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6)
2023(11477)
2022(9238)
2021(8520)
2020(7196)
2019(16437)
2018(15470)
2017(30164)
2016(15467)
2015(17378)
2014(16587)
2013(16872)
2012(15687)
2011(14236)
2010(14321)
2009(13676)
2008(12828)
2007(11073)
2006(9710)
2005(9041)
作者
(42176)
(35270)
(35186)
(33677)
(22673)
(17055)
(15945)
(13630)
(13401)
(12405)
(12184)
(12020)
(11348)
(11141)
(11065)
(10925)
(10413)
(10292)
(10249)
(9551)
(8720)
(8587)
(8331)
(8031)
(7995)
(7992)
(7644)
(7215)
(6917)
(6890)
学科
(75535)
经济(75459)
(48854)
管理(46368)
(40618)
企业(40618)
方法(38302)
数学(35618)
数学方法(35488)
(28558)
金融(28558)
中国(26603)
(25128)
银行(25121)
(24339)
(23803)
(17539)
(16646)
(16638)
贸易(16632)
(16554)
财务(16538)
财务管理(16519)
(16288)
企业财务(16105)
业经(14346)
地方(12771)
农业(11580)
中国金融(11517)
(11502)
机构
大学(227380)
学院(223288)
(112002)
经济(110360)
管理(88361)
理学(76804)
研究(76725)
理学院(76100)
管理学(75276)
管理学院(74869)
中国(68805)
(53716)
(45614)
财经(43993)
(40535)
科学(39110)
经济学(38403)
中心(37152)
(36643)
经济学院(35095)
财经大学(33562)
研究所(33028)
(29960)
(29496)
(29494)
北京(29323)
金融(28983)
(27441)
商学(26980)
商学院(26755)
基金
项目(148689)
科学(121139)
基金(116557)
研究(108377)
(100599)
国家(99899)
科学基金(87549)
社会(76046)
社会科(72785)
社会科学(72771)
基金项目(60759)
自然(54643)
自然科(53565)
自然科学(53555)
自然科学基金(52704)
(51637)
教育(48773)
资助(48552)
(44810)
编号(39794)
(36246)
国家社会(34102)
重点(33425)
教育部(32459)
成果(31745)
(31339)
(31303)
人文(30889)
中国(30797)
创新(29461)
期刊
(110450)
经济(110450)
研究(71662)
(41650)
(40677)
金融(40677)
中国(39244)
管理(32305)
科学(29554)
学报(29118)
(25254)
大学(23582)
财经(23441)
学学(22625)
经济研究(20739)
(20038)
农业(16298)
(15820)
技术(15521)
问题(14984)
国际(14800)
业经(14507)
教育(13057)
世界(13028)
统计(11702)
技术经济(11603)
理论(10754)
(10430)
商业(9848)
(9809)
共检索到335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志强  苏刚  张泽  
利用个体融资交易者的账户信息和交易信息,本文对中国股票市场融资交易者的处置效应和不同投资者特征下投资者处置效应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频繁交易和经常扎平交易的投资者之外,所有从事融资交易的投资者都表现出明显的处置效应,尽管其处置效应程度低于非融资交易者的处置效应程度;女性投资者表现出相对较高程度的处置效应,源于其具有较强的盈利确定心理;缺少经验的投资者表现出相对较高程度的处置效应,源于其具有较强的盈利确定心理和损失厌恶心理;不频繁交易的投资者和不经常扎平交易的投资者也表现出相对较高程度的处置效应,源于其具有较强的损失厌恶心理;投资者的年龄和所在城市的发达程度对其处置效应程度没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康文津  顾明  
自2010年证监会推出融资融券方案以来,A股市场上融资交易和融资余额都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增长。目前A股市场上融资余额总量已达到万亿元的水平,对于中国股市的重要性日趋增加。有鉴于此,有必要对杠杆投资者的融资交易行为模式以及其对A股定价机制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杠杆投资者的融资交易行为模式与市场回报率、流动性等重要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滞后股票收益与杠杆投资者的净融资交易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杠杆投资者总体而言是追涨杀跌的趋势追逐者。股票价格下跌对融资交易的影响显著大于股票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且这种不对称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收益而非个股异质性收益所引起的。此外,杠杆投资者的融资交易行为与未来股票周度收益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种负相关主要是由融资净卖出所引起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富军  姜富伟  杨桦  
动量效应的成因和影响因素一直是金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利用经典金融学以外的方法来对动量效应进行研究。本文从行为金融的视角出发,对投资者理性特征影响动量效应的机制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着短期动量效应。投资者异质信念加剧了动量效应并延长了其持续时间。处置效应对动量效应的大小和久期具有抑制作用。投资者过度自信会加剧动量效应,但是本文没有发现过度自信影响动量效应持续时间的证据。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投资者理性特征对动量效应的影响提供了实证支持,并对投资领域动量策略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致维  李少育  
文章在限制卖空的背景下,利用改进的股权融资模型和投资者迎合理论模型,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投资者异质信念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既通过促使企业管理者迎合投资者而直接加剧企业过度投资,也通过影响企业的股权融资现金流而间接促进其过度投资;投资者异质信念对私营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仅体现在投资者迎合渠道,而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则主要反映在股权融资渠道;两种作用渠道都存在于成长性企业中,而不存在于非成长性企业中。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储小俊  吴冲锋  曹杰  
本文基于Probit和Tobit模型检验了投资者情绪是否是内部人交易的信息来源。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越高,内部人卖出倾向增加、卖出强度增大,内部人买入倾向降低、买入强度减小。投资者情绪对内部人卖出的影响大于其对内部人买入的影响效应。在控制投资者情绪后,公司未公开的季度业绩变化信息并未对内部人的卖出交易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一现象符合"前景理论"的"确定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史永东  王镇  
动量效应是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的"异象"之一,以往对其存在性的研究多从风险、股票特征、市场状态等角度出发而忽略了投资者情绪可能带来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根据所构建的投资者情绪复合指数将样本期划分为情绪乐观期和情绪悲观期,以我国上证A股市场为例,实证检验了不同情绪期内动量收益的变动情况,结果发现动量效应更易在情绪乐观期出现,即便在控制住风险、股票特征、市场状态等因素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由此说明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是我国股市产生动量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姚振晔  
作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重点与难点,内部人交易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如何有效监督内部人交易,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与公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一个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数据,文章探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人交易获利能力的影响,发现:(1)机构投资者的存在会提高内部人买入行为的获利能力,会抑制内部人卖出行为的获利能力;(2)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交易的影响在卖出样本中存在截面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国有企业样本组和非两职合一样本组更显著;(3)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分析发现,基金投资者会提升内部人买入交易的获利能力,合格的境外投资者会抑制内部人交易的总体获利能力,其他机构投资者一方面会促进买入行为的获利能力,一方面会抑制卖出行为的获利能力;(4)机制路径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卖出交易的抑制作用存在提高公司盈余质量、提升治理水平和改善信息披露水平三种机制路径。总之,文章验证了机构投资者影响内部人交易的研究推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辉  汪前元  
股权分置改革使得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但大股东使用内幕交易等手段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也会变得更加突出。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仅关注了投资者保护对关联交易等"利益输送"行为的遏制作用,并没有关注投资者保护对内幕交易等"利益输送"行为的治理效应。事实上,加强投资者保护能够改善信息环境,减少内幕交易行为,这将导致股票流动性的上升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下降。这一结论对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证券市场具有尤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志娟  马长峰  林苍祥  
文章以中国台湾股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文章构建了机构投资者交易不平衡性指标——净交易,在此基础上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台湾股票市场中以外资和投信基金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投资者表现为正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交易的信息含量较高;一般法人的交易表现为负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交易的信息含量不足;而自营商由于交易动机复杂,交易的信息含量不明确。可见不同的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并不相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争光  曹丰  赵西卜  董竞宇  
本文以我国2007-2012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异质机构视角检验了会计稳健性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会计稳健性与股权融资成本之间显著负相关,说明了稳健的财务信息有助于降低资本市场上的股权融资成本。进一步分析表明,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相比,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加剧了会计稳健性与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也为监管机构制定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健  杨向阳  
以2007~2009年长三角地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投资者保护为切入点,分析投资者保护、关联交易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董事长来源于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明显多于其他公司,总经理来自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不明显,关联交易与投资者保护程度负相关,投资者保护程度与公司治理正相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克平  邸丛枝  黎来芳  
使用2000~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数据,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地检验了投资者权益保护水平对股权融资规模、股权融资结构、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水平越高,则股权融资规模越大,股权融资占总融资的比例越高,与此同时,股权融资成本越低。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上市公司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水平,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不足的难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良性运行。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宇  杨华  伍利娜  
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6年5月8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的关联股权交易公司为研究样本,按照支付方式将上市公司划分为非公开发行新股支付公司与现金支付公司,研究了是否存在大股东为了谋求自身更大利益而影响上市公司支付方式选择,从而侵蚀市场上其他投资者利益的现象。研究发现,在关联股权交易董事会决议公告之前的[-20,-2]共19天期间内,非公开发行新股支付方式下的上市公司投资者累积超额收益要远远低于现金支付方式下的相应收益,说明通过影响股价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成为大股东的现实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倩  
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尚未形成一致结论,不过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认为融资融券将提升股市流动性。本文基于沪深市场个股交易数据得出的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流动性要显著高于非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融资融券交易对于个股流动性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主要体现为融资买空对流动性的提升作用,而融券卖空对于流动性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此外,融资融券交易事件日前后个股流动性的对比结果显示:融资融券交易推行后,个股的流动性水平较之前有了显著提高。之后应继续完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促进融资和融券业务均衡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杰  任丹阳  
基于2008-2014年沪深A股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金融发展能否缓解企业R&D融资约束、促进企业R&D投入,并进一步考察这种作用在规模、区域、所有权、行业等4种因素影响下的差异性。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缓解企业面临的R&D融资约束,并且这种缓解作用对小规模企业和民营企业更加明显;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而中西部地区则未能有效刺激企业R&D支出;与高科技行业相比,非高科技行业能够从金融发展中获利更多,其R&D投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