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2)
2023(2192)
2022(1860)
2021(1679)
2020(1473)
2019(3366)
2018(3238)
2017(6565)
2016(3213)
2015(3438)
2014(3395)
2013(3486)
2012(3199)
2011(2810)
2010(2735)
2009(2664)
2008(2843)
2007(2529)
2006(2232)
2005(2142)
作者
(8724)
(7480)
(7295)
(7085)
(4838)
(3508)
(3372)
(2701)
(2692)
(2689)
(2493)
(2447)
(2367)
(2337)
(2297)
(2277)
(2219)
(2144)
(2084)
(2075)
(1845)
(1722)
(1705)
(1662)
(1647)
(1630)
(1626)
(1493)
(1463)
(1444)
学科
(16609)
经济(16591)
(13542)
管理(13378)
(12667)
企业(12667)
方法(8924)
数学(7958)
数学方法(7905)
(7133)
(5925)
财务(5925)
财务管理(5918)
企业财务(5805)
业经(2808)
(2732)
金融(2732)
关系(2638)
(2638)
贸易(2636)
中国(2622)
(2598)
(2574)
环境(2212)
(2195)
(2144)
(2099)
(2088)
银行(2086)
技术(2051)
机构
大学(50853)
学院(48892)
(23875)
经济(23520)
管理(21856)
理学(19311)
理学院(19186)
管理学(18952)
管理学院(18862)
研究(13581)
(12745)
中国(11032)
财经(10501)
(9682)
(9528)
财经大学(8036)
经济学(7459)
商学(7398)
商学院(7349)
经济学院(6820)
中心(6353)
(6340)
(6191)
北京(6012)
科学(5741)
经济管理(5612)
(5595)
金融(5494)
研究所(5184)
业大(5175)
基金
项目(31616)
科学(26523)
基金(25945)
研究(22601)
(21909)
国家(21739)
科学基金(20016)
社会(16106)
社会科(15474)
社会科学(15469)
基金项目(13651)
自然(13546)
自然科(13328)
自然科学(13327)
自然科学基金(13144)
资助(11076)
教育(10790)
(10368)
(9070)
编号(8299)
(8039)
教育部(7498)
人文(7351)
国家社会(6974)
大学(6685)
(6534)
重点(6518)
(6461)
成果(6368)
科研(6271)
期刊
(23980)
经济(23980)
研究(14881)
(11449)
管理(8614)
中国(7780)
财经(6049)
(5815)
金融(5815)
学报(5799)
科学(5268)
(5168)
大学(5053)
学学(4830)
经济研究(4337)
国际(3787)
(3646)
会计(3330)
技术(3316)
财会(3226)
(3193)
问题(3065)
业经(2846)
技术经济(2768)
教育(2596)
统计(2434)
世界(2386)
商业(2361)
财经大学(2220)
理论(2175)
共检索到71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胡伟  杜雨康  苏国兵  
问询函是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发布虚假信息和潜在违规行为实施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2019年10月14日"航天通信问询函"事件为例,运用事件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全面分析投资者对交易所问询函涉及的上市公司和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问询函给航天通信带来了显著负面影响,在窗口期[-10,15]内的CAR值显著为负;投资者对问询函的理解和反应总体是积极理性的,但理性程度有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四点建议,以期维护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傅祥斐  张绥阳  赵立彬  
本文以我A股上市公司2015—2018年重大资产重组为研究样本,对沪深交易所发出的重组问询函件进行文本分析,检验重组问询函对投资者股票买卖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到重组问询函的并购公告市场反应更差,且问询函语调越为负向时,市场反应越差。结论表明投资者能够接收到监管层的弦外之音,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郭飞  周泳彤  
信息披露监管对于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年报问询函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年报问询函披露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显著为负,年报问询函具有信息含量。本文进一步发现,收入问题集中度越高的年报问询函,负向市场反应越大,累计异常收益越小。投资者关注度对二者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即关注度越高,问询函收入集中度与负向市场反应的关系越强。本研究为证券交易所年报信息监管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也为交易所不断完善年报问询函的内容和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耀丹   王稳华  
本文以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者风险感知视角实证检验交易所问询监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收到定期报告问询函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上升,并且同年收到定期报告问询函数量越多、同一份定期报告被问询次数越多、定期报告问询函中的问题总数量越多,股权融资成本上升幅度越大,说明交易所问询监管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感知,进而导致股权融资成本升高。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当投资者专业能力较强、交易风险较大、市场化程度较低和审计质量较低时,投资者对定期报告问询函所披露风险的感知能力更强,交易所问询监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正向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作为一种非处罚性监管,交易所问询监管是处罚性监管的有力补充,二者都具有良好的市场监管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证券监管部门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防范市场风险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玮佳  张开元  
根据现有理论,投资者行为可能给市场带来价格压力,同时信息搜索行为会产生信息传递,从而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本文以2015—2017年沪深交易所公开披露的年报问询函为事件背景,以超额百度搜索指数为投资者关注的衡量变量,对投资者关注对问询函公告日市场反应的影响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投资者关注削弱了市场对问询函事件的负面反应,这说明"价格压力"与"信息传递"可能同时存在。经过进一步验证,本文证实了中国市场投资者关注行为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在进一步分析中发现,投资者关注降低了收到函件公司的信息补救成本。研究结论旨在为信息披露监管层面及投资者行为等研究领域提供政策启示及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慧华  方军雄  
近年来,业绩型薪酬契约的弊端日益引起了监管层和学者的关注,本文考察的是创新型监管——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监管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基于2014—2017年上交所和深交所薪酬问询函数据,研究发现,公司收到薪酬问询函后,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显著降低;上述结果主要存在于市场机制发达的地区和非家族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问询函监管使得企业可能更多地采取代理权变更的方式对高管进行激励约束,具体表现为高管变更业绩敏感性的提高,从而对高管薪酬机制产生替代作用。上述研究表明,问询函监管机制对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存在替代作用,薪酬问询函能够明显降低公司治理实践中对高管显性薪酬契约的需求,成为约束高管行为、降低代理成本的另一途径。本文研究补充了问询函监管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也为公司治理外部监督机制与内部激励机制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柏  卢家锐  
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作用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补短板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年报问询函,深入探究了交易所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具有风险甄别能力。结果显示:首先,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收到问询函的概率越高,而且在收到年报问询函的企业样本中,问询函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也越高,这反映了问询函具有精准识别的功能;其次,对于非国有企业、深交所上市公司,以及媒体关注度较高、所处法制环境较好的企业,问询函对盈余管理的识别效果更加明显;最后,问询函同样能够甄别相对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并通过影响企业未来的会计绩效而使真实价值回归。文章为中国现阶段监管方式创新性转型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溪  杨国超  饶品贵  
在国务院大力强调优化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形势下,2014年以来交易所广泛使用的并购问询函制度能否发挥监管作用,成为并购重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本文研究交易所问询函是否降低并购重组信息不对称进而提升并购绩效。研究结果表明,交易所问询函能够识别并购重组中的潜在风险,表现为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报告书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并购重组交易更可能收到问询函。进一步地,被问询样本在收到问询函之后的买卖价差、分析师盈余预测误差以及分析师乐观程度较低。针对具体作用机制,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比较修订前后的并购重组报告书,发现新修订报告书中标的方历史信息和前瞻信息的内容均更多,且更详细,表明问询函制度通过改善信息披露缓解了并购交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经济后果方面,本文发现信息披露改善较多的被问询样本重组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未来市场业绩也更好。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问询函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也为问询监管政策缓解并购重组信息不对称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聂萍  潘再珍  
基于沪深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重要政策,以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年报问询函数据为样本,考察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式问询函监管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进一步将问询函区分为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和未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发现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上。从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动机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更强。从大股东"掏空"行为实现的客观条件来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在法治水平较低地区更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明富  
以2014—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连锁董事对问询函监管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董事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被交易所发函监管的可能,而且这一关系通过减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和企业违规的概率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交易所的问询函监管存在行业内的同群效应,连锁董事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连续多年被交易所发函监管的可能;股权集中度削弱了连锁董事与问询函监管的负相关关系;相比西部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中东部地区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连锁董事与问询监管的负向关系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雄华  曹松威  
信息的有效性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公开披露的交易所问询函,发现当上市公司由于重大资产重组行为受到问询时,在不同的事件窗口内,被问询公司显著获得了约为5%的累积异常收益;而当上市公司由于定期财务报告被问询时,被问询公司的累积异常收益变为约-3%,这表明不同类型的问询函所带来的市场效应不同。同时,大规模的公司被问询,其股价受到的负面冲击也更明显。通过使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所得结论依然保持稳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雷丁华   丁澄   薛丽达  
问询函制度对企业数据合规起到了重要的监管作用。通过分析深交所问询的内容、严厉程度与问询函发布后社会各方的反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数据合规义务,分析问询函对企业数据合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交易所问询函通过引起投资者投资意愿的变化、社会舆论压力的加强以及运用自身内容特点和监管措施,从声誉效应和威慑效应两个方面影响企业数据合规治理,增强企业数据合规性。研究结论为问询函治理数据合规提供了案例证据支持,对完善数据合规治理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卉  
基于2014~2018年我国A股企业样本,探讨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函企业减少了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却增加了真实盈余管理;问询函引发的市场反应越差,企业越有可能减少应计盈余管理行为;问询函减少应计盈余管理同时增加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对于民营企业、信息环境较好的企业以及多次收函企业更为显著。拓展性检验证实:相比未收函的情况,企业收函之后进行的应计盈余管理对绩效的影响作用并无明显区别,但收函之后的真实盈余管理对绩效的负面影响更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斯瑾慧  
本文选择2016—2020年期间因股价上涨性异常波动受交易所发函问询关注的304次事件作为对象,分析了异常波动股价受到交易所非处罚性监管后的市场反应,并进一步探讨投资者关注度的调节作用。实证发现:股价上涨性异常波动在受到交易所的非处罚性监管后具有显著的负市场反应,这一结果在不同市场、规模和业绩企业中相同,平均超额收益率在被发函前一个交易日达到9%以上,在被发函后下降到-3.6%。被出函后股价的下降幅度、收益率在不同市值和不同业绩企业中表现出异质性。此外,投资者关注度对非处罚性监管的负市场反应承担着先增强后削弱的调节作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米莉  黄婧  何丽娜  
交易所质询作为资本市场一种重要的非处罚性监管手段,主要聚焦上市公司的风险敏感事件,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而在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在进行定价决策时是否会将交易所问询监管视作一种风险信号?以2015—2017年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交易所问询监管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到交易所问询函的上市公司其审计费用显著高于未收到问询函的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一段时间内被频繁质询,审计师会对其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特别是收到与会计信息相关的问询函时,审计费用增加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