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04)
2023(7161)
2022(6020)
2021(5500)
2020(4744)
2019(10407)
2018(10363)
2017(20005)
2016(10838)
2015(12018)
2014(11916)
2013(11682)
2012(10838)
2011(9785)
2010(9867)
2009(9597)
2008(9895)
2007(8927)
2006(7993)
2005(7636)
作者
(30983)
(26112)
(25987)
(24929)
(16779)
(12661)
(11841)
(9909)
(9782)
(9358)
(9063)
(8896)
(8672)
(8438)
(8293)
(8045)
(7764)
(7695)
(7685)
(7457)
(6630)
(6349)
(6296)
(5962)
(5941)
(5925)
(5693)
(5679)
(5190)
(5137)
学科
(42365)
经济(42273)
管理(42051)
(37142)
(33791)
企业(33791)
方法(18858)
(18735)
数学(16469)
数学方法(16319)
(15131)
(13309)
财务(13293)
财务管理(13272)
企业财务(12819)
(10249)
业经(9796)
中国(9501)
(9188)
体制(8978)
(8719)
金融(8717)
(8333)
银行(8322)
(8304)
(7908)
(7823)
(7378)
税收(7169)
环境(7122)
机构
大学(161535)
学院(158464)
(66635)
经济(65191)
管理(61727)
理学(52592)
研究(52163)
理学院(52058)
管理学(51326)
管理学院(51024)
中国(42172)
(38028)
(32980)
财经(29276)
科学(28988)
(26522)
(26053)
(24217)
中心(24117)
研究所(22915)
财经大学(21846)
(21751)
北京(20895)
经济学(20683)
业大(20142)
(19327)
(18830)
经济学院(18563)
(18189)
师范(18011)
基金
项目(102070)
科学(81999)
基金(77651)
研究(73690)
(67196)
国家(66686)
科学基金(58156)
社会(48833)
社会科(46409)
社会科学(46398)
基金项目(40923)
自然(38157)
(37273)
自然科(37243)
自然科学(37232)
自然科学基金(36596)
教育(33734)
(32046)
资助(31545)
编号(28584)
(25129)
成果(24154)
(23912)
重点(22938)
教育部(20996)
(20989)
国家社会(20594)
人文(20268)
(19922)
(19901)
期刊
(75797)
经济(75797)
研究(49615)
(32862)
中国(32059)
管理(24801)
学报(23297)
科学(21993)
(19325)
金融(19325)
(19216)
大学(18445)
学学(17640)
财经(15796)
(13283)
教育(12706)
农业(12103)
经济研究(11758)
技术(11267)
业经(10765)
问题(9901)
财会(8951)
(8819)
国际(8343)
会计(8045)
理论(7711)
(7471)
(7259)
现代(7245)
技术经济(7006)
共检索到245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范黎红  
投资者保护机构公开征集股东权利,是通过行使私法上的权利实现公益目的,具有积极意义。但应当合理界定其介入上市公司治理的限度,防止出现投保机构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不当干预。为此,投保机构公益性征集可适用的议决事项应当在尊重公司自治的基础上,结合是否涉及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并考量公益股东具体行权手段的匹配性加以厘定。具体制度上,应进一步完善投保机构征集股东提案权、公益征集的信息披露规则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婉君  
研究了2003~2005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中大股东控制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资本支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能够积极发挥监督治理作用,减少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进而提高公司资本支出水平,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军  徐寿福  
本文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和控制性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终极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两权分离度和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关系,并采用我国2004-201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终极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显著正相关,且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即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越高,终极控股股东持股对企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边际影响越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志远  李海英  
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中最主要的代理问题。这一代理冲突导致股东集团内部出现利益分化,致使"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传统理财目标面临挑战,并有可能导致该目标因为难以操作而沦为"空中楼阁",失去指导意义。本文以企业契约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分析了股东之间存在代理冲突的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东现金流权财富最大化"理财目标的合理性;然后讨论了为保证这一理财目标的有效实施,股东权利配置和投资者保护在相关制度设计中的关键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辛立国  易茂安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对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治理实践差异的理论解释。在缺乏有效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外部法律,并且存在政府对证券市场发展"托市"行为的基础上,较低的公司治理绩效和证券市场的表面繁荣可以共存。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方向不在于公司股权的分散化,而在于政府改变对证券市场发展的特殊偏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中伟  
在不同的法系和国家中,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存在很大的差异。作为对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替代,在投资者法律保护薄弱的国家,股权结构相对集中。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我国应该完善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提高执法质量和会计质量,促进股权的适度集中,限制控制股东的掠夺行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先聪  张健  胡志颖  
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是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演化的。大股东利用控制权编织的关联网络进行非公平交易成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主要手段,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不同特征的机构投资者入手,研究了独立与非独立机构投资者、长期与短期机构投资者对大股东关联交易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进而讨论了在终极控制人不同的国有企业和家族企业中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是否不同。实证结果表明,只有与公司没有业务联系、受政府干预少的独立机构投资者和持股时间较长的机构投资者才能有效限制关联交易中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而且,在体制内的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减少大股东关联交易中的利益侵占,但是,在以血缘和亲缘等纽带关系维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箐  
我国公司治理中一直存在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问题,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公司的健康成长,而对于规避这一弊端的讨论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作为外部持股股东,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制衡控股股东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单方面控制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政策制定者制定公司治理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传宪  黄雅宁  
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2014年的数据,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并依据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和国有控股的现状,分组检验大股东控制与国有控股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小。这种现象只在大股东非绝对控制和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存在,这表明大股东控制和国有控股抑制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治理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光国  刘爽  赵健宇  
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数据,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个方面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检验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大股东控制对二者作用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同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在将样本依据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分组后,这种负相关性在大股东非绝对控制组中仍然成立,而在绝对控制组中则不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素芝  
征集股东授权委托书就像一柄双刃剑,既可以成为保护公司和股东利益、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活跃证券市场的有力手段,又可能沦为投机人士争夺公司控制权,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工具。许多国家立法上均对此加以详细规定,我国涉及征集股东授权委托书的法律条款却很少。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践中也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征集股东授权委托书实例,但由于缺乏法律规制,出现了不少问题,于是,对征集股东授权委托书的含义议论纷纷。从征集股东授权委托书的价值取向出发,指出了我国建立和健全征集股东授权委托书制度的必要性。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方召  潘鹏杰  
控股股东在各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他们利用不对称股权结构在上市公司和自身之间形成多层级的控制链,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而影响公司价值。基于此,本文以不对称股权结构为主线,梳理了近年来有关控股股东、投资者法律保护和公司价值关系的文献,并对相关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述评,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顾华玲  
随着市场主体的进一步多元化,委托书征集制度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而委托书征集制度对于上市公司治理具有"双刃剑"的效应。因此,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委托书征集立法例,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书征集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小约翰·科菲  张华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毅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5~2011年的3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终极股东两权分离度及现金持有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当终极股东为国有企业时,提高两权分离度会显著降低持有现金的价值效应;而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会显著增加持有现金的价值效应。进一步检验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是否会抑制终极股东两权分离度对于现金持有价值的侵害。研究发现,当终极股东为国有企业时,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会抑制两权分离度对于现金持有价值的侵害,增加持有现金的价值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