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6)
- 2023(13815)
- 2022(12192)
- 2021(11514)
- 2020(9770)
- 2019(22861)
- 2018(22644)
- 2017(43912)
- 2016(23709)
- 2015(26665)
- 2014(26509)
- 2013(26067)
- 2012(23478)
- 2011(20764)
- 2010(20436)
- 2009(18595)
- 2008(18163)
- 2007(15735)
- 2006(13598)
- 2005(11597)
- 学科
- 济(91813)
- 经济(91717)
- 管理(78062)
- 业(70527)
- 企(61586)
- 企业(61586)
- 方法(47778)
- 数学(41513)
- 数学方法(40982)
- 财(27451)
- 农(23226)
- 中国(21208)
- 业经(20323)
- 务(19351)
- 财务(19272)
- 财务管理(19233)
- 企业财务(18311)
- 学(18089)
- 地方(16546)
- 理论(16153)
- 制(15981)
- 贸(15478)
- 贸易(15472)
- 农业(15055)
- 易(15022)
- 和(14928)
- 技术(14476)
- 划(14405)
- 环境(13753)
- 银(13200)
- 机构
- 大学(326022)
- 学院(323490)
- 管理(138470)
- 济(127654)
- 经济(124784)
- 理学(119879)
- 理学院(118649)
- 管理学(116577)
- 管理学院(115958)
- 研究(98681)
- 中国(75476)
- 京(68083)
- 科学(60779)
- 财(60084)
- 财经(48464)
- 业大(47520)
- 所(47140)
- 中心(47058)
- 农(46925)
- 江(45988)
- 经(44262)
- 研究所(43041)
- 北京(42412)
- 范(40764)
- 师范(40395)
- 州(37606)
- 经济学(37412)
- 农业(36666)
- 财经大学(36591)
- 院(36540)
- 基金
- 项目(227036)
- 科学(179566)
- 基金(166626)
- 研究(165790)
- 家(143882)
- 国家(142711)
- 科学基金(124798)
- 社会(104086)
- 社会科(98774)
- 社会科学(98744)
- 基金项目(89477)
- 省(87716)
- 自然(83016)
- 自然科(81134)
- 自然科学(81116)
- 自然科学基金(79639)
- 教育(76854)
- 划(73607)
- 资助(68797)
- 编号(68000)
- 成果(53070)
- 部(50389)
- 重点(49636)
- 创(47331)
- 发(46302)
- 课题(45149)
- 创新(44092)
- 科研(43895)
- 教育部(43822)
- 大学(43223)
- 期刊
- 济(133756)
- 经济(133756)
- 研究(90567)
- 中国(56278)
- 管理(52371)
- 财(48044)
- 学报(47924)
- 科学(45208)
- 农(40169)
- 大学(37494)
- 学学(35245)
- 教育(33169)
- 技术(29856)
- 农业(28148)
- 融(26067)
- 金融(26067)
- 财经(23153)
- 业经(21694)
- 经济研究(20483)
- 经(19701)
- 理论(18001)
- 图书(17314)
- 问题(16970)
- 实践(16750)
- 践(16750)
- 技术经济(16330)
- 业(16002)
- 科技(15063)
- 财会(14929)
- 现代(14755)
共检索到461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俞红海 陆蓉 徐龙炳
基金拆分是在保持投资者资产总值不变前提下,通过降低基金单位净值来实现"净值归一"。拆分过程中尽管理论上基金业绩及投资者利益保持不变,但在实践中却往往引起投资者大量申购,导致基金规模急剧扩大。对此,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进行研究,发现投资者大量申购拆分后的基金是因为名义价格幻觉产生的低净值偏好;管理者迎合并利用投资者这一价格幻觉来增加资金净流入。进一步研究表明,基金拆分后规模扩大是由于吸引了大量新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申购而造成的;长期来看,进行拆分的基金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因此,总体来说基金拆分是理性的管理者迎合并利用投资者非理性偏好来实现其自身利益的一种方式。本文所揭示的因市场参与...
关键词:
名义价格幻觉 迎合 基金拆分 理性程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春雷
伴随着我国基金行业的爆炸式增长,2010年末市场上已经有超过六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但基金行业的管理费却是投资者收益的六倍之多,成为了基金行业的一种异常现象。本文将基金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纳入模型,把投资者分为成熟和幼稚两种类型,对基金管理者能力与基金费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论表明,当幼稚型投资者比重超过一定程度后,基金管理者能力与基金费率成反比。而且,随着幼稚型投资者比重的增大,基金管理者获取的投资收益比例越大,基金投资者获得的收益比例越低。2010年我国基金行业管理者的收益是基金投资者收益的六倍,反映
关键词:
基金费率 管理者能力 基金市场 基金投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崔晓蕾 高涛 徐龙炳
在美国股市互联网泡沫破灭时,电话电报公司(AT&T)的首席执行官决定放弃一项长期投资。“公司股票已被重创,”他指出,“市场短视迫使我放弃了宏伟的转型计划。”投资者短视为何影响公司长期投资?文章使用国内某头部券商投资者交易账户的持股时间数据来度量投资者短视,研究发现投资者短视对公司长期投资水平有抑制作用,管理者削减长期投资迎合短视投资者对短期盈余的偏好,以达到提振短期股价的目的。公司股价对未预期盈余信息反应越强,管理者迎合程度越高。对管理者迎合动因及目的的检验也从侧面印证了迎合机制,管理者迎合短视投资者而报告更高的当期收益、创造收益惊喜以提振短期股价。迎合行为还给管理者带来利益,如更低的外部融资成本、更有利的股权减持行权条件以及更高的薪酬收入。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覆盖给管理者带来短期压力而增强了迎合作用。经济后果研究表明,管理者迎合投资者短视确实提升了短期业绩,但损害了公司长期价值。文章建立了投资者短视与公司投资决策的直接联系,补充了中小投资者影响公司决策的渠道及机制,研究结论为建立与实体发展所需资金期限相匹配的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依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崔晓蕾 高涛 徐龙炳
在美国股市互联网泡沫破灭时,电话电报公司(AT&T)的首席执行官决定放弃一项长期投资,“公司股票已被重创。”他指出,“市场短视迫使我放弃了宏伟的转型计划。”(Reingold,2006)投资者短视为何影响公司长期投资?文章使用国内某头部券商投资者交易账户的持股时间数据度量了投资者短视,研究发现投资者短视对公司长期投资水平有抑制作用,管理者削减长期投资迎合短视投资者对短期盈余的偏好,以达到提振短期股价的目的。公司股价对未预期盈余信息反应越强,管理者迎合程度越高。对管理者迎合动因及目的的检验也从侧面印证了迎合机制,管理者迎合短视投资者而报告更高的当期收益、创造收益惊喜以提振短期股价。迎合行为还给管理者本身带来利益,如更低的外部融资成本,更有利的股权减持行权条件及更高的薪酬收入。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覆盖给管理者带来短期压力进而加强了迎合作用。后果研究表明,管理者迎合投资者短视确实带来了短期业绩提升,但损害公司长期价值。文章建立了投资者短视与公司投资决策的直接联系,补充了中小投资者影响公司决策的渠道及机制,结论为建立与实体发展所需资金期限相匹配的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依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贵华 崔宸瑜 高皓 屈源育
本文利用证券分析师发布的股票目标价格预测,为名义价格幻觉提供了能够直接反映心理预期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对低价股未来收益的心理预期显著高于高价股,该行为偏误在规模小、上市时间短、股票波动性大、财务透明度低和无形资产占比高等估值难度更大的股票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我们还利用股票送转,对证券分析师是否受到名义价格幻觉的影响做进一步验证,发现由送转引起的与基本面无关的名义价格下降显著提升了证券分析师对股票未来回报的心理预期。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发现并不是因为证券分析师准确预见了低价股和高价股未来有不同的投资机会,也不是为了最大化其供职证券公司的利益而有意迎合投资者。
关键词:
名义价格幻觉 证券分析师 目标价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琦 吴乃迁 苏愉越 喻天琦
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信息噪音加剧了投资者非理性情绪的扩散,基于网络数据挖掘来分析投资者心理偏差及其对资产价格和公司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新浪微博中盈余信息相关的发帖文本,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平台的情感分析算法构建投资者盈余乐观情绪指标,并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投资者盈余乐观情绪对管理者迎合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盈余乐观情绪与短期股票收益率正相关,投资者盈余乐观情绪越高涨,短期内股票价格被高估的程度越大,这种效应在意外盈余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更为显著。管理者为了维持或推高公司股价,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迎合投资者的高涨情绪,并且行业盈余同步性较低的公司实施盈余管理迎合的程度更大。进一步地,管理者实施迎合的手段还包括对公司财务文本信息进行语调管理,并且行业盈余同步性较高的公司实施迎合时更倾向于加强语调管理的程度。本文结合社交媒体信息环境深化了资本市场错误定价的相关研究,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投资理念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朝晖
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并不完全理性,会对股票价值高估或低估,而公司管理层在投资决策时可能迎合这种错误定价。文章以2003-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为对象,证实了公司在投资决策时对投资者情绪的迎合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受到市场状况、个体投资者短视程度以及企业自身融资约束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仁和 陈英楠 程昆
实务界普遍比较名义利率与盈利、红利或租金收益率的高低,以判断资产价格是否合理,意味着投资者用名义利率对资产的未来实际红利流进行资本化,投资者存在货币幻觉。本文梳理了国外检验股票市场和住宅市场货币幻觉假设的不同理论分析模型和实证检验方法,并认为可以用货币幻觉假设来解释我国近年来的资产价格泡沫。
关键词:
货币幻觉 Fed模型 股票市场 住宅市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静
在投资者保护的分析框架下,借鉴迎合理论的基本思想,本文采用1998-2010年所有沪深A股的年度分配方案,在控制自由现金流、成长性、公司规模、盈利性和资产负债率的条件下,检验了股利溢价对现金股利支付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给予的现金股利溢价越高,公司发放股利的可能性越小;在法治水平较差的地区,迎合理论的印证能力更强,说明法治水平越低,利益输送越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寅
信用卡作为带有无担保小额信用贷款及滚动合约性质的支付结算工具,越来越受到使用者偏爱,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信用卡定价也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基于均值-方差框架构建了一个持卡人跨期用卡行为理论模型,通过引入持卡人行为差异与学习机制考虑不同持卡人认知与认知改进下的信用卡定价问题。本文发现:信用卡实际价格本质上是单位定价与风险补偿的和,银行将定价的风险补偿摊薄到每个合约;持卡人认为信用卡价格较高的原因是银行在市场中的有效用卡规模与风险补偿使持卡人对信用卡单位定价认知低于实际价格认知而产生的持续价格幻觉;一定条
关键词:
价格幻觉 信用卡定价 风险补偿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Hoang Thi Thuy Nguyen Ngoc Linh
传统理论认为管理者是完全理性,公司投资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是通过迎合渠道理论和股权融资渠道理论,但是现在金融学理论认为管理者不是完全理性,做出投资决策时,因自身特征和自身心理产生非理性投资的行为,会影响公司投资决策和公司投资效率。论述了投资者情绪和公司投资水平、投资者情绪和公司投资非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探讨管理者特征对投资者情绪和公司投资行为的相关研究,对未来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姜明
财务会计目标是指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最终所要达到的境地或结果,即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目标。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财务报告的目标应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二是反映管理当局受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胡振飞 陈娴 陈欣
我国对机构投资者从基金中获得的分红免征所得税,但对其资本利得却征收所得税。基于此税收偏好,本文构建了基金分红的决策模型,从理论上推导了机构投资者分红需求压力、基金生息率和资金净流入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为:机构投资者分红需求压力越大,基金生息率也越高,而且基金分红生息率越高,资金流入越多。本文对2012~2017年债券型基金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这种"迎合效应",研究发现,债券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导致基金生息率的提升,且基金生息率的提高会带来机构投资者资金净流入,并实现基金规模的净增长,从而为上述推论提供了证据支持。此外,该"迎合效应"也同样存在于混合型基金,但不存在于股票型基金中。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菊花 隋姗姗
过度自信替代变量的选择是行为金融学的一大难题,本文就该领域主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从管理者过度自信及金融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两个角度回顾和评述相关研究及其所使用的界定和度量方法,由此引发对过度自信衡量标准和模型的思考,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过度自信 度量方法 综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小悦 范辉政
财政信息问题非常重要。最优信息系统选择理论认为,决策系统由信源、信道和决策规则组成。决策系统的所有构成内容都与信息有关,决策实际上是对已知信息或未知信息的可能状态的判断和处理。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对信息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形成了风靡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