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84)
2023(18854)
2022(16097)
2021(15015)
2020(12780)
2019(29464)
2018(29288)
2017(55869)
2016(29904)
2015(32981)
2014(32792)
2013(32285)
2012(29124)
2011(25938)
2010(25867)
2009(24056)
2008(23972)
2007(20855)
2006(18502)
2005(16196)
作者
(83161)
(69462)
(68915)
(65599)
(43949)
(33053)
(31263)
(26965)
(26311)
(24669)
(23658)
(23412)
(21956)
(21877)
(21319)
(21296)
(20637)
(20271)
(19878)
(19714)
(16956)
(16950)
(16753)
(15951)
(15518)
(15383)
(15355)
(15213)
(13888)
(13594)
学科
(120942)
经济(120770)
(105800)
管理(99752)
(93752)
企业(93752)
方法(56309)
数学(46290)
数学方法(45687)
(37988)
(36010)
业经(34408)
中国(30614)
(26549)
(26057)
财务(25980)
财务管理(25940)
农业(24880)
企业财务(24651)
技术(23749)
理论(22758)
(21955)
地方(21743)
(20812)
(20055)
贸易(20043)
(19665)
(19460)
(19253)
(18559)
机构
学院(418723)
大学(418079)
管理(171731)
(170616)
经济(167201)
理学(148324)
理学院(146828)
管理学(144373)
管理学院(143579)
研究(132643)
中国(102145)
(87752)
(82230)
科学(80051)
(65262)
财经(65042)
(64589)
(61702)
中心(61033)
业大(60604)
(59233)
研究所(58342)
北京(55137)
(52560)
师范(52028)
经济学(51137)
农业(50718)
(49162)
(48759)
财经大学(48344)
基金
项目(283962)
科学(225294)
研究(209801)
基金(207457)
(179413)
国家(177878)
科学基金(155306)
社会(133440)
社会科(126529)
社会科学(126497)
(110681)
基金项目(110187)
自然(101009)
自然科(98669)
自然科学(98644)
自然科学基金(96909)
教育(96794)
(92058)
资助(84707)
编号(84600)
成果(67590)
(62953)
重点(62861)
(62160)
(59631)
课题(57769)
创新(57457)
国家社会(54946)
教育部(54730)
大学(54059)
期刊
(188186)
经济(188186)
研究(123638)
中国(79446)
管理(69081)
(66713)
学报(60670)
(59512)
科学(57884)
大学(47873)
教育(45920)
学学(45110)
农业(40897)
技术(40198)
(36749)
金融(36749)
业经(32367)
财经(32295)
经济研究(29225)
(27766)
问题(24310)
(23464)
技术经济(22210)
科技(20320)
现代(19759)
财会(19185)
理论(19159)
商业(19073)
(18828)
图书(18356)
共检索到615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洪娉   王云龙   杨晓光  
本文针对股票涨跌停板的磁吸效应现象提出了一个新的机制—投资者密度满足一定条件之后,非理性投资者追涨杀跌行为影响均衡价格变动速度,导致磁吸效应。本文将投资者密度引入包含异质理性和非理性投资者的均衡价格模型,发现投资者密度影响股票的预期价格变化,投资者密度的不同导致磁吸效应出现与否及强弱。本文使用中国创业板市场股票的分钟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事件作为自然实验,发现投资者密度的变化可以解释改革前后磁吸效应变化方向不一致的现象。非理性投资者密度超过潜在阈值时,涨停前股价上涨以及跌停前股价下跌时出现磁吸效应。当非理性投资者密度超过潜在阈值后继续加大,磁吸效应减弱。信息披露质量低的股票非理性投资者密度较高,这类股票容易出现磁吸效应,但磁吸效应相对较弱。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蔺汉杰  
2012年,创业板新退市制度终于在投资者、监管机构以及资本市场的"千呼万唤"中闪亮登场。毋庸置疑,新退市制度优化了创业板市场的资源配置,加快了上市企业的"优胜劣汰",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但为了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刚出台的创业板退市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成熟。文章简要介绍新退市制度,从保护投资者权益角度对创业板新退市制度展开了思考,在借鉴国外退市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完善退市制度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创业板市场逐步完善和走向成熟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肖妮  林天爱  
金融改革与企业创新之间联系紧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否能促进企业向高端技术迈进?此次自下而上的全方位试点工作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又具有什么经验和教训?试点工作的金融制度还应怎样优化设计安排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对此,基于这些问题,以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采集2010—2019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评估十二个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效果,研究与讨论金融体制改革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并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能促进企业创新,显著提高试验区城市的企业创新综合指数;(2)金融体系越发达的试验区促进企业创新的程度越大,金融体系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这个途径正面影响企业创新;(3)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能有效降低风险,增强企业创新水平。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莉婷  
本文以2009年至2011年以来在创业板上市的281家公司为样本,对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进行实证研究,即以IPO抑价率为因变量,以反映投资者情绪的市盈率、新股中签率、上市首日换手率等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抑价率影响最为显著的是上市首日换手率,其次是新股中签率,而发行价和市盈率等其他变量对于IPO抑价率都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郭东  
由于设立了"特定投资者"准入制度,TOKYO AIM(东京创业板)成为目前各国首次对投资者实行准入管理的交易所公开市场。该制度的设立既是TOKYO AIM为贯彻政府竞争战略而实施特殊披露制度的产物,也是制度设计时不得不为之的必然选择。正是有了准入制度的支持,TOKYO AIM才能够设置较为宽松的上市门槛与披露要求,尝试吸引亚洲的成长型企业与专业投资者。这一发展路径既面临一定的挑战,也是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手段,值得高度重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贺刚  顾晓敏  顾海峰  刘晓明  
深港通政策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积极关注。本文将深港通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2014年至2019年的月度样本数据,构建"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实证分析深港通的开通对于创业板市场股票价格异质性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深港通这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产生了更多的噪音交易,加大了创业板股价的异质性波动。监管部门要完善做空机制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强对热钱的监管,以有效防范资本市场开放产生的风险。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闻岳春  马志鹏  
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治理和价值的双向影响。研究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和机构投资者之间是良性循环,即机构投资者能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和价值表现,同时被改善治理水平和价值的上市公司会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持股。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对创业板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进行了肯定,也为我国监管机构如何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太峰  高艺  
IPO溢价现象普遍地存在于各个国家的不同市场中,IPO溢价过高也是我国创业板市场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我国创业板IPO溢价现状,然后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通过构造代理变量衡量投资者非理性行为,验证了投资者情绪对IPO溢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创业板市场上,IPO溢价率受到换手率、投资者认知偏差、投资者信心程度和投资者所处环境的显著为正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梁帆  
笔者通过对2009年~2011年创业板公司535个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考察创业板公司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R&D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研发支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构投资者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明显强于其他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数量和年内变化对研发支出的影响显著为正,并且受持股比例、长期性关系型投资和机构积极主义论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远志  黄承琰  
2014年IPO重启和证监会的"窗口指导"意见出台后,创业板的高超募问题得到缓解。高超募现象的发生和减弱,是否与投资者和拟上市公司的非理性行为有必然联系?当以投资者情绪和盈余管理测度投资者和公司的非理性行为强度时,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外部监管环境等影响因素后,应计利润盈余管理与超募程度显著正相关,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市场投资者情绪与超募程度显著负相关,且两者的非理性行为交叉作用不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昊洋  程小可  
采用2010—2014年创业板公司数据,对投资者调研在公司研发投入与R&D资本化选择中所起的调节作用进行研究后发现,投资者调研能够削弱管理层对研发投入进行资本化处理的程度,并且这种作用在内外部监督较弱或业绩压力较大的公司中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这说明投资者调研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水平,抑制管理层通过研发投入资本化实施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行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常启军  苏亚  
本文以内部控制效果、代理成本与投资者利益保护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我国创业板中的上市公司而言,理想的内部控制效果和高效的代理效率有利于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同时,代理成本是内部控制效果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中介变量,三者之间存在传导关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雅慧  万迪昉  付雷鸣  
本文以创业板开板以来至2011年4月底的所有创业板IPO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讨论IPO前不同时期的媒体报道情况对IPO绩效的影响,探讨了媒体在IPO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控制样本自选择偏差后,发现招股公告日至上市日之间的短期媒体报道与IPO抑价和首日换手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符合投资者情绪假说;而招股公告日前一年的长期媒体报道与IPO抑价也显著正相关,但是和首日换手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信息不对称假说未得到支持。本文认为信息不对称假说未得到支持可能与市场以情绪投资为主、忽视价值投资的现象有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现祥  马振邦  
法律环境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核心因素之一,完善的产权制度能够激励企业实施长期性的经营计划与安排。本文基于2007年《物权法》颁布的外生冲击,选取我国A股上市非金融民营企业数据,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并检验了物权制度改革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因果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物权法》颁布后,固定资产占比更低的企业金融化程度显著下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物权法》颁布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增强企业实业投资水平,有效弱化了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金融化的弱化效应呈现一定差异:《物权法》颁布对企业金融化的弱化效应在法律执行效率较高地区、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更为显著,在中小企业中更为显著。本研究揭示了产权制度环境是影响企业金融化的重要因素,为产权激励效应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的新证据。同时,对我国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持续优化的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助力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文守逊  黄文明  张泰松  
本文以创业投资声誉为视角,选取创业板IPOs为样本,实证研究有无创业投资参与、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初始收益和长期业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创业板市场创业投资核证作用微弱,有无创业投资参与、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和创业投资声誉均对IPOs初始效应无影响,创业投资声誉凝聚效应不佳;有创业投资参与优于无创业投资参与的IP0企业的长期业绩,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后企业长期业绩有提升作用且显著正相关;本文同时从中国创业板市场特性和非理性投资行为视角分析了理论假设和实证结果差异之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