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03)
2023(12441)
2022(10076)
2021(9214)
2020(7577)
2019(17178)
2018(16774)
2017(32055)
2016(17160)
2015(19291)
2014(19253)
2013(19565)
2012(17923)
2011(15876)
2010(16401)
2009(15565)
2008(16143)
2007(14940)
2006(13806)
2005(13036)
作者
(49523)
(41267)
(41211)
(38857)
(26785)
(19539)
(18674)
(15913)
(15615)
(15060)
(14054)
(13764)
(13589)
(13242)
(12840)
(12512)
(12294)
(12006)
(11901)
(11892)
(10362)
(10195)
(10031)
(9588)
(9537)
(9349)
(9153)
(9089)
(8241)
(8141)
学科
(86337)
(83867)
经济(83776)
(80397)
企业(80397)
管理(75585)
业经(30368)
方法(30138)
(29020)
(25479)
(22676)
中国(22668)
财务(22642)
财务管理(22614)
企业财务(21516)
数学(21270)
数学方法(21137)
地方(20000)
农业(18819)
(18453)
技术(18269)
(16337)
(15495)
(15491)
理论(15290)
(14045)
银行(14037)
(13472)
(13427)
经营(13173)
机构
学院(253388)
大学(246306)
(109203)
经济(106920)
管理(105813)
理学(87704)
理学院(86817)
管理学(85927)
管理学院(85393)
研究(81025)
中国(68937)
(55024)
(53082)
科学(44829)
(42430)
财经(41348)
(40454)
(38619)
中心(38294)
(37313)
研究所(35470)
北京(34208)
(33962)
业大(31811)
经济学(31164)
商学(30606)
(30415)
商学院(30321)
师范(30159)
财经大学(30080)
基金
项目(151274)
科学(121516)
研究(116057)
基金(109381)
(92412)
国家(91422)
科学基金(81353)
社会(75021)
社会科(71216)
社会科学(71198)
(61146)
基金项目(57496)
教育(52298)
自然(50812)
自然科(49694)
自然科学(49684)
(48968)
自然科学基金(48864)
编号(47459)
资助(44140)
成果(37610)
(37273)
(35374)
(34854)
重点(33119)
(33093)
课题(32906)
创新(31560)
发展(30904)
(30384)
期刊
(140217)
经济(140217)
研究(80006)
中国(58674)
管理(49537)
(48797)
(36965)
科学(31692)
(30436)
金融(30436)
学报(29060)
教育(27010)
技术(25958)
业经(25369)
农业(25094)
大学(23822)
学学(22329)
财经(21396)
经济研究(20818)
(18586)
问题(17132)
(17111)
技术经济(15876)
财会(14637)
现代(14157)
商业(13912)
会计(13796)
(13549)
世界(13265)
经济管理(13239)
共检索到41645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尚航标  刘佳奇  王智林  
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基于资源基础观的研究多强调内部要素,缺乏对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关注,本文以200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资源依赖理论考察投资者异质信念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异质信念通过加剧管理层短视抑制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作用关系在产权性质和两职合一情况不同的企业中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此外,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管理层短视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本文的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而且拓展了资源依赖理论在委托代理背景下的相关见解,为注册制改革背景下政策制定和企业实践提供了借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英允  高敬忠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业绩预告精确性对投资者异质信念调整的作用,并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1季度至2015年4季度管理层业绩预告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高精确性的管理层业绩预告有利于促进投资者异质信念调整,并最终导致投资者异质信念降低;根据预告消息好坏以及预告期间公司是否发生兼并重组分组进行检验,结果依然支持了这一结论。本文的研究发现为稳定资本市场交易波动提供了参考依据,即通过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精确性,以调整并降低投资者异质信念,提高对公司投资价值的共识,最终降低资本市场交易波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旭东  彭晨宸  姚爱琳  
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企业至关重要,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经济后果,研究内部控制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以范霍恩可持续增长模型为基础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以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作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替代变量,以2012~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管理层能力能够强化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根据企业产权性质进行的分组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对内部控制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当中。本文结论扩展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和评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鲜华   赵建琴   张扬  
机构投资者能否有效监督并参与公司治理,进而有效促进持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仍是备受关注的议题。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选取2010—2021年3526家A股上市公司的25625个年度观测值,针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持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展开大样本分析。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可通过缓解代理问题,优化内部控制,有效发挥公司治理作用,促进持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相比,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持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经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在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持有股份,对其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有效发挥机构投资者的外部监督作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荣   孙嫚   饶静  
卖空机制是近年来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话题。选取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期DID模型,研究卖空机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卖空机制引入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由应计盈余管理转向真实盈余管理。(2)卖空机制通过减少管理层短视行为,进而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并促进真实盈余管理。(3)机构投资者持股加强了卖空机制与应计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削弱了卖空机制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相比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加强了卖空机制与应计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削弱了卖空机制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卖空机制和盈余管理相关领域的文献,对政府加强监管、企业完善公司治理以及投资者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乔鹏程  徐祥兵  
高管海外经历具有知识溢出效应,能够促进企业创新。采用2012—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管理层海外经历、短视主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管理层海外经历通过抑制短视主义促进企业创新,这一影响路径受到融资约束的前半路径调节和政府补助的后半路径调节。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上述影响路径在成长期和成熟期成立,在衰退期不成立,融资约束对上述影响路径的前半部分调节在成熟期成立,政府补助对上述影响路径的后半部分调节在成长期成立。研究结论有助于打开管理层海外经历对企业创新影响机制的“黑箱”,拓展管理层海外经历经济后果研究,为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邢洋   马千惠   肖有智  
本文以管理层短视行为作为研究情境,以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管理层短视行为对企业透明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短视行为对企业透明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较强的数字化转型力度可以通过抑制管理层短视路径来提升企业透明度。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在国有企业、行业竞争性强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管理层短视可通过减少企业创新活力进而降低企业透明度。本研究明晰了管理层短视行为对微观企业信息披露领域的影响,为解决管理层短视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理论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钟宇翔  吕怀立  李婉丽  
基于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本文研究了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分别以发明专利申请数和授权率来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实证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越高,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越低,发明专利授权率也越低,这表明会计稳健性会抑制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进一步检验中还发现,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会受到管理层短视的影响。本文通过选取三个衡量管理层短视的代理变量——管理层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企业长期负债发现,管理层越短视,会计稳健性对创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实证结果保持不变。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徐枫  胡鞍钢  
投资者特征是企业融资决策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2003-200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异质信念和投资者情绪两个维度,考察投资者特征对企业股权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投资者情绪越高涨,企业越倾向于公开增发而非配股。进一步地,我们还考察了不同投资者情绪下,异质信念对股权发行方式影响的差异性,结果发现投资者情绪越乐观时,异质信念对企业公开增发选择倾向的敏感性越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英英  
本文选取2012-2016年我国沪深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管理层权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稳定型与交易型,将企业绩效划分为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研究发现,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可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促进企业长期财务绩效的提升,但管理层权力的存在会削弱这种正向作用;交易型机构投资者为了短期目标,会使企业的市场绩效异常增长,此时管理层权力的存在可有效地削弱这种负面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颜敏   陈泽雨  
基于中国关系型社会制度背景,校友关系作为特殊的社会资本对企业管理层决策产生影响。本文选取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社会关系角度研究企业高管间校友关系对管理层短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间校友关系与管理层短视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通过校友关系建立起来的沟通渠道和监督体系会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校友关系的高管能够通过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遏制管理层的短期效应行为。同时在进行了数字化转型、机构投资者持股较低以及非国有企业样本中该抑制效应发挥得更显著。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非正式网络对管理者行为的相关研究,同时也对公司完善高管引进机制、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世辉  伍昭悦  程序  
学术界对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增量作用开展了大量研究,然而鲜有文献从管理层的角度探索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要求对其行为的影响。本文从管理层对于关键审计事项规制效应的贯彻程度,即管理层是会遵从新审计准则要求并最大化公司价值,还是会在新审计准则框架内攫取私利。结果表明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要求下,管理层会选择遵从审计监督减少其短视行为;然而,这种影响存在局部效果和替代效应,即在内部控制质量较高和外部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较低的情境下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此外,减少盈余操纵和提高风险承担水平是管理层采取减少短视行为策略的实现机制。本文丰富了关键审计事项经济后果的文献,为企业策略选择和审计改革推进提供参考。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秉祥  郝艳  
国外研究成果已从理论上证明经理管理防御动机是导致企业投资短视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企业中经理人员决策投资项目的真实动机是不可直接观察的,加之企业投资决策过程和资料的保密性,很难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对管理防御与投资短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采取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制定标准实验流程与实验说明书,对210名实验参与者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我国不同类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经理管理防御行为的动机,这种动机导致了企业的投资短视行为;而且随着经理能力下降和预期转换工作成本的提高,其管理防御程度呈上升趋势,投资短视行为更加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琳  
本文选择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管理层权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管理层权力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不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的不断增大,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和创新产出的效率的提升,即两者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由于其异质性对管理层权力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具有不同的影响,即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抑制了管理层权力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正相关,而稳健型机构投资者则能有效增强高管权力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正相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文军  乐烨华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潮流已不可逆转。企业由"经济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早超越了一种简单的身份变更模式,而是一种从理念至行为、彻头彻尾的蜕变。企业以责任财富观来力促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通过自觉地履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一些企业往往会抵不住利益的诱惑,用自身的永续发展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不和谐。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福利经济学、社会责任会计学、企业所得税法和博弈论四个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分析,并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提出相关建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