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75)
- 2023(14769)
- 2022(13037)
- 2021(12328)
- 2020(10386)
- 2019(24104)
- 2018(23744)
- 2017(47158)
- 2016(25332)
- 2015(28233)
- 2014(28160)
- 2013(27410)
- 2012(25041)
- 2011(22215)
- 2010(22012)
- 2009(20119)
- 2008(19514)
- 2007(16771)
- 2006(14669)
- 2005(12590)
- 学科
- 济(98556)
- 经济(98449)
- 管理(79110)
- 业(77106)
- 企(66092)
- 企业(66092)
- 方法(49199)
- 数学(43268)
- 数学方法(42702)
- 财(30694)
- 农(26220)
- 中国(23900)
- 业经(21792)
- 务(21545)
- 财务(21472)
- 财务管理(21436)
- 企业财务(20494)
- 学(18536)
- 地方(18458)
- 贸(18056)
- 贸易(18050)
- 制(17822)
- 易(17558)
- 农业(17449)
- 理论(16294)
- 技术(15857)
- 和(15338)
- 策(15075)
- 环境(14990)
- 划(14240)
- 机构
- 大学(349883)
- 学院(349684)
- 管理(146216)
- 济(141306)
- 经济(138361)
- 理学(127772)
- 理学院(126501)
- 管理学(124373)
- 管理学院(123733)
- 研究(109156)
- 中国(82030)
- 京(72215)
- 财(66710)
- 科学(65368)
- 财经(53997)
- 所(52273)
- 中心(50594)
- 农(49920)
- 业大(49792)
- 经(49289)
- 江(48974)
- 研究所(47495)
- 北京(45162)
- 范(44299)
- 师范(43933)
- 经济学(41535)
- 财经大学(40488)
- 院(40391)
- 州(39946)
- 农业(38909)
- 基金
- 项目(242830)
- 科学(192640)
- 研究(179576)
- 基金(178072)
- 家(153111)
- 国家(151823)
- 科学基金(132891)
- 社会(113053)
- 社会科(107261)
- 社会科学(107233)
- 基金项目(95000)
- 省(93572)
- 自然(87578)
- 自然科(85572)
- 自然科学(85554)
- 自然科学基金(83998)
- 教育(83322)
- 划(78640)
- 编号(74095)
- 资助(73824)
- 成果(58917)
- 部(54509)
- 重点(53213)
- 创(50532)
- 发(50444)
- 课题(49408)
- 教育部(47492)
- 创新(46990)
- 人文(46834)
- 科研(46508)
- 期刊
- 济(148728)
- 经济(148728)
- 研究(100727)
- 中国(58048)
- 管理(53532)
- 财(52079)
- 学报(49759)
- 科学(46954)
- 农(44024)
- 大学(39109)
- 学学(36945)
- 教育(36431)
- 技术(31065)
- 农业(30852)
- 融(30548)
- 金融(30548)
- 财经(25755)
- 业经(25106)
- 经济研究(23797)
- 经(21853)
- 问题(19100)
- 理论(17014)
- 技术经济(16982)
- 图书(16840)
- 科技(15840)
- 现代(15809)
- 实践(15636)
- 践(15636)
- 商业(15585)
- 业(15535)
共检索到495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朝晖
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并不完全理性,会对股票价值高估或低估,而公司管理层在投资决策时可能迎合这种错误定价。文章以2003-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为对象,证实了公司在投资决策时对投资者情绪的迎合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受到市场状况、个体投资者短视程度以及企业自身融资约束的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潘敏 朱迪星
在假定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经理人理性的条件下,本文通过构建同时包含股权融资渠道和迎合渠道的经理人最优投资决策模型,分析了不同市场周期下投资者情绪波动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非对称性问题,并以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8年期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模型的结论。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市场下行周期,在市场上行周期,由于投资者存在自我归因、过度自信和处置效应等认知偏差,投资者情绪波动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和迎合渠道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潘敏 朱迪星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研究表明,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变化会通过迎合渠道影响上市公司经理人的投资决策。本文利用1999~2008年期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投资决策中迎合倾向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盈余预期不确定性和投机性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迎合倾向的主要因素。信息透明度低和成长性高的公司经理人的投资决策更容易受到投资者市场情绪的影响,而收益波动性和换手率等市场指标对经理人迎合倾向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翟淑萍 黄宏斌 何琼枝
文章探讨投资者情绪是否通过管理者理性迎合渠道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影响,并进一步检验迎合研发投资是否给企业带来了创新效率损失、迎合效应与效率损失产生的具体情境。研究发现:管理者会迎合投资者情绪的高涨增加研发投资,但研发投资的增加未能带来相应的创新成果,即管理层迎合投资者情绪进行的研发投资决策降低了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按照产权性质和高管持股分组的实证结果表明,以上效应只存在于非国有性质和管理者高持股的企业,说明企业性质和高管持股是影响管理者迎合动机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对于上市公司、投资者以及市场监管部门都具有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翟淑萍 黄宏斌 何琼枝
文章探讨投资者情绪是否通过管理者理性迎合渠道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影响,并进一步检验迎合研发投资是否给企业带来了创新效率损失、迎合效应与效率损失产生的具体情境。研究发现:管理者会迎合投资者情绪的高涨增加研发投资,但研发投资的增加未能带来相应的创新成果,即管理层迎合投资者情绪进行的研发投资决策降低了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按照产权性质和高管持股分组的实证结果表明,以上效应只存在于非国有性质和管理者高持股的企业,说明企业性质和高管持股是影响管理者迎合动机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对于上市公司、投资者以及市场监管部门都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龚光明 龙立
探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决策是否以及如何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投资者情绪影响下的盈余管理策略动因。研究发现:当投资者情绪高涨(低落)时,公司倾向于正向(负向)盈余管理;投资者情绪水平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决策并非受管理者自身情绪的影响,而是针对投资者情绪的一种理性迎合手段。本文研究丰富了投资者情绪影响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决策问题的相关文献,同时为行为金融的"迎合理论"提供了新证据。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信息披露 盈余管理 迎合理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龚光明 龙立
探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决策是否以及如何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投资者情绪影响下的盈余管理策略动因。研究发现:当投资者情绪高涨(低落)时,公司倾向于正向(负向)盈余管理;投资者情绪水平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决策并非受管理者自身情绪的影响,而是针对投资者情绪的一种理性迎合手段。本文研究丰富了投资者情绪影响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决策问题的相关文献,同时为行为金融的"迎合理论"提供了新证据。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信息披露 盈余管理 迎合理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龙立 龚光明
以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业绩快报行为作为分析对象,对投资者情绪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决策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1)当公司盈利时,随着投资者情绪的高涨,上市公司披露业绩快报的概率增加,而当公司亏损时,投资者情绪水平越高,公司披露业绩快报的概率则越低;(2)在公司披露业绩快报的前提下,投资者情绪越高涨,业绩快报中的盈利数据越被高估。上述结果意味着上市公司可能策略性地利用业绩快报行为来应对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并从经验事实上支持了行为金融学的迎合理论。在当前A股市场整体信息披露质量欠佳的前提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龙立 龚光明
以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业绩快报行为作为分析对象,对投资者情绪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决策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1)当公司盈利时,随着投资者情绪的高涨,上市公司披露业绩快报的概率增加,而当公司亏损时,投资者情绪水平越高,公司披露业绩快报的概率则越低;(2)在公司披露业绩快报的前提下,投资者情绪越高涨,业绩快报中的盈利数据越被高估。上述结果意味着上市公司可能策略性地利用业绩快报行为来应对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并从经验事实上支持了行为金融学的迎合理论。在当前A股市场整体信息披露质量欠佳的前提下,该研究结论有助于完善证券市场相关规制、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引导或监管,为深化市场改革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靳光辉
投资者情绪通过迎合渠道影响公司投资的隐含前提是高管利益与资本市场股价密切相关。笔者结合高管薪酬结构中对股价较为敏感的高管持股以及股权激励计划中授予高管的股票期权,并考虑权益激励相对强度,研究权益激励对高管迎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持股比例与股权激励计划中是否授予股票期权,并不显著影响迎合作用的发挥,而高管持股激励强度对迎合行为存在显著为正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在高成长性公司表现更为显著。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分别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设计、薪酬结构制度安排以及证券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规范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尽量降低投资者情绪及其与权益激励交互作用对公司投资效率产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高管权益激励 公司投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郭咨含 王建琼
以2013-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物流运输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者情绪代理指标,通过回归模型分析投资者情绪对物流运输业上市公司公告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公告发布的当天以及下一个交易日内,投资者情绪对公司公告的市场反应显著,投资者情绪对公司公告日(0,1)事件窗口内的累计异常收益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投资者情绪越高,则公司公告日(0,1)事件窗口内的累计异常收益率越高。但发布公告后的第二个到第十个交易日内,投资者情绪对上市公司公告的市场反应不显著。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郭咨含 王建琼
以2013-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物流运输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者情绪代理指标,通过回归模型分析投资者情绪对物流运输业上市公司公告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公告发布的当天以及下一个交易日内,投资者情绪对公司公告的市场反应显著,投资者情绪对公司公告日(0,1)事件窗口内的累计异常收益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投资者情绪越高,则公司公告日(0,1)事件窗口内的累计异常收益率越高。但发布公告后的第二个到第十个交易日内,投资者情绪对上市公司公告的市场反应不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罗琦 李瀚祺 苏愉越 程斯琪
研发项目的高风险和收益不确定性容易导致投资者对公司前景产生非理性预期,管理者有动机增加公司研发投资以迎合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利用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投资者情绪与公司研发投资迎合的关系,并探讨公司研发投资迎合对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研发投资迎合行为导致公司高质量创新专利减少而低质量创新专利增加,不利于公司创新效率提高和长期价值增长。进一步地,管理者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公司财务信息,进而配合其研发投资迎合行为。分析投资者情绪扭曲公司研发行为对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内在作用机理,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资行为优化和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碧云 任毅
投资者情绪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文章在投资者非理性的假设下,以20042013年上市企业面板数据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水平与投资偏好的影响。结果显示:(1)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高涨的投资者情绪会促使企业投资的增加,低落的投资者情绪会促使企业投资的减少;(2)在中国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渠道理论和迎合理论同时适用,且迎合渠道发挥的作用更大;(3)基于研发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不同,与固定资产投资相比,投资者情绪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企业治理过程中应当对投资者给予充分重视,同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碧云 任毅
投资者情绪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文章在投资者非理性的假设下,以2004~2013年上市企业面板数据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水平与投资偏好的影响。结果显示:(1)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高涨的投资者情绪会促使企业投资的增加,低落的投资者情绪会促使企业投资的减少;(2)在中国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渠道理论和迎合理论同时适用,且迎合渠道发挥的作用更大;(3)基于研发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不同,与固定资产投资相比,投资者情绪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企业治理过程中应当对投资者给予充分重视,同时监管当局应完善市场的监管制度,营造理性投资的市场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