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3)
2023(12084)
2022(9655)
2021(8730)
2020(7416)
2019(16575)
2018(15840)
2017(31282)
2016(16230)
2015(17761)
2014(17148)
2013(17091)
2012(15418)
2011(13421)
2010(13725)
2009(13306)
2008(12570)
2007(11277)
2006(9974)
2005(9257)
作者
(42789)
(35867)
(35536)
(33694)
(22846)
(17085)
(16156)
(13627)
(13531)
(12816)
(12079)
(12007)
(11529)
(11174)
(10966)
(10909)
(10479)
(10479)
(10175)
(10073)
(8617)
(8554)
(8530)
(8225)
(7970)
(7903)
(7898)
(7778)
(6983)
(6933)
学科
(82952)
(77272)
企业(77272)
(74424)
经济(74338)
管理(65549)
方法(31350)
业经(29359)
(27922)
(26509)
金融(26507)
(25517)
数学(23437)
数学方法(23341)
(23278)
银行(23273)
(22657)
(22246)
财务(22231)
财务管理(22215)
中国(22094)
企业财务(21155)
农业(19130)
(18802)
技术(16594)
地方(15420)
(14592)
(14209)
理论(14142)
(14131)
机构
学院(229398)
大学(221478)
(102799)
经济(101008)
管理(96968)
理学(83210)
理学院(82521)
管理学(81750)
管理学院(81313)
研究(66124)
中国(60908)
(51209)
(44364)
财经(40617)
(36835)
(34807)
科学(34444)
(33779)
中心(33117)
经济学(31557)
(30505)
财经大学(30093)
商学(29319)
商学院(29054)
经济学院(28806)
业大(28770)
(28071)
北京(27117)
研究所(26960)
经济管理(26233)
基金
项目(147596)
科学(119877)
研究(112827)
基金(110456)
(92791)
国家(91858)
科学基金(83050)
社会(76063)
社会科(72329)
社会科学(72309)
基金项目(59113)
(58573)
自然(51692)
自然科(50587)
自然科学(50578)
教育(50036)
自然科学基金(49766)
(46474)
编号(45128)
资助(43472)
(34820)
(34570)
成果(34194)
(33006)
重点(32051)
国家社会(31954)
(31910)
创新(31565)
(31433)
人文(29868)
期刊
(117774)
经济(117774)
研究(68288)
(44474)
中国(42052)
管理(41009)
(36582)
金融(36582)
(32385)
科学(27111)
学报(24531)
农业(21697)
业经(21606)
技术(21327)
财经(20884)
大学(20572)
学学(19859)
经济研究(18253)
(18070)
教育(15350)
问题(15110)
技术经济(13925)
财会(13894)
(13811)
现代(12956)
(11967)
商业(11883)
世界(11558)
国际(11111)
会计(11045)
共检索到347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伊攀   张含笑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维护国家安全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但近年来日益凸显的企业庞氏融资风险对经济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因此探寻有效的治理工具成为重要议题。投资者实地调研在揭示庞氏融资方面具备市场化、利益相关性强的优势,但其治理效果尚不明确。文章从信息效应和监督效应两个维度检验了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庞氏融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者实地调研能有效抑制企业庞氏融资,发挥“眼见为实”的治理效应。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通过改善企业信息质量和效率、增强监督完备程度发挥作用,并且治理效果因投资者调研偏好、机构投资者合谋可能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不仅为防范企业庞氏融资风险提供了有效工具,也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投资者实地调研的治理效应。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庆德   魏卉   康燕芳  
当前,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倾向较为明显,立足于监管部门日益重视分析师研报质量的现实背景,选取2007—2019年间我国非金融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研究表明: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显著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机制检验发现,企业脱实向虚通过降低企业信息透明度进而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高质量的外部独立审计能削弱企业脱实向虚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的负面影响,而机构投资者持股则会强化其负面效应。研究从资本市场信息中介视角丰富了企业脱实向虚的经济后果,对政府监管部门引导企业回归主业及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朱建中  
应当说,审计披露是个好形式,在公众和舆论的"群起而攻之"下,不少问题得到了整改,不少责任人得到了查处。审计借助公众之手、社会之力、舆论之威取得了好效果。但不知咋的,时下有些地方审计披露不要说公众"雾里看花",就是业内人士也是"一头雾水"。造成一些地方审计披露看不懂的原因是多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小能  刘鹏林  
资本市场的经验表明,市场参与者的情绪波动会对金融决策产生显著影响。空气质量是影响情绪的重要因素,但关于空气质量如何影响市场参与者行为的研究目前还非常匮乏。借助不同地区空气质量的差异,本文研究了不同城市的分析师在同一时期对相同股票的预测是否受到空气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的预测与空气质量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空气质量改善地区的分析师对公司盈余和投资评级的预测更为乐观。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影响在小规模或高估值的股票中表现得更为显著。这与此类股票估值不确定性高因而更容易受情绪影响的观点一致。本文为行为资产定价理论提供了全新证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阳  沈洪涛  周艳坤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本文以2013-2016年深交所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环境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环境信息披露较差以及本地子公司较多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环境治理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考察实地调研对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路径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推动了企业环境治理的资本市场监督和媒体监督。本文的研究验证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拓宽了实地调研经济后果的研究领域,对于深入理解并推动我国企业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茂林  何玉润  胡学淑  
以短期资金支持长期投资的期限错配现象普遍存在于企业中,成为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13—2020年中国深交所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调研等数据,对企业投融资及期限配置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投资端,机构投资者调研改善了企业投资,激励管理层进行更多长期投资;在融资端,机构投资者调研部分缓解了融资约束问题,使企业获得了更多的短期借款,但仍然无法有效支持企业从银行获得更多长期借款。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短期借款来部分满足正常投资需求。进一步研究表明,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国有企业以及有基金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调研使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配置更为合理。因此,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加强对机构调研质量的监督,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和改善金融供给,从而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冬华  张启浩  
以2013—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投资者实地调研和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投资者实地调研显著加剧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其中投资者情绪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对调研纪要进行文本分析后发现,管理层语调呈积极状态的实地调研次数越多,企业过度投资越严重;区分不同类型的实地调研后发现,持股型实地调研会削弱调研行为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加剧作用。本文基于过度投资视角研究了投资者实地调研的作用,拓宽了投资者实地调研的经济后果研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程   陈元胜  
本文基于资本市场动态博弈视角,构建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有关数字化转型的博弈模型,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效果、作用机制与情境条件。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发挥了重要的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通过降低融资约束程度、提高创新投入水平进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拓展分析发现,在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以及实地调研深度均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明晰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在资本市场动态博弈中扮演的角色,为消弭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俊  景雪峰  刘金钊  
投资者实地调研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约束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那么投资者实地调研行为会对企业避税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文章以2013-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抑制企业避税;当企业面临的业绩压力较大时,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显著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投资者实地调研的治理作用越明显,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越好;而且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增强投资者保护水平以及吸引更多的分析师关注,进一步体现了投资者实地调研积极的公司治理作用,有助于抑制企业避税。文章不仅丰富了投资者实地调研影响企业避税的文献,也为积极推广实地调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经验证据与理论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顾弦  
本文通过42个国家(地区)11 400家上市企业的经验数据,检验了投资者保护与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结构的关系以及融资结构对企业资本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债权人权利保护越强的国家(地区),企业越倾向于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由此带来的资本性投资比例也越高;反之,在债权人权利保护越弱的国家(地区),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占比越低,资本性投资水平也越低。上述关系在大陆法系国家(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企业信用评级的调升有助于依赖债券融资的企业更进一步扩大投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钟芳  
以2013—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探讨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显著地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具体来看,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投资不足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对企业投资过度未有显著影响,但持股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投资过度具有抑制作用;融资约束在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投资不足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来缓解企业投资不足;当证券分析师和买方机构投资者进行联合调研时,更有利于缓解企业投资不足。本文拓展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关注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类型的异质性,对于改善我国普遍存在的投资不足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钊霞  骆润葳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2011—2018年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数字金融与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融资的非线性门限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数字金融水平的提升,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不断下降,因而会推动企业投资水平的上涨。当投资者情绪处于高位时,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强烈,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不理性和不完善的特性。综合来看,我国资本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放,加强优胜劣汰并引导企业合理投资;与此同时,我国需要不断推进数字金融的建设,这对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新  杨智  
商誉泡沫及其减值风险已成为当前机构投资者调研活动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本文基于2013—201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商誉泡沫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有效抑制企业商誉泡沫;机制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通过提高企业信息披露水平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来抑制商誉泡沫。进一步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商誉泡沫的抑制作用会随着调研深度的增加而提高;持股型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商誉泡沫的抑制作用更强;参与实地调研的机构类型会对企业商誉泡沫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实地调研活动积极参与企业公司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为监管部门防范化解商誉风险,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秀良  龙会学  
自2006年国内股票主板市场恢复融资功能以来,海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市场融资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证券界、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尤其是境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的高溢价发行问题更是令人关注。本文的研究发现,海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市场IPO定价不仅远远高于其在H股的发行价格,甚至出现了高于回归前一段时间H股市场平均价格的特殊现象,这些企业在回归过程中为什么能进行如此之高的溢价?这种过高的溢价又会引发哪些问题,对此本文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最后分析了海外上市企业国内融资定价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问题以及相应的举措。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欢  
本文选取2007-2014年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战略激进程度与融资约束的关系,进一步考察机构投资者在企业战略和融资约束两者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企业战略激进程度与融资约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信息传递作用和公司治理作用,显著降低了由企业战略激进带来的融资约束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