(12741)
(12686)
(12488)
(12207)
(12108)
(12104)
(11499)
(11466)
(10037)
(9728)
(9714)
(9186)
(9006)
(8977)
(8898)
(8859)
(8076)
(7992)
学科
(69178)
经济(69100)
管理(53590)
(50613)
(43796)
企业(43796)
方法(34909)
数学(30167)
数学方法(29868)
(18676)
(16689)
中国(15523)
业经(14965)
(14937)
(13297)
财务(13239)
财务管理(13221)
地方(12866)
企业财务(12670)
理论(11907)
(11753)
贸易(11747)
(11390)
(11340)
农业(11278)
环境(11067)
(11002)
技术(11001)
(10067)
(9322)
机构
大学(246524)
学院(243048)
管理(104261)
(95239)
经济(93199)
理学(91701)
理学院(90756)
管理学(89320)
管理学院(88891)
研究(76065)
中国(55364)
(51640)
科学(47133)
(42834)
(37055)
业大(36239)
财经(35503)
(35072)
中心(34436)
研究所(33875)
(32708)
北京(32577)
(32369)
(31180)
师范(30925)
(27810)
农业(27466)
商学(27425)
(27279)
经济学(27172)
基金
项目(172310)
科学(136233)
基金(126617)
研究(126222)
(109332)
国家(108405)
科学基金(94508)
社会(78739)
社会科(74618)
社会科学(74596)
基金项目(68698)
(65968)
自然(63181)
自然科(61735)
自然科学(61723)
自然科学基金(60619)
教育(57647)
(55763)
编号(52133)
资助(52072)
成果(41349)
(38271)
重点(37309)
(35820)
(35028)
课题(34185)
创新(33226)
教育部(33181)
科研(33104)
项目编号(32943)
期刊
(99451)
经济(99451)
研究(69399)
中国(39749)
管理(37253)
学报(36838)
科学(34524)
(31677)
(30714)
大学(28049)
学学(26364)
教育(25396)
农业(21885)
技术(20303)
(18432)
金融(18432)
财经(16744)
业经(16217)
经济研究(15414)
(14051)
图书(13782)
理论(13002)
问题(12875)
实践(12162)
(12162)
技术经济(12071)
科技(12014)
现代(11141)
(10900)
情报(10729)
共检索到337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龙炳  包如元  陈小琳  
隐蔽交易是指投资者为了减少交易的冲击成本,而将大单拆分成若干中单进行交易的行为。隐蔽交易假说认为:私人信息主要通过中等规模的交易反映到股票价格变化中,股票的价格变化主要由拥有私人信息的知情交易者导致。本文从隐蔽交易假说提出前后两个阶段对隐蔽交易行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并指出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国  冯俊文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中国沪深股市内幕交易者的隐蔽交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沪深股市中的内幕交易者具有隐蔽交易行为;合法获取内幕信息者的交易时距显著长于非法获取内幕信息者的交易时距;内幕交易者的交易时距与交易规模以及买入日到信息公布日的时长显著相关。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卓思  高峰  祁斌  
本文通过研究股票收益变化和机构持股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高机构持股股票,过去表现较好的股票会吸引机构增加持仓,且机构增持的股票相对减持的股票的后续表现又更好,而低机构持股股票则不然。这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上是采用正反馈即惯性交易策略的,而个体投资者的行为则较为随机。对于缺乏投资经验的个体投资者而言,论文结果意味着他们应当委托机构进行理财如投资于基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鑫  
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是目前行为金融学中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传统的金融学理论通常假定个体理性,但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个体交易过程中存在大量行为偏误,例如过度自信、处置效应等。文章围绕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和行为偏误这一主题,梳理了个人投资者交易业绩及其交易心理、个人投资者处置效应以及投资者行为偏误的动态变化等三个领域的相关文献,最后对这些研究成果简要做出了评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龙炳  
多账户交易行为是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典型特征,是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有现象。限于交易数据的可获得性,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从交易数据中将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记录分离出来的方法。据此,本文分析了机构投资者证券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对应关系,证实了多账户交易行为的存在,发现采用多账户交易的机构投资者具有集中投资、日内多次交易、利用不同证券账户进行建仓、对敲、拉升股价、出货等基本特征。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并结合实例,本文揭示了机构投资者多账户交易的动机是隐蔽交易、拉升股价和申购新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茹华杰  
由于机构投资者的高频交易对稳定市场具有积极作用,文章从投资者行为的微观视角实证探索了机构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的行为动机。在构建高频交易行为动机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专业投资人员进行问卷调研获取了一手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高频交易的行为动机及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影响权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成本收益因素、能力因素和文化因素对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都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监管机构从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化、高效化的调控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斌卿  王强松  
本文以2007年2月27日和5月30日两次股市大跌为研究对象,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高质量的账户交易数据对不同类型投资者大跌当日及其前后几日的买卖交易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方法对各类投资者的交易策略及其影响股市大跌的研究发现,D类机构(主要是公募基金)和散户中的大户对市场有重要影响力,其交易行为不仅会影响随后的股价涨跌,也会影响到中小散户的交易策略,他们是上海股市中的知情交易者,且两类投资者在交易策略上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小散户扮演了噪音交易者角色,其大量交易为大户提供了流动性;B类机构(主要是法人机构)和D类机构在交易行为上有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论文研究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龙炳  徐智斌  陆蓉  
区别于国内以股票价格为对象揭示IPO股票特征的研究,文章以投资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IPO股票上市初期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差异。IPO交易研究是目前IPO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文章利用沪深股市2002年IPO股票的账户交易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中国IPO股票上市首日的高成交量与高换手率由投资者逐利行为造成;在上市后3日的交易中,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限制和信息获取能力不足等原因,对股票收益的判断能力明显弱于机构投资者,在交易中被机构投资者所利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史永东  李竹薇  陈炜  
本文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所有投资者账户信息和交易信息,基于财富水平,将个人投资者分为小个人组、中个人组和大个人组三类,在此基础上,研究分类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结果显示,小个人组的交易行为左右了个人总体的行为,而中个人组和大个人组的行为与机构极其相似;小个人组和个人总体在买入时,从短期来看采用反转策略,从长期来看采用动量策略,卖出时均采用反转策略;中个人组、大个人组和机构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在买入时都采用反转策略,卖出时都采用动量策略。同时我们发现,小个人组趋于非理性,是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具有损失厌恶心理,并且存在处置效应和周内效应;而中个人组、大个人组和机构投资者是风险厌恶型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心丹  王冀宁  傅浩  
对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研究 ,是探究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 ,根据某证券营业部 7894位个体投资者在 1 998年 7月至2 0 0 1年 1 1月期间的交易数据 ,分别对我国个体投资者的“政策依赖性心理”、“过度自信心理”及投资者的“过度交易”是否损害个人财富等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 ,我国的个体投资者确实存在上述认知偏差。针对这些偏差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军  
上市公司价值信息作为综合性的信息,其披露会对投资者交易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投资者交易行为为研究视角,以深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研究了价值信息披露数量和质量对该股票买卖价差、交易量、交易额、换手率及收益波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价值信息披露水平对投资者交易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公司价值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该公司股票的买卖价差越低,股票的交易量、交易额及换手率越大;公司价值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该公司股票收益波动率就越低。因此,提高信息披露数量和质量,及加大对违规价值信息披露的处罚,对保护投资者利益有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沈冰  冉光和  盛嘉帆  
本文利用EKOP模型,从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在信息公告前后知情交易行为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知情交易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公告期间普遍存在,在信息公告前期最为严重。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的变化对知情交易概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超额收益与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对知情交易概率和超额收益都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揭示了机构投资者是知情交易行为主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茹华杰  
由于机构投资者的高频交易对稳定市场具有积极作用,文章从投资者行为的微观视角实证探索了机构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的行为动机。在构建高频交易行为动机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专业投资人员进行问卷调研获取了一手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高频交易的行为动机及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影响权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成本收益因素、能力因素和文化因素对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都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监管机构从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化、高效化的调控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茹华杰  
由于机构投资者的高频交易对稳定市场具有积极作用,文章从投资者行为的微观视角实证探索了机构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的行为动机。在构建高频交易行为动机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专业投资人员进行问卷调研获取了一手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高频交易的行为动机及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影响权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成本收益因素、能力因素和文化因素对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都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监管机构从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化、高效化的调控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迟骏  杨春鹏  
本文选取我国2011年至2017年间日频度股票ETF数据,以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反映投资者非理性心理的投资者情绪指标,根据逐笔交易数据构造表征投资者交易行为的买卖非均衡指标,实证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交易行为对ETF折溢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及投资者交易行为分别对ETF折溢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投资者情绪及投资者交易行为对ETF折溢价的联合影响也显著为正。进一步地,文中还检验了在含有Fama-French三因子作用的条件下以及机构持股比例作为调节变量的条件下,投资者情绪及投资者交易行为对ETF折溢价的影响,实证结果依然相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