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04)
- 2023(19546)
- 2022(16874)
- 2021(15805)
- 2020(13386)
- 2019(30840)
- 2018(29897)
- 2017(57698)
- 2016(31059)
- 2015(34733)
- 2014(34372)
- 2013(34164)
- 2012(31343)
- 2011(28240)
- 2010(27842)
- 2009(25631)
- 2008(25384)
- 2007(22161)
- 2006(19405)
- 2005(17350)
- 学科
- 济(123503)
- 经济(123362)
- 管理(89745)
- 业(85815)
- 企(70737)
- 企业(70737)
- 方法(59391)
- 数学(52318)
- 数学方法(51723)
- 农(33945)
- 财(33584)
- 中国(33440)
- 制(27613)
- 学(27127)
- 业经(26353)
- 银(26299)
- 银行(26151)
- 贸(25796)
- 贸易(25778)
- 易(25111)
- 行(24676)
- 融(22384)
- 金融(22382)
- 务(21969)
- 财务(21897)
- 财务管理(21855)
- 农业(21503)
- 地方(21000)
- 企业财务(20831)
- 理论(18964)
- 机构
- 大学(445123)
- 学院(439769)
- 济(182494)
- 经济(178919)
- 管理(173226)
- 研究(152496)
- 理学(150200)
- 理学院(148560)
- 管理学(145848)
- 管理学院(145087)
- 中国(120877)
- 京(95157)
- 科学(93960)
- 财(83382)
- 农(79818)
- 所(77493)
- 研究所(70663)
- 中心(69631)
- 业大(69560)
- 财经(67524)
- 农业(63303)
- 江(62953)
- 经(61722)
- 北京(60203)
- 经济学(55855)
- 院(55169)
- 范(54069)
- 师范(53365)
- 州(50871)
- 财经大学(50711)
- 基金
- 项目(303571)
- 科学(238012)
- 基金(223845)
- 研究(213331)
- 家(198611)
- 国家(197061)
- 科学基金(168136)
- 社会(135869)
- 社会科(128932)
- 社会科学(128892)
- 基金项目(117980)
- 省(115122)
- 自然(112619)
- 自然科(110056)
- 自然科学(110018)
- 自然科学基金(108086)
- 划(98853)
- 教育(97303)
- 资助(93589)
- 编号(83907)
- 重点(68142)
- 部(67454)
- 成果(66600)
- 发(63353)
- 创(62789)
- 科研(59194)
- 创新(58781)
- 教育部(57451)
- 课题(57273)
- 国家社会(56979)
- 期刊
- 济(191972)
- 经济(191972)
- 研究(130350)
- 中国(82077)
- 学报(76851)
- 农(71104)
- 科学(68761)
- 财(64065)
- 管理(63129)
- 大学(57798)
- 学学(54932)
- 融(50067)
- 金融(50067)
- 农业(47802)
- 教育(39680)
- 技术(35864)
- 财经(33950)
- 经济研究(32231)
- 业经(29866)
- 经(29040)
- 业(25937)
- 问题(25051)
- 理论(22598)
- 贸(22057)
- 技术经济(21445)
- 版(21422)
- 科技(20822)
- 国际(20648)
- 实践(20386)
- 践(20386)
共检索到650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柯政 吴冲锋
我国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交易的部分债券相同,但短期价格行为有显著差异。本文构建了基于投资者类型的短期价格模型,将投资者分为以资产负债管理为主要目的"配置型"投资者和以价值增值为主要目的"交易型"投资者,并利用我国的市场分割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一般性结论:债券市场价差序列存在一阶自回归关系,投资者构成差异可以解释市场间短期价格行为的差异,"配置型"投资者能够减少市场短期波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彬 蒋宇翔 肖钰 杨粲
本文基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日度交易数据,构建以订单流为基础的交易指标,通过包含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的债券定价模型以及时间序列聚类的投资组合分析和多种模型分析,对各类机构投资者预测债券收益率变化的能力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保险机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境外机构的交易能够预测债券收益率的变化,但在交易券种(国债、政策性银行债)、预测期限、预测能力来源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还对机构投资者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机制检验。研究发现,在境内机构投资者中,公募基金具备更强的交易预测能力和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境外机构投资者对宏观货币政策信息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有助于促进价格发现,增加债券收益率的信息含量,从而提升市场有效性。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鲁秀 胡海鸥
引入虚拟变量建构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之间的国债价格差异。主要发现: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在不同的债券市场交易对国债的无风险收益率有显著影响;流动性变量对到期收益率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两类市场对流动性风险的补偿系数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银行间债券市场 交易所债券市场 价格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茵田 文志瑛
本文采用VAR模型研究了我国交易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信息溢出效应。笔者提出以往文献对两个国债市场信息溢出的结论过于简单化,实证验证了两个市场信息溢出时既具有差异性又具有同质性,哪种性质占主导取决于新信息的来源。笔者发现当新信息来源于国债市场内部,两个国债市场会表现出差异性,溢出效应为负向,即银行间国债市场的上升预示着交易所国债市场的下降。当信息来源于国债市场外部,两个国债市场之间则先表现出同质性,溢出效应为正向;随后差异性占主导,两个国债市场之间发生信息负向溢出或资本的流动。
关键词:
国债市场 信息溢出 非流动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文胜 翁骋
本文分别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建立了VAR模型和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经济变量对两个债券市场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通货膨胀率和市场利率的上扬会带来两个市场收益率的升高,而货币供应量、股票市场收益率的提高则会使债券市场收益率产生反方向变化,并且交易所债券市场对于经济变量的冲击更为敏感,但银行间债券市场受冲击的影响更持久。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吴蕾 周爱民 杨晓东
通过构建交易价格分解模型,将交易机制效率进行量化,构造度量交易机制效率综合性指标,该指标充分考虑不同市场交易主体和流动性差异;剔除价差中的逆向选择部分,提取成交价格与有效价格的真实偏离,同时将价格波动归结为由债券新息引起的波动和由交易机制摩擦引起的波动两部分。选取在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同时交易的跨市国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逐笔成交高频数据计算交易机制效率综合性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对两个市场交易机制效率进行对比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交易所债市竞价交易机制价格误差更小,交易机制效率更高;银行间债市较大的报价价差源于做市商的逆向选择风险防范,而做市商机制的真实交易成本与交易所竞价机制相差较小,这种交易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小华 陈琦
基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分割状态,本文从重大宏观经济信息公告(包括预期公告及意外公告)的角度运用GARCH扩展模型考察两者对公告的反应差异,结果发现:交易所债券市场吸收重大信息能力较强,而银行间债券市场波动呈现非对称性;与国债相比,企业债券市场对重大信息的反馈及吸收能力较低;近几年来两市场对重大信息吸收效率都有所提高。这些分别与交易机制差异、交易品种差异、商业银行重回交易所市场等有关。最后提出继续打通各市场主体、创新债券品种、加强跨市场监管协作等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袁东
债券市场的波动性主要是通过债券价格的波动性体现出来 ,它是指债券价格上升或下降幅度的决定机制。不同组织方式下债券在不同交易场所的波动性不尽相同。本文选用了基点价格值、久期与凸性等指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与银行间市场国债价格的波动性进行测度。计量结果表明 ,交易所市场的功能和效率更强一些 ,同时也反映了两个市场分割所导致的国债市场波动性较大、投机性较强等现象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莹 荣艺华
2010年,在国民经济总体向好、流动性整体宽松的环境下,银行间债券市场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投资者数量和类型进一步丰富,各类机构普遍增持债券。受信贷调控及资本监管加强的影响,商业银行侧重于增加低风险债券的持有比例;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则相对较高。全年机构的持有结构保持稳定。随着下半年市场资金面的趋紧,基金、证券公司等交易类机构表现更为活跃,年末市场利率明显上升,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上移。
关键词:
银行间债券市场 机构投资者 风险偏好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然 温梦瑶
文章以2017—2021年银行间市场上市公司所发行债券为研究样本,检验绿色投资者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投资者的存在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及相关债券信用利差,与不存在绿色投资者的上市公司相比,存在绿色投资者的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信用利差约低14.4%。文章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投资者导致债券信用利差降低的现象在ESG绩效和内部控制较差的样本中更为显著。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银行间债券市场应该考虑引入绿色投资者,完善绿色债券市场建设。
关键词:
银行间债券市场 信用利差 投资者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泓 杨之曙
本文选择同一支债券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同时交易的5支债券,分别利用VAR模型与Hasbrouck(1995)信息份额模型,实证研究了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价格发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VAR模型表明,交易所市场在债券价格发现中起领先作用;信息份额模型表明,所有国债交易都是交易所市场的价格发现贡献大。因此,交易所市场在债券的价格发现中起着主要作用。
关键词:
国债 交易所市场 银行间市场 价格发现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小华 史浩然 曹丹 陈琦
本文基于非线性STR模型,研究全市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收益率曲线三因子与未来经济增速、通货膨胀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全市场利率期限结构与未来经济增速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银行间债券市场比交易所债券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有更明显的非线性关系;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比中国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更能预测未来经济增长变化和通货膨胀情况,且对经济增速的预示作用强于通货膨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湛 曹萍 温锦波
对企业债券概念的界定近年来,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有两个重要的概念正在被人们所关注——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从法律地位上看,分属于两个法律法规规范,属于两个不同的债券品种。在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中,2007年5月30日开始实施的《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和1993年8月颁布实施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分别给"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进行了概念性的定义: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吕兆友
遵循CKLS的思路,采用广义距方法,选用我国国债月度回购利率数据估计和比较了不同的短期无风险利率的连续时间模型,结果显示,根据所研究的数据样本,允许利率的波动性依赖于利率水平的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短期利率的动态变化,对于不同利率模型的研究对利率风险的套期保值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条件波动性 利率期限结构模型 回购利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芳秀 王梓溦
中国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二者在发展程度、制度规则、交易主体、债券种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引致市场有效性的差别。运用游程检验、单位根检验、方差比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中国总体债券市场、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及中国交易所债券市场分别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债券市场已经达到弱式有效水平,但交易所市场的有效性略高于银行间市场。今后应积极推进债券市场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两个债券市场的统一,提高中国债券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