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83)
2023(5268)
2022(4385)
2021(4048)
2020(3387)
2019(7611)
2018(7322)
2017(14780)
2016(7831)
2015(8219)
2014(8111)
2013(8134)
2012(7490)
2011(6711)
2010(6494)
2009(5950)
2008(6034)
2007(5496)
2006(4609)
2005(4311)
作者
(22199)
(18698)
(18588)
(17863)
(11934)
(9001)
(8306)
(7002)
(6966)
(6668)
(6489)
(6167)
(6062)
(5957)
(5876)
(5872)
(5521)
(5445)
(5352)
(5281)
(4585)
(4504)
(4419)
(4285)
(4267)
(4237)
(4087)
(3810)
(3806)
(3688)
学科
(36171)
经济(36134)
(24553)
管理(23995)
(21033)
企业(21033)
方法(19836)
数学(18054)
数学方法(17930)
(11062)
(8208)
财务(8199)
财务管理(8190)
企业财务(8052)
中国(7625)
(6438)
(6396)
(6027)
金融(6027)
业经(5870)
(5857)
(5772)
贸易(5771)
(5647)
(5432)
银行(5419)
(5188)
技术(5162)
理论(4474)
农业(4166)
机构
大学(114732)
学院(111679)
(51117)
经济(50324)
管理(43646)
理学(38717)
理学院(38337)
管理学(37656)
管理学院(37449)
研究(36795)
中国(27592)
(24709)
(22336)
科学(20984)
财经(20562)
(18982)
(18254)
(17713)
经济学(17379)
中心(16770)
研究所(16660)
业大(15986)
经济学院(15942)
财经大学(15894)
(15242)
农业(14139)
商学(13733)
北京(13667)
商学院(13609)
(13218)
基金
项目(78009)
科学(63110)
基金(61275)
(54304)
国家(53898)
研究(52772)
科学基金(46867)
社会(36618)
社会科(35072)
社会科学(35062)
基金项目(31913)
自然(31782)
自然科(31204)
自然科学(31196)
自然科学基金(30696)
(27831)
资助(26241)
教育(24762)
(24323)
(18658)
编号(18449)
重点(17095)
教育部(16478)
国家社会(16298)
(16077)
人文(15637)
科研(15598)
(15181)
创新(15135)
大学(15026)
期刊
(49118)
经济(49118)
研究(31931)
(19653)
学报(19467)
中国(19335)
科学(17117)
管理(16588)
大学(15074)
学学(14625)
(14513)
(11999)
金融(11999)
财经(11094)
农业(9709)
(9546)
经济研究(9469)
技术(7881)
教育(7152)
问题(6534)
(6379)
业经(6351)
统计(6249)
国际(5872)
技术经济(5840)
(5604)
(5446)
理论(5340)
(5272)
商业(5019)
共检索到158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晓辉  叶建华  
实证研究发现,股价特质性波动率能负向预测股票收益率,这与经典财务学假设相悖,被称为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本文立足我国A股市场个体投资者众多、博彩偏好明显及短期套利受限背景,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投资者博彩偏好对该资产定价异象的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特质性波动率溢价存在于A股市场,同投资者博彩偏好密切相关的公司信息透明度及投资者风险感知对该资产定价异象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在投资者风险感知程度较高时期,公司信息透明度对该资产定价异象的缓解作用减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华平  叶建华  
实证研究发现,股票特质性波动率在国内外股票市场中存在显著的负向溢价,这被称之为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探究其成因是当前财务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构建资产组合及回归分析法,发现投资者极端收益率偏好对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的解释力较弱,但基于中国A股市场构建的有限套利指标对该资产定价异象存在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丰富了特质性波动率负向溢价存在性及成因研究,对于优化中国股票市场规制也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左浩苗  郑鸣  张翼  
本文对中国股票市场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探讨"特质波动率之谜"是否存在。我们发现,中国股票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在控制了表征异质信念的换手率后,这种负相关关系消失了。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在卖空限制和投资者异质性的共同作用下,资产价格会被高估从而降低未来的收益率,造成了中国市场上的特质波动率之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魏聃  王亚平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国内可转换债券上市之初的普遍折价现象。对于转债理论价格和实际价格的差异,本文考察了三种可能的解释:可转债的风险较理论模型估计的更高;可转债流动性较差;可转债发行类似于股票增发,应当出现增发折价。其中第三种解释为本文首次提出。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国内可转债的确存在风险较大,流动性差的问题,但是本文所选用的波动率的代理变量与折价水平不存在正相关关系,波动率和流动性本身也不足以解释可转债平均超过10%的折价。可转债的上市折价水平与股票的增发折价水平近似。观察到的可转债上市折价可能只是增发折价的反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立岩  伍燕然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运用不完全理性投资者的情绪譹全面解释国内市场IPOs之谜,并且论证投资者情绪是资产定价的重要因素。首先论证国内理性解释的前提不成立;其次全面解释IPOs之谜的三大现象;进而利用其他反映情绪的指标间接证明新股首日收益是情绪指标;最后,证实情绪和市场收益之间存在双向反馈关系,以及情绪对市场收益的跨期反向影响(长期收益反转)和短期市场收益与情绪的相互正向影响(短期收益惯性),从而论证了投资者情绪是资产定价的重要因素。而一旦证实情绪可解释市场短期收益惯性、长期收益反转的现象,逻辑上就可以解释行为金融学中著名的"过度波动之谜"和"股权溢价之谜",因此本文的贡献将不限于解释IPOs之谜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彦斌  徐绪松  
本文提出了同时包含有财富偏好和习惯形成的新效用函数,并构造了基于该效用函数的消费-投资组合模型。本文使用随机动态规划求解了模型,得到了最优解。此外,本文还使用最优解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投资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的数值均小于3,从而解释了股票溢价之谜。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翟伟丽  何基报  周晖  才静涵  
本文利用2005~2008年深圳A股市场的数据,对各类投资者的交易偏好及其差异、交易偏好与股价波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偏向于交易大盘股、高价股、低市盈率股和非ST股。各类个人和机构之间的交易偏好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月末平均持股市值在10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对小盘股、低价股、高市盈率股、ST股的偏好程度比其他个人投资者高;(2)无论是按规模、价格、市盈率、是否ST股对股票进行分类后利用Panel固定效应模型,还是应用一般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都表明,个人交易偏好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卫东  王瑞君  胡啸兵  
股票价格暴涨暴跌会对国家金融秩序稳定造成严重冲击。本文基于1992年5月22日至2016年6月30日间沪市价格数据样本,引入总体经验模式分解(EEMD)方法,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动态分析发现:(1)上证价格波动存在由高频分量、低频分量和趋势项分量组成的复杂的内在频率结构;(2)上证价格异常随机大幅波动由高频分量变动引起,其主要受投资者信心影响;(3)针对价格波动高频分量,加大投资者信心管理,形成合理预期,是当前抑制价格暴涨暴跌、稳定市场运行秩序的有效策略。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皓  陈湘鹏  王远  
已有文献尝试从不同角度解释A股市场的"异质波动率之谜",但尚未有研究探讨该异象能否被现有解释变量充分解释,并量化评价各变量的解释力度。本文在总结过往文献对"异质波动率之谜"的解释变量的基础上,应用"Hou&Loh拆解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拆解,(1)整体上,现有解释变量不能充分解释"异质波动率之谜";(2)结构上,与彩票型偏好相关的解释变量具有最强的解释力度,与流动性相关的变量、非预期性换手率也具有较好的解释度,但与行为偏差相关变量的解释力度非常低。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游家兴  汪立琴  
本文以2006至2010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为考察对象,分别从水平效应和增量效应两个角度,考察机构投资者与股价波动同步性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提高了整个市场投资者的理性程度,有助于市场信息传递机制的完善,推动了股票价格对公司特质信息的吸收,从而有力抑制了股价波动的同涨共跌现象。本文的实证结果从股价波动同步性的角度,支持了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有助于市场稳定和信息传递的观点。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梁昱  张伟强  
在新兴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容易受到投资者投资偏好的影响。其中,投资者的博彩性投资偏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中国股票市场实际情况,借鉴并改进了过往文献对于博彩型股票的分类方法,将高个体偏度、高个体波动率、低价格和高超额换手率的股票定义为博彩型股票,并发现个人投资者过度配置了博彩型股票,存在明显的博彩性投资偏好。本文验证了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博彩型股票未来收益表现较差的结论,说明投资者偏好博彩型股票的投资行为存在非理性偏误。同时,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在投机性相对较强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中的博彩型股票未来收益表现更差;无论市场在上升或下降环境中,博彩型股票的未来负超额收益一直稳定存在。因此,本文认为应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加强投资者教育,以降低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偏差,维护股票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梁昱  张伟强  
在新兴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容易受到投资者投资偏好的影响。其中,投资者的博彩性投资偏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中国股票市场实际情况,借鉴并改进了过往文献对于博彩型股票的分类方法,将高个体偏度、高个体波动率、低价格和高超额换手率的股票定义为博彩型股票,并发现个人投资者过度配置了博彩型股票,存在明显的博彩性投资偏好。本文验证了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博彩型股票未来收益表现较差的结论,说明投资者偏好博彩型股票的投资行为存在非理性偏误。同时,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在投机性相对较强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中的博彩型股票未来收益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孔高文  刘莎莎  孔东民  
借鉴Kumar(2009)的研究,本文按照收益偏度、特质波动与股价水平三个维度将股票分为博彩型与非博彩型,首次考察了如下两个问题:机构投资者是规避还是偏好参与博彩?参与博彩型股票是否影响了其业绩?研究发现:第一、机构投资者整体上表现为博彩规避,这说明其投资理念是理性的;第二、持有更多的博彩型股票显著降低了机构投资者的业绩,并且这种关系对于规模较小的机构投资者更为明显。本研究具有明晰的政策含义,即机构投资者在做出投资策略时,应当遵循稳健的投资风格,尽可能规避博彩型股票;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选择参与机构投资者(如基金)时,也可以通过博彩特征对其加以评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邓雪春  郑振龙  
文章讨论了中国股市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实证结果表明,滞后的特质波动率并不是预期特质波动率的一个好的估计值。所谓"特质波动率之谜"是由于研究者错误地使用滞后的特质波动率来取代预期特质波动率而出现的伪现象。文章采用对每支股票的对数特质波动率序列建立ARMA模型的方法提取预期特质波动率,并利用横截面回归研究预期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关系即使在考虑了各种控制变量并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智明  
利用中小板指数和上证指数的日超额收益率数据,采用半参数局部多项式回归法,研究了中国中小板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的关系,探讨了中国中小板市场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现象。结果显示:总的来说,中国中小板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这种正相关关系并不稳定;当股票市场行情较好时,中小板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正相关;当股票市场行情较差时,两者负相关;当上证指数的日超额收益率为负时,中小板市场出现"特质波动率之谜"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