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91)
2023(2922)
2022(2687)
2021(2531)
2020(2211)
2019(5094)
2018(4898)
2017(10005)
2016(5058)
2015(5453)
2014(5449)
2013(5504)
2012(4943)
2011(4491)
2010(4439)
2009(4438)
2008(4745)
2007(4107)
2006(3745)
2005(3548)
作者
(13880)
(11702)
(11574)
(11293)
(7668)
(5690)
(5286)
(4319)
(4204)
(4143)
(3988)
(3851)
(3759)
(3682)
(3651)
(3548)
(3443)
(3431)
(3431)
(3188)
(2992)
(2821)
(2719)
(2654)
(2644)
(2623)
(2590)
(2434)
(2356)
(2269)
学科
(26009)
经济(25982)
(23724)
(22456)
企业(22456)
管理(22421)
方法(15974)
数学(14724)
数学方法(14668)
(10590)
(9230)
财务(9227)
财务管理(9226)
企业财务(9001)
(5142)
供销(5135)
(5135)
(4574)
贸易(4573)
(4483)
业经(4197)
中国(3915)
(3811)
(3778)
金融(3778)
(3418)
市场(3362)
(3273)
银行(3269)
体制(3257)
机构
大学(78920)
学院(77515)
(36512)
经济(36006)
管理(34518)
理学(30350)
理学院(30135)
管理学(29671)
管理学院(29533)
研究(20841)
(19480)
中国(18193)
财经(15877)
(14903)
(14566)
财经大学(12136)
商学(11421)
商学院(11349)
经济学(11274)
经济学院(10296)
(9903)
(9899)
北京(9672)
科学(9644)
中心(9359)
(9147)
金融(8975)
经济管理(8608)
研究所(8446)
(8433)
基金
项目(47095)
科学(38917)
基金(38109)
研究(32740)
(32087)
国家(31799)
科学基金(29288)
社会(23142)
社会科(22197)
社会科学(22187)
自然(20304)
自然科(19965)
自然科学(19961)
基金项目(19755)
自然科学基金(19656)
资助(17173)
(15895)
教育(15875)
(13744)
编号(12112)
(11869)
教育部(11010)
人文(10816)
大学(9720)
重点(9614)
国家社会(9603)
(9494)
科研(9204)
成果(9146)
(8941)
期刊
(38200)
经济(38200)
研究(23147)
(17225)
管理(14799)
中国(10726)
(10242)
金融(10242)
学报(8799)
财经(8725)
科学(8427)
大学(7455)
(7305)
学学(7191)
经济研究(6575)
国际(5762)
技术(5656)
(5515)
业经(5418)
(5363)
财会(5206)
统计(5095)
问题(4681)
商业(4535)
技术经济(4523)
(4362)
会计(4264)
理论(4258)
决策(4076)
(3759)
共检索到113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邵新建  薛熠  江萍  赵映雪  郑文才  
在中国式IPO询价发行体制下,承销商没有新股分配权力,而定价市场化改革赋予了其定价权力。面对投资者的过度乐观情绪,承销商的理性选择是利用情绪抬高发行价格,通过收取与融资金额成正比例的承销费用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本文利用强制披露的询价机构网下全部报价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式询价制的运作机理,结果发现:在机构报价形成的股票需求曲线上,承销商实际选择在相对高位定价,发行价格显著高于各类报价均值,而承销商声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定价拔高行为;定价拔高越大,IPO上市首日收益率越低;IPO上市后的交易价格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定价拔高越大,机构配售新股解禁后的累计异常收益率越低。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宋顺林  唐斯圆  
本文基于380家IPO公司机构投资者报价的详细数据,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及承销商在IPO定价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越高,询价阶段的机构投资者报价越高。总体上,承销商在机构报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上调了发行价,但其上调幅度与投资者情绪无显著关系,而与机构报价相对公司内在价值的高低显著负相关。此外,投资者情绪与IPO抑价(以内在价值减发行价度量)显著负相关、与IPO溢价和IPO首日回报率显著正相关。本文丰富了IPO定价的相关文献,并对市场化定价阶段的新股定价监管策略有重要启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宗新   周聪  
违约事件的爆发加剧了投资者非理性情绪的扩散,并引发了信用债市场偏离基本面的大幅波动,考察投资者情绪在信用债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和恐慌式下跌中的推波助澜作用非常重要。本文将行为资产定价理论扩展至信用债市场,采用提取情绪代理变量共同信息的方式,构建有效的信用债市场情绪指数,并研究情绪对市场回报率的可预测性。研究结果表明:(1)信用债市场情绪会产生显著的定价效应,当期的情绪对次月的市场回报率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2)信用债市场情绪会驱动微观交易,并吸引投资者购买风险较高的债券基金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债券组合;(3)信用债市场情绪的定价效应在投机倾向较高或套利限制较强的时期更突出,其中较高的投机倾向源自投资者对折现率的乐观态度,而较高的非流动性则是卖空约束之外的另一重要的套利限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泓  赵震宇  
本文实证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对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的IPO定价、初始回报和长期回报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是在自由定价还是在管制市盈率的条件下,承销商声誉对IPO定价和初始回报都没有影响,但是承销商声誉对IPO公司的长期回报有显著的影响,承销商声誉越高,IPO公司的长期回报也越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文燕  武康平  
新股初始回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承销商托市不仅是影响新股初始回报的重要因素 ,还是使资本市场健康运作 ,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一个关键。但迄今为止 ,国内对影响新股初始回报因素的讨论均未涉及承销商托市。为此 ,本文建立了中国股市的收益率分布偏度模型 ,证实了上海股市承销商托市的存在 ,发现了托市的行为模式、主要托市对象 ,分析了托市对股市的影响 ,为更全面、准确的掌握新股初始回报变化规律 ,了解中国股市的情况提供了条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莉莉  张瑾  徐丹凤  
随着IPO重启,新股发行再次成为热点,现有数据显示IPO异象依然存在。文章利用2009—2012年中国A股数据,从一级市场信息不确定性和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角度,研究IPO短期回报与长期收益。实证结果表明,信息不确定性的加剧和投资者情绪的高涨会提高IPO首日回报。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投资者情绪的变动,信息不确定性对IPO首日回报的影响不同。此外,上市首日投资者情绪越高涨,IPO长期收益越低迷,但是信息不确定性对IPO长期收益的影响较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莉莉  张瑾  徐丹凤  
随着IPO重启,新股发行再次成为热点,现有数据显示IPO异象依然存在。文章利用2009—2012年中国A股数据,从一级市场信息不确定性和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角度,研究IPO短期回报与长期收益。实证结果表明,信息不确定性的加剧和投资者情绪的高涨会提高IPO首日回报。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投资者情绪的变动,信息不确定性对IPO首日回报的影响不同。此外,上市首日投资者情绪越高涨,IPO长期收益越低迷,但是信息不确定性对IPO长期收益的影响较弱。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自永  王新宇  
从承销商和投资者行为角度系统研究了IPO业绩变脸现象。研究发现,高声誉承销商没有发挥对IPO质量的认证作用,虽然没有强烈的证据表明高声誉承销商显著拔高业绩变脸IPOs的发行价格水平,但高声誉承销商对业绩变脸IPO额外收取了不能用声誉解释的高额租金,这暗示高声誉承销商利用声誉与业绩变脸发行人进行了利益交换;机构投资者能够甄别出业绩变脸IPO,散户投资者则不能。在新股定价市场化改革后,机构投资者减少了对业绩变脸IPO的申购参与,散户投资者遭受更加严重的"赢者诅咒"。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陆瑶  赵宇烨  
新股破发是目前中国股市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基于2004年至2010年上市的A股IPO,研究合资承销商对新股破发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合资承销商所承销的新股破发率显著低于本土承销商。合资承销商的低破发率主要归功于更加有效且符合市场预期的一级市场发行定价能力,其表现为合资承销商发行的股票的短期市场价格相对发行价的偏离程度显著低于本土承销商发行的股票。另外,我们还发现合资承销商采取了一定的托市行为,该行为也减小了短期内新股跌破发行价的概率。本文的发现从新股发行的角度提供了开放金融市场对我国资本市场影响的新现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博  孙谦  魏志华  
以2010~2012年上市的752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比较在破发状态下和未破发状态下新股的定价情况。研究发现,相对于已上市的可比公司,未破发的新股其发行价显著低于可比公司的市场价格,而破发的新股其发行价与可比公司的市场价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破发的新股其发行价的定价水平显著高于未破发的新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股破发的概率受到新股发行价定价水平和上市期间市场投资者情绪转换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强  张宝  
作者利用中国创业板市场2009年~2011年200只IPO样本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情绪、承销商声誉与融资超募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情绪和承销商声誉对IPO融资超募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机构投资者情绪越高,承销商声誉越高,IPO融资超募比例也就越高。为了确保模型估计结果的有效性,这里选取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替代变量做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支持实证结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尧  孟卫东  熊维勤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平  李瑞鹏  吴边  
在中国当前的询价制下主承销商没有对新股进行自主配售的权利,所以在询价过程中,参与申购的机构投资者将缺少激励去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使得主承销商对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价值不确定性大的公司的定价将更依赖于自身的定价能力。由于声誉排名高的主承销商的执业质量和定价能力更强,能够更准确的定价,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并证明声誉排名高的承销商更能帮助不确定性高的公司降低IPO抑价程度,而对于不确定性低的公司,承销商的声誉降低IPO抑价程度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金秀  杨欣  
一、引言早期的金融学理论认为市场是充分有效,没有系统性错误定价,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系统性的错误定价,并称之为异象。高交易量回报溢酬作为一种市场异象,是指在一天或一周经历异常高交易量的股票,在未来的一个月内收益率会较高;而异常低交易量的股票,未来的收益会较低。投资者可以利用股票以前交易量信息对股票未来收益进行预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鑫  沈艺峰  
对于我国新股初始收益率过高的现象,很多学者仅从供求关系或对发行市盈率的人为管制的层面来看待这一问题,而较少从新股发行、上市过程中各个参与者(发行企业、承销商、以及投资者)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动机来看待和解释这一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