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1)
2023(14685)
2022(12627)
2021(11974)
2020(10029)
2019(23529)
2018(22821)
2017(44233)
2016(23719)
2015(26647)
2014(26343)
2013(26509)
2012(24341)
2011(22087)
2010(21748)
2009(20071)
2008(19771)
2007(17036)
2006(14865)
2005(13408)
作者
(67659)
(56138)
(55867)
(53230)
(36117)
(26844)
(25384)
(21945)
(21432)
(20073)
(19324)
(19076)
(17828)
(17778)
(17397)
(17318)
(16754)
(16354)
(16135)
(16107)
(13812)
(13757)
(13462)
(12658)
(12554)
(12529)
(12396)
(12070)
(11301)
(11039)
学科
(102382)
经济(102260)
管理(70348)
(68319)
(57409)
企业(57409)
方法(50533)
数学(44854)
数学方法(44506)
(27669)
中国(27337)
(24496)
(20559)
贸易(20546)
业经(20532)
(19980)
(19469)
(18723)
(18546)
财务(18485)
财务管理(18459)
企业财务(17718)
地方(17318)
(16476)
金融(16475)
农业(16051)
(15609)
银行(15554)
(14864)
环境(14856)
机构
大学(345299)
学院(339078)
(147480)
经济(144775)
管理(137903)
理学(119879)
理学院(118614)
管理学(116888)
管理学院(116264)
研究(116100)
中国(89684)
(73280)
科学(67587)
(67472)
(57594)
财经(55157)
研究所(52143)
中心(51731)
(50910)
(50558)
业大(48153)
北京(47160)
(46379)
经济学(45829)
(41959)
(41895)
师范(41602)
财经大学(41554)
经济学院(41488)
农业(39941)
基金
项目(231190)
科学(183198)
基金(172262)
研究(168359)
(149980)
国家(148843)
科学基金(128454)
社会(108846)
社会科(103426)
社会科学(103400)
基金项目(91151)
(85253)
自然(83620)
自然科(81745)
自然科学(81725)
自然科学基金(80321)
教育(76287)
(72931)
资助(72064)
编号(66362)
成果(53529)
(53068)
重点(50986)
(47946)
(47888)
教育部(46163)
国家社会(45799)
创新(44727)
课题(44652)
人文(44563)
期刊
(154770)
经济(154770)
研究(103628)
中国(61559)
学报(51954)
(51332)
管理(50963)
科学(48611)
(44729)
大学(39775)
学学(37494)
(33025)
金融(33025)
教育(31571)
农业(31191)
财经(28023)
技术(27101)
经济研究(26059)
(23848)
业经(22654)
问题(20334)
(18662)
理论(17536)
(17406)
技术经济(17217)
国际(16497)
世界(16036)
图书(15932)
实践(15639)
(15639)
共检索到498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加根  王波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A股市场并不存在"大交易量溢价效应",反而存在"大交易量折价效应"。结合中国A股市场自身特点,我们发现存在"涨停板溢价效应";更进一步的,股票的涨停板和大交易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大交易量前的涨停板能传递出更强的正面信号;涨停板之前的大交易量传递出负面信号;涨停板之后的大交易量传递出更强的负面信号。我们认为,投资者关注的不是出现大交易量的股票,而是涨停板的股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竹清  张超林  
投资者情绪愈发被认为是影响新股收益的核心因素,且在新的规则和行情下,以首日收益已不足以较好地度量和研究新股收益。本文以中签率和交易量衡量投资者情绪,以涨停板数和对应区间内累计涨幅衡量新股收益,着重研究了2014年到2015年5月底之间发行新股的特定收益与投资者情绪间的关系,发现投资者情绪显著正向影响个股的新股收益,以及投资者情绪的自我强化和加速效应,即新股发行时投资者情绪越高,上市后累计收益越高,且越激发、强化投资者的追涨情绪。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燕鸣  吴晶  
本文利用沪深股票交易所1997至2013年交易数据,从投资者关注的角度对涨停板的"广告效应"及过度关注弱势假说进行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股票涨停板存在"广告效应",涨停股票能够吸引投资者的注意,而且涨停的次数越多,对投资者注意力吸引越大;在考虑了投资者异质信念和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后,涨停股票仍然有显著为负的事后累计超额收益,基本符合行为金融理论的"过度关注弱势"假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超  
利用A股市场的日内高频数据,研究我国股市涨跌停板制度是否存在“磁吸效应”,从而判断涨跌停板的存在是否会影响投资者在面临个股较大涨跌幅时的交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一,我国A股市场涨跌停板的设定并不会导致投资者流动性风险的增加;二、投资者观察到股价大幅波动时会比较谨慎,涨跌停板的存在抑制了股价波动的进一步增大;三,临近收盘时,如果股价已下跌了较大的幅度,投资者的损失规避交易会造成股价的继续下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力  俞竞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 ,对财务年报公告后市场上的交易量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财务年报公布前后存在着超常交易量 ,说明财务年报确实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 ,超常交易量的产生就是由于投资者依据这些新信息对公司价值做出不同判断的结果。同时 ,我们还发现即使在财务年报公布期间 ,市场交易量仍对个股交易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说明中国股市上“跟风”现象严重。另外 ,我们也证实了超常交易量与超额收益率之间存在着不对称关系 ,即超额收益率大于 0时的超常交易量远大于超额收益率小于 0时的超常交易量。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娟  徐加根  尚继才  
通过对中国A股市场不同规模股票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同规模股票在形成大交易量后的检验期中反应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大规模股票不存在显著的"溢价效应"或"折价效应",而小规模股票在出现大交易量的15天后有显著的"折价效应";在牛市中,越大规模的股票"溢价效应"越明显,在熊市中,越小规模的股票"折价效应"越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大规模股票在"突然放量"后的表现好于"持续放量"后的表现,而小规模股票则相反;但这种情况在出现大交易量15天后才显著。因此,投资者可以利用本文研究结果构造投资组合。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加根  王波  
利用技术分析制定股票投资策略是投资者主要采用的方法之一,而对交易量与收益率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又是技术分析的基础。我们认为,大交易量能更好地预测未来股票的收益。本文通过对中国A股市场代表不同规模股票的指数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指数在大交易量形成后的检验期里反应是不同的。代表大盘股的指数存在明显的"大交易量溢价效应";而代表小盘股的指数几乎不存在这种效应。我们还进一步的发现,这种"大交易量溢价效应"只发生在指数上涨了10%-20%的情况下。最后,我们给出了相关的投资策略。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继德  廖微  张荣武  
搜索引擎的广泛应用促使互联网成为普通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百度指数体现关键词被搜索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投资者对信息的关注程度。本文以上证180指数样本股为研究对象,以百度指数用户关注度衡量普通投资者关注度,揭示普通投资者关注对股票流动性及股票收益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普通投资者高关注度将伴随高市场流动性,注意力会驱动投资者进行交易;对信息的当期关注会对股票收益产生正向影响,但这一现象将在一段时间后发生反转。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饶育蕾  王建新  丁燕  
本文在应计定价被高估的"应计异象"研究基础上,从投资者有限注意角度出发,将投资者分为高关注和低关注两类,实证检验两类投资者对应计定价的不同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高关注投资者由于能够充分关注到包括应计和现金流在内的盈余组成部分,因而能够对应计作出较为合理的定价;相反,低关注投资者则对应计作出过高的定价。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市场态势下,高、低关注投资者对应计定价具有不同的表现:当市场处于牛市时,高关注投资者对应计进行了合理定价,而低关注投资者则存在对应计的高估;而熊市时,高关注投资者对应计作出偏低的定价,而低关注投资者则对应计作出了较为合理的定价。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汤怀林  李平  曾勇  廖静池  
本文利用中国A股主板中允许融资融券股票20122015年的交易数据,考察2015年股市暴涨过程中股价涨停的差异及原因。研究发现,前期市场流动性越差的股票在暴涨过程中反而涨停的次数越多,而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是前期市场流动性越差的股票在暴涨过程中的流动性改善越多。进一步分析发现,暴涨过程中股票流动性的提升幅度与自身融资交易的增加幅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表明杠杆交易才是导致股票市场流动性提升幅度差异的真正原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蒋竞  黄皖璇  罗荣华  
盈余公告作为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已被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相对而言,盈余公告对股票交易量的影响却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使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至2013年的数据,从盈余公告信息含量的角度,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特征,研究了盈余公告对股票交易量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有:第一,总体来看,好消息和坏消息对交易量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好消息对异常交易量的影响强度要显著高于坏消息;第二,非对称性很可能来源于我国股票市场广泛存在的卖空约束;第三,非对称的特征在机构投资者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蒋竞  黄皖璇  罗荣华  
盈余公告作为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已被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相对而言,盈余公告对股票交易量的影响却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使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至2013年的数据,从盈余公告信息含量的角度,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特征,研究了盈余公告对股票交易量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有:第一,总体来看,好消息和坏消息对交易量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好消息对异常交易量的影响强度要显著高于坏消息;第二,非对称性很可能来源于我国股票市场广泛存在的卖空约束;第三,非对称的特征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流动性较好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储小俊  吴冲锋  曹杰  
本文基于Probit和Tobit模型检验了投资者情绪是否是内部人交易的信息来源。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越高,内部人卖出倾向增加、卖出强度增大,内部人买入倾向降低、买入强度减小。投资者情绪对内部人卖出的影响大于其对内部人买入的影响效应。在控制投资者情绪后,公司未公开的季度业绩变化信息并未对内部人的卖出交易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一现象符合"前景理论"的"确定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姚振晔  
作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重点与难点,内部人交易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如何有效监督内部人交易,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与公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一个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数据,文章探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人交易获利能力的影响,发现:(1)机构投资者的存在会提高内部人买入行为的获利能力,会抑制内部人卖出行为的获利能力;(2)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交易的影响在卖出样本中存在截面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国有企业样本组和非两职合一样本组更显著;(3)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分析发现,基金投资者会提升内部人买入交易的获利能力,合格的境外投资者会抑制内部人交易的总体获利能力,其他机构投资者一方面会促进买入行为的获利能力,一方面会抑制卖出行为的获利能力;(4)机制路径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卖出交易的抑制作用存在提高公司盈余质量、提升治理水平和改善信息披露水平三种机制路径。总之,文章验证了机构投资者影响内部人交易的研究推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康文津  顾明  
自2010年证监会推出融资融券方案以来,A股市场上融资交易和融资余额都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增长。目前A股市场上融资余额总量已达到万亿元的水平,对于中国股市的重要性日趋增加。有鉴于此,有必要对杠杆投资者的融资交易行为模式以及其对A股定价机制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杠杆投资者的融资交易行为模式与市场回报率、流动性等重要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滞后股票收益与杠杆投资者的净融资交易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杠杆投资者总体而言是追涨杀跌的趋势追逐者。股票价格下跌对融资交易的影响显著大于股票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且这种不对称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收益而非个股异质性收益所引起的。此外,杠杆投资者的融资交易行为与未来股票周度收益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种负相关主要是由融资净卖出所引起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