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9)
2023(7828)
2022(6589)
2021(6209)
2020(5197)
2019(11622)
2018(11411)
2017(21492)
2016(11453)
2015(12429)
2014(11982)
2013(11607)
2012(10071)
2011(8758)
2010(8761)
2009(8590)
2008(8480)
2007(7557)
2006(6712)
2005(6075)
作者
(29153)
(24139)
(24052)
(22935)
(15392)
(11402)
(11067)
(9165)
(8973)
(8698)
(8046)
(7999)
(7525)
(7516)
(7368)
(7343)
(7337)
(7150)
(7050)
(6911)
(5815)
(5744)
(5740)
(5547)
(5509)
(5437)
(5339)
(5316)
(4850)
(4706)
学科
管理(46070)
(40216)
(37319)
经济(37278)
(36246)
企业(36246)
(18270)
方法(16607)
(13481)
财务(13449)
财务管理(13425)
数学(13064)
数学方法(12932)
企业财务(12790)
(10671)
业经(10131)
中国(10029)
(9977)
(8302)
银行(8294)
理论(8168)
(7836)
(7656)
农业(7555)
(7526)
贸易(7521)
(7341)
(7218)
(6846)
(6729)
机构
学院(148966)
大学(147301)
管理(63378)
(58051)
经济(56668)
理学(52952)
理学院(52442)
管理学(51710)
管理学院(51394)
研究(42066)
中国(36269)
(32202)
(29922)
财经(24319)
科学(23340)
(22928)
(22087)
中心(21309)
(19689)
(18861)
北京(18433)
(18417)
师范(18248)
财经大学(18214)
(18166)
业大(18087)
商学(17556)
商学院(17379)
研究所(17232)
经济学(16940)
基金
项目(95258)
科学(76178)
研究(72786)
基金(69736)
(59322)
国家(58788)
科学基金(52226)
社会(46563)
社会科(44234)
社会科学(44222)
基金项目(36786)
(36780)
教育(34127)
自然(33423)
自然科(32709)
自然科学(32702)
自然科学基金(32118)
编号(30999)
(30444)
资助(27821)
成果(24914)
(20995)
重点(20698)
(20397)
项目编号(20174)
课题(20134)
(19127)
人文(19056)
(19048)
国家社会(19010)
期刊
(69480)
经济(69480)
研究(43101)
中国(30657)
(29390)
管理(27646)
学报(18652)
科学(18298)
(16605)
金融(16605)
教育(16596)
(16274)
大学(15082)
学学(14056)
技术(13215)
财经(12345)
业经(12253)
农业(10856)
经济研究(10828)
(10696)
财会(9480)
会计(8927)
图书(8077)
问题(7952)
现代(7678)
商业(7555)
(7492)
(7334)
国际(7119)
技术经济(7030)
共检索到230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怀涛  
分类转移盈余管理通过改变利润结构来提高企业的核心利润,投资者不能识别的情况下无法对企业的盈利水平进行准确地判断。文章以西藏发展发布2013年年报和非经常性损益差别更正报告为两个时间节点,从股票市场和权益资本成本变化两方面对比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后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投资者在发布年报时不能识别企业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在深交所发布非经常性损益差别更正报告后,投资者对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是排斥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隐蔽性较强使得投资者不具备独立识别的能力。最后,从加强顶层设计、增强风险防范与维权意识、合理预测信息披露质量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以增强投资者对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识别能力,提高监管效率,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永坚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1数据为样本,将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纳入分析框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水平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监督作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与上市公司长期业绩表现显著负相关,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水平与上市公司短期业绩表现显著负相关,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长期业绩表现显著正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长期价值,其积极治理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惠  胡安琴  
文章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及机构投资者类型这三方面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机构投资者类型中证券、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券商、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不显著相关。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高雷  张杰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2003至2005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和二阶段回归方法,对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上市公司的治理,其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地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薄仙慧  吴联生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角度研究国有控股和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以及国有控股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国有控股公司正向盈余管理水平显著低于非国有公司;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只有非国有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降低;国有控股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负向盈余管理水平影响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从盈余管理角度来看,国有控股和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但机构投资者的积极治理作用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受到限制。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高雨  闫绪奇  
基于中国证监会要求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制度背景,实证考察了上市公司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相关监管政策尽管强调了核心利润的重要性,但却引发了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盈余进行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行为,即将一些经常性费用类项目划分为非经常性损失,或将非经常性收益划分为经常性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政策出台后盈利公司具有明显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表现特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鹿坪  冷军  
笔者基于行为财务视角,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且管理者会策略性地权衡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公司管理者利用应计盈余管理调增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高涨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利用会计应计调增盈余的行为减弱,而利用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的行为增强。在投资者情绪低迷期,初期,管理者不会利用盈余管理向上操纵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低迷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同时运用应计盈余管理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鹿坪  冷军  
笔者基于行为财务视角,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且管理者会策略性地权衡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公司管理者利用应计盈余管理调增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高涨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利用会计应计调增盈余的行为减弱,而利用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的行为增强。在投资者情绪低迷期,初期,管理者不会利用盈余管理向上操纵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低迷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同时运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笔者的研究结论为盈余管理的市场时机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唐建荣  许文婷  丁紫瑶  唐雨辰  
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持股年限和行业分类的维度研究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表明,稳定型的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且这种抑制效果在国有控股公司受到限制,并据此提出对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唐建荣  许文婷  丁紫瑶  唐雨辰  
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持股年限和行业分类的维度研究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表明,稳定型的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且这种抑制效果在国有控股公司受到限制,并据此提出对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卜华  范璞  
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和股东积极主义理论,在探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公司盈余管理的基础上,考虑公司所处的外部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对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盈余管理的调节作用,以2013—2017年上证A股的上市公司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对短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的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地抑制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引入产品市场竞争这一调节变量后发现,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够促进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申景奇  伊志宏  
从盈余管理的角度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和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以及产品市场竞争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交互作用。研究结论表明,产品市场竞争与机构投资者作为影响管理层决策行为的重要治理机制,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品市场竞争对于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的发挥产生显著的影响;适度的产品市场竞争为机构投资者监督职能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潘宏  
本文从投资者意见分歧角度出发,研究盈余发布前后一段时间内中国股票价格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首次考虑公告所引发的二次意见分歧对市场反应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意见分歧越高的公司,股价在公告前高估情况越严重、在公告时的下降幅度越大,二次意见分歧高的股票其超额收益较大。此外,本文还发现中国股市普遍存在盈余公告提前泄露,股价的收益特征较国外有所前移,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知道坏消息的时间要早于好消息。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翟淑萍  甦叶  袁克丽  
文章以2013-2018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分析师实地调研对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提高分析师实地调研强度、提升其对业绩信息挖掘的深度可以有效抑制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当调研信息质量较高时,分析师实地调研对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影响机理的检验证实,分析师实地调研通过缓解管理层的迎合动机以及发挥直接与间接的监督效应对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实地调研对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在董事会独立性较低和外部审计质量较差的企业更明显;分析师特征异质性检验发现,非关联分析师和专业能力较强的分析师实地调研更能对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产生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