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33)
2023(6785)
2022(5706)
2021(5357)
2020(4614)
2019(10403)
2018(10061)
2017(19901)
2016(10861)
2015(11913)
2014(11790)
2013(11763)
2012(11214)
2011(10040)
2010(9922)
2009(9308)
2008(9370)
2007(8389)
2006(7376)
2005(7020)
作者
(33422)
(27965)
(27874)
(26807)
(18246)
(13629)
(12761)
(10771)
(10651)
(10193)
(9742)
(9546)
(9337)
(9205)
(9113)
(8822)
(8474)
(8306)
(8214)
(8151)
(7093)
(6977)
(6829)
(6521)
(6482)
(6388)
(6276)
(6037)
(5742)
(5692)
学科
(44780)
经济(44720)
管理(32439)
(31945)
(28197)
企业(28197)
方法(23167)
数学(20492)
数学方法(20306)
(13727)
(11564)
(9936)
财务(9924)
财务管理(9907)
中国(9682)
企业财务(9660)
(8951)
(8758)
金融(8758)
(8426)
银行(8395)
(8325)
贸易(8320)
(8205)
(8158)
(8061)
业经(8032)
理论(7447)
技术(6586)
(5948)
机构
大学(160406)
学院(156047)
(65612)
经济(64281)
研究(58101)
管理(55927)
理学(48129)
理学院(47563)
管理学(46604)
管理学院(46343)
中国(45898)
科学(36173)
(33768)
(32485)
(31030)
(30687)
研究所(28276)
中心(26161)
财经(26092)
业大(25210)
农业(24720)
(24027)
(22840)
北京(21342)
经济学(21200)
(20836)
财经大学(20002)
经济学院(19135)
(18434)
(18417)
基金
项目(105221)
科学(82544)
基金(79757)
(72859)
国家(72317)
研究(68737)
科学基金(60566)
社会(44610)
自然(42591)
社会科(42388)
社会科学(42373)
自然科(41676)
自然科学(41658)
基金项目(41372)
自然科学基金(40987)
(38416)
资助(34782)
(34344)
教育(32115)
编号(24429)
(24210)
重点(24157)
(21312)
科研(21235)
计划(21021)
(20714)
教育部(20556)
成果(20242)
创新(20016)
大学(19610)
期刊
(68389)
经济(68389)
研究(47560)
学报(32573)
中国(29990)
科学(27277)
(26276)
(26112)
大学(23913)
学学(23058)
管理(22615)
(22275)
金融(22275)
农业(17386)
财经(14204)
经济研究(12774)
教育(12370)
(12179)
技术(10642)
(9900)
(9139)
国际(9124)
问题(9017)
业经(8578)
业大(8531)
(8393)
世界(7449)
理论(7084)
技术经济(7036)
农业大学(7009)
共检索到236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韧  
高货币供给和高资金利率同时并存,是中国宏观金融的独有现象,也是困扰理论研究的重大谜题。本文试图脱离就宏观论宏观的传统路径,从微观视角另辟蹊径,借鉴国外法与金融学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从"投资者保护—微观企业行为—货币使用效率"的逻辑解释链条,认为是投资者保护的相对缺失,导致了企业投融资行为的扭曲和"破坏性成长"现象,降低了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最终衍生出了高货币供给和高资金利率的同时并存。从这一角度看,完善投资者保护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是更加有效的解题之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韧  马红旗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投资者保护为起点,以国内企业投融资领域的"破坏性成长"现象为重心,最终汇总为宏观货币现象的理论假说,并基于国内上市公司的区域面板数据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证检验。实证结果验证了国内企业以高负债、高融资、高投资、低回报、低分红为特征的"破坏性成长"现象,由此揭示出宏观货币现象的微观形成机制。落实到实践层面,解决货币政策的两难需要考虑微观层面的制度校正,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规范企业投融资行为能够为宏观政策操作赢得更大的自由度和空间,有利于经济金融体系的平稳转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韧  马红旗  
本文引入微观法与金融学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从投资者保护不足,到企业投融资行为扭曲,最终衍生为破坏性成长的理论解释框架,并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和国内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内投资者保护程度明显不足,由此造成的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效率低下引发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的背离,也就是所谓的破坏性成长。因此,经济转型也需要关注微观层面的制度校正,通过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最终约束微观主体的投融资行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丁桂凤  姚霞  孙瑾  古纯文  
追随者对于破坏性领导的上行影响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新兴主题。研究者的视角从领导者身上转移到追随者身上,对于追随者的认识越来越趋向于客观。本研究探讨有效追随者追随破坏性领导的内在动机,阐述追随者对于破坏性领导发生上行影响的理论基础,并分析追随者的不同应对策略对于破坏性领导的不同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富有  匡桦  
笔者引入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隐性成本"概念,说明民间金融利率不仅需要参考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还要包含借款人享受正规金融利率所需付出的"隐性成本",进而构建局部均衡模型,说明"隐性成本"是民间金融高利率的重要原因,并提出有效降低"隐性成本"的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振宇  马珣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货币"超发"现象在我国持续存在。然而,长期的货币超发却并未导致以CPI衡量的持续通货膨胀,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国之谜"。经典的货币数量论、经济货币化理论以及经济虚拟化理论都曾对这种现象进行过解释。作为对现有解释的一种重要补充,本文基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视角,对货币超发背景下的物价总水平变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可以成为解释"中国之谜"形成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骋骋  张立军  
我国经济增长、信贷扩张是经常账户顺差的Granger原因,但经常账户不是经济增长和信贷扩张的Granger原因。货币分析法较好地解释了我国经济高增长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的现象。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带来货币需求大增,超过了货币供给所致。经济增长通过资产需求、"两部门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渠道导致货币需求的上升,因此扩大国内信贷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总量的下降;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而应该保持基本稳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启林  
本文对Christensen创立的破坏性创新理论进行了梳理,对其理论背景、分析框架、数学模型及实证研究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描述。破坏性创新作为目前世界主流管理理论尽管在中国受到了不应有的忽略,但相对于Porter的竞争理论,更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研究。本文最后运用破坏性创新理论,对“中国制造”的未来产业成长选择之路进行了预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志渔  孙婧  
破坏性创新的"差异化"及"低成本"的特点能够开辟出新的发展机遇,深入透视客户需求。本研究基于深刻的理论分析,结合企业实践,构建起新兴企业破坏性创新模式的过程机制。破坏性创新是新兴企业实现颠覆性成长的可行路径,对破坏性创新路径和机理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同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军  
破坏性创新是创造新市场的有效工具。本文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剖析了破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差异。破坏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突破性产品创新都是企业可以采用的破坏性创新途径,但它们最终创造的市场特征不同,关联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王倩  
投资者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起了学者们普遍的重视,并涌现了大量相关文献。本文着重总结投资者保护对企业微观行为影响有关的文献,同时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强调投资者保护影响机制的复杂性以及影响结果的多样性。基于这样的逻辑,本文将有关文献分为两类:第一类研究集中于讨论投资者保护在改善公司治理和企业价值的重要作用,这类研究非常丰富;第二类研究则发现投资者保护对企业风险的降低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存在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这类研究方兴未艾。本文的文献梳理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投资者保护的影响,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殷波  
本文引入投资的时机效应和资产价格波动对一般最优利率政策模型进行了扩展,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我们的结论是企业投资对利率的反应是敏感的,利率杠杆的宏观经济影响日益显著,而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低效率的原因可能在于中央银行制定利率政策时忽略了投资的时机效应和资产价格波动,从而使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系统性的反应不足,导致反周期的宏观调控效果不佳。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利率政策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企业投资的时机效应和资产价格波动,密切关注企业和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效果的信心和预期,在推出干预措施时注意时机和方法策略,逐步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效果的信心,以达到最优的宏观调控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强  袁媛  王丽平  
投资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传统投资决策方法往往只关注短期和现实收益,忽视了长期和潜在效果,而破坏性创新对提高企业长期和潜在收益具有重大影响。文章通过整合现有投资决策方法与破坏性创新理论,构建了一套基于破坏性创新的项目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并采用三角模糊数多指标决策问题的理想点法对其可行性、科学性进行了验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投资决策方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磊  朱太辉  
M2/GDP是货币化率的近似指标。在货币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且M2/GDP已经超过2时,M2/GDP已经无法近似货币化率。所以,要解释以M2/GDP衡量的高货币化率,反而需要考虑货币化之外的因素。根据货币交易方程,M2/GDP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高货币化率的本质是货币流通速度非常低。因此,要解释高货币化率,应该分析经济主体对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需求为何这么高,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如此低。本文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推导出,中国的高货币化率主要是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财富积累增加和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导致投资渠道有限且收益率较低造成的。本文利用数据初步验证了相关假说。本文也进一步推断了货币化率下降的最可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奥利维尔·布兰查德  杰罗明·策特尔迈尔  王宇  
低增长、高负债、高利率的组合可能给部分国家带来财政问题,不过,近期预期利率上升缓慢、公共债务的期限结构以及经济复苏可能使多数国家避免危机的出现。对日本和意大利而言,财政整顿不可避免,但成熟的政府债券期限结构,可以使其有较充足的时间实施财政整顿计划。而一旦民粹主义加入,则很可能导致财政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